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学习《修心八颂》,这部论典篇幅短小,一共只有八个偈子。慈师和索师,还有很多汉藏两地(尤其是藏传佛教)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名的高僧大德们都对《修心八颂》作过讲解,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一看。有的大德还讲过很多次,比如索达吉堪布,在不同的地点、场合、时期都讲过,这也间接证明了《修心八颂》的重要性。
《修心八颂》虽然只有八个偈子,篇幅短小,但如果真的按照这些偈子去修行,甚至只修行其中的一个偈子,都有可能成就。
《修心八颂》的作者朗日塘巴尊者,他可能有修行其他内容,但流传下来的大德们关于他的开示以及文本,都讲述他主要修行《修心八颂》里的第五颂“自受亏损”,即我们经常说的“失败亏损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有些人翻译为“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虽然翻译有点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因为它是从藏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汉文中有些词句的顺序不一样,或者同义不同词。
朗日塘巴尊者就是长期修行“失败亏损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这个偈子而获得成就的,一般人会疑惑:“这个偈子怎么修啊?”我们认为的修行,一般都是盘着腿,修出某种境界,然后这种境界有多么厉害,过程中又放光、冒电,生起各种各样的感受,甚至还看到了什么,最后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我们会认为这样才是“实修”,为此,前段时间还进行了讨论。现在简单的拿出一句“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怎么修啊?
其实这句话只是一个纲领,实现起来没有那么简单,它会有很多具体的思维、心理情绪的处理,乃至于进入禅定的方法。如果随时随地都能做到“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我执会迅速地减轻。但是,要做到真的很难,细节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比如在汉地,两个陌生人碰面,互相看一眼,你是你,我是我,羊子不跟狗搭伙——这还算是比较和平的,只是互相不理睬,各自的眼神和心态里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那么良善、平和的东西。当然,也有些人是良善的。
作为修行人,如果真的做到“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他的眼神是温暖的,自然会觉得:“我希望你好,哪怕你比我好,希望你穿的比我好、你的财富比我多、相貌比我庄严、智慧比我厉害,什么都比我好,这样最好了。”
哪怕只是互相看一眼,这种“情绪”都会上来。把这种心态称为“情绪”,其实不太准确,但就是随时随地都是这样的心态。当遇到激烈的冲突时,即便有人骂他,他也不会生气、不会计较。为什么呢?“愿将胜利奉献他”!当这种心态深入到一个人的内心,他处事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处理情绪的方式,全都会变化,乃至于“追求成就”的这种心态都会变。
我们经常会听说:“这个人好卑微,把自己低到极处,是不是阿Q?是不是伪装?是不是很可怜的事?”如果是经过修行的人不会这么觉得,因为“愿将胜利奉献他”。同时,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卑微到了尘埃。其实,我们说别人卑微到尘埃的时候,心里虽然同情这个人,但不愿意自己像他这样,我们会觉得这是不对的,对人权有所损伤,对尊严有所践踏。而他不会这样认为,并且不会让别人卑微到尘埃,只会让自己卑微到尘埃,但他又不会有卑微感,不会自怜、自艾、自怨。他是诚心诚意希望你胜利、成功,而自己取受失败、亏损、被瞧不起。当他心甘情愿被瞧不起时,如果遇到有人瞧不起他,他也就不会痛苦了。
而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委委屈屈地接受“好吧,为了‘失败亏损我领受’,你让我失败吧”,怀着一种自怜、悲伤的心情去取受失败,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走到这一步,而且越走越深以后,最后他会发现人我消失以后很容易入定,很多欲求也因为人我的消失而变得比较轻。如果真的实现下去,最后会真正地证悟本性。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八颂》第1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为什么你的修行老是上不去?
- 为什么中观唯识读了一大堆,却还是很难生起真正的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