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来一起学习《中观总义》,现在我们还在学习“所破为显现”,讲中观应成派为什么要破显现的道理,很快我们就会讲到“能破”。也就是说,敌人找到了,我们要去了解用于打敌人的武器是什么。
前面寻找所破有很多大德们各种各样的辩论、争论,以及一些境界性的东西,反而会搞到听不懂。而后面都是一些比较逻辑性的思维,大家可以开动脑筋去找它逻辑的漏洞。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我以前就这么干的。我就想看它逻辑上有没有什么漏洞,要是哪个漏洞被我找到了,哇,我就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人,发现了佛法的漏洞!但找了几十年以后,我断定自己是个傻瓜,根本找不到。
不过去找有个好处,找完后你就会发现佛法有多美妙,有多圆满,然后你就从相信自己开始走向相信上师三宝。只有这样,你才真的开始有了一点点的皈依心。
我们现在的皈依心不是智慧性的,而是功利性、恐惧性、诱惑性的——因为我们害怕轮回,所以需要皈依。我们不清楚轮回是什么样的,这是恐惧性的皈依;我们想得到很多好处,这是功利性的皈依;诱惑性的皈依也差不多,因为佛法里面讲发了菩提心学了佛法有很大功德,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你学了佛一定会发财的,病会好的,你打坐磕头之后脸色都变好了哟……” 听到这些你就去了,这是属于诱惑性或功利性的皈依。
智慧性的皈依是什么呢?通过学习,你会发现佛教的道理绝对圆满,而且你发现自己的一些想法是错误的,你过去接受的教育是残缺不圆满的,佛陀的教法才是真正圆满到无懈可击,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开始真正地产生智慧的皈依心。
假设某天出现一个大的社会变动,比如像文革一样把成就者们和我们隔绝开,然后突然出现很多视频或文章、故事,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假,如何如何的欺骗,如何如何的坏……如果我们的皈依是功利性的、诱惑性的,那么遇到这种情况会立即投降,皈依马上就不要了。
但智慧性的皈依不会这样,你心里很清楚,就算他们宣传的那些事(比如说他们嫖娼、贩毒等等)是真的,就算那些大德或成就者是假的,可佛法的理是真的,你皈依的是那个东西。所以智慧性的皈依是摧毁不了的,而其他功利性、诱惑性或恐吓性的皈依一遇到逆境很快就没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去学佛法。我们学的不是一些神奇的故事,或者像投靠黑社会一样去找到一个佛教组织来帮助我们为所欲为,或者是自己做了坏事以后,以为找到一个佛教组织就能保护自己不受恶报,就像找到一把黑保护伞。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去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理上行不行得通,这才是真正的一种比较智慧的皈依。
我们人道和天道(包括阿修罗道)才有这样的能力,才能通过逻辑去正确认知佛法,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根本连这个能力都没有。而能够真正去实现这些正确逻辑的,人道又是三善道中最好的,所以说暇满人身最殊胜就是这个原因。
希望我们后面学到逻辑性的辩论的时候,大家要尽量去找它的毛病。我和大家这样进行交流,其实很反感大家抱着一种“他讲的正确的”心态,听完后就不管了。不要这样,你可以尽量来找我的错,没有关系,我们是在交流,如果你找到了,你又真的是对的,起码在你找到错的这件事上我可以反过来向你学习。无非就是一些理,根本没什么,人家高考状元去做数学题也会做错一题嘛,所以你可以尽情去找它的错。
其实,你在找它的错的同时,就会发现自己才是错的;慢慢你会发现它是圆满的,你没办法找到错。那么,当你觉得在你的头脑里面,你在理上已经彻底圆满了,连细节都已经被填满的时候,那就叫真的对佛法产生了定解。只有在具有定解智慧的心的驱使之下,你的行为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走。不然的话,即使我们皈依了,可以学佛了,由于没有正确的见解,进入一些佛教团体也依然会走偏。第一个,这个团体可能是偏的;第二个,到了一个正确的团体,但自己走偏了都不知道。
我们经常说“修行要不忘初心”,其实谁都想不忘初心,但如果你没有正确的见解就没办法不忘初心。为什么呢?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个初心是什么。对你而言,初心就是一个很粗大的概念——“我要获取解脱”,那什么是解脱呢?你不知道。人家说:“诶,一定要去找到一个黄色的宝匣里面装着的如来藏才是解脱。”你要是没有见解就会真地去找黄色的宝匣。你的确是想解脱啊,结果越搞越不解脱,所以你就忘了初心。实际上并不是你主动想忘初心,而是你没有能力,做不到不忘,你那个初心是一个不清楚、不确定、不清晰的东西。
所以希望大家学中观的时候,要抱着一种“我一定要搞通”的心态去学,不要忽略过去就算了。如果不通你一定要想办法进行讨论或辩论,去问、去了解;如果确实觉得自己思维能力太差了,完全没有办法想清楚,那就去对佛像多磕头,凭福报找到一个真修行人、真过来人或学得比较好的师兄,然后跟着他,在理没通的同时也接受一些修行的影响,逐渐走向比较好的状态,让自己的心越变越清晰,福报越来越具足,业障越来越少。不管这个过程中理清晰也好,不够清晰也好,如果有一天通过修证走到了快接近真相的地步,或因此而明白了真相之后,再回过头去看那些理也自然就清晰了。处于现在这个末世,我们就只有这些办法。
既然我们现在来学《中观总义》,我最希望的就是大家能够非常精细地去思维。佛法不像其他理论要强行让你相信,它全部要讲理,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用道理去把它讲通。你说:“不是说最后那个本质(法性)是没办法用语言去触及的吗?”是的,那是修证的东西,真正要去认知它、证悟它是非语言性的,但它的空性——为什么二转法轮只说了空性呢?它的空性(没有实质)是可以用语言说通的。
正是因为佛法可以走到般若空性这一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逻辑去判断它是唯一的真理,否则就没有办法确定这一点。不过要去实证空性的时候,的确是语言和思维无法接触的。当你通过逻辑觉得世界的本质真的就是空性,你要去领悟空性的时候,真的就不要靠“想”把它想出来了,这个做不到。
但通过想,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心逼到离真相很近的地方,想得很细的时候叫“参”,或者叫“精思入微”。那种想就不是我们这种很粗大的想了,他会盘腿坐在那里,不停地去感悟、去想,几十年都沉浸在这个事情上。你看那个沩山禅师说:“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他说,寻思那个我们不可以思考的东西的妙处,要返思它弥漫四方;思到尽头思不下去了,然后回到本质上还源。这其实也是靠思维这么参下去的。
还有包括唯识的学习,也是反复不停地思考——其实学习中观、唯识前期都是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加上“夺”的方式呢?是因为有些人一思考下去,他由于没有具足的出离心,他思考不下去,所以才通过一些觉受的方式增加他思考的能力,因为觉受可以帮助他思考,思考又反过头来促进觉受。
你说怎么会这样呢?当然会这样啊,如果你天天对一个人说你爱他,慢慢就会发现你真的爱上了他,然后你再为这份爱加上一些实际行为,那么嘴上说和实际行为加起来,你就会越来越爱——结果就爱下地狱了。我们闻思佛法也一样的,只是目标不一样,一个用于去证悟,一个用于去世间轮回。
当然,如果老是嘴上说爱他又没有实际行为的话,那就是只闻思没有实修,所以那个境界不会高;但如果像有些闷墩儿一样,不善表达,却有行为,虽然有时候很令人感动,但又总觉得欠缺点什么。(有时候这种闷墩儿做错事了,他又不解释,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因此最好是两方面都具备,人心的原理都是这个样子,一边要有思维,一边要有直接的行为,这样加起来你的修行就会很成功。所谓“闻思修行”,为什么叫“闻思修”呢,其实原理就是这样。
本来是讲《中观总义》的,为什么会说那么多呢?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修行中很具体的一些问题,每次课前都会偶尔讲到这些东西。其实有时候这些东西对大家的帮助可能比那些干瘪瘪的理论还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管怎样,都要把学的这些教理拿来进行非常具体的实践,否则你所学的教理很快就忘了。
比如说我们接着就要学习“能破”,会讲离一多因、有无生因等证明世界为什么是虚假的这些逻辑定理。如果你不拿去实践,很快你就把它忘记了,对你的生活没用。对你的解脱可能很多劫后会有用,但这一生没用。所以,把一些具体的理论真正用于具体的修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最需要去完成和兑现的一件事。我们现在看课文:
驳斥不合理的诤辩
有些宗派认为在胜义的状态中不用破外境,他们找了很多的教理来进行诤辩,自宗要反过头来给他们解释。
有事宗或者具怀疑者不能接受显现为所破的观点,他们以教、理进行诤辩,所举的教证和理证为:
1、《入中论自释》中引经云:“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间诤,世间说有者,我亦说有,世间说无者,我亦说无。”
佛陀曾经跟大家说,我不会在世人的境界里去说他们的境界的有和无,你要说有,我就说有,比如你说面前有金子,那就有金子,我会随顺你的境界而去。不然就会出现纷争,比如前面有朵花,大家都看到了,但在菩萨看来明明是佛母,如果菩萨说:“你们看到的都是错的,明明是佛母嘛!”那世人就懵逼了,所以佛菩萨不能这么做。他们在告诉你这一切境界是错乱的、虚假的之前,一定会承认你确实看到了有这么一朵花在前面。
那么这里对方找出《入中论自释》这个教证,说佛陀都不破显现。但实际上佛陀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后面会有解释,这可能是分开二谛的一种说法。
大家会问:为什么佛陀不一下把最直接的道理说出来呢?他老是要说一些其他的道理,导致比如这里的“有事宗或具怀疑者” 就拿出佛说的一些圣教言跟我们进行辩论呢?这是因为佛陀是应机而说法,你适合这个他就给你讲这个,他不能一上来就给你讲究竟真理,那会吓死人的。
比如你面前来了一个从没接触过佛法的普通人,你上去给他讲:“喂,你要把你的钱拿出来全部供养哦,身口意都要献给上师哦,这样你才能修行大圆满解脱成佛哦……”他马上就会举报你是邪教。针对他这样的基础,你只能给他说:“喂,你现在为什么过得不好呢,因为人生是有过患的,为什么有过患呢……” 你叽里咕噜讲一大通,基本上都是讲小乘的东西,但他却可能因此而生起出离心,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并明白:“哦!原来身口意本身就是一种庸俗的存在,这种庸俗存在本身就是苦的根源,把身口意献给上师,实际上是献给了自己的本质,通过这样的方式回到本质,就能彻底免除痛苦。”
只有这样有针对性地去弘法利生,对方才能很好地理解佛法,不会认为你是邪教,否则他会站在很正义的立场上用AK-47把你打成筛子。所以说佛陀一定要应机说法,但同时也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
刚才我举的例只是一个庸俗人的情况,最麻烦的是学了几天佛或所学的宗派见解不太高的人。比如你现在去跟南传佛教当中的一部分学人去讲大乘教理,他会直接说你是妖魔鬼怪。你在仔细讲理的过程中会发现他逻辑不通,但他却死执这个东西,并回避你。所以,如果你真的要改变他,就不能一上去就给他讲大乘的空理,你不妨就给他说他的道理是正确的,然后巧妙地指出其中的不妥,一步步地把他引出来。这种方式是因为慈悲才这样干的,这种方式在见解上叫“他方承许” ,就是先暂时承认对方承认的东西,然后再来看他所承认的东西有什么毛病。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是因为佛陀慈悲,第二是因为世人很矬,所以佛经中有很多不同见解的地方,甚至对于世界到底是怎么样都有好多不同层次的说法:一会儿说这个世界是很苦的娑婆世界,一会儿又说它常乐我净,根本就是清净的;一会儿说这个世界是时轮金刚坛城,一会儿对小乘又说它有须弥山和四大洲……为什么呢?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只不过是因为众生相似的业力而形成了相似的显现,然后我们就认为外面有一个固定、客观的世界。如果佛陀一上来就宣说这个道理,世人会疯的,根本不会理解,所以佛陀只好将就他的状态来跟他讲(他方承许)。
2、《中论》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我们不依俗谛,俗谛就是我们世俗境界里面的真理,比如我们大家眼睛看到这花,大家公认它是红色的,你看到是绿色的是你有病,红绿色盲,红色的这个东西就成了世俗真理。谛就是真理、不欺惑的意思。什么叫世俗谛呢?就是只是在我们这个层面的真理,它不是胜义谛。
胜义谛是到圣者那个层面去的最根本的真理。那么我们要去得第一义(胜义谛)的时候,一定要依靠我们共同的认知(世俗的真理)。为什么呢?如果没有世俗的真理,我们一上去就是第一义的话,那这个世上还有什么世俗吗?就不会有轮回了。正是因为轮回,我们在轮回的这个层面上建立轮回相应的一些真理。
而这个世俗谛,它还是有层面的,为什么有层面呢?因为对小乘人讲的世俗谛和对大乘人讲的世俗谛都是不同的。甚至大乘的世俗谛都分好几个层面的,比如说唯识分随理唯识和随教唯识。对于世间的因果、心识运行的情况,和小乘讲的那些又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我们的心识范围的世俗的究竟真理到底是什么呢?唯识是最正确的,唯识说出来的就是关于我们普通世俗谛境界里面最容易理解的。
而且关于二谛的规定,什么叫作世俗谛,什么叫作胜义谛都是挺麻烦的。所以有二转法轮的规定和三转法轮的规定。怎么说呢?你看二转法轮里面我们规定,只要是显现的都是世俗谛,显现的本质——空性,它才是胜义谛。这样一搞的话即使是一个证悟了初地菩萨的,甚至一地至十地菩萨的,他们也经常在世俗谛(世俗的境界)里面,特别是一地到七地,乃至于八地到佛陀的显现,我们也会认为这个是世俗谛。二转是这样分的,它就不管你是圣者还是普通人,你只要在有显现的状态里面,你就是世俗谛。
但这个谛,既然是世俗的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站在我们世俗的立场去看我们的真理,针对我们讲的。世俗谛不用去对圣者讲的。虽然我们有时候这个世俗谛里面说到了圣者的情况,比如说佛陀的显现也是世俗的,但这个也是对我们说的。为什么佛陀的显现是世俗的呢?你看佛陀的三十二相,释迦牟尼佛在我们的显现中间只能是世俗谛的,如果不能是世俗谛的话,他会一直这么显现下去的。而佛陀就是圆寂了,最后有佛舍利,佛舍利最后也会坏的。会坏的东西你不能说它是究竟第一义,也就是说佛陀的显现是世俗谛,也是针对我们来讲的。
那么胜义谛呢?胜义谛其实也是针对我们来讲的。比如说显现的空性本质,这个是胜义谛。其实这个胜义谛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达到圣者解脱的那个状态(第一义)是什么样的呢?是离开四边的,是明空双运的,是完全没有实质的,这个叫做胜义谛,这个也是对你讲的,这个叫做胜义谛。
那胜义的境界呢?胜义的境界是圣者达到的,他那个境界实际上是没办法说的,达到证悟的时候是没办法言语的,但我们还是要把他的境界拿出来用语言给你讲。拿来跟你讲的时候,你听到的这些东西:“哦,圣者的境界原来是我们的思维跟言语没法触及的,而且那个境界里是没有显现的。”
这些说法说的是胜义的状态,是胜义的说法,并非是胜义的境界。并不是你说了后,头脑里面有个想法“哎呀,没有显现的” ,这个就叫做胜义谛啊?这个叫做胜义的说法,不能叫做胜义境界(说法不等于境界)。所以胜义谛,实际上也是跟我们说的。
这个谛叫做不欺惑,但是这个语言本身带有欺惑性。特别是说胜义的时候,什么叫做不显现啊?你如果没有经历(你经历了说什么啊?不用说了)过跟你说的时候,什么叫做没有显现啊?你永远找不到一个叫“没有显现”的东西。你想想“没有显现” ,拿什么去找到啊?你找到的一定是显现。没有显现你拿什么去找啊?既然是找到了,怎么叫“没显现呢”?
所以胜义的境界是语言没法触及的,那个是真正的胜义的境界,但是我们就用一个谛字就把它代表了。那么它说的这个“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意思就是如果我们不依靠我们共同世俗的真理,是没有办法从理论上去得到胜义的说法,也不能从境界上得到胜义的证悟,有这两个意思。
我们首先一定要依照一个共同的在我们这个境界中的真理,你不能去照着疯子的说法, 比如疯子说:“没有因果,物质是实有的……”这样你就得不到真正的第一义。首先在理论上你得不到,真正的第一义就是胜义的说法或者是胜义的境界。连说法都得不到,境界就更得不到了。所以说“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然后“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为什么要这么来一句呢?就是“不得第一义”还是说法,涅磐就是真正的境界了。如果我们不依照我们一个世俗的共同真理,就没有办法得到对胜义的准确的理解(不得第一义)。没有对胜义对究竟解脱的准确理解,就不可能真正地证得那个境界(则不得涅槃)。
有人就拿这句话来说我们不用破显现,一定要先得到世俗谛,要依照世俗谛才去得到涅槃。但实际上这个成立吗?也不成立。我们只是依据显现来破除它,并不是说在胜义中间它还要存在。用这句话来证明胜义中显现不会被破坏是不成立的。
3、《入中论》云:“若世于汝无妨害,当待世间而破此,汝可先于世间诤,后有力者我当依。”
世俗的这些真理在你那通达了,没有妨害了,应该依据这些世间的真理而去破它,然后你可以先于世间的这一切东西产生怀疑、辩论、争执。世间诤的意思不是去打架,是去破斥它。最后谁说的是正确的,我就依照谁的。他说这句话还是有“若世于汝无妨害,当待世间而破此。”应该依据世间的现象才去破坏它,然后他又拿这句话来说我们不破显现。
所以这句话如果拿来直接说胜义中不破显现,是不成立的,这个是说我们依世俗谛得到胜义谛的意思,我没有办法不依世俗谛得到胜义谛,我们不可能一上来就胜义谛。依俗谛不代表那个是正确的、永远在胜义中不可破的,所以拿这些东西来诤辩是不成立的,因为它拿这些道理是想说你胜义中破显现是不对的。
4、《入般若波罗蜜多论》云:“若谓现量等相违,非违仅不观察有,此处我非遮止也。”
现量就是我们世间正确的认知,以及现量有相违和非违,就是冲突和不冲突,这是因明的词汇。实际上是指世间正确的一些所知所见,这些仅仅是不观察才有的东西,这些我并不会去破除它,“此处非遮止也” 。为什么要破除它呢?我们只是破它的实有,证明它没有实质,并不是要拿个铲子把它铲光。
佛陀说这句话的意思,跟我们前面说的一样,依据我们共同的正确的量去分析它,看它的不真实。但它本身的现起我用不着去遮止它,就是在我们这个状态里面,我们还是要去承认世俗真理,承认有因果报应。因果报应是潜在的世俗谛,明显的世俗谛是哪些呢?就是五根的规律,火要烧人,从楼上跳下去会仆街(摔死),这些属于明显的世俗谛。
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世俗谛,比如说量子力学和物理学很深层的这些东西,也属于世俗谛。有人说这不一定是世俗谛,其实它也算是世俗谛的一种,只是说它走的层面不像唯识那么高。唯识会说什么量子不量子、质子、电子、原子啊?一切无非就是心识的显现,唯识是从这个角度去说。但是心识怎么显现的呢?比如说我们的眼识怎么显现的呢?光是怎么怎么分析下去,这个也是科学,也算是一种世俗谛。也就是佛法根本就不反对科学的,只是说科学研究半天,把世间的房子造出来了,飞机造出来了,以及物质的规律好像掌握了很多,但是你对人的心和人的快乐没有帮助。
怎么样发财?你根本就没有研究出来。发财靠科学可以吗?如果靠科学可以的话,你们这些博士生、研究生早应该发了是吧?那我这个土豪初中生就发不了啦?初中生还好一点,我身边的好多土豪连初中生都不是。还有科学能让人幸福吗?应该不是吧?最近有个人大的硕士生去嫖娼被意外死亡了。他怎么没幸福呢?人大哦,硕士哦!当然他是不是学科学我不知道,还有很多学科学并不幸福的嘛,所以它不完全能解决问题。
而且科学是不是真的把物质都搞清楚了呢?不见得吧。埃博拉怎么治不好呢?那人家问:“科学家治不好埃博拉,你们佛陀就可以治好埃博拉吗?”怎么回答呢?佛陀会说:“别说埃博拉,生死我都治好了!”那你说:“啊!这里有个埃博拉病人,你用佛法把他治好。”佛法不是这样治的,那样治不叫治好。佛陀会说:“来吧来吧,你好好念佛,你死前给你好好超度一下,以后去好地方,那埃博拉不就治好了。”
要怎么治你呢?比如真的有一个人得了埃博拉,他死之前真的看到了佛陀,而且全心全意地皈依佛陀,他可能活不过来了,他可能去了另一个世界,无非像移个民,可能在另一个世界他还变成了比尔·盖茨。那种治法其实挺爽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死亡有什么好怕的,佛陀就把埃博拉治好了嘛。
比如说,现在有人跟你说:“诶,你到另一个国家去,会跟你父母断绝消息,你的父母也不再知道你,你也不再知道你的父母,但你的埃博拉会好,而且你还会成为比尔·盖茨。”你去不去呢?哈哈,你“啵”——不用思考马上就去了。也就是说死亡无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如果佛陀所说的成立,佛陀就是能治好埃博拉,只是治的方式不是你要求的那种方式。如果照你要求的那种方式,那就不是佛陀治了,是被你治了。那你治的,不要说埃博拉,感冒你都治不好,还得靠医生。
“此处我非遮止也”就是不去遮止那些世俗这些相对的真理。
5、《显句论》云:“如欲求水先需水器,无疑先要承许如安住之世俗。”
就是我们要找水,首先要找到盛水的东西。就是我们要找真理的话,一定要找什么东西在承受真理?那我们用什么承受真理呢?就用世俗正量,不能用疯子的一些想法,比如说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没有因果的,这样的见解就是漏器或是毒器或是覆器,这样的东西是没有办法盛到真正究竟胜义的真理的。所以“无疑先要承许如安住之世俗。”就是找一个能够承受真理的这样相对稳定、相对好的世俗见解,但这个并不代表世俗不会破,最后还是要破的。也就是显现会破,如果用这个教证证明胜义中不破显现是不成立的。
6、《入行论》云:“见闻与觉知,于此不遮除,此处所遮者,苦因执谛实。”
《入行论》讲,我们的见闻跟觉知不用去破除它,遮除是破的意思。这里所破的是什么呢?是因为你把见闻跟觉知执为实有,叫做苦因执谛实。这个说法就很像自续派的说法了,我们并不要去破除我们的见闻(见是看到的东西,闻是听到的东西),觉知就是身体感受的沉重啊麻痒啊这些东西。这里我们并不需要去遮除这些,我们要遮除什么?遮除这些是真实的执著(苦因执谛实)。
我们刚刚说的自续派就这样嘛,这就是自续派分开二谛的说法。因为如果我们要强行分自续派和应成派的话,那么自续派可以算是应成派的世俗谛,这个世俗谛还可以高于唯识。哈哈,要看怎么去安立世俗谛了,菩萨出定了以后就是自续派的看到一切如梦如幻了。虽然有如梦如幻,但是可以现起,但它还是世俗的境界。那么这个跟应成派真正什么都不显现的胜义境界还是不同的,但它是最接近于胜义境界的世俗谛。
那为什么我们刚才说唯识是最好的世俗谛呢?因为唯识是最适合我们凡夫的。自续的境界已经很高了,已经不太像凡夫了,比如已经进入了法性定的圣者,从定里面出来也是一样的,你把那些人叫成凡夫是不是有点扯?他只是样子跟我们一样,好像也要吃喝拉撒,很正常地过日子,但他确实在胜义谛里待过,他不能够绝对地叫成凡夫了。所以他那种境界的世俗谛,相对我们来说就是胜义谛。因为唯识是思维性的东西,所以用唯识来做我们的世俗谛是比较合适的。以上对世俗谛和胜义谛的理解,大家要反复去思考这些东西,有时候挺复杂的。
我以前也讲过好多,大家听课的时候,最好把我讲《入行论》的这些东西,和《中观总义》里面的东西混在一起,因为我上课有个特点,会想到什么说什么,既没有科判也没有逻辑性,都是随想随说的。大家要习惯这种交流的方式,在说的时候,可能今天说到一点,明天又说到另外一点,但实际上可能说的是一个东西,所以串起来看的话,可能要丰满一些,这种说法好像对大家有点不负责任,但是没办法,我也是个处在世俗谛当中的凡夫。
7、帝洛巴云:“显现非为束缚,若耽执则束缚,故当断除耽执。”
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显现不会约束你,执著才会约束你” 。只要断除执著,不要去破显现。这个东西是究竟还是不究竟的呢?我说过好多次了。这个可以从见地上是究竟的,但在境界上就是不究竟的,境界上毕竟只要有显现就不是究竟的。但从见地上说不定是个大圆满的见地。当它用单空的角度来解释,单空从见地和境界上则都是不究竟的。
如果是大圆满的境界的话,见地上是最究竟的了,可能比普通的显教的这些菩萨都还要究竟,它是佛陀那种见超八地。见超了八地的境界,八地菩萨的那个境界和这个见地比较起来的话,都还要差一点。(“见超八地”的说法是为了突出见地的殊胜性,在真实的境界上,普通开悟的人是无法和八地菩萨比较的。但纯粹从见地的角度出发,禅宗和大圆满开悟的修行人所明悟的见地,可以同佛陀一样,可以超越境界上还不圆满的八地菩萨。这种用见地和境界相比较的方法,是为了突出见地的殊胜性,并非说八地菩萨不具备禅宗和大圆满修行人所明悟的见地。)八地菩萨还有轻微的出入定,而那个真正的达到见超八地的话,他就完全真的认为自己就是佛,而且他也认为确实没错。你想想看,我们什么都显现了,进去以后证悟了那个法性,难道说我们没有破显现之前,那些显现(外界的东西)不是法性啦?那些显现同样也只能是法性。
虽然这些显现,比如我面前的桌子,是因为我无始劫来的实有执著最后得到的一个结果。我的桌子,包括我的身体,是不是这样的?但它根子上还是法性。我是站在根子上去看它的,所以它是法性,佛陀其实就是这样的心态,他什么都是法性,只是佛陀没有我们这样很矬的显现而已。那你说佛陀有什么样的显现呢?你不能说他没显现或有显现,绝对没有我们这样庸俗的显现,但我们庸俗的显现全部都是他的显现,你的心的本质就是真正的佛,但是他显现出你这个样子来了,因为他是一切的显现,同时他根本就不是一切。(“是一切”说明它能显发一切,但你要是指出一切中间的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是佛,你就变成了二元对立,那也就不是了。)这个很简单,真正的法性就是真正的佛陀。
我们如果想用我们的思维去理解,我都只能说到这个样子了,你看嘛,这一切其实都是佛陀。如果我们真的明白了本性,明白这一切,其实它显现不显现都是佛陀,如果我们始终心处在法性中间的话,这一切全部都是法性,这个时候如果真的都是法性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是佛陀,包括其他的众生都是佛陀。因为你的境界中间,其他众生就是你眼识显现的样子,或者耳朵听到的声音,肯定只能是法性,所以他是佛陀。
如果你有他心通,明白了他人的心,他人的心还是法性在游动嘛,而那个时候作为你的个体来讲,你的明分是没有痛苦的,虽然你可能显现中有其他众生的痛苦,但你是不会有其他众生的痛苦的。听得懂嘛,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实际上大圆满最高的状态,其实也就是这个样子。
佛陀的心,如果你说他什么都没有显现,他怎么知道我们的痛苦,怎么来度我们啊?怎么随缘任运啊?所以他一定会知道我们的一切,每个人的内心他都知道。同时你不能说你有痛苦,他就有痛苦。你的痛苦是依据法性在你那里捏造了自我以后产生的痛苦,而他纯法性是没有自我,他是不会感受痛苦的。但是纯法性可以知道你因为自我而产生的痛苦以及痛苦的样子。同时他站在纯法性的角度上,他认为你的痛苦以及你的自我,其实还是法性。
所以他那里没有众生,同时他知道你的痛苦,明白吗?哦,My god !My 佛陀!好了,这个不会明白的,等到以后你开悟了,就一定会明白。所以说“显现非为束缚,若耽执则束缚,故当断除耽执。”这个可以是大圆满的状态,也可以是单空的状态,我已经讲过好多。
8.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慧品释》中说:“对于这些瑜伽士和平凡者前共同显现的诸法,有何可诤辩的呢?答:并不是辩论这仅现诸法的有与无,因为没有任何破显现的中观派。”
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说的,是最容易形成冲突的一句话。他说什么叫做“没有任何破显现的中观派”?这个也有两种说法,有时候说是分开二谛,就是我们在世俗中不破显现,胜义当中破显现。全知仁波切说这句话是想分开二谛的说法,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的。因为达到最高境界认为显现就是本性的时候,我干嘛要去破它呢?显现根本就没有必要破的。破显现的中观派,那个其实是还没有破尽的说法,真的破尽了,就是一定要要求在所上完全消失的那种,认为那个才是胜义的话,实际上从见地上来说是不究竟的。
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说的可能不是分开二谛的说法,可能就是大圆满的说法。真正的大中观没有必要去破显现,显现本来就是空的,我干嘛要去破显现呢?显现就是空的嘛。当我能上把你破尽了,我的能(觉知)里面,认为显现就是空性的时候,显现就是一个虚假的现象。确定了显现是虚假的现象,我没有耽执了,我就不破了,任由显现在那里了。只是由于我的习气还没有完全消尽,所以显现没有消失,这些显现是习气来的,但是我在认知上的耽执已经全部破了,最后安住于这种没有耽执的认知里面,至于显现的现起,随便嘛。
那么这些在境界上可以叫做不究竟的,但从见地上你也可以是最究竟的。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分开二谛的说法?不一定是分开二谛的说法,那个叫作二谛合一(二谛双运)的说法。二谛双运是什么意思呢?世俗谛就是胜义谛,胜义谛反过来也就是世俗谛。拿到《心经》里面讲,叫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世俗谛)即是空(胜义谛),那就是世俗谛即是胜义谛,胜义谛即是世俗谛,那还分什么世俗谛和胜义谛呢?
它说的这个就是不分胜义谛、世俗谛,所以没有破显现的,不用去破显现,显现它本来就是空性的,所以不破它。它说的这个不破显现,是不用把显现拿走的意思,而是我的心已经认定了它是空性。前面为什么要去破显现呢?因为认为这个显现是实有的,我要去破这种习气。
还有一种呢,习气破尽了怎么办呢?习气破尽了,显现自然就没有了。佛陀那里就是这样的,或者在法性定里面也是这样的。法性定里面其实还不能够叫做习气全部破完了,而叫做习气被压制了。它有定,所以说一地到七地的时候有定,八地勉强没有出入定了,到了佛陀的时候,你能说他定和不定吗?佛陀还有定的话,那就不对了。听得懂吗,勉强听懂也可以。
总之,“因为没有任何破显现的中观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这句话有点大,因为没有任何破显现的中观派,那你应成派就不应该破显现,就变成了这样。你说它分开二谛的说法很勉强,但实际上我这样的解释的方法,它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它两个实际上是不矛盾的。读完这里的时候,我们把后面它去对前八个教证的破斥,是怎么说的,我把它念一遍。我会把9、10、11、12教证放到后面来破斥。
对前八个教证的破斥
所谓的世间,并不是指尚未进入宗派的平凡世间人,而是特指无患根识。
无患根识就是我们没有病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
如《入中论》云:“无患六根所取义,即是世间之所知。”
我们没有错的六根所认知的东西,就是世间所知。什么叫作无患根识呢?前五根很好理解的,第六根的无患根识就麻烦了,六根意识的所取义是啥?你必须要明白真正的佛法才是,那我用我的头脑明白了胜义谛,那是无患,那是世俗谛还是胜义谛呢?无患六根所取义,我们没有病的六根的对境(所拿的东西),即是世间之所知,就是世俗谛。
前五根都明白,正常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正常的声音也一样。人家都是听到美妙的音乐,你听到的是鬼叫,肯定耳朵有问题。或者人家听得到,你听不到更有问题,那个就不对。前五根好理解,意识所取义呢?意识说因果不虚,大家都明白,我们承认唯识这些道理。万一我用意识去明白了大圆满的道理,那个属于世间之所知吗?还是世间之所知的,你明白的只是道理来的。
说胜义的道理,从境界来讲,它是属于世俗的境界,胜义的说法可以达到指向胜义的境界。但是胜义的那些说法,我们在说的时候,我们还是处在世俗的境界里面的。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分清楚,否则你又要打架的。所以说到境界的时候,我们要抉择因果如细粉。但是说到见解的时候,我们可以抉择见解如虚空。你可以去说到佛陀的境界,谁不会啊,读两本书就会了,但是那个境界呢?境界就要非常小心,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执持因果。
而且它都是有层次的。譬如初地菩萨,单空的世俗谛,和我们唯识的世俗谛都有不一样的所取义。比如他单空修的很好的时候,他不怕火了。他在火中,烧起来的时候,他会觉得“哎呀,好舒服啊”。而你虽然懂了唯识,但是你去烧烧试试看,屁股就烧烂了。他们境界都会不一样的,但从理上说都是一样的。你屁股烧不烂也都是“心”所显现,你屁股烧烂了还是“心”所显现。
所以大家要去仔细分这些东西,如果你真的要去思考这些理的话。你说你不用思考,觉得这些太复杂了,想直接去修行也是可以的,条件就是你得必须去找到一个真的修行人,如果你找不到的话,反而找到一个巫婆的话,那就是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这个词汇叫做加持(被巫婆加持了以后会算命的)。
如上所说,上述八个教证都是后得位分开二谛,仅仅以世间无患根识作为正量而安立世间名言时所宣说的。
处在世俗境界里边去说胜义的东西,所以是不破世俗的东西,但不是说胜义的境界。胜义的境界里面就是没有显现的,只有法性定和佛陀的状态。那你说大圆满呢?大圆满在见地上就是佛陀的见地,境界则是凡夫的境界。这个好难讲啊,也就是他的所境是凡夫的,跟我们显现一样的,但是在能上呢,他觉得这些是自解脱的,能上是佛陀的,这是大圆满的。所以它特别的快,就是这个原因,他用佛陀的心来对付我们过去世俗的显现。什么叫做过去世俗的显现呢?因为我们现在的样子,我们的想法,我们身体的感觉,其实都是过去世俗轮回到今天的一个总结果。
《入中论》云:“果故此等虽非有,我依世间说为有。”
真正胜义的时候,虽然没有有,但我还是依世间说为有。
又有教典云:“我说我我所,必要如是说;如是蕴界处,必要如是说。”
说这些蕴界处是因为必要,因为要教育这些人,有这个必要。
在后得位,根本不必要遮破显现分,而且也无法遮破,显现法本身如同幻化、水月,因此只是遣除颠倒的实有执著。
既然是后得,那就没有办法遮破的,那个时候一定会显现出来的,不然就不能叫后得了,不然就变成了胜义境界里边的没有显现。这个时候就容易有一个误会,比如我们没有得到菩萨的法性定,但是世俗谛显现也会消失的,那么这个是不是遮破了显现呢?我也说过这个不叫遮破显现,这个只是通过禅定这种方式让显现不再现起了。这个很容易的,我们眼睛一闭就看不到了。我也说过的,比如说给我们身体打一个麻醉药,我们也感觉不到身体,但我的心还是清晰的,这个不能叫做遮破了显现,禅定就像那个麻醉药一样的。
他说的这个遮破显现,真的就是通过修行的方式把我们这种习气去除了,那个不容易。他既然说是后得位,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把这个种子给干掉了,否则他没有办法去认识这个法性,并且在法性的认知里面消失了显现,这叫做纯法性的状态,也叫做法性定。
显现法本来就是虚假的,像幻化的,像水中的月亮一样,有显现没有实质。因此我们只是遣除掉颠倒的实有执著,认为它真的是这种执著。那这个刚好就是自续派的那种修法——显现以显现不空,显现上的实有空。这八个教证是这么来破除的,和我刚才讲的东西有点不一样,但这个不一样绝对没有错,你们要很好地去理解。如果你真的闻思进去后,会发现里面有好多的矛盾,会解决不了,你就开始纠结,特别是那些读书读得多的,各种说法一汇集起来,不能通达,为什么不能通达呢?因为不同说法里面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各种角度的,有时候是说境界的,有时候是说见解的,有时候是说见地的,有时候说修行的。
9、《宝性论》云:“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大涅槃经》云:“善男子,虽于空处多有所说,则不得名狮子吼也。于此智人大众之中,真得名为大狮子吼。狮子吼者,不说一切法悉无常、苦、无我、不净,唯说如来常乐我净。”
这个《宝性论》是三转法轮的。“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什么意思呢?客尘是有分离的体性的,这是缘起法。缘一消失,现象就没有了。什么叫做缘一消失,现象就没有了?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光,这是一个现象,什么叫做缘一消失?把电给断了,它一定要依靠电这个缘,还有一个它一定要依靠灯泡这个缘,一枪把灯泡搞定,缘一断了,光也没了。所以缘一没有了,现象就没有了。所以任何一个现象都是依据很多缘的组合而来的,所以它具有分离的体性,这些缘一去就要分离。但本质如来藏是不空的,它是以客尘来空的。
什么叫做“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如来藏它不是分离,不是缘起现象,所以这种法是不空的。所以三转法轮说不空,二转法轮拼命说空。佛陀怎么前后矛盾呢?佛陀会这么笨吗?你都看出他前后矛盾了?很多时候真的会遇到这种情况的,很大的公司,新人一进去就提一些战略意见,就认为这个公司的老总好傻啊,怎么这么笨啊!其实他提的那些意见,早在十年前都被别人讨论过的。知道为什么吗?轻浮。
你想,佛陀几千年来被那么多仁人志士五体投地的崇拜,他怎么可能前后矛盾?他一定蕴含着很深的意思,通过这种说法来让我们大家来明白而已,原因是什么呢?它说无上法不空说的是作用不空,不空的意思不是说体的。体必须要依二转法轮的,二转法轮找任何一个体,即使如来藏的体也是空的,也是找不到的。
但是,找不到不等于没有,它有作用。那么如来藏,如果没有我执的,这种如来藏的作用是恒常的,而且它是很快乐的,唯一只有它(我),而且它也绝不分别的(净)。常乐我净,因为如来藏本身的作用是这个样子的。一个叫做体,一个叫做用,还有一个相。光明这个相的话其实也是无相的。那么体、相、用是不是一体的呢?你处在体上,它的作用就是一样的,恒处于二转所讲的那个空性的体,它的相就是无形无相的。处在体上的时候,你问他:“你这个时候心是怎么样的?”心就是没有样子的,而且无住的,所以它的相就是没有相的,处在那个空性里,见到所有相也就非相。
然后它的作用呢?作用就是常的,发现那个东西就是不生不灭的常的。然后在里面很快乐的,那个快乐并不是我们依据这种外境所得到的那种耽执的快乐。你要问什么是快乐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喝了才知道。但他也是这么一直下去的,你只要是处在体上它就是这样的乐。你会发现它是唯一的,只有这个东西,其他就不会再有其他东西了。
但这个东西它不是个东西,因为它无相就不能叫东西。方向有东方和西方,有南方和北方,有形体才叫东西,为什么不叫南北要叫东西呢?这是源自中国人的《易经》,因为东代表木,西代表金,这两个东西是有形有相的。而南是火,北是水,这两个东西它经常变的,所以不能叫做南北。说南北呢,就是有点儿无形无相,起码形状会变。因为火的形状是变的,水的形状也是变的。而东跟西,木头跟金属要固定一些。所以那个东西它不是个东西,它真的无形无相,你真的安住于体就是这样的。
一个人如果真的进入了,不要说法性定那么高深。处在大圆满的那种能里面,其实他就会轻微地感觉到常乐我净。佛陀的常乐我净那个量太大了,你感觉不到。所以说,用的就是佛陀的那个心。你会觉得,你认知那个东西,那个领悟,它就是常的。那个东西真的是非生非灭,而且很快乐。所以大圆满修行者很放松嘛。而且他安住,他领悟的话,他会明白那个领悟其实就是那个东西,不会再有其他的,任何世间的都不值得去追逐。而安住里面就是不分别的,即使头脑里面分别,它还是属于那种不分别。
我们以前不是讲过嘛,“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 亦为空性之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其实即使在分别念的时候,你还是安住在那种空性的体上。二转、三转其实是一样的。但那个作用它就是这个样子的,当去说它作用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三转。其他的作用全部都不见了,其他的作用比如贪、嗔、痴、慢、疑、无明、傻全没了,但是常乐我净。三转就说这个东西。
那么三转、二转怎么合一?其实你安住进去就合一了。你在那个“体”上,这是二转的。那个“体”上产生的一些东西就叫做三转。那大圆满是什么呢?直接告诉你这个东西,就叫做大圆满或者叫做禅宗。
《大涅槃经》云:“善男子,虽于空处多有所说,则不得名狮子吼也。
这个三转法轮就说,二转法轮里面虽然说了很多的空,但是这个不能叫做真正的狮子吼。
于此智人大众之中,真得名为大狮子吼。
就是要在有智慧人中间说三转,才能真正叫做大狮子吼。
狮子吼者,不说一切法悉无常、苦、无我、不净,
不再说世间法是无常的,是苦的,是不能够得到的(无我),是不清净的。不能再去说这些东西了。
唯说如来常乐我净”。
直接给你说结果是怎么回事儿,这个叫做大狮子吼。这个狮子吼的话,他们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野干得心脏病。什么叫野干?就是冒充狮子的老狐狸。那么这个能不能来破显现呢?刚才我已经说了,你根本破不了。能不能来破?我们说在胜义中没有显现这种说法,不能用这个东西破的。说到胜义的境界,里面就是没有显现的。
那大圆满里有显现,是吧?不能够是说大圆满里有显现的话,只能是说见地像佛陀一样,从境界都还是不能叫胜义的。刚才说了,能上是佛陀,在所上的话跟我们凡夫是一样的。正是因为如此,它才殊胜,它才快嘛。你要是一下就说胜义谛那个殊胜,说那个没有显现的法性定的殊胜的话,那普通人做不到的。就像你跟我说:“哇,你这个病没什么难的,这个艾滋病有什么呀,你去南方净土,里面有甘露,拿过来一下就治好了,那个好殊胜哦。”废话!拖他出去枪毙,你别跟我说,我做不到的嘛。
什么叫殊胜呢?“来,我家里有个祖传秘方,拿过来,两下搞定你的艾滋病。”那才殊胜嘛,明不明白?它这个方法殊胜,并不是说那个境界的殊胜。那个境界,那个南方甘露当然殊胜,但关你什么事啊?!他都已经是初地菩萨了,你说他殊胜不殊胜?初地菩萨才能进入那种法性定嘛。大圆满就是对我们这种非初地菩萨的矬锅漏来说的嘛。
10、《定解宝灯论》云:“共同所见为明分,成立现基不能无。”十法界有共同所见境,此处遮破显现分,怎么有共同所见境呢?
他说“共同所见为明分”,那个不叫共同所见境。这个共同所见境的明分就是十界,共同所见境那个明分实际上就是光明的意思,就是我们空性本质的意思。这个说的完全是一种误解,它用在破我们说胜义中间没有显现,是不成立的。
11、倘若胜义理论的所破是显现分,岂非世俗谛不重要而胜义谛重要?如果胜义理论在二谛中都破显现,请问与外道顺世派的见解有何差别呢?《定解宝灯论》云:“外道太阳派诸众,离开显现观空等,亦应能够断烦恼。”
倘若胜义的所破只是显现分,那么是不是作为我们的世俗谛就不重要,而胜义谛才重要?如果胜义理论在二谛中间都破显现,那么请问与外道顺世派的见解有何差别呢?那个差别太大了。外道的顺世派根本就不破显现,它认为显现就是真实有的。
12、如果胜义理论的所破是显现,则与缘起因相违,因为缘起因是“一切显现法缘起生故,自性空”。
这句话可能有不同角度的解说。这个所破的是显现的实有性的,这个和缘起因怎么会相违?这个是拿胜义打世俗,这是不对的。但我们先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再者,观待应成派以根本慧为正量而抉择诸法空性时,以上这八种都是不了义的说法,也就是,仅仅是随他方承许,并非自方承许,因此并不是像自续派那样自方承许。
并不是说我的境界,他方承许是依随你的境界。
《入中论》云:“如是诸法无自性,不了义经亦说有。”
《入中论》云:如是任何法没有自性,很多的不了义经里面它也说有,也说诸法无自性的,自续派的这个不了义经里面,它也说这个诸法无自性。但是诸法怎么个无自性法,就形成了自续跟应成的差别。
怎么断言这些都是不了义呢?原因是满足安立不了义的三个条件,也就是:一、有意趣:上述经论都是唯一以现相为意趣而宣说的;
就是它要让我们去清楚世俗谛(我们世俗共同认知),以此为意趣和主要宣说的方向,所以它不破显现。
二、有必要:为了把不能证悟空性的世间人间接引入真实义,而宣说存在实有,
其实它都没说实有存在,只是说这些存在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一个最基础的道理而已。
再者,由缘起性无欺存在,乃至能取所取的现行尚未消于法界之间,对有情来说,显现相续不断而且能作利益和损害,因此有必要说显现存在;
意思说我们的境界现在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胜义,我们还要遵循过去的业果规律,如果你不遵循过去的业果规律的话,你会受苦的。比如要说我们的显现是存在的,是有必要这么去讲。
三、以胜义正理有害:以胜义理论观察,所谓的一体、异体、生灭、四边等,无法成立。
就是我们从胜义理论去观察世俗谛,你会发现这些事物都没办法显现,这样就会让我们胜义理论也没办法让它接受,暂时会忽略真正的胜义,而是把它分开来讲,在世俗谛里面暂时承认你,把世俗和胜义分开,不让它二谛互打。如果直接说它完全不成立的话,会让我们处在世俗境界里面的人,没有办法正确有次第去理解胜义,所以以胜义正理有害。
那么,什么是只随他方承许,并非自方承许呢?如根敦秋佩所说:“佛在菩提树下闭目静坐七日,这是佛本人无承许的观点,转法轮、说四谛法、引导众生开悟解脱,则是以慈悲为原则的他方承许。”
什么是自方承许呢?就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毗卢静坐七天,这个时候佛陀本人无承许的观点。那什么叫做无承许的观点呢?就是二转法轮。说在胜义的境界里面什么都不存在,就是佛陀的境界里面实际上是什么都不存在的。只是外面显现出现毗卢静坐七天,这个时候他本人什么都不承认,认为胜义里面啥都没有,这种观点是他本人承许胜义的观点。
然后为了把这种观点灌输给世人,佛陀就开始转法轮了。但是不能一上来就说世界什么都不承认的,这样的话就傻了。就会形成了第一个大家不遵循世俗谛,第二个大家处于世俗状态里面没办法去理解胜义理,就是刚才前面说安立不了义的三个条件。
一是有意趣,就是要跟你去说这些东西是真实存在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真实存在呢?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个因为有必要,要把你引导胜义上去。第三个如果陡然一下跟你说胜义中不存在,你会接受不了,反而会对我们胜义有害。其实归结起来就是这三个条件。就是我没有办法,只能这么来引导你,你这么理解就行了,这么一分反而把大家整得好混乱啊。
对第九的破斥
《宝性论》的这一颂,并非以胜义理论宣说空和不空的差别,唯独是在名言净见量前显示空和不空,这对于以胜义理论遮破显现并没有丝毫妨害。同理,《涅槃经》所言“不说一切法无我”、“唯说如来藏圣我、常恒等”,也不是说以胜义理论不遮破如来藏的光明分。
《宝性论》的这一颂,并不是以胜义理论来宣说空和不空的差别,并不是站在我们最根本的胜义见解来说空和不空的差别。《宝性论》说以客尘空,如来藏不空。“唯独是在名言净见量前显示空和不空”,什么叫做名言净见量呢?说作用就叫做名言净见量。为什么它要定义为名言净见量呢,这是二转的说法。它说名言净见量,管你显现出来常乐我净,但它还是世俗谛,它是世俗谛的显现空和不空这个意思。
我刚才的解释纯粹是以三转是胜义谛这么去解释的,我知道大家现在肯定很懵逼,它这个驳斥对方的方式是以二转的方式去破的,它说这个根本不是胜义理论来宣说空和不空的。胜义理论是怎么分的?显现的都是世俗谛,显现的本质是胜义谛。所以你这个常乐我净最多就叫做名言净见量,但即使佛陀的显现也是世俗谛。
“这对于以胜义理论遮破显现并没有丝毫妨害”,你这样只是在说佛陀的状态是很清净的,但它的本体还是空性的,这是站在二转的立场上说的。
“同理,《涅槃经》所言‘不说一切法无我’、‘唯说如来藏圣我、常恒等’,也不是说以胜义理论不遮破如来藏的光明分。”它们的胜义理论就是认定了二谛的那种方式,因为它说的就是二谛法。那么你说那个如来藏圣我、常恒这些东西,说的其实就是它的作用和显现,常乐我净其实是一种显现。
那么按照这种二谛的说法,只要你显现出来你就是世俗谛,大家都知道二转的分法吗?我应该普及一下二转的分法,我好像普及过的,显现的都是世俗谛,不管是谁的显现,就算是佛陀的显现还是世俗谛,三十二相也是世俗谛。所以《金刚经》里面讲不要以三十二相看我,这样是不对的。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中论》里面连如来藏(真如)也破,所以并不是胜义理论不遮破如来藏的光明分。什么叫做遮破如来藏的光明分呢?如来藏的光明分也是空性的,所以它也是没有实质的。但它有作用,如果你安住在那上面,它的作用就是常乐我净的。既然是它的作用(显现),它就是世俗谛。
那三转的二谛是怎么分的呢?三转说实相和现相一致了就是胜义谛,这个就有点麻烦了。实相和现相的胜义谛一致的话,要么就是法性定里面才叫胜义谛,这个一定是个境界来的,要么就是佛陀的境界,那个才是一致的。还有一种是勉强的、相似的,就是大圆满的境界。我觉得“郁郁黄花,皆是般若”就是一致的,那个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中途间的一致。当然是中途中间的,如果不是中途中间的就不用完全去修脱噶跟彻却,因为你还在修,所以只能叫做中间。
若问:既然不是宣说胜义理论前如来藏不空,那是在哪方面宣说呢?
答:单单是以名言净见量安立如来藏的光明分而已。如果以胜义理论进行衡量,如来藏的本体同样是离戏的大空性,否则不能周遍法界有情,且不能成为法性。
这个就是仅仅以作用名言净见量来安立如来藏的光明分,但是如果以二转的胜义理论来衡量如来藏的本体,同样是离戏的大空性,否则就不能周遍法界有情,且不能成为法性。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如来藏的空性是实有的体,它是一个实有的东西而不是离戏的大空性,它就不能够是所有显现的本质。因为如果它是一个实有的体,它就有没办法显现出其他东西出来,所以如来藏的本体同样是离戏的大空性,这是死死的站在了二转的立场上去说话,跟三转说胜义谛不一样的。
三转说现相和实相一致才是胜义谛,不一致就是世俗谛。那么,不一致的话,我们现在肯定就是不一致的,你想想看,我们现在根本连实相都不知道,怎么知道实相和现相的一致呢?没办法一致。所以这就牵涉到修行的人了。
而二转法轮就是观念上的事,只要显现就是世俗谛,不显现就是胜义谛。其实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二转的胜义谛,只是在观念上知道它的本质是空的,它是离开四边和一切戏论的,但这都是一些想法而已。这些想法叫胜义的说法,不是胜义的境界。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还是不知道真正的胜义谛。
相对二转法轮而言,三转法轮就牵涉到境界了,它要比二转更复杂一些,或者说范围要小一些。什么叫“范围要小一些”呢?就是拥有胜义境界的,只能是相应的那些人……嗯,不能这么说,这么说不准确,我要找一个比较合适的说法……
其实二转和三转的说法,其真正的区别在哪里呢?就是一个说“空”是胜义谛,一个说“有”是胜义谛;什么叫做实相和现相一致?实相是个有,现相也是有,实相和现相要一致了,是不是这样的。但是二转不说那个真正的本质是“有” ,而是完全没有(空),它就是现象(色)。我们看到的东西其实就是空,只是我们不明白空。三转就不这么说,它说实相是个“有”,现相也是“有”,你要实相跟现相一致。但要一致的话你就必须先有实相,可普通人是不会有实相的,所以说我们要达到那个境界了,才能知道那个“一致” ,否则你知道的就是个观念而已。
也就是说,三转大量指向的是胜义的境界,二转则只要胜义的说法就可以了,我们勉强可以这样去分。当然,这样的说法是否准确,其实我们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但这两个分法大家要先清楚,清楚了之后你才看得懂刚才那个,它是纯粹站在二转的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分法上去说的。
《楞伽经》云:“世尊告曰:大慧!我所宣说如来藏者,不同外道所说神我。大慧!如来应正等觉是于三解脱门、涅槃、无生等句义说名如来藏。”
佛陀对大慧菩萨说,我所说的如来藏,不是外道说的神我,外道说的神我是实有的、常有的、不变的,是说“体”的常有。我们不是说“体”的常有,而是说它作用的常有。
“如来应正等觉是于三解脱门、涅槃、无生等句义说名如来藏。” 意思是说,我们说的如来藏,是在三解脱门、涅槃、无生等意义上再去说的一个如来藏。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的基础是三解脱门、涅槃和无生。
什么叫做“三解脱门”呢?空、无相、无愿。我们证悟到本质的时候,你发现它没有本体,叫做空;它没有形象,叫做无相;那个时候非意识,非某种觉受,叫做无愿(比如我们的菩提心就叫做愿力,它实际上是意识性的、分别性的;如果是非分别的则叫无愿)。“涅槃”是什么呢?就是真正的法性,即空性。“无生”,是说空性的一种说法,它不生不灭,永远不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是在空性的基础上再去说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就是空性的作用——不灭的光明。
即使你没有安住在空性的本体上,你还是会有如来藏的光明。但是,由于你没有安住在空性的本体上,你一定是处于人我执、法我执的状态下,这个如来藏的光明就会因此而变成世俗的显现。所以大家要从很深的意义上去理解,这个听起来有一点难懂,我讲得也好费力,我很想把它通俗化,但这玩意儿没法通俗化。
《般若经》云:“若有较胜法涅槃更为殊胜之法,彼亦如梦如幻。”
《般若经》(也是二转法轮的经典)说,如果还有比涅槃法更厉害更为殊胜的法,那它还是假的、还是没有实质的。“如梦如幻”这个时候应该当成没有实质来讲,就是没有本质、不是实有的。也就是说二转法轮的空性已经走到最根本了,是最殊胜的法。本质里面就是没有显现的,这里还是在破庸俗显现。
《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云:“如果以理观察,如来藏本性为空性之故,则承许其为心的法性、周遍一切境、于一切时为恒常、不可思议、诸功德一切无偏显现等,悉皆应理。如果其自体不空成实,则不能安立为他法的法性等。同时,以胜义量观察所得的结果也不可能成立如来藏为成实不空,因为以胜义理论观察诸法无实之后得出一个成实之法,如是犹如由光明产生黑暗一般,必无是处。”
如果我们以理去观察,如来藏的本性一定是空性的。只有它是空性的,它才会成为心的法性(本质)。为什么呢?因为你找不到一个实有的心,所以是心的法性;然后才能去“周遍一切境”,即才能成为一切法的本质。如果它是一个实有的东西,怎么可能成为其他的本质呢?
“于一切时为恒常”,因为只有空性才可能恒常;“不可思议、诸功德一切无偏显现等”,就是说,只有它完全没有实质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任何一个显现的本质,如果以实有作为基础,它根本就显发不出来,因为实有的东西是不能作用的,所以说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不可思议诸功德的无偏显现。什么叫“诸功德”呢?就是佛陀遍知、十力、四无畏等功德,这个时候才能应理。
“如果其自体不空成实”,如果如来藏的自体成实有,“则不能安立为他法的法性”,就是不能够产生他法。同时,以胜义量观察所得的结果也不可能成立如来藏为成实不空”,为什么呢?因为以胜义的理论观察,所有的显现(诸法)都是没有本性的,假如从一个没有本性的法中得出它的本质有本性,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所以说“犹如由光明产生黑暗一般,必无是处。”
大家听得兴味儿都没有,我也没有兴味儿,我好想讲个禅宗的故事啊。没办法,大家要继续听下去哈。
譬如,把黄金、石块、草木等一并付火焚烧,其中会被烧尽的,自然被焚毁无余;而烧不掉的,也会留下来。同样,清净和不清净的显现,都平等以胜义理论抉择为空性,故都是胜义理论的所破。然而,从道所破的角度来说,以修道智慧的火焰能无余焚尽不清净的客尘现相,故说“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而如来藏是实相的缘故,不可能分离,但它在基、道、果的任何时位本来如梦如幻。如《法界赞》云:“譬如火净衣,具诸垢杂染,若置烈火中,垢尽衣无坏。如是光明心,具贪等诸垢,慧焰烧尽垢,彼者非光明。”
弘扬他空的遍知多洛瓦在《山法中观了义论》中说:“抉择胜义根本慧定远离一切戏论,没有丝毫存在之法,如同兔角、空花一般,这是在第二转法轮和圣龙树的理聚论中一再宣说的。”
其实这个说的和前面是一样的意思。它说把黄金、石块等现象一同烧尽,烧完了以后“自然被焚毁无余;而烧不掉的,也会留下来。”但实际上一切都会烧尽,任何现象你把它破完了以后,没有东西会留下来。
“同样,清净和不清净的显现,都平等以胜义理论抉择为空性,故都是胜义理论的所破。”就是不管是净土的显现(如来藏清净的显现)或者是我们庸俗的显现,它说的胜义理论就是二转法轮,你去看它是什么组成的,你会发现它都是没有实质。
“然而,从道所破的角度来说,以修道智慧的火焰能无余焚尽不清净的客尘现相,”也就是你修着修着到后来,执著的种子全都没有了,显现真的就没有了,就安住于法性定了。
“故说‘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而如来藏是实相的缘故,不可能分离,但它在基、道、果的任何时位本来如梦如幻。”就是说,现象在你的修证之下就消失了,现象消失了以后,剩下的本质是没办法分离的。虽然没有分离,但它在基道果的任何时候都是如梦如幻的。什么叫做基道果呢,我们还没有进入法性定的时候,这些显现叫做基;我们修行的时候叫做道;进入法性定,就是它本身叫做果。这个如来藏,在我们凡夫的状态之下就叫做基;然后我们让它显露的过程这个时候叫做道;这些现象消灭了,在法性中间叫做果。这个时候,它只能够如梦如幻的,以无形无相的方式而存在,就没有显现。如果是一个实有的东西的话,它就没办法成为基道果。
如《法界赞》云:“譬如火净衣,具诸垢杂染,若置烈火中,垢尽衣无坏。
古印度有一种火净衣,用火去清洁衣服(其实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水的),本身那个衣服具足了很多脏东西,但是放到烈火中间,这些污染的东西被烧坏了,衣服无坏的。这样比喻的话,大家会听得好麻烦的,因为火会把衣服烧坏的。这样子嘛,你就把他替换成水 ,“譬如水净衣,具诸垢杂染,若置清水中,垢尽衣无坏。”一样的。
这个衣就是指背后的本性(光明)是不坏的,但光明本身也是没有实质的,因为它没有实质,它也是空性的,所以在那个胜义境中间,它就是一个全部没有的,连清净的显现也没有,说的是这个意思。 所以大家不用那么费力辛苦的去想这些句子,你脑袋会爆的。
如是光明心,具贪等诸垢,慧焰烧尽垢,彼者非光明。”
它说就如是的光明心,由于经过污染(二执)以后,就有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贪嗔等垢染,慧焰把这些垢烧尽的一些东西,这些不是光明。
弘扬他空的遍知多洛瓦在《山法中观了义论》中说:“抉择胜义根本慧定远离一切戏论,没有丝毫存在之法,如同兔角、空花一般,这是在第二转法轮和圣龙树的理聚论中一再宣说的。”
遍知多洛瓦是觉囊派的一个大德。远离一切戏论就是远离一切分别执著,思维啊感受啊这些叫做戏论,心的二元的动叫做戏,没有二元的这种动那就不叫戏。没有任何一个我们心可以去找到的东西。这是在二转法论,佛陀和弘扬中观的龙树中间有个论叫理聚论里面都说的。在根本慧定里是没有任何显现的,远离一切戏论的,显现的东西也叫戏论。因为显现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显现,那么心一上去就会变成这样那样的不一样,它也会变成戏论。
对第十的破斥
十法界分为六凡和四圣,六凡心识前的不清净共同所见境,只是依于名言观现世量而安立的,四圣心前的清净共同所见境,则是随名言净见量而施设安立的。因此,是以名言正理安立十法界具有共同所见境,这里遮破显现分,则是以胜义理论把一切显现抉择为自空,这即是显现的本性,唯一以如是当体空的显现,才能成立为现基。
什么叫十法界呢?六道是六凡,然后四圣是阿罗汉、缘觉、菩萨、佛陀。“六凡心识前的不清净共同所见境,只是依于名言观现世量而安立的。”就是说我们这个凡夫包括天人,我们面前所看到的东西,比如说天人他们有他们共同所看到的东西,我们人有我们共同所看到的东西,畜生有畜生所共同看到的东西。蚂蚁的巢穴中间的东西我们看不到嘛,但是一巢的蚂蚁可以看到很多共同的东西,那么这些是依于名言观现世量而安立的。
什么叫名言净见量?净见量有几种说法,一种就是,我们人道里面眼睛看到的大家都一样的,绿色就是绿色的,红色就是红色的,这个叫净见量,如果你看到的绿色是红色的就不是净见量。就是同一道,大家一致的叫做净见量。还有一种,就我们人道去跟畜生道相比,我们好像要牛一点,跟它比我们要干净些叫净见量。还有我们去跟那个圣人比,整个六道跟四圣人境界比的话,他们叫做净见量。它是一个相对安立的,有净就有不净嘛。
因此,是以名言正理安立十法界具有共同所见境,这里遮破显现分,则是以胜义理论把一切显现抉择为自空,这即是显现的本性,唯一以如是当体空的显现,才能成立为现基。
它是说明分。就是说不管这个六道凡夫共同所见境,以及我们这个阿罗汉、菩萨、缘觉、佛陀所见的这些东西,乃至于共同的东西就是明,这个明称为现基,只是现基而已。但并不能说这个东西是一种显现,明并非是一种显现。而是以胜义理论,把一切显现抉择为自空,这是显现的本性。
“唯一是当体空的显现才能成为现基。”这些显现必须是空的,才能成为现基。如果不是空的,它就不能成为现的基。它本身就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它怎么能够成为现的基础呢。
对第十的破斥,是说“明”必须是空的。就不管你是圣者也好,凡人也好,它基础都是明,但这个明不能是显现的,它必须是空的。明不明白?它想用这个证明,就是我们进入了法性定里面,它就是没有显现的,就是空的。
《定解宝灯论》云:“若与空性相脱离,现许不能作现基,此现如何而显现?谓此不偏之显现,无法想象之缘故,并非成立为现基。能知正量未见时,说有仅是立宗已。所现如若偏一方,除此他法不能现,乃是不空显现故,成堪胜义理观察。”
这一段话的意思,其实是说所有的现基必是空的,如果不空的话就不能成为现基。它说离开空性仅仅是偏带显现都是不合理的。就是说我们认为胜义稍稍走向于显现,认为任何的光明分有真正究竟的显现都是不合理的,如果脱离了这个自体本空,就是我们显现的基础、本质是绝对的空性的话,那么任何一个不空的这个显现(明分),都不能作为共同所见的现基,就不能成为一切事物的基础。
如果我们搞出了一个共同的显现基,就像水、脓或者任何一个其他东西,那么不偏于任何一方的绝对的共同显现的基础,就没办法想像。就是说我们证悟中间如果出现了一个像我经常说的一个境界,你说这个是,那其他的东西怎么办呢?这种不偏于何方的这一显现谁也无法想象,不可能有这样的不空的显现。
就说如果你证到的境界中找到了什么东西是,它是一切法的基础,那是不成立的。明不明白?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佛陀能够见到这样的显现基,见到这样的空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说这样的现基毫无理由,你这样说仅仅是说法而已,何时何地都不能成立这样的空性。
“所现如若偏一方,除此他法不能现,乃是不空显现故,成堪胜义理观察。”如果这个实相就像水、脓任何一种显现,那么就只能显现水和脓,其他的东西就不能显现。因为这个显现的法,它的基础本身也是不空成实的,所以说它只能显现出这个样子,不能够显现成其他的样子,它说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理。
所以此显现也将经得住胜义理论的观察,而它是经不住的。所以你说找得到一个显现的明分,是有样子的,有显现的,就不能显现其他的东西了。明不明白?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说了那么复杂。我虽然说得疙疙瘩瘩的,理是通了的啊,大家没有通的话不怪我啊。推卸责任我也是第一流的呵。
刚才脓和水的比喻清不清楚?你要是发现本性就像水那个样子的话,它的显现就只能显现水的样子,不能显现成脓的样子。如果你发现本性(空性的明分)就像脓这个样子的话,那一切显现都得是脓,其他的显现都显现不出来,所以明分不能够是水或者是脓,没有样子,所以它是空性的,明不明白?就是这一大堆的意思。听得懂吗?
如果弄到那些句子里面去,太绕了,其实我刚才说的就不绕了,就是这一个东西,大家要清楚,如果听到这些相应的词汇大家就明白了,胜义的境界就是没有显现的。那佛陀的境界有没有显现呢?你回答他:“不可思议的。”如果你认为佛就是法性定,那是不对的,因为法性定是不究竟的,他只是证得了不究竟的东西。因为法性定里面有个定的,它怎么会究竟呢?所以佛陀没有定,或者说他因为没有定,可以说永远都在定中,佛陀的定和没有一切显现的菩萨的定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菩萨处在定中是不能出来度人的,而佛陀那个定里面天天度人,随缘任运,所以二者有差别的。
对第十一的破斥
此处以胜义理论破显现分,不是因为“世俗谛不重要、唯独胜义谛重要”,而是由于:众生执著显现为实有,不能理解现即是空,如果不破显现,终究无法将现和空介绍为无二双运。《入中论》云:“痴障性故名世俗。”因此,所问与破显现分的原因不相合。
他说其实我们说这个胜义中间一定要破除显现,不是说这个显现不重要,而是说众生执著显现为实有,要把这个显现破除了以后,才能够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空。为什么说叫做证悟呢?其实是这个样的,如果你悟的时候,也不一定显现要消失,明白了自心没有实质,你一定要确定了心就是本质,然后一看一观察心有没有实质,其实你就已经悟了,但这个时候显现还是有的。但是你要证实你这个悟,当所有的显现真的就没有的时候,你的悟就被证实了,所以叫证悟。
前面那个叫做开悟,叫做开出本无,明不明白?以前我们有讲过禅宗的故事,叫做“开出本无,示出本有,悟无有无,出入无碍。”这四句话,用“开、示、悟、入”这四个字来形容开悟。开出本无,就是说这个东西真的是确实没有的叫做开出本无。但我要去表示它的时候就是用这些显现,色即是空,示出本有。悟无有无的时候,就是说你去看这个东西的时候,你说它有或无都是不对的,叫悟无有无。悟,就是说没有显现的时候,你就悟了它不是有和无可以去说的,而这个东西显现或不显现根本是无碍显现的。如果你明白的时候,它显现或不显现是无所谓的,这是大圆满的见解。是这个样子的,明不明白?所以不是说世俗谛不重要。
其次,从二谛的角度来说,本来没有主次的差别,两个法若是他体,可以安立一者主要、一者次要,如同主尊和眷属那样,但是,世俗谛的显现和胜义谛的空性本来无二一味,现即是空,空即是现,何来主次的差别呢?
这个完全是站在二谛的角度,它说显现就是空,空就是显现,没有差别。我们虽然说空,胜义里是没有显现的,不是要去破世俗,正是因为这个空是没有显现的,它才可以显现出所有一切的东西,明不明白?就是跟前面说的一样的。所以当我们真的证了我们的悟(空的时候),它就没有显现了。
如果我们在证悟中间稍稍有一个显现,那么就会变成刚才所说的那样,因为证悟了胜义里面的那个空,它是所有显现的基础嘛,它就不能够显现其他的东西了,逻辑转过来了吗?所以在绝对的胜义的状态里面就是不能有显现的,所以就要把显现破掉。听得懂吗?
因为如果这个里面,这个是胜义了、是根本了,是本质了,但还有一个显现,是那么所有的我们世俗显现中间都应该有那个显现是不是?但是就算在世俗分析里面也找不到一个显现出来,找它的本质也是空。如果胜义里面有一个实有的显现,那么它怎么显现出世俗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呢?它实有就不动嘛,你已经证悟胜义了,它不生不灭了嘛,明不明白?逻辑通了吗?显得好学术没修行,实际上它就是这样的。所以说它是没有主次的差别。
运用胜义理论在二谛中遮破显现,不论胜义或名言方面,都不同于外道顺世派的见解。也就是,胜义方面以胜义理论遮破四边,破了无边,远离以无边所摄的粗细邪见的执著。名言方面,如《显句论》云:“有师难云:诸中观师与无见者全无差别。何以故?此说善不善业、作者、果报、一切世间皆自性空,诸无见者亦说彼无,故中观师与无见者全无差别。”
它说这个顺世派没有因果、没有什么东西,好像跟我们中观师说的是一样,实际上不是这样。
论中回答:“然非如是,诸中观师说有缘起,由缘起故说此世、他世等一切无性,诸无见者非由如是。是缘起故就性空门,达后世等是无实事。若尔云何?谓缘现世诸法行相自性,然未见彼从前世而来此世,及从此世而往他世,谤无余世,等同此世可缘之事。”又云:“若尔,彼等亦于诸法无性通达为无,由此见故,且有相等。答曰:非有。中观论师许世俗有,彼等不许,故非相等。”
哦,是这样的,我们说十一的时候,“外道太阳派诸众,离开显现观空等,亦应能够断烦恼。”它认为我们说的空跟外道说的空是一样的,其实外道说的空是没有前世没有后世,它不承认这个缘起的规律性,顺世派说的无执与我们胜义中说的空根本是两回事,这个我不用多解释。但是它这么一解释的话,搞的我很费劲地解释,这就行了,我们不扯了,一扯就太远了。
12、如果胜义理论的所破是显现,则与缘起因相违,因为缘起因是“一切显现法缘起生故,自性空”。
这个胜义理论破的是显现的实有性,并不会与缘起因相违,缘起因是什么意思呢?一切现象都是缘起的,正是因为自性空,这个没有破显现啊,怎么成为了问题呢?说所破就是显现啊,和缘起因不相违啊。
网上师兄有没有其他解释的?其他法师有驳斥方面解释的,请打出来。(此时有师兄打出法师的相关讲记,师兄开始作如下解释。)
对方说如果胜义理论的所破是显现,那么就和缘起因相违了。为什么呢?因为缘起因就是说一切显现法是缘起生的缘故,所以是自性空。假如没有缘起的显现怎么有自性空呢?正因为是缘起显现的缘故,所以说是自性空,假如要破显现的话,你怎么得到自性空呢?实际上我们说一切显现法缘起生,其实就是无生。缘起是什么呢?缘起是一个无实有的,暂时名言的建立。
我们说一切显现法缘起生的缘故,是讲它的名言是缘起生,但它的胜义是自性空。所以,在名言当中是缘起生而不是自性生,在胜义当中没有一个自性可得,是自性本空的。是缘起在名言当中而不是缘起在胜义当中,是在世俗谛中说缘起。因为世俗谛是缘起生,所以胜义谛是自性空。并不是说胜义当中连显现都不破。在自性空当中哪有什么缘起相呢?因相在哪里呢?果相在哪里呢?缘起在哪里呢?从何而谈缘起呢?所以这是在名言世俗当中讲缘起,而不是在胜义当中谈缘起。
以上其实就是语言游戏,它把缘起和性空两个东西来打,缘起就是现象,它的本性就是空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处在世俗当中说现象的本性是空的,这个是世俗的的一种说法,但是世俗的境界里面就没有缘起了。我们就站在性空的立场上发话了,站在性空的立场上,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胜义的境界,胜义的境界里面是没有缘起的,我们可以在缘起里面去说自性空,是一种说法而已。但在胜义的境界里确实是没有缘起的,不是说破了缘起就没有自性了,他把缘起和性空两个打,同时又用来等于。它意思是说你把缘起破了,自性空就没有了,是这个意思。
如果胜义中的所破是显现,则与缘起因相违,因为缘起因是“一切显现法缘起生故,自性空”。它怎么拿去胜义中破显现的话,我真的没有看出来,但是根据我刚才看到的这一大段话,照这样的解释,那么胜义中破显现就把缘起破坏了,而且破坏了就没有自性空了,是这个意思。但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把缘起破坏了,从境界中间(道所破)把它破坏了,性空就现前了。性空现前的时候,就没有缘起了。而在理论中间,我们就说有现象的时候,我们去分析它就是性空,但是什么是性空呢?当缘起(显现)消失了,就性空了。
这个听得懂吗?而不是说因为缘起,所以性空。你把缘起破坏了,性空也就没有了。刚才的分析,网上的师兄听得懂吗?还是不懂啊?这个现象,就是缘起,你把现象消灭了就没有性空了,因为缘起就是性空嘛。你把现象消灭了,你不是说胜义当中要破显现吗,缘起没有了,性空就没有了,那你怎么证得胜义呢?那你胜义谛自然就没有了,这是语言游戏来的。但实际上我们处在缘起中间去说胜义(本质)是什么,当我们去达到真正性空的时候,它真就是没有缘起,就恰好证明了缘起是性空的,没有破坏缘起性空,因为法性定里面就是没有缘起的。
因为法性定里面没有缘起,所以说世俗里面的本质就是空的,因为法性定就是去找到了世俗的本质,我们处在世俗的本质里面。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处在世俗的本质里面,只能处在世俗里面的,什么是世俗呢?就是缘起(显现)就是世俗。所以去证得世俗的本质的时候是没有显现的,也就是没有缘起的,明不明白?它跟缘起性空这个说法是不冲突的,正好证实了缘起性空是成立的。明不明白?终于把这个胜义当中破显现说完了。
其实说了一大堆,就是在胜义的状态里面(法性定里面)是没有显现的就完了。没有显现不代表没有光明,还有光明的。如果认为没有显现就没有一切,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没有一切”,即使把所有的现象都破除了,还是不会得出一个“没有一切”。把现象都拿掉以后,得到了一个没有现象的本质,这个本质不能是任何一个现象,这个本质只要是任何一个现象,就没有成为所有现象的本质的可能性。
明不明白?它就想说这个。这个说法跟我们平常说的,帝洛巴说的“显现不会约束你”的教言是不冲突的。为什么不冲突呢?因为那种说法是一种见地性的说法,而不是胜义境界性的说法。明不明白?所以叫见超八地,没有说境界超八地。境界超八地,还说什么啊?!这一大堆的总结就是这样的。
好,我们今天就交流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中观总义》第11课
- 《中观总义》第1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