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八喻的八个比喻
幻化八喻有八个比喻,分别是:
一、如梦。万法就像梦一样虚无。
二、如幻。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如梦如幻,但我们对如梦如幻的理解和体会有多少则很难说,如果你真正体会到了如梦如幻,那我们讲这些甚至讲中观都多余,因为中观的见解你已经实现了。
三、如光影。
四、如阳焰。阳焰就是我们开车的时候,远远看到前面好像有水,其实是太阳照射浮尘形成的一些虚幻不实的影子,也可以理解为海市蜃楼。
五、如水月。我们常说要做水月观,到底水月是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它在这个比喻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可能也不会很深入地去思考。记住,中观的修行其实绝大部分都在思考,思考后再去修行,修行后再回过来思考,反反复复地这么交替进行。
修行就是去感受,刚开始只能感受。实际上,感受它如梦如幻的这个“感受”还是分别层面的思维意识,并不是真实的层面。因为你的心还在动,只不过在动的时候,从很分散的离一多因、有无生因、离四句因等很具体的逻辑分析,变成了一种不要逻辑的直接感受。
那真实的是什么呢?就是你根本就不用想,它一下就是那个样子。“那个样子”是什么样子?那就有很多状态了。归纳起来有三个阶段:首先是“能”上有一些感受;然后是所境上发生变化,比如出现光影、烟、明点等,这个叫瑜伽现量(即在修行中出现的环境和身体的改变);达到瑜伽现量的极致,刚才说的那些光和烟等现象就会湮没,出现法性定。
六、如回响。就是空谷回音。
七、如寻香城。也叫乾达婆城,佛经里面说有一种众生(即乾达婆,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喜欢闻香,他的世界就是一种香,香可以形成很多景观。
八、如幻化。“如幻”和“如幻化”都是幻,但它们有所区别,之后我们会讲。
我们讲这八个幻化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之后我会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感受。这八个幻化可以有很多层面的讲法,有大圆满的讲法,有内密的讲法——内密的讲法就是加上观想气脉、中脉、明点这些东西,如果你没有禅定基础,听这些会烦的。就算你很珍视密法,听得很认真,要不了多长时间也会忘掉,说不定进个洗手间就忘记了。
至于大圆满那个层次,我也不会,那个完全就是证悟的状态去讲证悟怎么样,非常简单和节省,很多时候就是意会,比如上师对着弟子两个眼睛一瞄,弟子马上就知道了,或“啪”地一巴掌就证悟了,那是他们成就者之间发生的事,我们凡夫就讲凡夫的事。
要通过佛菩萨告诉我们的道理,运用思维去熏习,让我们的心能够感受到万法的虚幻性。
以前我跟大家聊过中观,讲了很多中观的道理,我们要通过自续和应成中观的共同五大因,以及应成不共的四大因去分析所有现象没有实质,全都是虚假的,因和果也没有实质,是幻化的。
为什么我们要通过这些逻辑去分析呢?因为人的意识思维会影响心,我们的心有很多无明,直接就认为一切是实有的,不假思索。那怎么办呢?我们就要通过佛菩萨告诉我们的那些道理,运用思维去熏习,让我们的心能够感受到万法的虚幻性。
但是我们往往又做不到,总是这样分析,分析久了你就不想分析了。比如有人就会产生这种感受:“我明明看见它摆在这里嘛,你为什么说它是假的,还一定要我分析它是假的?”第一,说明他对这个逻辑理解根本就不深刻;第二,他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引生感受,所以就会产生那样的想法。
格鲁派为了解决修行中的这个矛盾,就说“杯子以杯子不空”,杯子可以放在这里,它的样子可以在这里,它能装茶水的作用也在这里;“杯子上的实有空”,但组成杯子的这些最小部件是没有的,比如分子、原子、电子等等,我们通过离一多因去分析,可以直接得到它根本就没有任何实质的结论。
假如你承认这个因,杯子没有实质却又出现在这里,那它就只能是如幻的,假相性地成立。为什么呢?一个东西要真实成立,它一定要有真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组成它本体的最细小的根本是什么。
如果大家没有学过中观,前面中观的基础没打好,或者仅仅知道一点离一多因的逻辑,并没有进行很深入、详尽地思考的话就很麻烦,你的心还是不会相信。人的心可以被欺骗,但又很不容易被欺骗,因为它自以为是,所以我们才会犯错误。
比如你感觉某人肯定是个好人,于是跟他签合同,你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觉得没问题,结果三天后就发现钱款被骗了,那就是心骗了自己,有很多这类的人和事。那怎么办呢?不要相信自己不经观察的感觉,应该通过佛菩萨告诉我们的这些逻辑强行地观察和分析,因为你会发现这些逻辑没有错,什么离一多因、有无生因、金刚屑因、大缘起因等,你一定要当真去思考,当真去分析。
很多人学中观有个毛病,自己觉得想通了就不想了。实际上你只是想通了那个定理,并没有想通定理的运用,这样是不行的。就像做数学题,把那个定律告诉你了,如果你不拿去长期地解习题,那个定律肯定运用得不熟练,你还是没有掌握它,它在你头脑里面就是一个概念,不管用。
对我们来说,最基础的“管用”,就是要反反复复地思维中观的这些因,专门让自己想不通,然后去找师兄们讨论,这是学中观的一个必要过程。但很多人的中观不是这么学的,他就把那个意思大概了解一下就完了,一问他懂不懂中观,他说“我懂啊,哎呀,有什么嘛,离一多因嘛,有无生因嘛……”这些他都会,但如果没有很深入很详细地去剖析,比如我们去破虚空、破上帝,如果自己的心没有通过这些道理去感受虚空是无实的、时间是无实的,我们的心是不会真的相信的。
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去做了,不管这个道理是谁讲的,它逻辑上一定是通的,你的心就会因此慢慢相信一切现象真的是无实的。“无实”的意思就是它没有一个真正的组成部分,但它又这样现起,那它实际上就是如幻。
(编者注:上面说的“如幻”不是像我们现在人理解的如幻)我们现在理解的“如幻”是什么呢?是眼睛可以看到,手却摸不到,也就是承认眼识有,而其他识是假的。如果你承认身识的话,它就有阻碍性,有冷热的感觉,反之,如果没有触分,比如我们去看3D电影《阿凡达》,你眼睛看到影像会觉得是真的,这是眼识被骗了,但手伸出去一摸是虚的,我们认为这个叫如幻。
(而如果你去做了)那么慢慢的,你的心就会承认这一点,通过思维都可以达到。然后产生感受了,就在感受中间尽情地去感受、放大去感受。
什么叫“尽情去感受”呢?就是虚幻感越来越深,很深刻地去感受。什么叫做“放大去感受”呢?比如,我们眼睛看到的是色法,“色法”这个词有时候指眼识的对境,有时候统指眼耳鼻舌身,以及其相应的对境。那么我们就把色法的范围扩大,去感受前五识及其对境的空性。然后还要把它放大到心的感受上去,即受想行识,去体会“照见五蕴皆单空”。
为什么是单空呢?因为你没有理解到真正的空,你觉得它是虚幻的那就是单空。但是即便这样也很起作用了,会解决很多烦恼痛苦,你的很多实执都会减淡乃至消失,会生起真实的出离心,菩提心也会来得比平常真实很多。当你哪天认识到了心的本性,那个单空就破掉了,变成真正的大空性,不过第一步一定是修单空。
其实八种比喻讲起来都有点差不多,如果你从修行的角度去看,它们就是一个东西。但是,一个东西会呈现出很多反体,比如按照因明的观点来看这个杯子,它是圆的、瓷做的、硬的、摸上去是凉的,它有很多反体。当我们没有真的看到这个杯子之前,我要让你知道这个杯子,就会把这些反体全部告诉你:它是圆的,它是凉的……然后你通过这些反体的描述在头脑里面把它融会贯通,最后你会发现真实的它是什么东西。这也是要从八个不同的角度去告诉你诸法是无实虚假的一个原因。
来听这个幻化八喻,大家要对中观共同五大因和不共应成四大因有一些思维体会,否则我讲的这些东西对你来说等于零。你会以为听懂了,但实际上没什么用,这也是学中观的最大的毛病。
——摘录并整理自《幻化八喻》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掌握所破就是要瞄准目标
- 怎么运用中观的理去破心的实有性?——金刚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