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的世界观就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或者是一种无明的世界观。这里的“无明”是指根本不学任何宗派的普通人,根据六根来抉择世界,很简单,很动物化。而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我们面前的东西是真实的存在,是由真实的最小基本粒子组成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持有这种观点,而且这种观点根深蒂固!
现在要建立一种新的世界观——中观。中观说这个世界根本就是虚幻的,它的本质是空性的。比应成中观更高一级的他空中观,就再深一层,认为最根本的是我们心的光明。
若要用这些观点代替我们以前无明的、唯物的世界观,那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我们这种无明的、唯物的世界观已经延续无量劫了,堆积成量,非常厉害,否则我们就不会是凡夫。你要破除它的话,很不容易!
中观用于破除它的方式,最初大量用的就是思维。刚开始时全是思维,想啊、想啊,想到一定的时候,心就开始认同你的思维。当心认同思维的时候,就会生起虚幻感,觉得这个世界真的不是真实的。其实这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大家口头上会说:“我现在就是认为它是虚幻的!”其实那只是你的思维,是你的概念这么认为,而你的心没有这么认为。要让你的心也这么认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中观用了很多论证和说法,来不停地说这个事:一切显现都是虚假的、没有实质的……如果只是说一个结论,一句话就说完了——世界都是缘起的,或者所有的现起都是虚假的。用术语说就是“缘起性空”,整个中观都在说这个。
当然,你可能会说:“不是哦,真正的中观不是说这个,而是应成派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开四边八戏。”你也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刚开始时,一般是说自续派的观点,即一切都是虚假的。要让这个观点进入我们的内心,就已经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而中观用的方法就是进行思维。大量的说法堆积成量以后,慢慢、慢慢地,你才会真的产生感受。
很多人误认为,稍稍知道了概念,就是懂了中观。其实真正的懂,不在于我们头脑里知道这些概念,而在于心开始认同这些概念。一旦心开始认同这些概念,就会有虚幻感,那就是真的开始懂了。虽然这些还属于自续中观的内容,但也说明你的心开始进去了。
进去以后,一些相应的心的现象,也会随之出现。什么现象呢?若我们真的开始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包括我们的情绪、感受都是虚幻的,这时候我们的执著就开始减轻;一旦执著开始减轻,痛苦和烦恼就开始减少。这些是懂了中观的一些特征。
当痛苦、自我这些东西开始减少的时候,很利于我们产生出离心和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没有出离心?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很依赖外境。“外境”可以是家庭,可以是情爱,可以是好吃的东西,可以是物质……我们依赖这些东西,所以产生不了出离心——“这些东西让我这么快乐,你要我出离,好难啊!”
如果把这些出离了,又可能依赖更高级的东西,依赖佛法、依赖清净的环境、依赖自诩很有功德的感受……然而,中观说这些东西都是虚假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地出离。这是中观对出离心的作用。
另外,我们人类非常自我。我们在轮回中依靠外境产生快乐,是自我的一种需求;然而现在希求解脱,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自我的一种需求。我们大部分人的内心都是这样的。但是中观说,你的这个“自我”是虚假的,自我的存在和解脱都是虚假的。
如果能用中观的观点反反复复地去看自我,会发现自我真的是虚假的;这时你会明白,其他生命跟你的本质也是一样的,但他们依然痛苦,原因就是他们对自我和外境有很强烈的执著。当你体会到了这种没有执著的放松以后,你对他们的悲悯就会越来越真实。
我们普通人为什么对别人产生不了比较真实的菩提心呢?因为执著自我。比如遇到地震这样的危险时,很自我的人就会变成“范跑跑”,要保护自己。当然,有人会说:“这都是人的本能,可以原谅他……”但是,把其他人都留在后面,自己要最先跑出去,这种想法的来源是什么呢?实际上是来源于自私,保护自我。
如果是一个修空性修得很好的人,觉得自我都是虚假的,死亡不过是一场游戏,他用得着这样吗?他会说:“你们先走,我没关系。因为你们有执著,很在意生死,所以你们先跑出去吧,保住你们的命。我没有执著了,对生死已经不在意了,我死以后,换一个地方再来。”他的心有这样的力量和自信,所以他的菩提心会很真实。
还有一点,由于他认清了自我不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明白怎么样才能把别人从自我里面带出来,这样就能让每个人缘上佛果。而且由于没有自我了,他对所有众生都很平等。因此,由于修行空性,菩提心的两个特点——“缘一切众生”和“缘佛果”,都能具足。所以说,空性的修行对菩提心具有真实的促进作用,这被称为“倒哺”。
按照次第,即顺序性的方法,我们应该先修出离心,再修菩提心,最后证悟空性。但是有一部分人,或者是一些修了一定的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人,如果修行空性并且真的有一定的体受后,反过来对出离心和菩提心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会像刚刚开始学菩提心和空性时那样,觉得这二者是冲突的。
——摘录并整理自《入行论·智慧品》第153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别把“思维较众卑下”修成了奴才心态
- 自他相换修法之施身观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