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临济四夺的次第和修行误区

临济四夺的次第和修行误区

临济四夺这部“豪车”是禅宗很高的东西。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在内在修证、具体修行上纠错纠偏。

为什么说世俗菩提心修到最后一定会开悟?

为什么说世俗菩提心修到最后一定会开悟?

我不善于学理论,但可以一直坚持修行;我不仅想念佛往生,还想证悟空性,那该怎么办?

3个要点,让你生起真实的出离心

3个要点,让你生起真实的出离心

打坐可以建立修行的意乐和修行的心力,禅定久了以后,你的心的意志力会变得很坚强。

怎样把概念的出离心变成真实的出离心?

怎样把概念的出离心变成真实的出离心?

如果拿来武装我执,即使是佛法,一样带给你轮回,甚至更惨烈。

当心把修行变成轮回的武装

当心把修行变成轮回的武装

如果没有真实的出离心,会导致哪些后果?

修视师如佛出神通?原理其实是……

修视师如佛出神通?原理其实是……

修行菩提心、修行视师如佛,能够把人我执打击、削弱得很厉害,到达一定时候,这些本具的功德就能发挥出来。

修菩提心不是学知识,而是个磨砺的过程

修菩提心不是学知识,而是个磨砺的过程

修菩提心、修空性,不是学知识,它是个磨砺的过程。

阿罗汉的证悟与四无量心

阿罗汉的证悟与四无量心

不管是给予众生暂时的利益或是究竟的利益,我们都需要去修行,这就牵涉到要发菩提心,包括知母、念恩、报恩、四无量心等等的观修。噶当七法和四无量心的内容,有重叠,也有不同。

阿底峡尊者最重要的三位上师(上 )

阿底峡尊者最重要的三位上师(上 )

自他相换修得很成熟,风脉自在到真的可以交换其他人的痛苦时,这种人自然会让周围的生命感受到愉悦。

四无量心之“慈心”的座上修法

四无量心之“慈心”的座上修法

四无量心中,第一个是“慈心”,即给予众生利益。中国文化的“慈”一般是形容老年人对孩子、长辈对晚辈给予什么。比如一个老年人很慈祥,因为他很和善,喜欢把一些精神性或者物质性的东西给予晚辈。扩展开来讲,就是给予众生利益,谓之为“慈”。

一切众生都非常珍贵,胜于如意宝

一切众生都非常珍贵,胜于如意宝

发世俗菩提心必须珍惜众生,生胜义菩提心也必须要珍惜众生。

什么是出离心?以及我们为什么不能生起真实的出离心?

什么是出离心?以及我们为什么不能生起真实的出离心?

解脱压倒一切就是出离心!

阿底峡尊者最重要的三位上师(下 )

阿底峡尊者最重要的三位上师(下 )

当提到金洲上师的名字时,他会双手合掌于头顶,并一边流泪一边称颂上师的尊名,表示特别感恩。

怎样让自己生起真实的菩提心?

怎样让自己生起真实的菩提心?

其实发起真实的菩提心,也很简单,也是要做好三个东西:反复地听闻、深入地思维、不断地串习

不让乐受变成烦恼的方法大全

不让乐受变成烦恼的方法大全

我们可以要乐受,但关键是,在要乐受的同时要训练不贪著

跟着上师就好?小心被幻想误导

跟着上师就好?小心被幻想误导

很多人对上师有想象,想象他神奇伟大,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想避免修行中的“青黄不接”,我们能做些什么?

想避免修行中的“青黄不接”,我们能做些什么?

大部分人的退失,都是在青黄不接的状态里面退下去。

不同根器的人,怎么夺“境”“法”?

不同根器的人,怎么夺“境”“法”?

根据不同的根器来说怎么运用四夺。

请查收这份“慈心”的座上修行指南

请查收这份“慈心”的座上修行指南

训练“一定要给予所有众生快乐”的强烈的心态,就是慈心。它会消除自心的贪婪和冷漠。

临济四夺——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临济四夺——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之前已经说了“夺人不夺境”,现在来夺心的显现。把心的显现都夺完,而不去管“能”是什么,那种状态到底是什么呢?临济禅师又是境界性的回答。

黄檗佛法无多子与“临济棒喝”

黄檗佛法无多子与“临济棒喝”

“四夺”一词,出自唐代的一位大禅师,临济禅师。“夺”,就是遮遣、拿掉、破除、破坏的意思。

明白这些,你的五加行效果会大不一样

明白这些,你的五加行效果会大不一样

没有正见摄持,你修五加行是没有方向的,而且效果也可能不会太好。

前行法要修多久才算完?

前行法要修多久才算完?

“当修前行法”要怎么去修呢?我们要坚持闻思、坚持积资净障、坚持体会心的安静。在坚持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呢?

临济四夺——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临济四夺——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这里是描述明白了心的空性,即“能”被夺尽以后的情况。当夺掉这个“能”、不夺外境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

小心,无记本身就是一种恶业

小心,无记本身就是一种恶业

如果经常处于无记的状态,既不明白万事万物的规律,也不明白万法的本质,实际上浪费了难得人身,那本身就成了一种恶业。

真正的证悟者,专做这两件事

真正的证悟者,专做这两件事

一个证悟了自然本质的人自然而然会去利益众生。为什么呢?

为何佛法需要辩论?

为何佛法需要辩论?

建立一个观点或否定一个观点都需要理,佛教允许辩论,要把一些问题辩论清楚,道理建立了,然后去实修。

噶当七法1:对它感兴趣的人,世俗和修行中都不会差

噶当七法1:对它感兴趣的人,世俗和修行中都不会差

菩提心有三种系统的训练修法,而噶当七法可以贯穿这三种修法的始终。

噶当七法2:念恩——我只念好,不念坏

噶当七法2:念恩——我只念好,不念坏

故意强调原生家庭的矛盾,让孩子们忘掉父母的施体之恩、难行之恩,这绝对错得离谱。

中观四步,步步都有相应的修行和觉受

中观四步,步步都有相应的修行和觉受

闻思要持续直到开悟,其实悟后还要继续闻思的。理论指导行为要一步一步做,其中有四大步骤。

噶当七法3:报恩——如果我们没有,那怎么给?

噶当七法3:报恩——如果我们没有,那怎么给?

回报有两种,第一种回报是“暂时的快乐”;第二种回报是“究竟的快乐”,即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