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当七法”中的第二法是“念恩”,简单说就是只记恩、不记仇,反复串习念恩的心态。我们在学习“知母”时知道,要选一段总体来说非常好的人际关系来串习相应的心态,对大部分人来说,现世的母亲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因此对于学习“念恩”,可以根据母子、母女关系去开展。母亲对我们的好,归纳起来有四大恩德:施体之恩,难行之恩,予命之恩,教导之恩。
一、施体之恩
如果我们没有母亲,难道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吗?我们还没有“悟空”,“蹦”不出来的。我们也不是“莲花生”,否则不得了,那是般若里诞生的佛菩萨。这些我们都做不到,一定是母亲生了我们,这个恩德要报答。很多人不会报答,也不认为需要报答,觉得理所当然:“母亲生我,无非是跟父亲冲动了一把,搞了他们的CP,然后一不小心有了我。”但我们不要忘记,不管他们什么目的,母亲十月怀胎,没有把我们打掉,就暗自庆幸吧!就算打掉,我们能怎么样?就算不打胎,把我们生出来又一屁股坐死,我们又能怎么样?
施体之恩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特别是还养育孩子成人。我们现量都可以知道,母亲十月怀胎不易,就算早产,也要怀七八个月。有些甚至怀胎五六月就早产,虽然怀胎时间少,但早产更麻烦,要养大早产儿很不容易。我见过一个早产儿,生下来真的只有一个手掌这么大,实在太小了!那所医院的一位护士,是成都师兄,收养了这个早产儿,用尽各种方法,每天用很小的东西喂,终于养活了孩子。当孩子逐渐长到七八岁,健健康康的,孩子的亲生母亲却找上门,把孩子带走了,这位护士因此痛苦不堪。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护士对孩子虽然没有施体之恩,但是有喂养之恩,或叫“难行之恩”,紧接着我们就会学到。
讲这位护士的故事,是想告诉大家,真的很艰难。不管母亲怎么对待我们,针对母亲的施体之恩来说,我们都应该感恩。这个道理对于任何一个世间人都成立,但是对于我们修行人,要特别强调。想想母亲怀了我们这件事就足够感恩了,至少挺七八个月大肚子,真的很不容易。其他人就不必说了,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感恩。
女孩一旦怀上孩子,就不是无忧无虑的少女了,各种各样的苦难、生活不便等情况都出来了。我这一世是男性,但过去世肯定做过女性,由于“隔阴之迷”,前世做女性的经历我已经忘了。虽然我这世也没体会过,但我看过很多女性一旦怀孕,就开始经历各种各样的苦。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牢记母亲的施体之恩。即使母亲对我们再不好,我们也要想一想施体之恩、怀我们的恩情,无论如何都要感恩,否则我们就是王八蛋。
这就是为什么我很反感有些人借口“原生家庭”,把自己的父母骂得不堪入耳。网上有一个专门骂父母的豆瓣小组,叫“父母皆祸害”,里面有十几万人。一些所谓的心理学家,分析很多童年的心理灾难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把原生家庭以及父母视为问题的根源,骂得一塌糊涂,还拼命地夸大这些东西,造成了这种子女与父母的截然对立。
学这些心理学有什么用啊?我们可以知道父母的一些不妥,但一定要对父母感恩、宽容,这样才会心理健康;反之,如果仇恨父母,我们会更不健康。在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以后,要释怀是不容易的。什么方式才能释怀呢?要么菩提心,要么空性,其他方式都不行,最多有一点转移痛苦的作用。佛教才是真正的、最透彻的心理学,只有它才能解决心理问题。
二、难行之恩
如前所说,母亲喂养孩子真的很难。俗话说,“一泡屎、一泡尿地把孩子拉扯大”,简简单单一句话,落实到十几年的生活中就很具体了。所有的父母一旦有了儿女,生活轨迹就会改变,甚至连想法都会变。
对于这个,我深有体会。我年轻时真的是“为所欲为”,言行完全不受约束。但一旦有了孩子,立即就变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养孩子上,我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很多想做的事都不能做。
比如以前我睡觉,谁敢深更半夜来叫醒我的话,他要冒着被揍的风险。我才不讲什么道理,有本事就打倒我,打不过就挨揍。我那时是典型的“强者为王”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其实是暴力的、邪恶的处事方式。
但是我有了孩子就变了,很多事情都不能为所欲为,甚至害怕自己受伤。以前是不太怕死的——“死有什么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至于到底怕不怕死,客观来讲,表现出来确实不是很怕,所以打了很多架、砍了很多人、走了很多路、受了很多伤……以前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谁能阻挡啊?如果谁来挡,人来杀人、鬼来杀鬼,真不怕,胆子大得不得了。这些都是真实的,但有了孩子以后就变了,经常会想到:“万一我出了什么事,孩子怎么办?”我不敢去冒险,要约束行为。
那时我才开始体会到父母之爱,真的是“养儿才知父母恩”,回过头去,马上对自己父母的态度都变了。在此之前,从某种程度来说,我对父母算是不孝。这种不孝不是指我对待他们怎么不好,实际上我对他们很好,但由于我的粗暴个性,我对父母也会大闹大叫、肆无忌惮,很粗暴。我甚至曾经用刀插进手臂,把血放出来倒进杯子里说“还你血”,这些过激行为都做过的。但有了孩子后,对父母再也没有什么粗暴的行为了。我就是从父母喂养孩子的“难行”,体会到父母之爱的。
其实从我的角度,我对女儿并没有付出太多身体上的辛劳,因为我的福报比较好,世界上该有的都有,可以请好几个保姆来带孩子。但是对于普通的母亲来说,不能像我这样,特别是家境比较窘迫的母亲,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晚上又哭又闹,能怎么办啊?难道还能捂死了事吗?只能自己熬夜哄孩子。
虽然我请了很多保姆,但我也受了一些灾难。孩子总是哭,我一抱她,她就不哭了。这本来是父女亲情很好的一种体现,但实践这种亲情简直就是一种灾难,因为我成了“止哭良药”,只要孩子一哭,保姆就抱她来找我。对孩子来说,我是“止哭良药”;对我来说,这是不能睡觉的苦难。深更半夜,保姆来找我:“孩子又哭了,你抱抱!”抱着孩子拍啊拍,抖啊抖,一晚上都没觉可睡。一天不睡没问题,整天都充满了亲情,拍成电影也很动人——但连续七八天、十来天都这样,那就想跳楼了。
这些是我的真实经历。我算不上真正的好父亲,因为我的世间福报比较好,不会时刻亲自照顾孩子,和好父亲比起来相差甚远。但是对于穷困家庭和条件普通的家庭来说,带孩子很辛苦,真的是“一泡屎、一泡尿拉扯大”。我曾看到一位母亲喂饭,先把米饭嚼烂了,再喂在孩子的嘴里,这些都是难行之恩的体现。
大家要好好去思维这些,不然我们对父母不会有感恩之心,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如果哪个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还说自己修行,这是不可能的!我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这样的不孝子,甚至周围很多朋友都是这样的。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孝是很严重的事。孔孟之道里的孝道,现在基本上已经被破坏完了。西方文化有些好的地方,但有些确实不太适合我们的民族,比如它把孝道摧毁了,用人和人之间的爱来替代。但是把孝道摧毁了真的不好,导致很多孩子不太理自己的父母。孩子既享受中国文化的好处,父母对他们拼命地爱、不惜一切地奉献;同时他们也享受西方文化带给自己的自由,到一定时候就不理父母、不管父母——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甚至有些行为非常过分。以我的习气来说,这种人别在我面前说这些,否则我会对他不客气。
我之所以十分反感埋怨原生家庭、埋怨自己父母的人,其实有这些因素在里面。我也承认很多原生家庭对孩子就是有伤害,能看到这样的事实。但是过分地强调这些伤害,完全摧毁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治愈不了伤害,只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对立越来越严重。
所以,当读到相关书籍、看到相关信息的时候,不能这样去想。我们可以知道父母的一些自私行为,比如把诸多理想附加在我们身上,强行要求我们这样那样,不懂装懂,还规定我们的行为,用“隔壁的孩子”来刺激我们;或者父母的行为不端、吵架,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事,对我们的心灵造成了伤害——这些有没有?有。但如果把这些故意挑出来并强化矛盾,让孩子们忘掉父母的施体之恩、难行之恩,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引导,而且错得离谱。所以,大家一定要经常去思维父母怎么养育自己的。
三、予命之恩
第三个是予命之恩,施体和予命有何差别?施体就是母亲生了我们;难行就是哺育、喂养;予命其实和施体差不多,给了我们一条命,不同之处在于施体只是怀孕和生了我们,予命还有通过“难行”让我们的生命逐渐延长的意思。对母亲来讲,过程中有很多“难行”;对我们来讲,就是生命在延续。
一般来讲,西方的父母会把孩子养到十八岁,东方的父母要把孩子养到老死——即使如此,东方不孝的人还很多。不孝真的是万恶之首!为什么?一个人不孝,说明连最基本的感恩心都没有。这样的人,连自己现世的母亲都不认,还要让他去视所有的众生为母亲、愿意为所有根本不熟悉的人牺牲自己,怎么可能?
我们在修行时一定要经常去思维这些内容,其意义不仅是感激现世的母亲,而且让我们的心懂得感恩。这很不容易,但很重要!只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灵,才有可能真正生起菩提心、获得解脱。只有这样去做,才会至少变成一个好人,否则只是个王八蛋。当然,你可以说王八蛋本质上也是佛——但显现出来就是个王八蛋。
说到予命之恩,在我们成长、生命延续过程中,父母要付出很多。中国的父母就一定要养子女到死,现在啃老的子女很多,毕业以后,房子、保险都要父母出钱买,有的连手机都要父母出钱买,但是对父母的感恩反而非常少。
父母从小养育我们,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们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偶尔有个外人对我们说了一句好话,就觉得不得了了。这真的不懂事。有人说:“不是这样的,虽然偶尔有个人对我很好,我表现得很感恩他,但那只是表象,我内心还是对父母很好的。”不要这样狡辩。对父母好要表现在行为上,起码要表现在思维里面,要去想,而不能就是不想感恩,连这样的思维都没有。“我就是这样暗藏在心里面感恩”,这是托辞。即使性格很羞涩,不愿意表现在行为上,那起码在内心里面要思维。如果连思维都没有,只是说一句“哎呀,我藏在我心里感恩嘛”——这是扯淡。
不要藏在心里,至少表现在思考上,去思维父母的恩德;最好表现在行为上,让我们的父母感到一点温暖,哪怕只是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对他们笑一笑。很多时候父母对儿女没什么要求的,就希望对他们笑一笑,关心一下。
四、教导之恩
第四个是教导之恩,母亲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当然,很多人会说:“有什么教导之恩啊?她什么都不懂,现在数学还没我厉害。”这里的教导之恩,是指母亲教我们怎么爬,怎么站起来走,教我们不要去玩火,教我们吃饭不要喂到鼻子里去……我们要去思考这些,如前所说,只想好的,不想坏的。
以上是母亲对我们的四大恩德,即施体之恩、难行之恩、予命之恩、教导之恩。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与母亲的交往里,选取一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来进行思考。
如何进行具体的思维引导
第一,思考细节;第二,只想好处;第三,思考以后,会生起感动,然后要保持这种感动;第四,把这种感动从自己这一世的母亲身上,引发连接到每一个我们熟悉的和想到的生命。因为每个众生都像现世的母亲一样,在过去世做过我们的母亲,也像现世的母亲这样爱过我们。下面逐一细说这思维引导的四个要点。
第一,思考细节。
我举个例子,我母亲已经过世了,但有一个我吃饭、睡觉、做梦都会经常想到的事情。我母亲很早以前患上帕金森症——开始误认为是美尼尔氏综合症,即眩晕症,因为她经常会想不起事情,头晕脑眩,但后来又说是帕金森症——到底是什么症,其实一直都不是非常清楚。有一次她头晕脑胀,晕倒了,我赶快去抱她,大声叫她:“妈,你怎么啦?”她在半昏迷中突然喊我名字,说:“我保护你!”那时候她基本上已经不行了,其实她需要我的保护,但却还在说要保护我。
所以,思维母亲的恩德时,我们要去想细节。在与母亲的交往中,一定发生过很多细节,只是我们怕麻烦而不愿意去想它。如果不是和你们交流,我也不愿想,想起了马上就会转移,因为我是男的,忍不住流泪挺麻烦的。但是修菩提心不能这样,即使流泪也要去想,专门去思考细节。
第二,只想好处。
思考这些细节的时候,只能想好处,想母亲或某个亲戚对我们好的细节,特别是在有烦恼、痛苦的时候,把这些细节撩出来想,在我们心的仓库里增加一些柔嫩的、美好的东西,这样才会起作用。
现代人经常说“正能量”,这就是正能量。人就是这样的,内心堆积了很多柔软的东西,才会柔软地对待他人,否则就会变成一个粗俗、自私、只知索取、不知道感恩的傻瓜。
第三,任感动停留。
这时候会出现一些感动,要停下来。不是说让这种情绪停下来,而是你要任这种情绪一直这样停留,不断思维母亲或者亲人对你的种种好、某个细节,产生感动,让感动持续下去。如何持续呢?停在那里任情绪泛滥就行了。
很多人想治疗抑郁症,其实这种感恩情绪的泛滥,就可以治疗抑郁症。平常流泪,大部分时候不是因为感恩,而是因为得不到,这只会增加贪欲、加重抑郁症,但因感恩而流泪不会。要任这种感动一直持续下去,然后再思维,再感动。但也不要搞得太过头了,否则搞得泪水直流、全身瘫软,爬都爬不起来,何必呢?
有人问:“这不是只感动自己吗?”修菩提心就是感动自己啊,难道想去感动别人啊?为什么想去感动别人?为了骗人而表演吗?不要为了感动别人而流泪,感动自己就够了。虽然别人感动也没关系,但我们不要这样发心,不然真的变成了表演,而修菩提心不能表演,一定要让自己真正产生这样的情绪才会有用。哪怕有一些不良情绪的时候,思考这些都有好处。大家要去做,说了不去做的话是没用的。
第四,将感动引发连接到每一个熟悉的和想到的生命。
任感动停留,停留到一定的时候,情绪就平息下来了,接下来怎么办呢?要思维所有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每一个人都和我们发生过这样的或者类似的关系,他们都曾经这样对我们千般好、万般爱。每一个众生都一样,哪怕这个众生这一世让我们很讨厌,曾经伤害、排斥、诽谤、乃至于侮辱过我们,都没关系——“我只念好,不念坏”。
把由此产生的感动,与每一个我们能想到的众生进行连接。当然,能想的众生太多了,需要寻找可以连接的对境,这就牵涉到“根器”的问题。有些很厉害的根器,产生这种感动以后,就把这种感动和他们最讨厌的人、最恨的人、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进行连接。只有心力比较强大的人才做到这种连接,这是最厉害的根器。
普通人真做不到这样。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一想到某个对境,比如你想到这个人曾经骂过你、伤害过你,立即产生的就是强烈的憎厌。憎厌一生起来,刚才的感动立即烟消云散,连接不起来。这说明你暂时不适合去做这种强行的对接。如果能做得到,当然最好,就把这种感动和你最讨厌的人连接起来。慢慢会发现,你对这个人的讨厌开始减弱,再想起这个人的时候,那种仇恨、厌弃就减轻了——好了,说明思维起作用了。
能做到这样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怎么办呢?就把这种感动和那些普通的人——没有伤害过我们,没有得罪过我们,对我们也没有多少爱的人——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每当想起这个人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一些暖意和爱意,这是中等根器。
如果连上面这些都做不到,怎么办呢?——“虽然你不是我母亲,但你还是和我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你是我的同学或朋友,不是普通的人,更不是仇人或伤害过我的人,还是有一点点感情,虽然不是很要好,又有一点儿好。”
我们要把自己的感动和这些人联系起来,再不行的话,就和一些自己更亲近的人连接,老爸不行有老妈,老妈不行有兄弟姐妹,反正是能让我们产生感动的人就行。慢慢通过这样和周围具体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而不要只来一句总结性的口号——“天边一切众生”,这样又成了观念,不是修行。
以上是念恩要做的修行,而且做的时候,反复去想非常细的细节。首先坐下来思考,想累了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再想。生起了感动,任感动停留;过了一段时间,平静下来了,恢复思考能力了,再去把这种感动和任何一个我们能想起的众生进行连接,去思维这个众生无数世曾像现世的母亲一样对我们好,这就念恩的修行。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七要》第13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噶当七法1:对它感兴趣的人,世俗和修行中都不会差
- 中观四步,步步都有相应的修行和觉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