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夺”一词,出自唐代的一位大禅师,临济禅师。禅宗有“五宗七派”,即沩仰宗、云门宗、临济宗、法眼宗、曹洞宗等五大宗,其中临济宗又分出黄龙和杨歧两派,故称“七派”。临济宗的创始人就是临济义玄禅师,他是黄檗大禅师的弟子。
我们以前说过黄檗禅师的故事。他出家以后,他的母亲想见他,而他不肯相见。他的母亲眼睛瞎了,怎么找儿子呢?因为黄檗的腿上有一颗大痣,他的母亲就想通过帮僧人洗脚来辨认。古代都是村镇小路,不像我们现在的大路。他的母亲就在路边搭了一个棚子,放一个木盆,专门等出家人来。只要遇到出家人,她都要给出家人洗脚;而出家人一定要接受她的供养,否则就是犯戒。她就通过摸脚辨认的方式,来找自己的儿子。黄檗不想被母亲认出来,怎么办呢?他就伸出没痣的那只脚给她洗,听说还联合了另一位僧人,两人各伸一只脚,凑成一双脚让她洗。
你们会疑惑,黄檗为什么这么无情呢?此时无情是真有情,这个我们就说不清楚了。最后黄檗的母亲就没认出自己的儿子,黄檗就上船准备走了。结果旁边有人多事,看不过眼,就对她说:“刚才那个人就是你儿子黄檗。”他母亲就追了上去,但那时船已经离岸了,她冲到河里面,淹死了。
黄檗见此,在船上大喊:“佛陀你说过‘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我为了好好修行,出了家,现在我母亲却这样了。如果我母亲不升天的话,你就是说妄语!”这话刚一说完,他母亲就以天人的形象从水中出现,说:“儿啊,我因为你的功德已经升天了,你安心修行吧!”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带有故事的成分,我们且不去管它,但黄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禅师。当时的朝廷给黄檗谥号“断际禅师”,“断际”就是断掉前际、后际和当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断掉当下的同时即是心的本质。
黄檗禅师就是临济禅师的师父。临济在黄檗那里的开悟经过也很精彩,他每次都去问“什么是佛祖西来意?”就像我们去问师父“什么是真心本性?”每次一问就要挨打,临济被连打了三次还是没开悟。
后来他跑去见大愚禅师,说了自己问了三次都被打的事。大愚说:“哎呀,黄檗禅师太‘老婆心切’了!”意思是他像母亲一样,太心疼你了,用棒打,也就是用直指人心的方式,希望你成才。禅宗里经常说“老婆心切”,就像婆子疼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是拿最好的东西给你,希望你快速成长。那怎样才算拿最好的东西给你呢?——你一问,他就这么急着用棒打的方式给你直指人心。
你会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真的是这样的。你用什么东西知道那个疼的?如果真的明白了,他一棒打你的时候就应该开悟了,为什么呢?如果一下子明白了能知疼的,和疼本身,是一个东西,而且知道了那个东西是什么,就开悟了——这在电光火石之间一下就发生了。
临济挨打了三次都没被打醒,所以大愚听了此事,说黄檗老婆心切。大愚和临济之间肯定还有些对话,两人之间也有其他故事。最后临济开悟了,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意思是黄檗的佛法其实也不会很多,就那么一点。
确实不止黄檗的佛法无多子,整个佛法说起来就那么一点,而我们就差那么一点点。就像《西游降魔》里说的,但他不知道那一点就是全部。全部就是那一点,哪一点呢?就是刚才说的,瞬间就明白本质的那一点。
当时临济禅师就说,原来黄檗佛法没有什么,就那么简单:一棒打你,知道了,就明白了——“无多子”。大愚禅师就说:“诶,你好像真懂了一样,那到底是什么呢?”临济就用拳头轻打了大愚胁下三拳(原文“师于大愚胁下筑三拳”),临济其实就是想表明“我现在来告诉你什么是佛法”。大愚挨了一拳后就说:“你不要打我,这个和我没关系,真正让你开悟的不是我,是黄檗。”然后临济就回到了黄檗那里。
“原来佛法无多子,从此长御白牛车”——原来佛法三藏十二部说的就是那么一点点东西,明白了那一点点东西,就行了,不用那么多口水话——禅宗叫做“葛藤”,扯过去扯过来。其实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些,对于真正明白的人来说就是葛藤,就是扯;但对我们来说,不扯又不行。
所以《圆觉经》说“幻火烧空木”,用假的去打倒假的,但是真的佛法就那么一点点,明白那一点点就“从此长御白牛车”。什么叫做“白牛车”呢?有个词代指我们的本性,叫做“露地白牛”,“长御白牛车”就是长期保持本性进行修行,或者是安住于大圆满或禅宗的解脱的智境中。
为什么要用“白牛”比喻心的本质呢?因为本质的光明是光灿灿、明亮亮、迥脱根尘、无形无相、捞摸不到、本来自然、天真圆妙......禅宗里的形容词太多了!大家千万不要听到这些词汇就去想它,每一个思考的内容都是不对的,“能思考的”那个东西是“非思考”才对。但是又不能说“思考”离开了那个本质,是离不开的。
临济开悟后,在河北正定县的临济村传法,慢慢就形成了宗派。这就是“临济宗”,禅宗五宗七派里最大的一个宗派,而且是流传到现在最盛的。后面延续下来的有两个宗派,一个叫“黄龙派”,一个叫“杨岐派”,都是从临济宗分化出来的。
所以临济禅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禅师,他的特点就是机锋非常峻烈。什么叫做“机锋峻烈”呢?就是不会跟你扯淡,不说那么多,一来就直指本性,而且来得很陡,被称为“机锋峻烈”“棒喝齐施”。他继承了黄檗那一套,又是用棒打,又是喝,很直接。
除了“临济喝”,“德山棒”也是如此。德山一来就说:“诶,上堂的,说,什么是本性?”谁回答了,就拖出去打,剩下的见状赶紧就不说了,然后又把不说的拖出去打。说也三十棒,不说也三十棒,请问诸位要怎样才能逃过那一棒?道一句来?
网络上有位师兄答:“把棒子放下再说!”——读过公案、记忆力好的人就会这样回答,对于这种背书的人,德山可以把棒子捡起来又打。大德们为什么说要把棒子放下,其实指没有这个问题,你在无事找事,仁者自生分别。但是要像公案里这样,拿棒子直接去说,不能代表你真的证悟了,因为这是你看书看来的。真的证悟了的人,要做的很简单:上去把棒子抢过来,暴打对方一顿——这是比较峻烈的方法;还有一种是“与这种人有什么好争的”,甩袖而去,让他棒长莫及。
但这些都是应付方法。如果学会了这些应付方法,但不明本性,那就是“贼”或“小偷”在瞎扯!对于那种人,我们不管,护法都会把他们拖出去收拾的。到底明不明白,并不是靠这些外在表现,而是内里有没有明白,这个才是真的。
虽然临济机锋峻烈,棒喝交驰,但他也把这些东西形成了很多理论,如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四喝八棒(四种喝法,八种打法)。
四喝是指:“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还有一喝不作一喝用。”古代的这些语境,现在我们已经丢失了,所以古文的很多意味,我们读不出来。现在传播佛法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些古文,如果不能变成大白话,就不能普及,只有个别学者会去研究。
四料简,就是四种区别的意思。这四种区别的具体运用就是“四夺”,即以“夺”的方式来区别。“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遮遣、拿掉、破除、破坏的意思。四夺就是四种破坏、四种遮遣。所以临济提出的四料简,就是四种遮遣——遮是“遮破”,遣是“遣除”,遮遣就是把不好的、不需要的东西,或是错误的、执着的东西拿掉。把“遮遣”口语化,就叫做“夺”。
关于临济的四料简,从古到今,不论是禅宗行人,还是后来的学者,对它的解释太多了!我也看了很多——由于看得太多,所以基本上都记不得了。为什么呢?因为都是些古文,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
其实如果真正理解了它的意思,遵循一种说法就可以了,但所遵循的说法一定要适合自己。有些禅师喜欢玩言句、玩机锋,或者故意说这些偈语、看起来很高妙的诗句——他喜欢玩,就随便他玩,玩死了就死咯,没关系,反正没有真正的死,还会活的。但对于我们来说,不能去玩这些,我们要搞清楚它到底什么意思。
——摘录并整理自2017年《中观四夺的修法》第1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临济四夺——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 明白这些,你的五加行效果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