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初初学了一点中观或唯识,有了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那只是理性的力量,这与你过去错误的感性力量一斗,是斗不过的,基本上会失败,但长期坚持下去你会赢的,那样真正的出离心(我还没说菩提心)就被建立了。
大部分人学了中观和唯识,还是凭感性做主——我要这种快乐、我要那样出名、要钱财、要家庭,特别是幸福美好的爱情。为什么呢?他们的世界观里,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情,爱情大过天。我们的各种影视、宣传媒体都把爱情推到高处,导致大家前仆后继地去追求。
很多经历了爱情痛苦的人,还要继续相信爱情,为什么?没办法不相信,他就是认为没有爱情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不知道还有解脱的快乐,还有修行的快乐,一旦尝到,爱情就会被丢掉了。但要尝到修行或者解脱的快乐,得花很长的时间去修行,而爱情的快乐用得着修吗?只要长到身体成熟,就会自然感受到。你看男女长到一定岁数的时候,需要培养他/她去爱一个人吗?不需要的,但爱的对境和爱的方式可以培养。比如爱的对境,古代以肥为美,现代人以瘦为美;还有爱的方式,古代表达爱的方式,比如抛绣球、写诗词等等;现代人表达爱很简单,发个短信甚至直接约炮——爱的方式和对境会变,但爱的习气(追求贪欲)是不会变的,很多人认为只有这个最重要,难以改变。
我们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真正尝到修行的快乐,比如禅修的快乐,是没办法真的离开执著和贪欲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去修行、去打坐,把概念的出离心变成真实的出离心。
以上我总共说了三个要点,第一,要长期的闻思,培养正确和准确的三观。第二,要长期坚持积资净障,特别是积资,为什么呢?在闻思的过程中,如果不积资,会没有力量,玩不下去的;如果不清障,障碍一旦发作起来,你也玩不下去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积资净障,比如供养、放生、布施等等,而且每次做的时候,都必须以三殊胜来摄持。大家还记得三殊胜吗?做善事之前要发愿:发愿我要生起出离心、我要生起菩提心、我要生起空性正见,我为了这个才去做这些事情,这个称为发愿殊胜。过程中就专心地去做,这个称为正行殊胜。最后做完了回向:回向给自己生起出离心、生起菩提心和空性正见,这个称为回向殊胜。
供水、拜佛等等,一定要以这样的方式去做,不要认为这些没有用,不是的,你每做一件事,力量就下去了,然后跟你的三殊胜结合在一起,就会集腋成裘、滴水穿石、积水成海,这样你才能玩得下去,才能够长期有顺缘去产生闻思的环境和助缘,以及修行的环境和修行的助缘。闻思——你得听到一些真正的佛法,而且能够听得懂;修行——你得有个修行的环境,修行中间出现了问题,还要有人帮你解决。这些都是顺缘,要靠积资净障以及发愿、回向这些方式而来。
第三,要坚持打坐,这也是我们居士一定要去做的。为什么呢?我们打坐去修呼吸和体会禅定,可以建立追求解脱的意乐,克服散乱的心力,请大家记住这个。
为什么能够建立追求解脱的意乐呢?禅定会让你舒服和安宁,如果慢慢建立了,你就不会认为修行很苦,所以禅坐的时候,修呼吸、体会安静、体会定很重要。这些是靠磨砺出来的,刚刚开始打坐的时候,你不要说一坐几个小时,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念头不停地乱飙,身体痛,心也烦躁,但是,一定要长期坚持。这要靠前面的闻思和积资净障而来,然后产生禅定(本来今天我会大量讲到禅定,可是没有时间了)。
观呼吸也好,或者观虚空、观中脉也好,反正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心平静下去,慢慢就感到舒适愉悦,修行解脱的意乐就出来了。慢慢你会发现,心有力量了、清晰了,也容易平静、容易理解法义了。佛法不仅仅说心的运动,也会说心的平静,如果你没有修行体会,根本就领会不了,最多只是概念的明了。所以,打坐可以建立修行的意乐和修行的心力,禅定久了以后,你的心的意志力会变得很坚强。
再重复一遍,我们必须要做这三件事,第一,长期坚持闻思;第二,长期积资净障;第三,长期坚持禅修。“三个长期”都跟出离心有关,我说的出离心不是去修四加行,修半年或者三个月,而是要修到你解脱为止。
刚刚开始去建立三观的时候,你要去闻思,闻思是不需要钱的。长期闻思以后,你可以在家里做供水,一杯需要很多钱吗?去请一尊佛像需要很多钱吗?过程中你只要真诚去发愿就行了,最关键的是要长期闻思。
第一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和价值观。第二步,开始去积资净障,福报自然会来。第三步,打坐很需要钱吗?你说没地方打坐,就算你天天晚上跟老婆睡在一起,久了以后,你老婆也不会影响你的。结婚的前三天你看见你老婆是打不下去,但结婚三年以后,你看见你老婆一下就安静了(当然这是开玩笑,我想说明打坐完全是可以的)。到了后来,你才考虑找具德上师、加入团体,有足够时间去修行,这是一步一步来的。
归结到最根本的,是要去长期闻思,闻思以后你才会有积资净障的要求和打坐的要求,而且做起来也并非很难。很多人进入佛教团体,刚刚开始只要求打几分钟,或者睡觉之前坐二十分钟,起床以后又坐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这样很难吗?你连这些都不想去做,为什么呢?因为你心里面没有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也没有这样的价值观,根本不上心,因此懒惰等断缘心就开始出现了——“哎呀,何必呢?我想睡觉!”“哎呀,解脱什么啊?”或者根本不去想它,会变成这样的。
但是,你如果真的长期坚持闻思、积资净障、打坐,最后你一定会找到团体,也会找到具德上师。这样各种各样的因缘具足了,你会有时间修行的。所以归根结底,一开始就需要长期闻思。当然,一些有善根的人并不一定要长期闻思,他可能一开始就加入了修行团体,即便是这样,如果你没有真实的出离心,还是需要闻思。只不过这些人闻思起来不会像完全不信佛法的人那样,理解可能会快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人过去从来不信佛法,但很聪明,一上来就听到佛法,比如中观的道理,并且觉得是对的,他也可能很快就信进去了。
说了一大堆,回到“当修前行法”这句话的主题,“当修前行法”要怎么去修呢?需要坚持闻思、坚持积资净障、坚持体会心的安静。在坚持的过程中,需要具德上师的指引、团体的扶持,慢慢有大量的时间去修行。其实当你有大量时间修行的时候,你就已经有出离心了。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七要》第2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为什么说世俗菩提心修到最后一定会开悟?
- 怎样把概念的出离心变成真实的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