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知道自己在起念头,直接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态,这种功能每个人都具备,可是你知道了又怎么样?就算知道了,你仍然跟着跑,一会儿贪、一会儿嗔,少女的心、秋天的云,琢磨不定。你绝对没办法直接觉知到自己的念头和情绪,而自己有能力像一个旁观者那样,不受其牵引。这种不受牵引同时又能够知道自己的念头和情绪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大家听懂了吗?
其实“知道”这种能力我们与生俱来,连傻瓜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虽然不一定知道自己很深、很隐秘的心态,但可以知道粗大的念头和心态。很多人很傻,但他不觉得自己傻,反而觉得自己很聪明。当你说他是傻瓜的时候,他马上会作出一个反应的念头:“我是不傻的。”但是,他不具备平静地去看自己的念头和心态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这种平静的能力。靠什么培养呢?第一要打坐、修定;第二要观修。观修什么呢?有各种各样的观修方法,比如出离心、菩提心……这些观修方法,我们以前讲过很多,在此就不重复了。
其实那么多方法,我们不用每种都掌握,只要抓住一两种就行了。一定要去训练自己的心,你要开始冷静地观察,甚至左右自己的心。你只有能够左右自己的心,才能够疾断烦恼,否则断什么烦恼啊?一贪就贪到几天几夜不睡觉,一嗔就嗔到数年数月,咬碎钢牙,誓报此仇,不共戴天,根本无法控制。
那怎样才能疾断烦恼呢?首先你要去培养平静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以后,你才能观察到自己的念头和情绪,还有一些很深层的潜藏的心态,否则你根本观察不出来。有些人也有平静的能力,但他不会观察,一平静就享受打坐去了,从而变成了禅定。他只有平静而没有内观,即没有观的能力,只有止的能力,他什么都不想,进入很深的定,能够坐很长时间。
由于他没有观照的能力,在止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情绪平静下去了,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念头和情绪了,只是打坐的时候被定压住了。出定以后,这个人可能会更坏,根本不能碰,不然就觉得你在诽谤、攻击修行人,他也不会去关心别人,更谈不上菩提心。
这种定的能力一旦消失,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行”,即微细的烦恼和傲慢甚至会变本加厉。因为他在打坐的时候没有内观,所以就不会去消灭各种各样的念头和烦恼,也不会建立一种正确的诸如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心态,所以他没办法疾断烦恼。
这就是座上的“修”和座下的“行”打成两截的一种最粗大的方式,座上的“修”完全是禅定,没有什么;而座下的“行”,由于座上的禅定并没有对自己内在不好的东西进行反观内照以及消灭,所以下座以后,烦恼依旧。当烦恼生起时,由于前面没有基础的观修,烦恼同样会起作用,也没办法断掉,这样的人怎么成佛作主啊?根本不可能!
这是很粗大的,细微的更厉害,他在座上、座下好像一致,但是,仍然不能断掉一些更深层的无明。比如慈悲,普通的烦恼对很多大乘修行人来说,根本不成问题,但座上和座下的最深层见地,是没办法一致的。他的见地是损坏二元对立最深层的无明,在座上时似乎没有二元对立了,但在座下一旦遇事,特别是遇到一些比较激烈的事情,见地就丢失了。所以,大圆满修行人才要去比较刺激的地方训练妙力,就是在一些非常激烈的外境冲突的情况之下,依然安住于觉性,从而更好地让“行”和“修”一致。当然,这是很深层面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初步一定要建立座上、座下遇到烦恼都能够解决的能力。也就是说,座上的修行要对座下的烦恼起作用,否则是不行的。
但刚刚开始的时候,是不会起作用的。刚开始很多人会说:“我闻思了那么多,也打了那么多坐,一旦遇到烦恼,烦恼仍然如火如荼,而我学到的东西却如鬼火,阳光稍稍一出来就熄了。这是因为训练的力量太弱,根本没办法应付烦恼,建立对治烦恼的能力不是很快。这种能力是不是很起作用、很牢固、很明显,它其实牵涉到一个人的信心、积资净障、智慧的程度。
衡量一个人的根器有五个标准:信心、念力、精进、定、智慧(般若)。般若不一定是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应该属于慧力(五根之力)。五根之力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具备五根之力比较强大的时候,就容易飞快地建立能够反观内心、同时消除烦恼的能力。
但大部分人是拼命地念咒、打坐、绕佛,这些外围的修行对断除烦恼确实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见解和具体的方法去发现自己的烦恼(内观烦恼),并且想办法解决它,那么,即使用了很多力气去打坐、念咒、绕佛、磕头,这些力量和断除烦恼的行为也连不到一起,这样很浪费。就像准备了很多军粮去打仗,结果把军粮放在一边,不带军粮直接出去打仗,最后军队因缺粮挨饿,轻易地就被敌军歼灭了。
因此,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所有积资净障的行为都要配合三殊胜:首先是发愿,即为了什么要做什么;其次是正行,就是要很专注地做;最后是回向,即做完了以后,要回向什么。这是为了防止积资净障没有真正地用于断烦恼。
但是,很多人表面上在念三殊胜,其实内心里面真正的发心并不像他念的颂词那样。比如,有些人念的颂词是发愿为了一切众生都解脱,回向也是为了一切众生都解脱,但在供养的时候,心的倾向却是“我供养了,能不能早点发财,不受痛苦”。这种不好的心态下所建立的资粮,就会无法用于真正修行断除烦恼,所以,即使你修了很多年,还是不见成效,可见三殊胜的运用非常重要。
行持三殊胜,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真诚。而真诚需要信心,我现在说的信心叫迷信,就是你真的信:“三宝说的是真的,众生就是要解脱,我一定要为众生解脱去做……”。一定要很真诚地去发心,去积资净障,然后很真诚地回向,当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很真诚地把这些东西运用起来。
中间有一个过程,怎样运用起来呢?如前所说,你要去闻思、要去内观。如果你真诚地做了很多积资净障的事,又建立了内观的能力,你会发现,这样很容易解除烦恼,你开始慢慢地能够明了自己的心,并且能够左右它,你经常会觉得法喜充满。
最初的时候可能只有一点点,一个烦恼来很快又没了,一个浪头打来,顿时身心飘零,靠不到岸,但是,慢慢地它又建立了、又有了。修行就是一个反反复复明了与长时间锻炼自心的一个过程。因为心没有大小,堆积的无明、烦恼动辄就是无始劫以来。那么,如果想要快一点怎么办呢?那就要直插无明的根本,这就变成了禅宗——“若也单刀直入,则圣凡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这几句话说起来容易,但你怎么单刀直入?插屁股、插腰部,还是插心脏?结果你刀刀砍着虚空,处处不落实处,全是虚的、假的。有人说:“虚的、假的不是正好吗?”如果全是虚的、假的,你就明了了,事实上你明了了吗?你往往不行,原因就是见地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没有真正地建立,这样的话,说那么多,你唬谁啊?
你唬天唬地、怼天怼地怼空气,就算你什么都赢了,到了腊月三十(死亡的时候),那玩意儿不和你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什么,那真的叫因果报应、因果不虚,该堕就要堕。十八层还是十九层,不由你自己选,是你活着的时候就选好了。我说这些话,好像威胁大家一样,其实我没有威胁,我说的是真的,师兄们!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八颂》第4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为什么中观唯识读了一大堆,却还是很难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 原来双商变高,“技能”拉满的秘密,都藏在菩提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