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现在告诉大家:“今天晚上你不用跑到禅修中心,听那个人在上面乱说。来,我给你三千美金!”肯定全部走光!听法下次再说,三千美金拿到了再说,绝对是这样的。如果是男同修,突然一个美女给你打电话,试试看,让你听法?没那么重要!有很多很多这类的心态。其实我们内心有很多很多的贪执,自己却不去省察,因为这些贪执,使我们没有真实的出离心。
所以今天我们来讲出离心。首先要知道出离心是什么,我先把书面上的概念解释一下:出离心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离开三有轮回的一种希求和心态。非常简单,出离心这三个字基本佛教徒都知道,并且可以从很多层面解释“出离心”这三个字。其实空性也是一种出离心,大家可能觉得:“空性怎么会是出离心呢?出离心明明是一种心态,空性不是一种心态。”因为证悟空性以后,你没有办法不出离,全部都是空性的,那是最高级的出离心!
在缘起上,我们在心里面建立了一个轮回——我们的无明执着构成了轮回,构成了三有的这些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痛苦,我要从这些现象里面脱离出去,如果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心态,就是是缘起上的出离心。在完成了出离心之后,比如证悟了人无我,人我都消失了,三有轮回就失去了主体,这是一种阿罗汉的解脱;而证悟了三有就是空性,轮回就是涅槃,涅槃就是轮回,那还有什么出离不出离?这最高级的出离心!当然如果说:“那个不能叫出离心,那个叫做空性的状态。”这么说也可以,我们只要明白它到底真实说的是什么就行了,至于这个词汇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样的,每个层次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我们现在说的出离心,就是希求解脱,希求从三有里面出去的这种心态。
关于出离心,我觉得它有两个层面:一个叫做概念性的出离心;一个叫做比较真实的出离心(比较坚固的心态)。
什么叫做概念性的出离心呢?就是比较轻浮的,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但是实际上不能落实于我们相续的一种想法、一些念头。它只是关于出离心的一些解释、法相和一大堆的概念,而真实的心态就不同了。
那这两种心态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今天来做一下这方面的讨论。什么叫做概念性的出离心呢?概念性的出离心是很多师兄都有的。出离心要怎么修?在五加行前面有四前行,要修暇满难得、人身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很多人会修不下去的,说了一些概念,说完了,接下来该做什么,就不知道了。关于这些内容,书上说了以后,让我思维,我就思维,思维完了,就思维不下去了,然后就坐在那里发呆。实际上这个原因就是对出离心没有理解。
出离心是什么?出离心就是我们的心强烈地要离开三有。那么既然要离开三有,“三有”到底是什么? 轮回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它?你就要去了解。
不能出现真实出离心的原因,其实有几个层面:
第一,最粗大的层面,是感苦不够,就是感受到的苦不是很强烈。我们感受了很多的苦,只要是成年人,你就会受到很多苦。你会失恋,会失眠,有时候还会失财!有很多很多这类的:有求不得苦,想发财的发不了,想当官的当不了,有时候上师来了,我们想去见上师都见不到,这也是求不得苦;爱别离,也有很多这类的事:上师走了——爱别离,还有我们的钱包一不小心掉了……这类的苦也很多,另外还有生老病死等等非常多,只要是成年人,你一定会感到苦。
但是这些苦里又夹杂了其他的甜,苦甜混合的话,很多人甚至会去美化它,觉得这个叫做滋味、叫做经历:“啊!这人个有经历、有故事,他值得敬佩!”这些错误的概念会导致我们感苦不够,因为这里面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感受到欢乐和愉悦的东西。比如我们现在坐在一个豪华别墅里面谈论佛法,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很惬意,因为我们心里希求这个。有人会觉得:你看有个人在上面说,虽然他很狂热,但是他说得还可以,很愉悦!这种东西会造成我们不是很苦。感苦不够的时候,出离心会不强烈,并且会变成头脑中的一种思维,而不是一种能够让你为此放弃一切的强烈的心态。
今天我还在跟一些师兄一起讨论什么叫出离心——解脱压倒一切就是出离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解脱压倒一切,观察自己,哪里是解脱压倒一切?我们会在概念上说:“这个是最重要的,唯一只有这条路!”说得很好,但是如果问今天晚上去不去修行?“那不行,我那边今天晚上还有一桌麻将。”立即把你推翻了。
甚至会去问上师:“上师,我要结婚了,我的家人都要求婚礼的时候要杀鸡,上师能不能开许一下,让我们能够吃鸡?”“上师,能不能够开许一下,八关斋戒的时候,我那天不守,任意选一天行不行?”“我能不能把那个事完成了以后,再去做这个事?”……很多这类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没有很强烈的出离心。他的要求是什么?要求是在世俗上很多东西满足以后,再把佛法拿来让他去解脱,在他那里实际上佛法是以轮回为主体的,佛法只是轮回的一个点缀,解脱也只是轮回的一个点缀,或者是一种心理安慰。“我什么都满足了,假如真的是有轮回的话,我也学了佛法,我可以解脱”。基本上都这么想的!可以在现实中得到一些满足,同时也可以解脱。但是如果你有这种心态,可以注定你没办法解脱,连往生都往生不了!这种心态就是一种强烈的贪恋世俗、贪恋轮回的心,但是他又懂出离心的这些说法、这些名相。我们把这种出离心叫做概念的出离心。
第二,是感苦的程度有局限性。程度不够和局限性,好像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的。感苦的程度不够是有些人什么苦都吃过,但他每次的苦都好像很轻松就过去了;感苦的局限性是他可能在某些事物上很吃苦,比如他在感情上遇到很大的刺激,但在经济上他一直很富有,有些人感情上很满足,但经济上很受刺激,这样的感苦就有局限性。
往往人们只希望离开苦的那部分,而保留甜的那部分。只要离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苦苦,行苦和变苦根本就漠视,因为行苦和变苦表现在我们的觉受上,很多时候是欢乐的。你看外面在放爆竹,很多人说:“好舒服呀!轮回真可爱!”。他虽然没这么想,但他所有的行为都在表达一个主题:生活真美好!
如果生活真的能一直这么美好,还修什么呀?不要修了,全部回去。但是不行,因为所有美好的背后全部是苦难!我们没有很深刻地体会到这些。
年轻人学佛为什么很难呢?因为年轻人有很多甜美的需求。各个方面的苦难没表现出来之前,他会不停地、不由自主地去追求轮回中的一些妙欲,这就导致他没办法真正地产生出离心。所以说天人是很难修的,不要说天人那个美妙的生活了,我们现在如果是环境好一点的,也一定会想要保住自己好的生活,在保住自己好的生活的前提之下,才有可能去进行修行。
这个还是说物质的保留,还有一些是精神的保留,那是最可怕的。精神的保留是什么呢?是一定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保持对某种东西的崇敬,或者对某种事物的粘着:我有自尊,我有人格,我特别热爱我的事业……这些东西也会造成愉悦。如果你要解脱,连这些都要离开!解脱是什么?只要是轮回中所有的让我们产生粘连的东西,全部都要离开!
但是“离开”不是我不要了,而是我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它的本质。以前唯物主义也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他看到某种层面就停止了。他看到的是什么本质呢?世界是分子原子组成的,走到这个层面就完了,并没有看到真正的本质。我们(佛教)会一直分析下去,这不仅仅是分子原子这么简单,分子原子也是不成立的,它是空性——空性是怎么回事?空性原来是心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心是明空双运的——看到了真正的本质,所以获得解脱。但是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之前,一定要离开让你没办法去看到本质的障碍,这些障碍归结起来,就是对轮回的贪着。
——摘录并整理自《真实出离心和概念出离心》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一切众生都非常珍贵,胜于如意宝
- 阿底峡尊者最重要的三位上师(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