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无误之十法的大概含义:身口意之行为合符教理、契合境界称之为无误。
总结起来:
1.见解准确无误;2.思维和心态一致;3.地和禅修一致;4.行为和境界一致。
详细一点,见解不离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思维和心态不能脱节,禅修要和准确见地派和,座上境界和座下行为要相同。反过来,见解出现方向性错误,思维和心态脱节,禅修和见地不一致,行为和境界不同,则表明修行有误。
上面的无误十法,可总结为:分开二谛,知行合一,观修入心,禅行等齐。
这堂课内容:
无义之十四法
1、获得人身后不忆念妙法,如同已到宝洲空手而归,无有实义。
2、进入佛门后置身于俗家琐事,如同飞蛾扑火,无有实义。
3、无有信心住于善知识前,如同身处海边而渴死,无有实义。
4、不成为四种根本罪与我执之对治的法,如同斧头与木材放在一起,无有实义。
5、不成为烦恼之对治的窍诀,如同病人只拿着药袋,无有实义。
6、没有针对心相续而一直口头空谈,如同鹦鹉学舌,无有实义。
7、以偷盗强抢诈骗进行不予取来作布施,如同将皮袄泡在水里,无有实义。
8、以加害众生来供养三宝,如同割儿子的肉给母亲,无有实义。
9、为了今生的一己私欲而道貌岸然、忍辱负重,如同猫潜伏杀老鼠,无有实义。
10、贪图现世的名闻利养而行广大善法,如同用如意宝珠换一个小葫芦或一团食物,无有实义。
11、虽然多闻但自相续处于平庸状态,如同医生罹患痼疾,无有实义。
12、精通教言却无有觉受境界,如同富人无有仓库钥匙,无有实义。
13、自己不了悟法义却为别人宣讲,如同盲人导盲,无有实义。
14、将方便生的领受执为殊胜境界而不寻求实相义,如同将黄铜当成黄金,无有实义。
大概含义:无有实义的意思,是所获得的东西,没有佛教所倡导的真实意义。
1、获得人身后不忆念妙法,如同已到宝洲空手而归,无有实义:
法理:睱满人身难得,如果获得人身,遇到佛法和善知识的教授,但却不珍惜忆念,则无法尝知法味,继而无法获得解脱,那这个睱满人身就没有意义。
对治:
1、学习佛教世界观,明白佛教生命观,建立佛教价值观;
2、通过修行尝知法味;
3、跟随善知识;
2、进入佛门后置身于俗家琐事,如同飞蛾扑火,无有实义;
法理:虽进入佛门,但却没有出离心,不求解脱,难耐习气,故而沉溺世俗事物,如同飞蛾扑火,不死不休。这样即使进入佛门也没有真实的意义。
对治:
1、学习佛教世界观,明白佛教生命观,建立佛教价值观;
2、长期闻思和修行,让佛法入心,产生法喜对治贪执习气(心有所依,心无旁骛);
3、跟随善知识;
3、无有信心住于善知识前,如同身处海边而渴死,无有实义:
法理:
1、无有信心不能接受加持;
2、无有信心难以领会教言;
3、无有信心容易犯戒。故而无有信心住于善知识前,不但无法获益而解脱,反而容易造业堕落,故而没有实际意义。
故事:善星比丘的公案。
对治:
1、首先做好基础的闻思修,成为一个有能力住于善知识前的弟子;
2、首先了解善知识,看是否和善知识有缘;
3、遭遇任何冲击时,观修自心,不轻易埋怨和嗔怒;
4、坚守戒律;
4、不成为四种根本罪与我执之对治的法,如同斧头与木材放在一起,无有实义:
法理:杀盗淫妄四根本罪。
根本罪:具緣成犯。具足正犯某一條戒的因緣而犯戒,所結的罪。一切戒的根本,称为根本戒。比如杀、盗、淫、妄,便是一切戒的根本;从每一种根本中所产生的同类小戒,称为种类戒。
比如打伤众生,是杀戒的种类;损他人财物是盗戒的种类;摩触异性是淫戒的种类;无意味话是妄语戒的种类;虽犯类似杀盗淫妄而未达到杀盗淫妄已遂罪的程度,便称为种类戒(或称加行和支分)。
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是无明轮回的根本。我们所学的佛法,如果不是用来对治四种根本罪和二执,则无法调伏相续和切断轮回,故而毫无意义。如同斧头和木材放一起,却不去砍削木材一样。
对治:
1、系统闻思修,宗旨不离三主要道;
2、闻思和修行结合;
3、精进不懈,一法深入,长期坚持;
4、跟随善知识;
5、不成为烦恼之对治的窍诀,如同病人只拿着药袋,无有实义:
法理:窍诀是佛教法义之精华,一为断除烦恼,二为获得法益,这二者相互相存,如同天平。如果窍诀不对治烦恼,则法益也不会获得。原因有三:
一是基础不够,窍诀无用;
二是窍诀用错,药不对症;
三是观修不够深入仔细,不起作用;
对治:
1、打好基础闻思修;
2、与善知识深入沟通;
3、深入观修,善用窍诀;
6、没有针对心相续而一直口头空谈,如同鹦鹉学舌,无有实义:
法理:所学的佛教知识,没有用来针对心相续观修,知识用来吹嘘谈论,则成为口头禅甚至狂禅,无有实际意义。
对治:
1、要明白因果和轮回不仅仅只是拿来谈论和吓唬他人的工具;
2、当烦恼生起而无法对治时,察知自己所学的意义何在;
3、思维生死来临之时,所学真的起作用吗?4、坚持闻思修行,让所学入心;5、跟随善知识;
- 《胜道宝鬘论》第36课
- 《胜道宝鬘论》第3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