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学到了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差别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继续来看教证:
《入行论》云:“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故中观师的一切建立都仅是就他方而安立的。
我们以前也经常说到这个颂词,这个颂词其实就是说法性定的。它认为这个时候,有实法和无实法“悉不住心前”,“悉”就是全部的意思,而“不住心前”有两种:一种是显现根本就没有了,完全隐没消失了,这是真正的法性定;还有一种是虽然还有显现,但在他看来都是法性,这就是那些大圆满成就者,他说可以有显现,但都是法性在游舞,这个也叫“悉不住心前”。
什么叫“彼时无余相”呢?就是说,那个时候就没有其他的相的执著了。那么,有人听了这个解释,可能会说:“那你这个大圆满就不对了嘛,你还是有东西现出来的嘛,人家‘无余相’,你这个不是‘有余相’吗?你这个很像自续派的如梦如幻啊。”
自续派那个如梦如幻其实没有证悟本性,它会认为显现像阳焰、镜中月、水中花,是个虚假的东西,但它并不知道这是法性。而大圆满不是这样的,大圆满行人完全证悟了本质以后,虽然还是会有显现,但在他看来是法性,是一种光明——也不能叫“一种光明”哈,光明就只有一种,没有另外一种。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就完全是明,他会视所有的显现为明。这个叫“万象丛中独露身”,“独露”这两个字是一切的关要,就是说任何时候都只有这么一个东西,唯一的明点。(其实很多大圆满的修行人也可以靠这个颂词检验自己的修行。)
所以说,“彼时无余相”的那个“相”呢,在大圆满修行人那里,是会有庸俗的显现出来,但他并不认为那是相,而是光明。光明可以是这个样子,也可以是那个样子,是不是嘛?那么这个时候,由于全部都是唯一光明,内内外外俱皆是光明,“无余相”,那当然就“无缘”了。
所谓“缘”,必须是两个东西,要有观待,要么就是能所的观待,要么就是我们的“能”上看到两个东西发生了关系,叫做“缘”。比如我跟你两个有缘哦,我们晚上出去看月亮。总不能说我自己跟自己有缘,我一个人去看月亮,那叫孤独。法性就最“孤独”了——这是开玩笑哈,我说“法性最孤独”,是出来以后开玩笑。什么是孤独呢?我们的心有孤独的基础设计,就是孤独的这种执著(个体感),同时也会有“不孤独”的这种经历,比如热闹、温馨等,所以一旦因缘具足,就会出现跟那个热闹经历相反的情绪,这种和“热闹”相反的情绪,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孤独”。
而那个时候,他处在“彼时无余相”的状态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自他分别、外境分别,什么分别都没有,所以“无缘最寂灭”,这个时候说的就是法性定。
前面说了,法性定分两种,最标准的法性定就是初地菩萨所证的那个,还有就是大圆满那种状态,他虽然还没有到初地菩萨,但他已经真的很踏实地修到“彻却”了,很踏实就不容易啊。对一个修行人来说,从“初悟”到“悟到踏实”不容易,而从踏实到初地菩萨,那个实证的话,他还要花些时间。
那要花多长时间呢?如果你真的是大圆满开悟了,法王如意宝说六个月到三年就可以成就大圆满注1。但是他说的那个“成就”不一定指成为初地菩萨,甚至可能指成佛。所以你真的悟踏实了以后就非常快。为什么非常快呢?因为悟得踏实的人,他那些世间的庸俗执著非常少,这些执著一旦出来,马上就会被他的证悟转化掉。哪怕是一些很厉害的烦恼出来,也会因他的证悟而融解、化掉。
但我们不是,我们在生起一个执著的时候,会强硬地对待。什么叫强硬地对待呢?“哎呀,这是不对的啊,离开!镇压!”——就这两种方法,是吧?有时候镇压不住,那个纠结啊,那个痛苦啊,按又按不住啊,非常恼火。但明白了法性的人就不会这样,他甚至会说:来来来我们做朋友……哎呀!你不跟他做朋友还好,一做朋友——哦豁!朋友会消失的,会变成跟他一样的东西。
我们以前说过,大圆满采取的方法是收编,它不对抗。而单空就是靠对抗的,比如我们修行单空的时候,放一台电脑在面前,电脑好好的,惹了你吗?没惹你嘛,对不对?然后你拼命说它是假的、假的、假的……电脑如果有知的话,它会说:“我假的关你屁事啊?既然是假的,你夺我干嘛啊?你天天这么夺我,用激光来射我,用金刚杵来穿我,把我夺得那么疼,浑身都是洞,你有没有搞错啊?”
所以说单空是一种强行的压制性的方法,但大圆满不是这样的。大圆满有两种,有一种呢,堪布曾经说过,就是像老人看小孩一样,但这种其实都还有能照和所照,比较初步。到后来,叫“和光同尘”,他的状态完全跟那个世俗是一样的,禅宗里面叫“折合还归炭里坐”。
“折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已经证悟了,反过头来“还归炭”,“炭”是火炭的意思,形容人世间像燃烧的火炭一样,到处都是热恼,非常痛苦。意思就是说,他证悟了之后,还要回来,因为在这个很恶劣的环境里面反而容易修成。这个也叫“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我们学《永嘉证道歌》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个)。就是他反而不会害怕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分别,分别即菩提,烦恼即菩提,他真的能够去做这些了,所以就非常快。
这个就是“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那么这样的状态——特别是“彼时无余相”的时候,真的连显现都消失了,那就是标准的法性定。应成派的中观师取的就是这个,他所抉择的见解就是这个完全消失了显现的法性定,所以他不会承认你有显现。
他甚至连大圆满初步的安住都不承认,他用一个“定”把所有现象都收摄了,只显露出纯正、唯一的法性。那么他那个就是真正的初地菩萨的法性定。
应成派的论师们所抉择的真实胜义(万法之根本)就是那个东西,所以他们所有的理论和见解,都是依那个法性定而安立的。他从定里出来以后,他说法性定是胜义,什么都消失了是真正的胜义,你说什么他都不会承认。你说一个理论出来,他也会说“是的”,但那是他方承许,什么都是因为将就你才说的。如果你要说胜义的话,他就说:我这里什么都没有,什么宗都不立,我一法不立。
应成派用心的方式就变成什么了呢?——应无所住。“宗”就是宗旨、根本的意思,只要我们稍稍立一个宗,我们的心就会安立在那里。你想嘛,有个根本了,我们的心是不是要回到那个根本里面去?你说它是光明也好,是空性也好,是乐、明、无念也好,只要你说一个,我的心是不是就一定要在那里去呢?既然它是根本,我的心是不是一直像那个样子?
但应成派说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是,既无乐,也无明,也无“无念”;既不是空也不是明(空和明都不能被安立成实有的有实法),这都是附带的一些东西。
那你说:“不是说法性本身就是明空双运吗?怎么既不是空又不是明呢?”……所以很多时候,那些禅师就用“那个东西”来撩你。怎么说呢,“那个东西”什么都不是,空明只是它附带的一种性质,它的本体你真的是说不出来的。空明是我们出来以后,对它那种状态勉强的语言描述来的,绝对不是我们人类靠六根去想象出来的空——特别是靠意根去想象或感觉出来的空和明,绝对不是这样的。
如果是这样的,你想出来或感觉出来的一个空或明,你一不想,一不感觉,它就没了,那它靠得住吗?不靠谱的。靠不住的话,你说你透脱生死,你透脱不了,你只是用意识或者感觉去捏造了一个东西。哪怕你出来以后建立了一种详细的逻辑,但逻辑一到了那个地方也是不成立的,所以它全部都给你否定完。因为在真正的胜义状态里面真的是一法都不容,所以禅宗里面也说“妙高峰上不容商量”,那个东西没有什么好说的,不是我们人类的六根可以去感受和思维的。
你说“那这样的话,我们真的能够证悟吗?”诶,可以的,为什么呢?六根息灭下来就是,或者依靠窍诀,我们智慧里面可以产生反观,因为产生六根的根本就是它。六根是向外发出来的,向外一发,就成为二元对立。那个时候不能向外发,只能是自认,六根里面的意根要自认。意根是什么?是意识还是末那识还是阿赖耶识?你要去追这些东西。
其实真正自认的时候,如果反观的一瞬间,那一瞬间意识只是提个醒而已,而末那识本身只认阿赖耶识,它起不到这个作用,而阿赖耶识是心的一种宁静状态。意识可以提个醒,这时候阿赖耶识可以有种自体,是意识跟阿赖耶识的一种结合的行为,一种自体,瞬间就可以明白自己的本质,这个光明是什么。但是一认识了以后,他就知道这个东西绝对不是意识,但你完全不靠意识不可能的,你一直这么定下去没有观力也不行的。
还有种说法是什么?就是没有意识,但心确实有种观力、自明,但是你去听上师的窍诀的时候,其实还是有极其轻微的意识,然后意识提个醒,“啪”一声一响,其实是带有略微的意识的,意识的轻微的震动,然后一下心就会产生一种自明。心的那种自明其实是法性对自己的一种认同,这个时候如果再加上意识的一参与,就会确定。一确定了以后,就明白了“哎呀,哎呀,原来本质就是这个。”
但这个只是触碰式的,有可能就是那么一下,然后你就开始又不知道了,又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所以他们有些派别指示心性要指示很多次。第一次不清楚,自己的相续就像是一些很烂的污泥,里面有颗宝珠,上师指示心性就好像用根钢针去戳那些污泥,一戳一个洞,在抽出来的一瞬间你可以看到宝珠闪的光,一闪,紧接着那些污泥瞬间又合上去了,“看到没有?”“哦哦,看到了,可是……没了”“没了,再来过!””哐”又戳一次,又抽出来,反反复复这么戳,直到把相续给你戳烂,戳到那个孔洞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就越来越清楚。只要你自己清楚了,就挡不住了,他从里面用力了。
从里面用力表现为什么呢?这个人就会疯狂地去追这个东西,这个时候在禅宗里面叫做生起了“疑情”。他就会不顾一切的疯狂地追,这个东西真的叫食髓知味,一旦尝到了这个味道就不可遏制,天上人间除它以外别无所求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要了,他就会很疯狂地去追。所以禅宗说一旦产生了疑情以后就会裹住不放,裹住不放就是拼命追它,这个追它是从内里用力,外面再给它一压,好了,禅宗形容这个就像小鸡在蛋壳里面,老母鸡在外面用嘴啄外面这个壳,小鸡在里面用嘴戳里面的壳,内外啄,壳一破,“砰”,小鸡出来了。小鸡出来了,这下就算认识得比较清晰了,然后再把它慢慢培养成老母鸡。就是这么一个逐渐磨砺的过程。
但是不管怎么样,从见解上来说的话,他如果一旦认识了“无缘最寂灭”的本质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不会承认了。你要说胜义是有某个宗旨的,用语言去形容某个宗旨,这些他都不承认,你用逻辑去建立也不行,就是我们中观里面说的“六根若是量,圣道复益谁?”你说你这个通过思维语言都能够描述出来的东西,那实际上永远都是在凡夫的状态里面,因为凡夫状态我们本来就有了,那圣道还拿来有什么用啊?如果说我们凡夫的状态都已经是胜义的话,那圣人教你的东西没啥用处了。所以《入行论》里面就说了这么一个颂词,这个颂词其实非常的有用的,当然关于它仔细的分析说起来就长了。
我们有时候读到这些东西,“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经常思维这些东西对我们将来真的心去追逐这个东西是很有用的。很多人说“哎,那个还离我很远,太远了,你怎么讲这些东西呢?我们还在修加行,还在发出离心,你就说‘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我跟你讲中观的嘛,说都说到这里来了,我不说咋办呢?还有有一批老师兄们,也许需要这些东西的,他们在里边拼命地啄壳啄不动的嘛,所以还是有些师兄需要听这些东西。那么其他的很多师兄,特别是新加进来的师兄,听了以后真的是有点像天方夜谭,但没关系,你先听了再说嘛,然后慢慢慢慢我们回过头去再学习。好,下面一个颂词:
《入中论》云:“如汝依他事,我不许世俗,果故此虽无,我依世说有。”
就像你依他事,“依他”就是依他起的意思,依他起是唯识宗的说法,依他起是一种心识。它又说依他起实有,就是说心识的本体是实有的,心识的显现是假的,这是随理唯识的一种认识方法。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山河大地、各种人物、花鸟等),手碰到的东西,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这些东西是假的,但产生这些东西的识是真的,这个识就称之为依他起。
“如汝依他事”就是你们这些同意依他起实有的这帮人,可以认为依他起是实有的,但是“我不许世俗”,我中观应成派的就“不许世俗”,我认为你这个不对,你认为依他起实有是不成立的。但是“果故此虽无,我依世说有”,这有两种分析:一种是说为了你证果,虽然无,但我依顺你说依他起是有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虽然圣果里面也没有这个依他起,但我还是随顺你的说法,他方承许说你这个依他起可以实有。就是说,在胜义状态里面我什么都不承认,一宗不立,一法不立。但是在回到你这个世俗理的时候依世说有,随顺你们的想法,他方承许,说依他起实有。
这个其实很像麦彭仁波切的态度,你要说到根本的本质的时候,一法不立,但是回到世间的时候,我们还是依顺他方,随着大家共同的一些认同、共同的一些设定来说,这有一定的规律,世法有一定的自相。其实莲师的态度也是这样的,莲师认为要抉择因果如细粉,就是承认依他起的那些规律。依他起就是心识的规律,因果其实是世俗的规律,而且这规律是有程度的,比如说我们的规律跟圣人的规律就不太一样。所以它自相不成立,但它的规律还是成立的。
你说自相不成立,怎么规律还成立呢?这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圣人并不认为我们的每个自相是成立的。自相成立就是一个世法的相状和它的性质是成立的,它的自体虽然是假的,但是它的相状和它的作用,我们在世俗中要承认。比如说牛奶就一定要从牛身上挤的,不能从墙里面挤的,这是它相应的作用。钢铁就是硬的,砸人的话就要砸出包来的,你用手去是捏不动的。
但是遇到圣人就不同了,牛奶他从墙上给你挤出来,钢铁给你揉揉揉,揉成饼子,它相应的作用在圣人那里就不同了。但是不管怎么样,这规律还是成立啊,就是由心识来现的这个大的规律是成立的,但是细的规律的一致性就不见得了。在我们这里钢铁就是硬的捏不动的,牛奶是要从牛身上出来的,而圣人不一定,但它们都是由心现的,你要承认呐。所以大的规律成立,细的那种自相就不一定了。
那么他说我随顺你,本来牛奶是可以从墙上弄出来的,但是我这样说的话你会不承认这个东西的。好了,我顺着你说,牛奶就是要从牛身上出来,此处有牛,故有奶。你不能来个因明推断说:“此处有墙,故有牛奶。”所以他随顺我们凡夫的一些规律。现在我们凡夫就有一个很强烈的认知,认为世法有一种规律叫做客观规律,因此而诞生了所谓的科学这种东西。我们就认为客观规律是因为物质的运动造成的,所以我们往往就会认为它就是一个死的规律。
比如以前的牛顿时代就认为靠三大力学可以解释这世界上所有现像,结果到了爱因斯坦时就发现不对了,时空发生了问题。再到量子力学的时候更发现不对了,客观规律的“客观”这两个字出现了麻烦,因为观测结果跟主观产生了关系。客观规律就是不因为我们的观察而产生任何变化,我们只是发现它,改变不了的。但量子力学说不是这个样子的,它跟观察者产生了关系,客观这个东西就被破掉了,这拿到中观里面来讲就变成了自相不成立的意思。
自相就是我们认为会有客观规律的,而且那个客观规律在我们的状态里面就是有的,但是走下去到了量子力学(我们也还是凡夫,也能了解量子力学)的时候,那时一些世俗的规律就被打烂了。但是不管你量子力学的规律,还是相对论的规律,还是三大力学的规律,都是一切境相由心现,这点你还是要承认的。
但是不要简单地看一切境相由心现,其实一切境相由心现拿到胜义也是说得通的,因为胜义里面也不是说什么都没有的,也有光明的显现,那么光明的显现是不是由心现呢?也是由心现的,只不过那个心呈现出非二元的特质,而我们现在的心全是有二元的。
二元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人我,建立了法我,一个东西去观察另一个不同的东西叫做二元,自己看自己就不叫二元了,自己看自己叫自明。这两个词汇有很大的差别的,我们证悟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心”的自明,不是“我”自明。我是自明不了的,因为“我”这个东西不成立,但心的明永远都是成立的,它明白了它自己,就是所谓的开悟。
《回诤论》云:“所破无所有,故我全无破,是故云能破,是汝兴毁谤。”此说破他宗也没有。
我所破的东西实际上根本什么都没有,那我还能去破什么呢?故我全无破。这个所破指的是世间的本质,所有的显现的本质,显现也好,它的本质也好,都是无所有的,所以说其实无破也没有必要的,它直接站到法性定的立场上去说话,这个时候就是“彼时无余相”,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所破无所有”了。所以说我全无破,所以应成派抉择的一定是法性定这个状态,这个时候真的就是“所破无所有”,因为“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故我全无破)。”
“是故云能破,是汝兴毁谤。”它说如果是这个样子,你说还要建立一个能破,把它当成胜义,那么是你在毁谤我。这个话说得太严重了,他们辩论的时候有时会这样子的,“你毁谤,你栽赃”,其实那只是种说法而已的,不是像我们世人犯罪那样的栽赃,是说本来没有的事情你说成有叫栽赃,我本身不是那个意思,你把我说成那个意思叫毁谤,用语严重,但是实际上不像我们说毁谤跟栽赃可以去告你毁谤罪,没那么严重,他们只是在辩论。
这句话就是我们到法性定的时候,没有所有的显现了,所以没有什么东西好破的,所以我的能破也不能建立。“是故云能破,是汝兴毁谤。”如果这个样子你还要说有个什么能破的话,那么只是你在毁谤我,整个意思就是这样的。“此说破他宗也没有”,就是任何一个其他建立的所谓的宗旨都是没有的,全部不成立。
说来说去就是在说那个法性定,也就是在说我们要去追求的这个最根本的本质的时候,我们去找到我们心的本性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你是找不到什么东西的。但是找不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我们认为找不到什么东西,我们就不找了,那是不对的。那个时候找不到什么东西,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心彻底的解放。
我们现在从概念去说什么都没有,但是实际上我们的身心受到大量的约束的,当然要痛苦。我们有个身体,要吃要住,要生病,要寒冷,各种各样的病痛来了我们会痛苦,我们还有情绪,有各种各样的欲求、需求、恐惧、忧愁,太多了。这些东西,你去找它也找不到的,你说你的忧愁是什么?你去反复观察忧愁,忧愁也会不见的,但是不会因为你概念里知道忧愁没有本质,它就不搞你,一样会纠结的。
你说身体,我们经常说去找身体,左边找一找,右边找一找,全部找一找,从头到脚找一下,我们身体的实质在哪里,最后你也找不到,用思维性地这么去观察,也没有。观察了,没有了,你就解脱了?当我拿一把菜刀亲近你的肚皮,你马上就不行了。是的,从观念上我们可以知道它没有,但心不是这样认为的,心是直接就执著上去了。而且它执著成了一个相状,而且这个相状轻易不会变的。它逐渐变的,你都不知道它变化有多快,但在你的认知中它是一个缓慢的变化来的。
身体以及各种各样的心,各种各样情感、心的一些情绪等等之类的,这些东西不会因为我们观念里面说没有就没有了,就可以随随便便地放下了,放不下的,所以一定要去修行。修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就是第一个让我们的心,因为只有那个心的本质才是真实的东西,其他的全部都一种假相。虽然是假相,它成形了,成了强烈的执著就会变成形。所以我们要去修行去除这些执著。
去除执著两个步骤:第一个是减轻心对这些东西的执著,这就是所谓的自续。不断去夺啊去思考它的不真实性啊,通过禅定来观照它并非是一个实有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演化演化,越来越逐渐逼近,这个就是所谓的自续。但是在自续的这个过程里面他破了一个,比如他把身体的一种感受破了,这个身体的感受我们一定会认为是有的,但是慢慢慢慢我们的认知中间,身体的感受没有了,好像他就立这个身体没有的那种感受成为了胜义,叫做相似胜义。
假如说只执身体,如果我们把整个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修行中间逐渐观察它,而且形成定以后就慢慢消失了,我们就会认为这个状态里面就是所谓的解脱了。你看,带给我们痛苦的身体和显现都没有了,当然是解脱啦!哦,糟了,上当了,那个叫无边。甚至无边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都说这个叫做空无边或者叫做识无边,都是不对的,心要放弃它,然后慢慢地收,慢慢地觉知,慢慢就回到很细微的觉知那里,因为除了这个以外,其他都是假的!哦豁,那个叫非想非非想定,又完蛋了。所以你还是在无边,或者在非想非非想、非有非无边等等之类的。这些其实是有执著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发现这个绝对的没有执著的最本质的那个东西,你去发现它的时候,你发现它什么都不是。虽然它什么都不是,但是它绝对的清晰,绝对的自由和解脱。而且正是因为它,才会诞生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所以这个东西本自具足。而且它再怎么动,它本质就是不会坏的,所以同时它又本不动摇。同时你又不能找到它是个什么,你能确定它,但找不到它,这个东西我们叫做空性,这个是最本质的空性。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走到这一步的时候,而且在找不到它,但又能确定它的这种状态里面去入定了,进入一种言语不能到的,所有的显现全都消灭的一种言语没办法说清楚的这个状态(勉强说叫状态,我们一说状态马上就是二元性的)里面,这个就叫做法性定。这个就是应成派要去抉择的东西,在那里面它什么都不会承认的。而前面那个自续派,就不断地走的时候就不断地承认。
什么叫做“不断地走不断地承认”呢?去掉一个承认一个,再去掉一个再承认一个,就这样的,它是一个逐渐性的东西。所以说如果没有应成派,我们没有办法从自续派里面彻底摆脱的。为什么呢?因为心的分别是无穷无尽的,分不完。但是没有自续派,我们也没办法走到应成派的。为什么呢?如果你一上来就说我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你就变成修畜生定,就变成一种外道定、死定、没有见解的定,所以一定要有自续派。所以这二派的成立都是有利益的,如果我们偏向任何一个派别都是不对的。
当然有些大德,他已经证悟了法性定,而且很深的那种人,他出来,他说的这些东西是有他的必要。有些自续派的论师为了当时的众生能够逐步地真正地趋入这种修行,他也会把自续这方面的意义说得很重,偏向于自续这方面的教导和言论,那也是有原因的。但是如果没应成作为后面最终引导的目地的话,我们会一直这么下去的,就是一直破啊破啊,一直破不完,变成狗咬尾巴、飞鸟追影。飞鸟能追到自己的影子吗?它只能停下来,不停下来,永远都追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这两派大致成立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好,我们再看下面:
宁玛派自宗认为:事实上,自续派也不承许单空为究竟实相之义,其最终承许的胜义谛也是远离四边的大空性,不许任何破立之法,故和应成派并无二致。这一点,从自续派论师们的论著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来。
这样说,很多人就问:“那你们这样分自续派、应成派干嘛呢?本来就是一样的,你就说一个偏重凡夫,一个偏重圣人就完了嘛?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争呢?”但你要反过来想,他们不争,你知道这些区别吗?你会不知不觉要么就陷入自续派,要么就陷入应成派。陷入自续派就一直在那里误认为自己开悟了,比如走到无边的时候,他就认为自己开悟了。因为没有应成的最高的般若指引,那个明灯不在那里,走不到目标。
陷入应成派就更糟糕了,变成狂禅和口头禅。什么叫做陷入应成派呢?不是让你真正实现了应成派的见解,那就不叫陷入应成派了。而是那些说法“哎呀,不思不想自安住啊,根本就自相不成立,管它干嘛?”唉,你马上就变成狂禅或者口头禅,整天说一些很高大上的法语,实际上一点点修行都没有,这种人很多。所以他们都是因为需要,而对我们凡夫进行安立。
还有在这个安立过程中间,在这些论师们辩论的过程中间,我们凡夫对中观的认知就越来越清晰,也知道该怎么去做了。你想想看,如果他们不把这些东西说出来进行辩论,会有现在这样的书籍吗?要是没有这些书籍,我会坐在这里跟大家扯吗?要是我不扯,你们知道有自续派和应成派吗?你说,我不扯还有其他法师扯啊!其他法师还不是跟我一样,都在扯的嘛,要他们扯了,才知道嘛!所以一定要有这些东西。
他们说屎不臭,挑起来臭的嘛,为什么?就是要臭死你!啊,你们说:“怎么说这么不干净的东西呢?”诶,堕入净边!他说其实自续派到后来跟应成派大体是一致的,但是自续的论师往往偏重于渐修。所以他们大量的说法都主要偏重于逐步逐步从有边到无边,再从无边走到破无边,最后走到真正的应成。所以这个过程就说得很长,偏重在于逐渐修行这个过程的描述以及这个言教,这形成了自续派。
还有一个,自续派和应成派这两个词汇呢,是后来根据这些论师们描述中观的时候,把他们分的类,知道吗?没有一个论师直接跑出来说:“我是自续派的,我不究竟!”没有这种事的,每个论师都会说自己是究竟的,知道吧?这个实际上是后面的人,看到他们的论著以后,发现他们见地的倾向性,然后给它安个词叫自续或应成。这个说明西藏后面的人,藏传佛教的这些高僧大德们真的是好用心,真的是倾其力量在研究和修习这些东西,才会出现这些争论。
一个东西如果完全不产生争论,那就会变成口号。口号永远都是正确的,但绝对是没用的。比如说我们公司,你们一定会说我:“啊,师兄,你一定是正确的,你全是对的,没什么不对!”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说的是假的?其实意思就是说“你说的都是对的,但我们其实都是不信的!”就会变成这样,那叫口号,知道吧?
但是对一个问题有争论,说明大家的注意力就上去了,他真的才认为它是不是正确和错误。在争论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些看法,所以自续和应成实际上就是这么形成的。所以这样的争论和学习对于我们了解中观,了解佛教的根本世界观是非常有作用的。
譬如,清辨论师在《掌珍论》第三品自释中说:“暂时承许单空为相似胜义,究竟则无任何承认,并且安立无分别自证的见解为远离一切承认。”
清辨论师是自续派三大论师之一,他基本上是自续派的一个大代表,他说我们可以暂时承许单空为相似胜义。单空是什么?有能上的单空和所上的单空,比较彻底的单空是能上的单空,就是在心里面有空的执著,外境其实他已经完全不在意了,但是内在他还有一个空的执著—这个为相似胜义。但是究竟不会有任何承认,连单空都不承认。
你说内在有一个单空的执著,形成的修行是怎样的呢?其实那个时候他是有观待的,什么观待呢?就是轻微的单空的执著,非常轻微。轻微的意思是它不明显,明显你肯定会抛弃它,不明显,但它还是有作用。当外境一出来,他马上会去空掉它,会变成这样。而且由于它这个力量虽然轻微,但是它力量很大,就像空气对我们来说没有感觉,但是对我们影响很大的。
把空气污染了,就是雾霾了,雾霾还好一点,不给你呼吸了,你能活得过五分钟吗?脖子卡五分钟会不会卡死啊?回去试试看?!你看我们平时对空气有感觉吗?不会有感觉的。当然现在会有感觉的,是因为它变坏了,你就有感觉了。很多时候都是得来容易看来轻,就是很好的人一直对你这么好,你不会觉得好的。一定要换一个坏人来对一下,你就好了,你就“好怀念过去啊!”人类的心真搞笑。
单空的执著也是一样的,执著很深的时候,你反而意识不到这种执著,只要它一来,你就觉得它是假象,然后很安逸很舒适,很容易陷在那种定里面。什么都影响不了你,但是实际上去空它或不空它,有个很细微的观待在里面。这种观待就会形成一种争论—在胜义里面有没有轻微的思维?还有佛陀有没有轻微的思维?就会形成这两个问题,在《定解宝灯论》里面会出现这样的争论。
但实际上这个只是单空,佛陀绝对不是这样,佛陀的状态里面是不会有思维,也不会有什么东西要对付,但是单空就会形成这样的东西。还有一种比较厉害的单空,生起一种很特殊的觉照,这种觉照里面很舒服、很愉悦,任何东西一被这个觉照一照,犹如火炉中间一滴雪,马上化掉了。
念头一起来,纷纷落落,最后消于无形,觉得这个就是证悟,又完蛋了。这个就是禅宗里面说“朗月当头,犹是阶下汉。”就是月亮(这个觉照,空性的那种认知)始终在头上,这个是不对的,所以犹是阶下汉,就是你还是下面的人。那什么时候才是真正成功呢?——月落时相见,当你没有这种觉照的时候,真正证悟到心的本质是什么,这样才可以!
那个也叫做单空,但是那个单空有时候会很深的。所以说单空到真正的开悟,其实有一个绝对的分界。当然我说这个绝对的分界这个词有点不妥,好像是两个东西,不是的。就是单空走的时候会形成质变,质变的时候,这个所谓的绝对的分界就是什么呢?就是真正空性是没有任何分别的,是不会执持任何一个东西的,而且绝对是现量的,而单空就不是这样。
那它为什么要这样去取相似胜义呢?它诱导你一步步下去。不然一下上去就像圣者说的不思不想、全然无执、应无所住,你做不到的这些,根本就做不到。你做上去就会变成一种故意造出来的东西,故意造出来的东西都是不对的,其实就是心强行捏造出一个什么不思不想或者是无所住。其实你强行捏造出来,实际上就是在住。它要避免这种上去就来这种瞎搞的人,所以它一定要用自续这种破的方式,把我们心面前的所有现象直接认知为空性,然后一步步引到真正的心的本质那里去。
所以说“究竟则无任何承认,并且安立无分别自证的见解为远离一切承认。”什么叫做无分别自证?你们看这些词汇全部都是有意义的,那个时候心是非分别的,但是它可以自明。我们现在的明是什么?我们的认知方式是我的心去认一个东西,这个叫做二元。我的眼睛去看一个东西,我去摸什么东西,都是有能认跟所认的,哪怕我们对镜子看我们在镜子里面的脸,那个不叫看自己的,那个叫看镜子中间的一个影像,其实也是二元的认知。包括我们对心的情绪或者是一种状态的认,其实都是二元的。
心从来没有自认过,心如果真正能够自认,你首先要略略去知道心是什么,不分别的心是什么,然后再自认。这个需要窍诀,需要一些具体的引导,如果不做这些具体的引导的话,基本上都是心强行去感觉出来的,去看出来的,去觉知出来的。这个觉知出来对不对呢?很多时候似是而非的,或者是不稳固不起作用的。但到了后来一定是可以的,到了后来一定要那些真正很踏实的认识了本性的人来说,而且有时还不止说一次,要说好多次,因为你那种认知方式是逐渐建立的。
当然也有那些奇葩,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有没有这种“奇葩”很难说,应该是很少了。古代这样的“奇葩”很多的,比如说恩扎国王,六祖惠能这些,甚至丹霞禅师这些,两句话他就明了了。但那种人很少,我们现在的人其实不太可能的,我们现在朝外认知这种习惯已经坚固了,而且充满了邪见。巨大的邪见,乱七八糟的各种各样的反佛法的认知方式,以及各种各样的一些理论。对生命毫无意义的一些理论我们都会知道,一知半解的。
而且现代人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特别是到了近代,就是认知的碎片化,东认一点西认一点,这里感觉一下,那里想象一下,这是我们媒体造成的。这个媒体挺可怕的,它让我们的认知完全细、碎、无聊、无用,而且引发很多贪嗔痴慢疑。这种混乱的充满了贪嗔痴慢疑的毒液的这么一个相续,你说一下很清净的自认,这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说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闻思、禅修、修出离心、菩提心,慢慢让心开始清洁,慢慢清晰干净,然后可以自认。
当然也有一些“奇葩”,就像我们以前说的“设若单刀直入”、“理事不二,体露真常”这些,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个一定要超级“奇葩”,以及超级“奇葩”老师,一对“奇葩”,才有可能酿出来一个更大的“奇葩”。奇葩现在是不是有点贬义啊?奇葩是稀奇的花的意思,我说的奇葩不是贬义词。这个也不是说没有这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在我们现在是不多,所以说大量的闻思是必要的,五加行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也有一些修法说不用修五加行,就直指心性了,这个我们要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当然你反复的指认是否能指认出来,这个我也不知道,很多东西我们不妄加评价。
但是暇满人身只有一个,你别赌,赌不起。你可以去赌股票,去拉斯维加斯或澳门,都可以赌。这玩意儿你别赌,这赌输了的话就不是一点点钱或者是一生两生的事,一赌输了就好多万生、好多劫,别玩这个,你会输得很惨。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认知是不准的,其实很有什么的,所以别赌。
而且你就算是个大“奇葩”,你修五加行也亏不了你的,你去闻思也亏不了你的,起码你不上当嘛。我们现在学这些东西很花钱吗?不会花很多钱的,很节约钱的。不相信?你去读就不会出去玩了,你就不喜欢lv包了,你会发现好省钱啊,所以不花钱的,知道吧!现在你说你要读佛教书,人家马上给你送来了,生怕你不读,你看现在这些。不会花钱的,读它。你不要上当,读这些书会让你聪明的。
佛法一定要让人明白,而不是让人不明白。还有读书也有一个毛病,他读啊读啊,他就背句子,不求甚解。第一个,是不求甚解;第二个,这些思维的解怎么拿来用,不能学以致用;第三个,学以致用的话,他就用一点点就够了,他用的不是很彻底的时候就不能知行合一,这个也麻烦的。所以要长期的反复地读,而且要倾尽心力。这是另外的话,我们现在拉回来。
“并且安立无分别自证的见解为远离一切承认。”这个时候无分别的自证,实际上是远离了一切的承认,就我们什么都不会看到,什么都不会见到,不会有一个二元性的对境的。但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远离一切承认就是什么都没有啊,什么都没有,实际上你是承认了一个东西的,就是承认了什么都没有,就会变成无边,或者叫做断灭,所以不能这样。
只能说无分别的自证,我们这么去理解,非我们的言语、心的行为可以认知,心必须停下来自认,可以暂时这么认为。具体怎么样去认的话,一定要找一个过来人,真正的去指示心性,自己可以先去修单空,但是如果没人指认的话,你就会一直单空下去的,中间有好多好多似是而非的一些误区,但是遇到那些过来人的话,一棒就打醒了。悟得很踏实的,你蒙不了他的。
最害怕的就是两个二百五凑到一起,你认证我,我认证你,哎呀,天哪,瞬间出了好多圣人。有没有这样的奇葩?有的,真的有的。末世好的奇葩出不了,这种奇葩一定会出的。那时候怎么办呢?所以还是要可靠一些,自己闻思得很深很透很真诚的人,真心相信轮回很可怕,真正相信、皈依佛菩萨,觉得他们是真正可以加持我们、帮助我们,这种虔诚的、智慧的、没有什么傲慢的人,是不会这样的。
很简单,他就是错认了以后,也会发现这玩意儿不管用,烦恼也解决不了,很多东西发现不了,拿一个公案来也弄不透的时候,他就要问自己了“糟糕!我这个认可能有错误。”禅宗里边说的:“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就是你不怀疑这些句子,不深深的去想想它什么意思的时候,实际上有可能是一种错认,是一种大病。真正的追求解脱的人是一往无前的,到了这个时候是不顾一切。特别是那个疑情一产生以后,特别那些参禅参到疑情产生的时候,现在很少有人产生疑情了,非常困难。
产生疑情我们以前也讲过嘛,叫狗舔热油铛。什么叫狗舔热油铛呢?狗已经闻到那个香气了,狗闻到那个油锅煮熟以后的香气四溢以后,对狗来说受得了吗?它一定要去,但是又太烫了,因为是热油锅,吃又吃不了,离开,坚决不行,它就开始绕着锅边转。它一定会死死的追那个东西,这个你放心,再热的油铛也有冷下来的时候,到时候连锅都吞了它。就怕你力度不够,最后比如生起邪见,那个香味儿就没了,你会跑的。或者是福德不够,锅还没冷下来的时候,你先倒了。这些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出现。
所以我们前期修五加行啊,积资清障真的是很管用的。清了障不会生起邪见,积了资不会先倒,明不明白?你们不要认为我在开玩笑,其实参行的时候,真的会出现这些问题。那个有时候心力交瘁啊,深更半夜爬起来像疯狗一样满屋乱转。是这个吗?不是这个吗?要折腾得很长时间的。
最后你会发现这跟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视师如佛这些见解是有直接关系的,最后你才发现藏传佛教说的那些东西真的好有道理,当一个人通过菩提心把自己的自我、我所执减得很轻,通过上师瑜伽积资清障,而且傲慢也变得非常轻微的时候,心很容易自认,也容易安住。你会发现它真的是有用的,这不是闹着玩的。
一个充满了自己都不清楚的贪嗔痴慢疑的二元对立的心灵是没有办法走到最根本的那个证悟里面去,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一个充满了复杂的贪嗔痴慢疑的心灵是不断的动的,心不断的有错误的朝向,很难安宁,所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就我们来讲的话,踏踏实实地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够去取巧。
很多人都想取巧,觉得他有一种自认了,他什么自认呢?我是很聪明的,我是很有福德的,我又怎么怎么样,我可以拿到一点什么东西,听到两个窍诀,然后我跑到一个山洞里面去,坐几天,出来就宣布自己成了圣人了。骨子里面很多人即使没有这样明确的意识,但是心里就有这种倾向。明确的意识想到这些东西,他自己也会觉得好笑,但是他连自己心里面有这种倾向,他也观察不出来。
但是求解脱不能这样子,你想想看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五十六岁开悟,中间千难万险,好多幸苦。密勒日巴修了四个塔,跑到那个洞子里边,一坐十几年,他们这样才开悟成佛。我们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听了两句窍诀,跑到一个都不是山洞,是黄金山洞里面,坐了几天,你就说你开悟了,这是一件非常轻浮的事情,不能随随便便的就觉得自己开悟了。
所以一定要很踏实的去修出离心、菩提心、视师如佛(密宗要加上视师如佛)。你是显宗弟子,你说要修禅宗,起码你要把出离心和菩提心好好的修一下,然后要把单空修得很踏实,这个样子,这种开悟才有意义。就算你是一个大福报的人,上师给你指引了,你一下确实自认了、体认到了,那个也不是说你马上就能够断掉生死的,那要反复打磨的。
往往是开悟了的这种人,他一跟上师就是跟十年甚至更多年。你看以前那些侍者,好多大悟,然后就是跟什么什么师跟了多少年,然后才出来大开法席、弘化一方。我们现在的人没有强烈的出离心和菩提心的话,是很轻浮的人,总认为好像捡一个什么便宜一样,没什么便宜好捡的。当然它是个超级大便宜。为什么又说没什么便宜好捡呢?因为这个便宜大到把什么都便宜了,没得对比了,所以就没有便宜。所以内心里面有时候有些太轻率的东西是不能去听的,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地闻思才行。
你看现在有成功学的,以前吹嘘成功学,一到机场里面到处都是成功学的光碟和书,出版界人挣了很多钱的,但有几个看了这些书成功的?别相信这些了。这个世界上到了末世的时候,每条蛇都咬人,没有便宜好捡,知道吧?“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大家好好想想这个事。
又在《归摄中观精华论》中说:“于假相胜义,真实胜义中,后者非意境,无任何分别。”
这恰好说了自续派最后的观点,对假相胜义来说,真实胜义是非意识的对境(非意境)。这里说的意识的对境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思维,思维是个很粗大的意识对境。因为中观不像唯识,记住啊,它说的意识包括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特别是有一部分中观师,他们不会再把意识细分成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他在说意识的时候就包含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有时候最多说意根,意根其实就是末那识。
“真实胜义中,后者非意境。”真实的胜义不是意识的对境,意识的对境不见得是那个粗大的思维。比如说我们的意识,粗大的思维停下来了,我们在感受,我们生起了很多的境界,那个也是意识的对境来的。为什么也是意识的对境呢?比如我们打坐打到一定的时候,身体的感受就消失了,身识不起作用了;眼识也消失了,也不看了;鼻识和舌识最先就没有了,闻也闻不到,香气也没有了,有时候打坐中间口水很香甜的感觉也早就消失了;前五根全部消失,然后意识里面完全无念了,这个好像就没有意识了。
其实那个时候会呈现出一些什么空啊、各种各样的状况,它其实全都是意识的对境,你明不明白?因为你看其他识都没有了,那咋办呢?那只能是意识。你说虚空这东西,眼识可以看得到,但是眼识没有了,那个虚空就看不到了嘛,没有虚空了。但眼识看不到虚空,因明不承认眼识看到的虚空,它认为这个虚空就是心境。为什么是心境?其实到了最后的时候,它就是心自己的状态,就像虚空那个样子。
但那个虚空并不是眼识那种虚空,眼识的虚空实际上是依靠光、墙壁、山这些而呈现出来的。而当你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听,所有的东西全消失了后,心的虚空有时候是无边无际的,所以有个定叫空无边定,那个绝对不是前五识的对境,那就叫做意境。但是“真实胜义中,后者非意境”,明不明白?
我已经说到具体修行的一些状态,当然这个东西跟大家是不是有点远呢?是有点远,但是都说到了,咋办呐?不然我也可以背书的,照书念一遍完了,然后你们回去讨论一下,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这个你们不干的,我们还是说详细一点,没关系。所以那个时候“后者非意境”,连那个意境都不是的,都不对的,因为没有二元对立。
那你一定问那个到底是什么?诶,这个要说到窍诀,一说到这个就马上要说到大圆满指引。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嘛,那种东西是种“性”,而非是一种“境”,你如果真的见性的时候,确实是没有分别的,分别就是心的作用,这种作用出来的任何对境都是不对的,都是二元对立的,都不是真正的解脱。
当然,我们可能现在要去走到这一步比较难,但是没关系啊,我们先知道了以后再说,而且说的这些东西肯定会以录像和录音的方式留下来的,你到时候真的修行的时候就拿这些东西去对照,我要说错了,你们就回来把我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让我永世不得翻身,但我一定会让你脚踏虚空的,你来嘛。
又于《般若灯论》等中,引般若经论说:“胜义谛远离一切言思之境,寂灭一切戏论,乃为诸法之胜义本性。”
胜义这种状态是远离一切言思,我们经常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怎么都说不出来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心走到什么地方,认为什么东西,心直接去认知那种都是不对的,我们经常说直接认知是要自认的那种直接认知,是不能外认的,哪怕是直接认知这个东西都要细细地去观察和研磨。
这个东西真的没办法说,但是没办法说,心没办法直接的二元认知,但是它真的可以自认。如果不能自认的话,那我们的开悟和解脱就成了一种扯淡之说,不是的,它真的是可以自认的。只是这个方法在大圆满里面是属于非常保密的内容,在禅宗里面会采取很多很多的方式,会说但是你很难明白,它需要根器,需要去参。很容易变成虽然说的是“非言思之境,寂灭一切戏论”,但还是把一些错误的指向和感受当成是真正的那种证悟,经常会这样,贼喊捉贼。
你看现在佛教界里面经常有很多邪师(很多自己二不跨五的,不知道邪师还是不邪师)坐在上面说:“《楞严经》里面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的意思就是“我说了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就不是邪师。”有很多这样的人,包括我,我是不是邪师,你们怎么知道啊?我也在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看我这个样子哪一点像正的?
有人来听我说法的时候批评我说脏话:“看了你那个光碟,都没一个正经样!”(众笑)真的还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过来了,搞得我严肃地跟他道歉,我求他传授给我一个正经样。所以这个东西到底谁是邪师啊?谁都说别人是邪师,从来没有说自己是邪师的。到底是不是邪师,不是你说邪师就是邪师,你说不是就不是,不能这样的。大家要去仔细的闻思,假货是撑不了多久的,撑起来好费力的。但是他如果一撑就撑一辈子,说不定也变成正的了,知道吧?
特别是修行的东西,总有很多人,特别是交钱的这些人,他肯定当真的嘛。人家辛辛苦苦挣了点钱还来供养你,然后花很多时间来学习修行,如果它假的,他怎么受得了啊?但这些人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他一定会去追,追久了以后,假的怎么玩得过啊?又不是个个都是傻子。
中国人做生意是很聪明的,最后他发现你流嘢(冒牌货)。还有就是(他通过学习)很快就超越你,以前有很多骗子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普及的东西太少了,如果中观这些学识被弄透了,或者三转法轮的东西被弄透了,很难骗的,你知道吧?在唐代的时候,连老太婆都不好骗的,很多大禅师被一些婆子搞翻了的。我一想到“婆子”这两个字,如果用藏传佛教的观点来看,那叫空行母,知道吧?所以你真的骗不了的。
被骗的原因就是不学习、不闻思、不系统的了解佛教的理论、死记硬背、形式化、神圣化、僵硬、呆板,到了我们现在科学昌明的时代都还在玩这些,你肯定死的,我们要与时俱进。什么叫与时俱进?就是把这些东西清晰化、科学化,现在的普及工具太多了,只要跟大家一普及,我看你来骗?真正很少骗子的就是这些东西,而不是恐吓威胁之辞。你说现在的人怕恐吓吗?他们是从小被恐吓长大的,身经百战,千锤百炼,你吓不住的。(我是在教育骗子,让他们成长起来。)
说到这些,其实我还是有点心酸的,这个时代那么多人上当受骗。好不容易得一个暇满人身,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学到佛的人身,真的好不容易,大部分人你看哪里在学佛嘛?每天去看什么《甄嬛传》这些,关你什么事?都几千年前都死了,还不一定有个甄嬛呢,而且都是皇帝那个宫里面斗来斗去的,现在哪有皇帝啊?即使有的话,宫斗也轮不到你嘛,你去操那个心真的很可笑。很多无聊无用的事,天天去看这些东西。
在这种状态里面,他还学了佛,然后虽然是到了我们这个物质昌明的时代,但是实际上生活起来不容易,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在广州天河区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你要生个病的话,你卖肾都看不起病的。哇,那么艰难的生存情况,还要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拿出来供养给你,跟你学佛,然后你还传人家一个假的,就这个你就肯定要堕地狱。
还有这个就算了,最可怕的是他有可能遇到真的,结果你就把他套死了,这个真的是害人不浅。那个不是一点点钱和一点点时间,那是千生万劫,本来这一世有可能遇到一个暇满人身出来,好不容易的暇满人身,真的是盲龟遇浮孔。虽然我脏话连篇,说的是实话的。
然后你把他套死,你也不给他真正的东西,所以乱传佛法者,必堕地狱。你去杀个人、强个奸什么的是很严重,反正就是下地狱嘛,下地狱就算了,搞几年就出来了,还是条好汉。但是如果真的用这些东西去骗的话,是很多人很多劫都出不来,你自己也出不来了,所以又可怜又可恨。现在假货很多,他们也在上面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有很多这样的人,而且很多都道貌岸然的,所以大家别看这些表相,一定要去把理义搞清楚。
而且现在绝对可以搞得清楚的,因为有很多的书可以读,特别是这些堪布们过来了,他们用现代人看得懂的语言进行了弘扬。不是那种四字一偈的东西(四字一偈你会读昏的),现在解释得很清楚了,然后你依此进行思考和询问并到处了解,慢慢慢慢你就清晰了,你就知道什么东西最珍贵,要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地依靠这些东西达到解脱。解脱是真实成立的,绝对成立的。它也不是我们凡夫真的追不到,不是这样的。尽其一生,一定能追到,但是不能搞错。唉,你搞错的话,那个真的是一害就害你一辈子,我看到这些东西太多了,不是个别,是成片成片的倒。我们不谈这些了,我们看下面的:
它说“胜义谛远离一切言思之境,寂灭一切戏论,乃为诸法之胜义本性。”什么叫寂灭一切戏论?那个时候的话,是没有思维分别的,所有思维分别、二元对立都叫做戏论。戏就是不长久、假象。你看我们演戏,不能当真的嘛,当真就麻烦了。以前解放初期演《白毛女》,人民解放军在下面看戏就愤怒了,他忘了那是戏,开枪要打死那个演黄世仁的演员的,一打的话,那个叫陈强的演员就没了,如果打死了陈强就没了后面的陈佩斯(陈强的儿子)。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戏的意思就是不是真实的。戏论也是一样的,戏的一些说法叫戏论。还有戏身也是假的,这些东西其实像一场戏一样,它不是一个真实可以依靠的东西,都是可以消失的,乃至于我们的身体和我们认为很珍贵的世间的这些东西。比如感情,比如事业,我们有很多神圣的想象的“我要制造什么什么,我要成为什么什么家……”“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那个就是说它戏论的意思。
那么这个时候是寂灭了一切的戏论,唯一真实出现,就是我们的本质,那么这个时候叫做胜义谛(胜义的状态)。这个寂灭一切戏论是什么?“乃为诸法之胜义本性”,这里的诸法胜义可以理解为究竟、彻底的意思,就是诸法万象(所有事物)的真正的本质,这个时候是寂灭戏论的。这个状态也说的是应成派的见解,它也不是自续派的假相胜义。也就是说自续派究竟上持的也是应成派的见解,因为自续派三大论师之一的清辨论师就是这么认为的。
又于《中观宝灯论》中说:“究竟的修法超离一切寻思,不住任何边,分别心在任何法的本性中亦不生,应安住在何者亦不成立的本性中。”
这个就有点说到修行了,它说究竟的修法是超离一切寻思,那个状态里面是没有寻思的。寻是找,朝外找是寻,找就是一种思维。还有就是伺,一禅里面有五个心的状态:心一境性(就是他停在一个心的状态里面叫心一境性)、喜、乐、寻、伺。伺就是守在那里。那么超离一切寻伺是什么呢?就是它不会去找什么东西,也不会伺。
伺是一种更细微的寻,就我们开始找本性“这个是不是,这个应该是嘛,嗯不对,这个是……”一般都会经历这个状态的,而且这个状态很长,你不信可以去问专家、如姐,他们现在天天还在搞这种事,吃饱了撑着。然后有种伺就是他觉得“嗯,我不用找了,我停在这里,我等它出现。”这其实还是在找,只不过找的方式变成了等它出现——守株待兔,你总会撞上来的。其实它还是心一种很细微的造作。
我说的这些,大家要记住,因为你们一定会经历的,假如说你们要去修中观的话。你不去修那就拉倒,说了也没关系,反正不花钱。但这种究竟的修法不是的,既无寻也无伺,为什么呢?它有一个深深的清楚明白。那个明白里面是没有寻伺的,是现量的安住在法性里面,而且这种状态叫不住任何边。
什么叫做不住任何边呢?边就只有四边,心的四种偏斜,四种偏斜就形成了二元对立。一个是有边,我们总认为心是一个状态,叫做有边,这些显现的粗大的东西就不提了,那百分之百的有边;无边是什么呢?比如刚才说的单空叫做无边;把有执成无,叫做即有即无;把无执成有,叫做非有非无。
其实就是心在它自己的状态里面去寻找另外一个东西。心本身是无形无相嘛,它总是觉得这个无形无相,又觉得那个无形无相,找来找去的,这个就是会形成无边里面一些错误的偏向,叫做边。边就是不中,不中的意思是什么?中就是准确,准确就是没有任何边。所以当我们的心完全不做任何努力的时候,那个叫做自然心、平常心,没有任何边。那个就是我们有时候说法性,会说自然心、平常心,但是跟我们现在人说的平常心不一样哈。
现在人说的平常心是什么呢?就是你发了财不要过于兴奋,叫平常心;还有死了老娘不要过于悲伤,也叫平常心;或者是被你的老公老婆或者情人抛弃了,不要上吊自杀。这个不叫平常心,这叫做无可奈何心或者麻木心。真正的平常心指本质,完全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没有任何的偏向。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它是一个状态啊!其实你要去看的话,要么就法性定;如果不是法性定,其实任何东西都是它。所以说这个不住任何边。
然后“分别心在任何法的本性中亦不生”什么意思呢?我们这个分别心在任何法的本性(本质)里面,它是没有的,叫做亦不生。什么叫做任何法的本性呢?就是万法的本性的意思,它这么给你拉开一说的话,就好像听起来有点拗口。什么意思呢?把它反过来读,就是任何法的本性中都没有分别心,这个明白吧?有时候我们会说“心体”,有时候会说“心用”,这些显现叫做任何法,显现叫做心的用,用的本质其实就是心体(心的本体),心的本体里面绝对不是分别心。
什么叫做不是分别心呢——不是二元对立的心。我们经常说的分别心是什么?说思维。经常有些人互相之间,你看那些佛教徒没有搞清楚分别心的,经常别人一个问题把他问急了,问得他回答不出来,他就说“不要这么多分别心嘛”。唉,这种人太坏了,应该一拳揍死他,“砰”一拳打过去,他说“哎,你怎么打我?”“不要这么有分别心嘛!”其实真正的分别心是二元对立,只要二元对立,心有能认所认就成了分别心。恰好在我们这个状态,心里面多点分别心没关系的,闻思就是分别心,去修行,不停的安住啊,觉知的层层深入都是分别心。真正的没有分别心,只有本质才是没有分别心,所以那个就挺深的,没有分别心就是所谓的本质、如来藏、明空双运,所以这个普通人做不到的。
这个分别心是什么呢?它说“应安住在何者亦不成立的本性中”,其实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因为安住的本性什么都不是,这样理解就完了。它给你倒过来说,就是安住在什么都不成立的本性中间。这个本性中间其实不成立任何相状,不成立任何倾向,不成立任何的点啊、状态啊,都没有。
很多人很好奇这个大等净、大空性。不能叫大等净,这个时候只能叫大空性,大等净已经牵涉到显现了。大空性的观点是什么?到底是什么?那你就要去学中观,真的一步一步慢慢去修行。你如果通过思维去,因为思维本身是二元对立的,你怎么想它什么都没有,想出来什么都没有一定是个东西,一定要去慢慢慢慢让心平静下来去自认,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也确实可以成立的,我们要找的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哎呀,这个不存在的东西就是有的,可以现量证明。不是能量,也找不到,但有些人硬说它是物质。其实真正的能量就是心的本性,没有其他的能量,而且可以现证的,可以真的明白万法的本质其实就是那个心的最根本的光明,它是空性的,找不到,但是它可以自认。因为不自认,谁来说你开悟了?谁来说你明白了?唯一的只有这一种,这种时候就是安住在何者也不成立的本性中间。
所以说如果你说你证悟了本性,你说你证悟了什么,肯定扯淡的,自己都可以判断。那什么都没证到呢?那说明你确实是个凡夫。仅仅思维得出的结果就只能这样了,这没办法,思维就非有即无,没有办法到一种既非有又非无的状态里面。那中观里面不是有一边叫“非有非无”吗?它说的那个实际上就是无,只不过把它细化了一下,叫做非有非无。
所以有一派关于“非有非无”这个词汇,其实有两种解释:一个就是四边中间的一边,还有一个就是汉传佛教之中经常会说“非有非无”,说的就是本性,本性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有无都不对,因为有无是二元对境的事情。他们去形容它,就说它像虚空啊、包含一切啊,甚至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就是虚空在我心里面,也是像一片云在太空中一样,这个形容其实真的是很准确的,因为那个心根本就无大无小,所以它什么都装得下。所以可以很细致,所以可以有白羊座,也可以有处女座。白羊座是不是很毛躁嘛,处女座很细腻。毛躁就火气大嘛,是不是?可大可小,但都是心造的。明不明白?其实我说的东西是很精彩的,你们当笑话听了,我会伤心的。
智藏论师在《中观二谛论自释》中说:“遮遣一切生、住、灭,抉择为无生、无住、无灭,其后指示:究竟的胜义空性中,并无任何可作破立之法,乃为‘真实明无遮’。”
智藏论师,又是三大论师之一,智藏、静命和清辨是自续派三大论师。也就是说我们先把生、住、灭全部拿掉,把一切的生、住、灭都要遮遣掉。生就是心在动,住就是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其实真的法性是不需要安住的,所以说他有时候指示法性的时候,他说要去掉安住分(这个就不能再说了啊,什么叫做去掉安住分就不讲了啊),所以遮遣一切生、住。灭,我们有时候认为心完全不动了,好像一个状态里面,不是“灭谛”的“灭”,“灭谛”就是真正的证悟,这个“灭”是心的一种状态,把这个都要去掉。“灭”就是什么都不认,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状态,比如说小乘的“灭谛”(小的涅槃),无想定这些全部都要拿掉。这时候抉择心无生、无住、无灭。
那么抉择了无生、无住、无灭,有可能它其实就是自续派的见解了。比如刚才说的自续派遮遣了生住灭,然后再建立一个无生、无住、无灭,但是它其后又指示:在究竟的空性里面,并无任何可作破立之法。就没有什么遮遣和抉择,就自续派要遮遣一切生住灭,然后又安立无生、无住、无灭,这个是智藏论师的观点,其实这个是自续派的观点。但是它加了一个“其后指示:究竟的胜义空性中,并无任何可作破立之法。”就是那个状态里面,是没有什么遮和灭,也没有什么抉择,不能抉择为什么无生、无住、无灭,没有这些东西,“乃为‘真实明无遮’”真实的最后这个光明,是完全无破无立的。
那你说这个是不是遮遣以后,又安立为无遮呢?“真实明无遮”就不是了。这个是一种说法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遮没有遣,也就是它想证明自续派到了后来都一定会走到应成派那里去的。自续派的观点是什么?刚才说的,它破了一个建立一个,把生住灭破了,然后就抉择为无生、无住、无灭。这个可以是自续派的观点,但是如果这个无生、无住、无灭变成究竟胜义空性的时候,其实并无任何可作破立之法。
不需要去破掉一个什么东西或者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而是唯一只有光明,而且这个光明是无遮的,是空性的。“真实明无遮”,拿到我们现在可以领受的一个词汇,叫做明空双运,但是这个词汇很哄人的知道吧?我们去说到明空双运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去想象一个东西,那要完蛋的;如果不想象,而去体会一个东西又完蛋了。
那怎么办呢?不告诉你。那个到了后来一定会明白的,明白了以后,你会觉得挺好笑的。这个大千世界无一不是,同时大千世界没有一个是。把这个想通了就行了,不要想通了,把这个搞通了,哎,不能说搞啊,把这个做通了,也不对,其实什么都不管,它就是这样的,就行了。你看嘛,大千世界哪个离得开光明啊?如果不是光明,它就是上帝和物质。实际上物质也不是,上帝也不是,它只能是光明,所以大千世界无一不是。但你要具体去指那个东西是,那就是二元对立。为什么?如果那个东西是,那个东西坏了,心就没了,行吗?那不行的。所以哪个东西都是,哪个东西都不是。
如果把这个东西明了了,彻底清楚了(但是你不能用这句话来说哈,这句话算个屁),你知道一个东西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说明你开始在入道了。但仅仅是入道啊,真正是证道了的话,就无话可说了,说什么啊?不说了。干嘛去?啥都干,啥都不干。啥都干叫做“安住水月道场,大做梦幻佛事。”为什么叫做什么都做呢?什么都可以做,没什么不可以做的,所以贪嗔痴慢疑都干,因为梦幻的;什么都不做,为什么?都是梦幻的嘛,水月的嘛,你做了什么?什么都没做。这个是菩萨的心境,原因就是因为悟了这个东西。所以说他能够把我们这些无明的众生引向解脱,原因就是这个,叫“悲不入涅槃,智不住三有。”
哇,说到这里,我看大家好像很沉默的看着我,连呼吸的气息都不是很有力量,显的很气弱。哎,真是,根器啊。你看,我看到好多人那个眉头都皱起来看着我,人就这样的,他听懂了,他就很欢喜啊。觉得“哇,你说的好啊,好殊胜啊,你是大德啊。”他听不懂眉头就皱起来了:是不是真的?肯定假的。你知道他陷入了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吗?陷入了天下就他一个是圣人的状态。就我们的心真的很好玩的,凡夫的心他一定要判断,其实他的判断什么都不准,但他总是要判断“我的天下我做主。”到了股票场的时候你这么做就好了,你不这么做,我怎么赚钱呢?
静命论师在《中观庄严论》中云:“真实中彼离,一切戏论聚,……,若依分别念,成俗非真实。”又于该论中云:“生等无有故,无生等亦无。”在其《二谛论难题释》中也有同等意义的论述。
静命论师也是自续派三大论师之一,他说这个真实中离开了一切戏论聚,就所有戏论在真实状态里面是没有的,其实这个意义我已经说过很多了。戏,就是假象,戏论就更扯了,就是关于它的说法。不管是戏也好,戏论也好,在那里面是没有的。然后“若依分别念,成俗非真实。”如果是依靠分别念的话,它一定是世俗的,这是我们意根的一种作用,意识的一种作用,或者是某种意境,那是不对的,那一定是世俗。就是我们的状态,所以成俗非真实。
然后“又于该论中云:‘生等无有故,无生等亦无。’”也就是说,现象叫生,都没有,无有。那么现象都没有,也没有个离开现象以后的无生。因为无生这种东西,是我们把现象拿开了以后心的一种认同,这种认同本来就是一种假象来的。比如我这个杯子放在那里,我会说它叫做生,把它拿开了,因为这个杯子不在那里,我给它安立一个观念叫做无生。
这个观念是因为杯子在而成立的,那杯子本身都没有,哪里有什么无生不无生呢?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无生等亦无。也就是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都是不成立的。也就是静命论师这个自续派的大论师,他最后的观点也是应成派的观点,他就是要告诉我们,其实所有的自续派走到后来一定会走到应成的观点那里去的。所以“在其《二谛论难题释》中也有同等意义的论述。”基本上你看自续派三大论师都说完了,智藏、清辨、静命三大论师,都是自续派的论师,然后都说最后会走到应成的、完全的大无遮的空性里面去。
静命论师的弟子莲花戒论师,莲花戒论师就很出名了,就是他曾经跟摩诃衍和尚(就是我们大唐成都的一个叫做宝堂禅师的弟子,他的一个弟子叫摩诃衍)在拉萨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拉萨争辩。摩诃衍就是汉地禅师,然后这个莲花戒就是持次第修行的一个印度论师。他是自续派的论师,他的师父就是静命论师,他们都是持自续派的观点,要渐修的。两派当时在西藏进行了一场争论。
当然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摩诃衍失败了,然后就离开了西藏,所以西藏流行的就是这个静命论师留下来的中观这一派的说法。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人不承认这个说法,甚至西藏的比如说像敦珠法王,甚至是无垢光尊者等有些高僧大德都不承认,他们在有些论著中都不承认摩诃衍输了,只说是因为其他的一些什么原因,所以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有争论。但莲花戒论师是很出名的,所以我们关于听到的拉萨争论的故事,我们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不持态度。神仙打仗的嘛,我们去参与,会被掌风所伤的。所以就别管这些,我们只要知道它的意义就行了。
其弟子莲花戒论师在《中观庄严颂难题释》中说:“暂时可以建立一个属于无边的单空,其单空在胜义谛本性中并不存在,因胜义谛远离四边八戏之故。”
这个大家都很理解的,他说可以暂时建立一个单空,由于对凡夫这种心来讲的话,你一定要有建立一个东西,他有追求,或者不至于陷入误区。什么叫做有追求呢?给他一个相似的单空的话,他觉得这东西好搞,他就会投入去搞,这是一种。还有一种避免他进入一下就上去不思不想的误区,所以建立一个相似的属于无边的单空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单空在胜义谛(本性)里面是不存在的,因为胜义谛远离四边八戏,远离无边。什么叫做四边?大家都知道了,刚才说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八戏是:一、异、常、断、来、去、生、灭。这些都是属于说现象的,或者是说一些观点上的建立的,叫做远离四边八戏。其实四边八戏是一个意思,就是分别执著的意思。
全知麦彭仁波切《中观庄严论释》中说:“这只不过是抉择胜义的一种方式,总的来说,诸位祖师入定后得的意趣是一致的。”又说:“此二宗派(自续、应成)究竟意趣无二无别、平等一味。如果有人想:这样一来,应成派就毫无意义了。并不会成为如此,因为应成派依理广泛全面地建立了远离一切承认的空性。由此可知,着重讲解具有承认的相似胜义是自续派的法相,侧重阐述远离一切承认的真实胜义则是应成派。”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这个只是抉择胜义的一种方式,不管是自续派还是应成派都是去抉择胜义的一种方式,总的来说,诸位祖师入定后得的意趣是一致的。就是不管是自续派的祖师还是应成派的祖师,他们对入定的看法,就是对于真正法性的看法,和出了法性定以后,处在我们这种庸俗状态的总体的看法和意趣是一致的。
但是他们在去抉择最根本胜义的时候,去抉择最根本胜义的方法是有差别的。为什么有差别?一种是自续派的,我刚才说的,它逐渐地破、建立,再破再建立,再破再建立,再破,这样的方法,再承认一些对的,抛弃一些错的,然后再把这个承认再破了,再承认,这么一个渐修的过程,这个其实是我们现在要去做的事。
但有一些祖师不是这样的,有些利根他也不是这样的,他可以“砰的”一下就单刀直入,直接走到那个根本上去,有这样的人。还有一种,就算他不是把这个相逐渐寂灭,通过禅定逐渐寂灭的方法去取得胜义,他可以通过见解直接“杀”进去,就只认见解,不论行履,不论修行的状态,只认见地,只认那个最根本的认知,禅宗就是这样的,或者大圆满的直指心性也是这样的,真的有这种人。
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像说什么有边也在他的状态里面都没有了,只剩下无边,他不需要这样的。什么都显现,什么都可以有,甚至烦恼跟痛苦都可以显现出来,但是在这种状态里面如果有极其大的信心跟福报,依据上师的窍诀,也可以依据这个最根本的应成见解,“砰”的一下直达根本。就是我们以前说的“设若单刀直入。“”我老是拿那句话来说因为我觉得挺好玩,其实这方面的词汇挺多的,你们有空翻出来我们聊聊,就禅宗里面那种。
它说:“参禅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根本不会拖泥带水,拖泥带水搞这些东西,他就叫葛藤,根本就不搞你这些东西“你说一下,那个是什么?道一句,说出来,这个猫就活了,说不出来,把猫杀了”,所以南泉斩猫直接就来了,很多这样的公案。
所以应成派这种抉择胜义也是可以的。还有一个,即使你是自续派的渐修的这么一种根器,你要慢慢来,你也得靠应成派最后去什么呢?禅宗里面叫做什么?拿到定盘心。什么叫定盘心呢?就是我们以前古代时候的称(一种杠称),我们现在当然不用,我们现在称称是用电子称,那时候的称是一个杠杆,然后它每一个标尺叫做定盘心。拿到什么定盘心呢?就是到底有多重,你要放准了才行嘛,对不对?就是说你最放准了最根本的观点是什么,或者叫脚跟点地,踏实悟得彻底,那么应成的见解对自续这些见解也会起到这样作用的。所以说它即使对渐修派也有用,所以一定要成立应成。
自续就不用说了,自续刚才我也说了,为什么要成立自续。为什么?如果我们一上去就搞应成的单刀直入,“砰”,刀断了,刀毁人亡,是不是嘛?那个执著太深了,单刀直入搞不进去啊,是不是?不是我们差呀,是敌人太凶了!后面是这样的,这个糟糕。所以一定要逐渐来,我们蚕食它,一点一点,我愚公移山,我磨镜成砖,我看你熬不熬得住,我跟你耗上了。它一定要靠自续派的成立,这是有道理的。它一定要这样,不然的话,一上去就不思不想自安住,你看我们禅修中心好多的,慢慢慢慢他就真的成了不是安住,成了石柱,弄得不好就是张铁柱、李铁柱。冷水泡石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这是禅宗里面讲的。整天在这里“我修行,我是圣人,我坐穿禅修中心,直接到美国,你们还要移民!”搞得你不理我、我不管你,很冷漠的这个心。根本内心里面一点转化都没有,既没有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就是一点禅定。谁还没禅定过啊?只要你是个人,你就禅定过,真的,你一定到过非想非非想天的,知道吗?所以要去转变我们的心相续,要真的有出离心,要有菩提心,否则你这个死坐是没有用的,既不能利己也不能利他。
最出名的禅宗有个故事,有一个婆子供养一个出家人(我以前讲过这个故事的),这个出家人在茅棚里面修得很好哦,天天禅定,两眼凝视虚空,完全不动的。她养了一个女儿长得很漂亮,她就让女儿去撩他,她女儿就真的去撩他。那和尚修得多好啊“你怎么来碰我哦?我们这种眼不视色,心也不想色,去!”就这么把这个女孩子撵走了。女孩子回去跟那个婆子讲了,婆子一听大怒“老娘花了三年的时间养了个俗汉,你这个大乘要利益众生嘛,我女儿来找你,你居然把她推开,赶出去。”一把火烧了茅棚,然后这个和尚就很惭愧的走了,走了以后就回去苦参,苦参很多年以后就透了,就回来找婆子“报一箭之仇”。他又坐在那里打坐,婆子又叫女儿去撩他,女儿又去了,去了以后,他就把她抱住说:“哎,你知我知,不要告诉你妈知。”很像黄色故事啊,你们去查嘛,百度都有的——婆子烧庵。然后这个女儿回来去就告诉她妈这个经过,婆子一听“哎呀,这回有了,终于整了个菩萨出来。”
为什么这个话有意思?“你知我知,不要告诉你妈知”什么意思啊?这是句很深的禅语来的。“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这个是圆悟大禅师说的,怎么这些禅师都这个样子?因为那个东西只能心知、各别自证,怎么说,她妈都不会知,她妈也是自知。但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他就没有这些禁忌了,他就不会坐在那里正襟危坐的,坐穿毗卢遮那佛头顶,坐穿大日如来,他不会这个样子。
真正的心是非常活泼的,不是这样冷冷的、死气沉沉的。你看我们禅修中心现在这种趋向很严重,这样下去的话,你们会有神通出现的,巫婆神汉这些纷纷而出,但是就没有一个真正的菩提心。你不利众,你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啊?浪费了我的草鞋钱,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多力,养了一堆俗汉,我比婆子还惨!所以要去发菩提心,知道吧?
它说“并不会成为如此,因为应成派依理广泛全面地建立了远离一切承认的空性。由此可知,着重讲解具有承认的相似胜义是自续派的法相,侧重阐述远离一切承认的真实胜义则是应成派。”他就下结论了,就是我们好像有什么承认,心稍稍有点二元对立,但它是相似的胜义,那个是自续派的法相。而侧重抉择法性定的,那就是应成派。
虽然二派各有侧重,但是它们对对方的侧重点都有涉入。就是自续派走到后来,它一定会承认应成派的观点的。应成派虽然强调入定的观点,但是他出定以后也会随顺我们的观点,只不过在它那里就变成了他方承许,就是因为你的这种观点,因为你的心的这种规律,如果不照着这种心的规律去做,你会没办法修行,甚至会堕落,所以就照着你的这种观点来承许一些规律。
承许这个规律从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莲花生大士说的“抉择因果如细粉”,同时你不能忘记应成派的观点,否则你会走不到终点的,所以那个叫做“抉择见解如虚空”,两派都建立。禅宗里面也有很多这样的说法的,“妙高峰上,不容商量”就是指最高的见解,但是“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说到见解的妙高峰上那就一法不立,绝对的应成;但是说到万行门中具体操作的时候,就一法都不能舍,你就不能够逾越这些规律,你必须照着这些规律去。
但是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另外一些圣者们从大等净里面出来以后,他们可能在一些行为上会破坏我们的这种自相规律。比如他们从墙壁里面挤牛奶,比如大祖师们做了一些我们看起来不太合规矩的事,我们就不能随随便便去毁谤,一毁谤,你要出问题的。我们依据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建立了好多好多的观念和认知系统,特别是现在的民主、自由、人权思想这些很厉害的。如果拿这些思想去死套的话,那要出问题的。拿这些思想去死套的话,玛尔巴会被判刑的,帝洛巴会被抓起来的,不但是疯子,还是妖怪。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去承认这些东西,同时要基于我们自己的境界,在我们这个境界里面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自续派和应成派都是应该成立的。而且对它们的意义反复探讨的话,其实有助于我们的修行,特别是一些在追逐本性的人。
对于我们来讲,追逐本性现在当然一方面是了解这些见解,还有个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去修菩提心,密宗弟子一定要去修视师如佛。这两个真的是太重要了,没有菩提心,我们立场是挪不过来的,你站在一个强烈我执的立场上去说离开四边,这很搞笑的。
还有一个,如果站在一个强烈的都不认同上师的态度里面去说大等净,也是很搞笑的,证悟就是大等净来的。密宗叫大等净,禅宗叫做“郁郁黄花,皆是般若;一切显现,俱皆法性。”它甚至要求你安住的时候,我们以前说的《圆觉经》里面的那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就完全放弃思维分别,直接认知。
那么如果这种状态下,我们不去修视师如佛,我们还觉得上师是凡夫。如果上师都是凡夫了,石头肯定是凡石头,郁郁黄花也是凡郁郁黄花,你没有办法获得大等净那种认知和证量的,心会转不过来的。所以如果是密宗弟子一定要去修视师如佛,显宗弟子和密宗弟子都要去修菩提心,强烈地去修。
这两天我在跟一些师兄们讲:“诶,有一个最厉害的窍诀,大家真的是要随时随地去思维和修行,是什么呢?——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这个谁都会说,只要是我们这一系的弟子,失败亏损的就给我,胜利就给别人。我们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关键要怎么去修呢?一方面要思维它的意义,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它的意义何在?连法王如意宝都说:“若欲究竟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这个话的理在哪里,其实我以前讲过很多。
还有一个,你每次做事的时候,你要这么去想的。当自己吃了亏、受了委屈的时候,那不正好修行吗?有很多很多不妥出现的时候,好了,我失败亏损,我受委屈,我错,我这时候看下自己的心——我的心是不是愿意承受这样的委屈、错误、痛苦、冤枉,然后把美好、胜利、荣耀这些全部给予按照我们凡夫本应该去嫉妒仇恨的对境。经常思维它,经常让自己的心慢慢慢慢从那种因个体、因自私而产生的痛苦中摆脱出来,然后你才有机会真的去实现这些离开四边。不然真的一场戏论来的,说白了叫无聊。所以说要重视这些修行,慢慢慢慢我们说的这些东西才有用。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中观总义》第33课
- 《中观总义》第3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