【讲义】
圣贤之十一相
1、嫉妒心与我慢心鲜少,是圣贤之相。
2、财物菲薄,知足少欲,是圣贤之相。
3、不讲排场、不摆架子、无有傲慢,是圣贤之相。
4、不装模作样,表里如一,是圣贤之相。
5、所作所为均是经过观察分析以正知正念摄持而行,是圣贤之相。
6、如眼珠般守护业因果,是圣贤之相。
7、表里如一地护持戒律誓言,是圣贤之相。
8、对一切众生无有远近、生熟,是圣贤之相。
9、对他众的造罪不嗔怒、能安忍,是圣贤之相。
10、将一切胜利奉献别人、自取失败,是圣贤之相。
11、心态、行为与其他世间俗人截然不同,是圣贤之相。以上是圣贤的十一相,与之相反是非圣贤的相。
这堂课内容:
5、所作所为均是经过观察分析以正知正念摄持而行,是圣贤之相:
含义:用以正确的世界观为基础,以深广的智慧为依据来进行观察,是圣贤们自然而然的行为。而凡夫总是以混乱的世界观和迷乱的逻辑来对事情进行判断。
修持:
1、闻思佛教世界观,并长期坚持观修;
2、对任何事情,不急于做结论,深细思维;
3、多询问和了解,对一些重大事情,要征询相关的人士;
4、不要完全迷信打卦等一些预测活动。
6、如眼珠般守护业因果,是圣贤之相:
含义:证悟者虽然已经明了超越因果的本质,但证悟的特征之一,就是对因果的绝对敬畏。凡夫则不信、似信非信和被习气左右。
修持:
1、闻思佛教世界观,阅读《百业经》、《贤愚经》等经典,至少在逻辑上相信因果,不到那要相信违背因果规律的可怕,也要相信遵循因果规律的利益;
2、修行生起法喜,从而更加敬信因果;
3、体会空性,彻底相信因果。
7、表里如一地护持戒律誓言,是圣贤之相:
含义:证悟者虽然已经清晰了戒律的本质,但无论是因为利己还是利众 ,都一样会护戒如目,一些大成就者的示现,也是为了利益一部分特定的众生。凡夫会因为轻浮而受戒,而后因为习气而破戒,或者因为不了解戒律而破戒,或者因为不清晰内心而破戒。因贪执习气而伪装守戒而欺骗众生,会因此而下地狱。
修持:
1、闻思佛教戒律典籍,如《三戒论》、《走向解脱》、《戒律辑要》等,还需要要闻思大德们关于戒律的开示,清晰受戒的利益和破戒的过患;
2、清晰观照内心,明了心态、规范行为,以守持戒律;
3、破戒需要忏悔,而后重新受戒。
8、对一切众生无有远近、生熟,是圣贤之相:
含义:证悟者无人我、法我的执着,爱众生如母,故而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但会因为因缘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外在行为。凡夫因为人我执着而反之。
修持:
1、闻思四无量心、菩提心等方面的典籍;
2、坐上坐下修行菩提心;
3、体会空性而无执平等待人;
4、深观内心,看不同待人是否是因为习气,还是智慧。
9、对他众的造罪不嗔怒、能安忍,是圣贤之相:
含义:证悟者因慈悲而深爱众生, 不会嗔怒,因明了空性而无人我的执着,不会生气。示现例外。凡夫会因人我执着而迁怒他人,对别人的过失更加会不依不饶。
修持:
1、闻思四无量心、菩提心等方面的典籍;
2、坐上坐下修行菩提心;
3、深观内心,削弱自己的贪嗔习气;
4、体会空性而安忍他人的过失和冒犯。
10、将一切胜利奉献别人、自取失败,是圣贤之相:
含义:修行者要成就的关要,是自取失败,利益奉他,而证悟者证悟无人我的体现,也一样。凡夫反之。
修持:
1、闻思《修心七要》、《修心八颂》、《入行论》等典籍;
2、座上座下修行菩提心;
3、证悟空性而放弃人我自私。
11、心态、行为与其他世间俗人截然不同,是圣贤之相。以上是圣贤的十一相,与之相反是非圣贤的相:
含义:因为证悟,对佛教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产生定解,导致心态和行为和凡夫截然不同。并非简单表现在外在的衣食住行上不同,而是心态是利他,行为是自在,在追求的目标、快乐的标准、是非的衡量、自私与无私上和凡夫截然相反。
修持:修行菩提心和空性,自然会慢慢和圣贤们一致。
- 《胜道宝鬘论》第43课
- 《胜道宝鬘论》第4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