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内容:
虚名之十法
1、基实相无所宣说,因此基是虚名。
2、道无有所往能往,因此道是虚名。
3、实相无有所见能见,因此证悟是虚名。
4、本位无有所修能修,因此觉受是虚名。
5、本性无有所行能行,因此行为是虚名。
6、实际无有所护能护,因此誓言是虚名。
7、实际无有所积能积,因此二资是虚名。
8、实际无有所净能净,因此二障是虚名。
9、实际无有所断能断,因此轮回是虚名。
10、实际无有所得能得,因此果是虚名。
大概含义:一切皆空性的具体写照。
什么是基道果:基是所知之法的本基,道是能知的修行道路,果是修行的结果。
小乘基道果:小乘的基是四谛十六行相,道是资粮、加行、见、修诸道,果是无学道阿罗汉
果。
大乘基道果:基是世俗、胜义大双运(阿赖耶识和空性),道是资粮、加行、见、修诸道中
方便与智慧资粮的累积,果是佛的色身(报身、化身)与法身的双运。
密乘基道果:基是本来法性(光明和空性的双运),道是资粮、加行、见、修诸道中方便与
智慧资粮的累积,果是佛的色身(报身、化身)与法身的双运。
基道果和见修行果的区别:基道果是从所境的角度,来说明修行,而见修行果是从能境的角度,来说明修行。对万法本基,即诸法实相的看法,就是见,去实现见解的过程,即秀禾行就是道,二者在果的层面,是一样的。因为小乘、大乘即不同宗派所抉择的基,即见不同,所以修和行的方式也不同,但最终的果,都是一样的。
虚名:有名无实的意思。名即现象和名称,虚即无实之意。
上堂课总结:上述十法实际上是在宣讲一切皆空,从本基到修道再到成果,全都“有名无实”,阐述了大乘佛法大空性的根本宗旨。
这堂课内容:
大乐任运自成之十法
1、一切有情的心自性安住于法身中,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2、基法性界中无有相状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3、离边超心的证悟中无有偏颇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4、无有作意的觉受中无有所缘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5、离作无勤作的行为中无有取舍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6、法界与本智无别的法身中无有所取能取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7、大悲自生的报身中无有生死迁变的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8、大悲自现的化身中无有二现行的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9、佛教法轮中无有我见相状的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10、悲无量的事业中无有偏向偏堕,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关键词解释:
大乐任运自成:大乐,即非相对之乐,即究竟法性之乐,谓光明之用。任运,无勤作,非努力,不变化的意思。自成,非造作,无因果之意。
大概含义:说明本性光明之用,在基道果任何层面,都是任运自成的,表明自性光明无生不灭且具足一切的本质。
1、一切有情的心自性安住于法身中,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有情心自性和法身,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自心本性有能和基的味道,而法身有所和果的味道,但只是反体不同,本体实质一样。所谓安住,并非是一个事物安住在另一个事物中,而是非分别无造作之意。
2、基法性界中无有相状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基法界即尚未被我们认知的本性,虽然未被认知,但非相状,非分别,本具大乐,任运自成。
3、离边超心的证悟中无有偏颇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证悟离开四边,超越心用,这种无人我法我的证悟不会有偏颇,也不会有分别戏论,故而大乐任运自成。
4、无有作意的觉受中无有所缘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无有作意的觉受有两类,一是阿赖耶识,一是觉性,需要区别。这里说的肯定是觉性,觉性无对境,所以无所缘,觉性无分别,所以无戏论。
5、离作无勤作的行为中无有取舍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解说圣者的外显,离作即对内无造作,无勤作意谓对外任运随缘,这样的行为中,没有是非对错的取舍,也没努力造作的分别。由此大乐任运自成
6、法界与本智无别的法身中无有所取能取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法界意谓空性,本智意谓光明,实际上二者本为一体,称谓法身。法身无二,能所双亡,大乐本具,任运自成。
7、大悲自生的报身中无有生死迁变的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佛陀报身为菩萨显现,随菩萨的清净而清净,菩萨无生死,故报身无生死,菩萨有清净的迁变,而报身却无迁变。因无迁变,故而大乐任运自成。
8、大悲自现的化身中无有二现行的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佛陀的化身针对凡夫而言,化身的具象因众生的业力而显现,但化身本身却无“能化现”和“所化现”的的二元分别,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9、佛教法轮中无有我见相状的戏论,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佛教的传播谓之转法轮,其法义的究竟宗旨无有人我法我四相,佛陀佛菩萨传法也同样无二执四相,故而大乐任运自成。
10、悲无量的事业中无有偏向偏堕,因此大乐任运自成。
解释:大悲事业无量无边,佛陀与众生同体无缘,故而大慈大悲,事业随缘任运,故而大乐任运自成。
总结:十法含义在于说明本性之光明本具大乐,且非分别臆造,乃自成,不坏失,常乐我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