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1、应当舍离所行杂有世间八法的上师。
2、应当舍离有害于心和觉受的眷属与恶友。
3、应当舍离过于散乱及多恼害的住所与寺院。
4、应当舍离以偷盗、强抢、狡诈手段谋求的生计。
5、应当舍离有害于心和觉受的事与所作。
6、应当舍离有害身体的食物与举止。
7、应当舍离以欲望吝啬所束缚的贪执。
8、应当舍离令他人不起信心之因——放逸行为。
9、应当舍离无有意义的住行之事与所作。
10、应当舍离隐藏自己过失、宣扬别人过失之举。
上堂课回顾:
1、 应当舍离所行杂有世间八法的上师。
说了上师的分类,具德上师应该具有的德相,最关键使我们应该如何观察上师。
总结:出离世间具悲心,正见圆满持修行,引领三学戒定慧,顺缘善巧深密行。
观察上师的方法:1、接触;2、随学;3、随修;4、接受直指。
观察期间,可以同时接触多位上师,可以比较,但至少看是否适合自己的比较。一旦决定依止,就不能够在怀疑,但也可以离开找寻其他更合适的上师。
弟子如何看待上师:1、殊胜因缘显现的上师;2、殊胜心之显现的上师;3、虚空般无实显现的上师;4、法性游舞的上师。
世间八法: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
如何舍离:我们可以从外相上观察上师的行为是否夹杂世间八法,由于凡夫的分别念,判断可能并不一定准确,但可以根据所学是否和三主要道契合,修行是否得到指引,觉受和智慧是否得到加持来判定。如果长久依止还是不能产生如上功德,可以选择离开,但不能随意诽谤。因为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无法得到相续的改善。
这堂课内容:
2、应当舍离有害于心和觉受的眷属与恶友。
心和觉受:心包括念头和情绪,从唯识的角度指阿赖耶识,也包括意识层面,觉受指修行的感受,从唯识的角度在意识层面。
有害:邪见,贪嗔痴慢疑的念头、想法、情绪和感受。
眷属和恶友:眷属指亲人和随从,恶友指有害的朋友。
舍离恶友易,但辨别恶友难;舍离眷属难,但体现出离心。
3、应当舍离过于散乱及多恼害的住所与寺院。
散乱和恼害:1、生活的地方或者依止的寺院,没有安全,或者有过多的世间活动及其咨询、事务,导致因贪嗔痴而散乱和恼害;2、修行没有准确目标,仅限于世间善法,仅限于小乘,没有系统的空性正见及其修法,虽然不一定产生恼害,但不能皈依于大乘佛法,属于一种散乱的范畴
4、应当舍离以偷盗、强抢、狡诈手段谋求的生计。
偷盗:我们不会有明显的偷盗,但会有一些不明显的偷盗,比如占别人便宜什么的。
强抢:我们不会有明显行为上的强抢,但会有利用一些因缘进行合理的强抢行为。
狡诈:我们不会承认自己狡诈,但我们将狡诈称为成熟或者智慧,然后开始狡诈。
5、应当舍离有害于心和觉受的事与所作。
心和觉受:心,指意识和阿赖耶识,觉受为直觉意识。
有害:邪见,贪嗔痴慢疑的念头、想法、情绪和感受。
事与所作:能够引发贪嗔痴慢疑觉受的身口意行为。
和第2个舍离有区别,前者是眷属与恶友,而这种是自身在邪见和习气驱使下的行为。
则以个舍离是“能”上的舍离,可以将后面几个事的舍离全部囊括。
- 《胜道宝鬘论》第16课
- 《胜道宝鬘论》第1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