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学习《中观总义》。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应成派为什么要去破显现,然后列举了很多教证,后面还有理证。今天我们接着把上节课没有讲完的教证一个个讲完。
我们为什么要详细分析这些教证呢?因为如果不拿来分析,有时候会不清楚它们到底指什么。比如有的说要破显现,有的说不破显现,而有的教证支持破显现,有的教证支持不破显现,那到底破不破显现呢?我们要从见解、修行、遣词用句,甚至语境的角度去分析这些教证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在很多人学佛法有个大麻烦是什么呢?就是拿着几个名词或一段话就开跑,然后用自己的意思解释佛法,这叫“师心自用”。所谓“依文解字,三世佛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看了文字,就根据自己的想象(文字会勾起人的想法和思索的)去解释佛陀所宣说的这些道理,结果是“三世佛冤”,他解释出来的根本就不是佛陀的意思,却强行硬说那是佛陀说的,冤枉佛陀。
后面还有一句,“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有些人则是反过来,他不去看佛经的文字,不遵照佛陀所说,随便乱发挥。如果诠释佛法离开了经典所指示的真实而准确的含义,那等于是魔的说法(“魔”是不好的、不正确的意思)。所以到底要怎么办呢?你就要去分析清楚,这是闻思的意义。
但我们现在很多人拿着一些教义或词句就开跑,之后他会发现这些教义或词句有的甚至是冲突的,这是最初级的。还有一些呢,他已经不会再有大的冲突了,但他拿去指导具体修行的时候,这个教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一定搞得清楚了。
这里有很多关于破不破显现的教言,这些教言到底支不支持我们破显现?它们是不是阶段性、次第性的表述?我们一定要去把它分析清楚,这才是真正闻思佛法的态度。
当然,真的想搞清楚也牵涉到一个人本身修行情况和修行程度。如果你完全没有修行,纯粹想在逻辑上把它搞清楚,那真的是好困难。但如果你一边修行,一边去闻思,你就会发现两方面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补益。
什么叫互相补益呢?就是你修到一定的时候,你再去看你过去闻思的那些东西,你会突然发现:哇,好清楚啊!很多以前阅读时不清楚的意义现在清楚了,很多其他层面的意义也显露出来了,而且逻辑很顺了。反过头来,当你闻思到一定的时候,如果你拿这些闻思的东西去指导或鉴别你的修行,你会发现很准确很清晰,二者会互相帮助。我们经常说“要两条腿走路”,分析这些教言也一样。
这些教言都是佛经上的一些话,为什么叫做教言呢?就是佛陀和这些大菩萨们(比如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还有上师们所说的一些话。这些话能指导我们的修证,因此我们把它们当成是教言。当然,这些教言我们也要拿来进行分析,不能张冠李戴、文不对题,或者搞错里面的意思,甚至拿去攻击别人,那就挺荒诞了。
所以这里会大量地列出这些教证,我们会进行分析,最后还有理证,今天我们可能就讲这些内容。现在来看课文:
《三摩地王经》云:“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是量,圣道复益谁?”
《三摩地王经》即汉文大藏经中的《月灯三昧经》,这里说“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是量,圣道复益谁?”佛教里面有量学(因明的一种理论),“量”这个词汇有正确的认知的意思,还有量度、衡量的意思。
“眼耳鼻非量”的意思,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这些东西,都不是正确的认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明明闻到了香味,米饭就是香的,而大粪就是臭的;我们的眼睛看到光就是光,看到的物件就是各种各样的物件;耳朵听到的声音就是声音,美妙就美妙,难听就难听。怎么说是非量呢?因为这里所说的“量”是胜义谛的量。胜义谛的量就是当我们去较真,走到究竟的时候,它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的眼耳鼻是看不到最究竟的实相(究竟真相)的。
佛教认为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所看到、听到、摸到的这些东西,全都是一种虚妄的假相。而我们愚蠢地在虚妄的假相里贪恋、执著、挣扎,渴望在虚妄的假相中找到幸福、快乐和解脱,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是虚假的,然后你去贪执一个虚假的事物,必然会苦。
我们的眼耳鼻所感受到的不是真实的东西,同时“舌身意亦非”,舌头所尝到的如火锅、水果等味道,身根所感觉到的如沉重、麻痒等触受,以及我们的意,如思维和感受、情绪等感觉,这些皆非胜义谛的量。
那么眼耳鼻舌身这前五识,我们称之为世俗谛的现量。现量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不经过思维分别直接就现出来了,然后意识就开始对它进行衡量了。意识衡量分两个阶段,第一刹那首先上去的叫做“五俱意识”,比如五根一现出来,在我眼前突然出现一个东西,我注意力就上去了。这个时候其实思维还没有思维它是什么、它是好的坏的,第一刹那它实际上就是把它清晰起来,把它清晰化,这个叫做“五俱意识”,或者叫做“意现量”(因明里面叫做“意现量”,唯识里面叫做“五俱意识”),词汇不同而已,实际上就是东西一现出来我一下让它明确的那一刹那的注意力。接下来就是思维,“哇,好好看呐”,“哇,好丑啊”,那就是思维了。
我们眼耳鼻本身都是一个错误的量,然后讲了意识中的第一个是五俱意识,接下来第二个是分别意识。本身我们能分别的东西和所分别的东西都是错的,那你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怎么分别都是错的。如果我们认为前五根现出了东西,然后如果我们没有经过佛陀的正确的教导,比如没有学习中观,没有学习唯识,那我们依据它实有(它存在)的基础上再去分,因为意识往往还不会考虑它什么实有不实有这些哲学观念,不会去管它的。一看它就是一个东西在那里,没有经过学习和修行的人,绝对不会在意识里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心的显现,直接上去就是一个东西在那里,这个东西好看不好看。
刚才第一刹那是五俱意识上去把它清晰化,然后意识去分辨它。那么本身前五根显现的就是以前执著的一个结果,然后你那个意识又是很错误的没有正确的观念,你再去思维它肯定也都是错的,所以这个“意”它也是“非”的。再进深一层,关于这个“意”,即使你学了佛陀的教导,你已经知道面前显现的东西不是个真实的东西,是个幻影,它其实是法性的显现,但其实你的心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法性。真正的法性是离开思维的,比如用思维去想它是法性的游舞、法性的显现,但这种想法实际上还是错的。所以这个“意”其实在对究竟问题的思维上,即使你思维的逻辑都是顺的,但你思维本身还是错的。
所以说,也就是我们的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的“意”,哪怕是你学佛(比如说把我们现在学的中观、唯识)学得很好,人家一问你就回答得溜溜转,这个没问题,这个也很殊胜,因为这些正确的思想可以把错误的思想全部排开,但你思维的本身那个“意”还是错的。这个要求就很高,所以说如果是从胜义谛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思维都是错的。
所以说“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为量,圣道复益谁?”如果我们的六根都是正确的话,那我们学佛法还有什么用呢?圣道还能够利益谁呢?这句话想说的是我们要破掉外境,因为外境是过去执著的一种错误结果。所以在我们的修行中间,我们不要认为这个就该这个样子,而应该去破除它,因为它是我们执著的一种结果。
我们以前经常说“执著在哪里”,执著在哪里啊?执著在心里?在上课的时候我们会指一下“心里”,指一下自己的身体。但心是在这里吗?它不在这里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其实也是一个执著的结果。那心在哪里?你不是说执著在心里吗?那心在哪里?执著在哪里?其实那个执著就在那个显现那里,不然的话你到哪里去找执著?但是你要说执著就在显现那里的话,那是不是把显现打烂了,你的执著就没有了?如果这个样子的话那就很简单,我们就不用修了,我拿个炸药去炸它,还有人一消失了以后,他的执著就没有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著表现在显现那里,但你不能说那个显现就是执著。
所以洞山禅师在禅诗里面说,“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渠是外境的意思,外境就是我心执著的一个结果,但是你不能说这个外境就是我。我的心通过这些东西来表现出来,但是你要说这个东西就是我的心的话那就不行了,那就要出问题。
这个观点是不是跟无垢光尊者所说的“外境不是心”很类似,而唯识却说“外境就是心”。所以洞山禅师不知道怎么跟无垢光尊者两个“约会”了一把,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其实这是因为“佛佛道同”。“佛佛道同”就是真正的大德他们的世界观绝对是一样的,虽然他们可能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说到这些具体的东西他们绝对就是一样的。那么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就是要破掉外境。好,我们再看下面:
《入中论自释》云:
《入中论》是月称菩萨的一部非常伟大的论著,然后他为了这本论著又写了一本自释,就是自己对它的一个诠释。
“今当说胜义谛,然胜义谛非言说境故,非分别境故,不能直接显示。
我们现在说的是胜义谛,而胜义谛不是言说能表示的,语言根本说不出来的,所以它再怎么给你形容,无论多好的书籍或窍诀,它都是指月的手,手本身不是月亮,它怎么说都没办法给你说清楚。还有一个,你虽然听了他说的东西去思考,然而再怎么思考它都是错的,因为它“非分别境故,不能直接显示。”
因为我们去找心,心就是胜义谛(根本),找心你会发现那个心根本就找不到。一个找不到的东西你怎么去指示给其他人啊?你指示给其他人:“啊,那东西是什么是什么……”那你说你找到了?所以这个是不可能真的给你指示出来的。
那么有人听到“这个找不到”以后,他就会去想“找不到找不到….”想一个找不到的东西,这个是不对的。这个找不到的东西,它不是那种完全断灭性的找不到,你真的去领会它的时候,你发现它真的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为什么?你说有,它真的不是个东西;你说它无,那也不对,它明明可以起作用(它明明,它也不一定起作用)。那么这个时候它就非分别,而且如果你真的是领会到了,它根本就不是靠分别可以领受到的东西。
我们经常说“胜义非分别”的意思,实际上你安住在里面的时候、自认的时候就是非分别性的直接体受,自己体会自己。当我们自己去体会外面的时候只靠分别的识,识其实就是分别、了别的意思。那个时候它就非识的,这个时候
当以闻者自能领解之譬喻,明彼体性。
你只能够因为他的加持和指引,自己去体会到,只能这么一个方法。他拼命给你指啊指啊指啊指啊,你有一天突然发现我不看他的手了,利用他的手去看到了月亮,也就是利用他各种各样的加持、指引突然领会到:“哦,搞半天就是这个。”自己“明彼体性”,只能是这个样子。
而且你明白是体性,“性”实际上你是看不到什么东西的,它不是一个有形有相的东西,也不是一个我们靠感觉靠想象能够去发现的一个东西。靠感觉靠想象甚至在禅坐中间的一些境界其实都是识。禅宗里面经常说我们一些修行人的“认识神”,它说我们很多可怜的修行人,千千万万的修行人费了很大的力,最后去认识了一个识的神——识神,而没有真正走到那个完全通透的本性里面去。那个真的是好可惜,有时候真的叫咫尺天涯,就那一步,你就滑不进去,始终在那个外围打圈,香气好像闻得到,咫尺天涯,伸手可及,但你就摸不到。这个实际上是什么?
颂曰:‘如眩翳力所遍计,见毛发等颠倒性,净眼所见彼体性,乃是实体此亦尔。’
眩翳力什么意思呢?就是眼睛生了病,翳就是蒙蔽,比如说飞蚊症,眩就是眼睛花啦,或者是老花眼这类的东西。眼睛有病的人,看到前面有根毛发,比如说现在的飞蚊症,看到前面始终有个黑坨坨。他看到了黑坨坨,我们看得到吗?我们正常的人就看不到黑坨坨,它想通过这个说明什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东西其实就是错误的眼睛里面看到错误的东西,而那些眼睛很好的正常人是看不到这些东西的。
那就是佛菩萨他们的觉知里面是没有我们这些东西的。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佛菩萨走到我们这里来,比如上师他们跟我们坐在一起,他能够见到我们所见到的东西吗?哇,这个问题整死人了啊!你要说他见不到,他怎么进厕所啊?他怎么吃饭啊?他怎么听懂我说的话呀?你要说他见得到,你不是说佛菩萨面前没这些错误的东西吗?咋办了这个?很矛盾的,有想过这些吗?你要是不把这些好好看的话,一晃就过去了。有没想过这个是怎么回事?它这里面有解释,它说:
如眩翳人由眩翳力,见自手所持器皿中有毛发等相,为除彼故,遂将彼器数数倾覆。
就是有个眼睛有毛病的人,他拿了一个器皿,看到里面有毛发,其实这毛发是他眼睛本身的问题,本来没毛发,他不停地这么倒。
此时,诸无翳人行至其前,用目审视彼毛发处,毛发等相都无可得,更不分别彼毛发为有事无事,是发非发,及表色等差别。
一个眼睛正常的过来看,根本就没什么毛发嘛,所以他也不会去说这个毛发是有是无,是发还是非发,及表色等差别。什么叫做表色呢?小乘里面说有种色看不到叫无表色,能看到的叫表色。
若有翳人述自心意,告无翳者曰:见有毛发。尔时若为除彼分别,告有翳人曰:此中无发。然此说者无损减过。毛发之真实义是无翳人所见,实非有也。
眼翳患者说“我看到了,明明有毛发啊。”眼睛正常的人为了帮助他,除掉这种错误的看法,就告诉眼翳人说:“这里真的是没有毛发。”眼睛正常的人这样说并不是有毛发把它给拿掉,所以他没有什么损减的过失,因为他从来都没有看到过。没有毛发的这种真实义,是眼睛正常的人的真实所见,就是没有。
它说这一大段话想说什么呢?我等下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现在说这段话和那个破有境无境的关系,它说什么?它说在真实的状况里面,这些东西就是没有的。我们现在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这些东西,实际上就像眼睛有了翳病的人所看到的一样,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佛菩萨眼睛正常的,就是没看到这些东西,是这么一个意思。
这个意思就会引发我刚才所说的那个问题。那你的意思是佛陀菩萨不知道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喽?那他怎么教我们呢?我们为什么产生那么多毛病,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没彻底理清,我们先把这段话分析了再回答刚才的问题,因为这段话说的跟我刚才说的不是同一回事,是我自己很不懂事(笑),自己把它提出来的。那我们先把这个解释弄清楚。
如是患无明翳者,不见真实义而见蕴界处等自性,此是诸法世俗性。
就是我们这些傻瓜,患无明翳者,不见真实义就是不见真实的状况,真实的状况就是没有这些显现。不见真实义而见蕴界处等自性,蕴界处等自性不是说它究竟的自性,不是说它好像真的实有的一样。此是诸法的世俗性,就是我们这些显现的世俗性。
即此蕴等,诸佛世尊永离无明习气者所见自性,如无翳人不见毛发,此即诸法真胜义谛。
我们所看到这些东西是世俗谛,而诸佛世尊是离开我们这些执著习气的,所以他看不到这些东西,这是诸法的真胜义谛。
论云:如有翳眼所缘事,不能害于无翳识,如是诸离净智识,非能害于无垢慧。”
眼睛有病的人所看到的这些东西,不能够用此来证明没有眼病的人看不到什么东西是错误的。“如是诸离净智识”,就是离开了清净、无执,有毛病的心识不能够去破坏无垢慧,也就是错误的东西不能把正确的东西弄翻。
因为它们明明是没有的,那你说拿什么来证明?凭什么说这个东西是没有的?比如在一个佛菩萨和一个普通人面前同时放一个东西,佛菩萨说这里没有,世间人说有。然后让你(指其他普通人)来证明,这样佛菩萨就彻底完了(众笑),所以“多数就是正确的“这种说法未必正确(真理未必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比如来了一个佛菩萨,然后我是凡夫,我指着鼠标对佛菩萨说这是鼠标,佛菩萨说这根本不是鼠标,他说这是什么佛母或其他。再比如说这杯茶,佛菩萨说是玛玛格佛母,我看到的明明就是茶,然后我们开始争起来,然后请你们(普通人)做裁判,佛菩萨只好被驱逐出境,我们会说他睁着眼说瞎话。
那到底谁是正确的?并不是人多就说明是正确的,那么靠理证来分析,就是我们要去学的中观的这些理。那用理分析也不能说明它没有啊,用理分析最多说明它们没有实质,但它就是有显现的嘛,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还有执著。他真的执著完全没有了,那怎么证明它这个是没有的呢?怎么证明没有就是正确的呢?因为你可以用理性推,推到后面它就是没有实质。
它光明的显现如果没有分别的话,它可以显现为更加美妙的东西,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真正的世俗谛上,根本说不上什么显现不显现。那种光明,从理上可以去推,而且从作用上来讲的话,我们这样的显现就是会带来痛苦和迷惑的,但佛菩萨那里就不会,所以他那个才是正确的。这是从理证上讲,从修证上去你也达得到。所以说他是正确的,不能以我们凡夫的眼耳鼻舌身的量作为标准,如果以我们凡夫的量作为标准,佛菩萨都会被我们赶走了。(众笑)
还有我们现在的科学实验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那是按凡夫的标准建立起来的。所以现在动辄就用科学实验去证明佛法正确不正确,这样是用根本很低级的所谓的科学把佛菩萨赶走了。
那要怎么论证它是高级的呢?我们学中观学唯识,起码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这一点,而我们可以从修证上去除这些(显现),真的会发现这些东西都会消失的,这些都是没有的。由于你觉得那个才是实相,这个就是些幻相。我们能够看到这些“离净智识”,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离开了清净的智识,是不能够害无垢慧的。这是从逻辑上和修证上,到了最后,我们都会发现他所觉的这些东西在真实状况下是不存在的,这个见解才是正确的。
所以这一大段的意思就是外境要破除,因为是我们错误的执著所展现的这些东西。我们执著在哪里?我们经常去找执著,执著在哪里?执著就在显现里。所以我们要破执著,就要把显现破了。但是你要破显现,把显现破了为什么还是不能破掉执著?比如我把眼睛一闭就看不到显现了,那这样是不是我就把对显现这个执著就破了?不是的。这个显现只能是我执著的一种体现,你要彻底的把显现拿走的话,它有深度和广度。广度就是所有的显现都不显现,深度就是所有的连遍计种子和俱生种子(就是埋藏得很深的那种习气种子)都要去除。当这两个种子不显现的时候,你就入了法性定。在它没有的时候,你就是佛陀。
就是说我们的执著是以各种各样的种子形式埋藏在我们的心里面的。这个埋藏的方式,大家千万别想成这个种子就像青稞、粮食、稻谷放在那里,那样仓库可装不了。种子实际上就是一种可能性,心的一种倾向性,根本就无形无相的。很简单,比如一个人常年欺负我们,我们对他有仇恨,这个仇恨藏在哪里嘛?但是他一出现,我们的仇恨就出来了,不用藏在哪里。
那我们对实执外面的物体显现的种子,也是藏在我们心里面的。遇到这些缘,比如硬的业力呈现,我们就会碰到东西。遇到光啊眼识啊这些缘,我们就会看到东西。而且我们看到的和碰到的好像很契合,因为看到的时候你摸得到,还能闻到它的气味,这个实际上是心的一种可能性方式,就在那里的。那我们怎么去破这个可能性呢?我们只能从显现上开始去破,长期这样去破。而不是说你暂时把它破坏了以后,你的执著就没有了。
所以说这个显现就是我们的执著,我们要破掉显现。但是它有深度和广度,不是暂时把它拿开了以后,我们的执著就没有了。那你的意思是不是跟别的派说的“显现以显现不空,显现上的实有空”差不多?我们破那个实有的执著就行嘛,那是不是这样的呢?它不是的。如果你要是排开了这个显现,单独找一个执著出来,你又找不到它,你就无从破起,你只能够在显现上去,不停的来破。
否则你说:“显现不能束缚你,执著才能束缚你。”你怎么去破你的执著嘛?有一种方式,它就是不离显现,可以破执著的——就是大圆满和大手印。它的方式是怎么去破呢?它去发现心的无执,它根本就不去破你心上的执著不执著、可能性不可能性,他不管你这一套。它直接去发现心“哎呀,它的本质就是无执的。”我发现了以后,我只要去保持我这个心的无执,那些执著的习气自然消去。它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这种它就不理内心的执著,也不理外面的显现了,所以就变成帝洛巴说的:“显现不能约束你,执著才会约束你。”这个是很牛的。
但是这个一定要见到那个无执(本性),见不到那个无执,那就不对了。有人问:“那么这个时候就不用破显现了?”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刚才说的那个破不破显现。那么我们又破显现,保持那个无执,如果从究竟上来说,那这个是不是胜义谛呢?其实它都不能算是胜义谛,因为绝对的胜义谛的话,显现一定要消失。当这个种子完全不现行,能所一致,那就合乎应成派这个胜义谛的观点了。
所以你也可以说帝诺巴说的“显现不能约束你,执著才能约束你”这种说法是不究竟的,这个是从能所一致来看,它就是不究竟的。但从修行这个角度来看,从见地这个角度来看,它说不定是最究竟的。我干嘛要它消失呢?它本来就是法性,就不去破它。但这个不去破,实际上也是把它破了的意思。
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鉴别破和不破。还有破和不破这个词汇里面,它还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它可以显现,我认为它是法性,这个实际上也是把它破了的意思。破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空的意思,直接没有了。这个是中观和唯识两个对于空的不同定义,我们经常在空这个定义上打架。这个是对一般老读书的人说的,大部分不读书、不思考的师兄们,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些东西,是要玩学术的,玩学术才有水平啊(其实我就是玩学术起家的)。当然我这些说法可能书上是没有的,但我们是在交流,我要是老是把书给你们背出来的话,那用得着我这样讲吗?我照书念一念就好了,用得着我在上面浑身大汗、唾沫横飞、满口脏话的这么说吗?好辛苦的。
所以我要说一些我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至于正确不正确,我不负责任。你们自己听了以后,自己去思考。为什么?我们本来就是交流的,好好地思考它到底是不是这样的,错了没问题,我们可以讨论的,我说的这些不叫教言,叫交流。中间差别之大。教言的话,你老实点,你给我好好听着,它没错,这叫教言。但我这个不是教言的,我说的是交流,交流那就不同了。比如你看因明里面,藏传佛教的辩经,拍手“啪”“周遍,不周遍,不成,不定,相违……”可以这样子讨论和交流嘛。
交流的好处,大家要记住。我会告诉大家,我永远都在交流,除非大家和我自己都真的觉得我是佛菩萨,不过我估计这一天是没有的。但现在我只是凡夫,所以我们交流。交流很简单,就是不负责任的,但我会把我所学所修的感悟非常诚实的告诉大家,至于正确与否,各安天命。马上有人骂我:“没菩提心啊,你怎么能这样对大家呢?” 我还能咋样?那结果就是不说 ,但不说可不可以?为了照顾我的面子你们也会要求我说的啊。
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去,佛菩萨到了这个地方,你说他(见不到毛发的无翳人)怎么办呢?大家想过这个问题吗?你想想嘛,一个菩萨跑到你面前入定了,他连你都看不到,他和你交流什么啊?入了定才会显现消失,出了定他跟我们是一样的了,菩萨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佛陀呢?佛陀永远在定中?错。佛陀根本就没有出入定,佛陀见到的这些现象跟我们见到的是完全……怎么说呢,不能说一样不一样,说任何词汇都是二元对立。
他完全知道这个“佛陀”(佛陀知道我们本质是佛陀)的一切,这个“佛陀”制造出了一些幻相出来,他也知道这些幻相根本不是真实的,他会告诉另外一些“佛陀”:“哎呀,何必呢。”是这个样子的。这好难形容哦,你想想看,佛陀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的,从来都没离开过。他就是我们心的底层的,你说他见没见到这些?肯定见得到。
但是他那个见到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见到的,如果你要真的是以佛的方式见到,那全都是法性,甚至这一堆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但他又不是完全不知道我们凡夫的状态,他知道在这个(本性)基础之上有了无明后制造了这么一堆完全的幻相出来,他知道幻相怎么回事,所以他能教导你,甚至他比你知道的精细很多、坦然宽阔很多。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心的底层是遍及一切的,就是你心的底层和我心的底层是一个东西,所以他既能知道这一坨东西(这坨东西其实不是东西)所产生的一些细节、来去过往,同时也知道你的,知道其他的,弥满周遍。在那个时候不能叫做“我”的心,其实佛陀天天都和我们在一起,每时每刻都在一起,他就不存在我们刚才说的那个问题。只有菩萨入了定,他确实啥都看不到了,但他看不到也没法教你,他不存在你刚才说的那个问题。当然菩萨出了定他跟我们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在禅宗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问:“诸佛的法身能看到你吗?”大禅师答:“它不看我,我倒是经常看它。”问:“那你说那个法身是什么?”答:“我就是法身。”问:“那法身是无言无语,你怎么能是法身?”答:“我要真的成为法身,我就没办法跟你说话了。”那意思就是,我真的成为法身的时候是没办法跟你交流的,我要变成你眼中的一个可以跟你对话的一个形象,才能跟你交流。
我们为什么老说:“郁郁黄花,皆是般若;青青翠竹,皆是菩提。”呢?这是站在胜义立场上去看的,而且“郁郁黄花,皆是般若”这个话里边是有骨头的,此偈表明它只是在能境上站在法身的立场上,它的所境上还有郁郁黄花和青青翠竹这些庸俗显现的,所以这种实际上很像禅宗和大圆满那种状态——在能境上是一种确认了的。那我们因为能境上已经确认了,比如我能境上确认了法性,但外境仍有显现。当外境消失了以后,我之前能境上确认的法性跟外境消失了以后(全体都能所一致的时候)呈现的法性是不是一样的?完全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就是大圆满和禅宗的殊妙之处,所以说它见超八地。
如果说开悟的时候,虽然有显现,但所见到的本性跟消失了显现以后所见到的本性不一样,那个能叫开悟吗?那个只能叫“开误”。所以绝对是一样的,但它并没有消尽外境。而我们在这说中观的时候就不说这个,我们老把出入定一下就分开了,分开后就容易造成各种各样思维上的冲突。所以我在分析他们那些话的时候,有时候会采取各种各样不同的分析方法,好像跟书上说的有时有些冲突。
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不能解释成“我们不能相信佛菩萨的经论”,我很怕你们这些人瞎解释,我说尽信书的意思是指你拿到书本的文字就自己开始瞎分析,我们应该把它分析透才行,否则尽信书实际上就是没有信书,你根本不知道它的真实意思是什么。所以读佛经或是论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它一定要经过讨论、辩论,大家在一起很透彻的思考。如果自以为是的人,自己在头脑里面把逻辑全都圆通了,这种人一般都是傻子。这种人还有个特点,他所思考的东西基本上都用不到现实和修行中间去,慢慢他就对自己头脑里面所思考的东西开始失望,那些东西不起作用了。
你天天都说学了这些东西没烦恼,怎么越学越烦恼呢?因为那些东西如果你没有学对,它是无法消除烦恼的,反而在原有烦恼的基础之上还加上了佛法的记忆、矛盾的烦恼。没学佛之前还可以出去玩、喝酒、打架、泡妞这些,这些虽然究竟是苦,但起码暂时甜一把。现在连暂时甜也没有了,就整个人憋啊憋就差没跳楼,觉得自己还挺坚强的,佛菩萨的加持啊。他要是真正的学对了,烦恼一定会减轻,这是学佛的一个基本作用。
衡量一个人学佛学得好或坏,它不以外境的得失、好坏来衡量的。我们很多人以为学佛了以后要有很多车、很多房子、身体健康,你们上当了,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学佛不一定会让你发财的,因为护法一看“这种人发财了以后要去夜总会,去了夜总会肾会亏,肾亏了会死,死了会下地狱。算了,不准他发财!”(众笑)这样听了以后,谁叫你供护法啊?他一定会帮你而不是整你,就像小孩玩火,小孩也觉得好好玩,但大人不给他玩。
学佛它有个很准确的标准就是你的烦恼开始减轻,悲心和智慧开始增加,这些你自己可以衡量的。若是越学越傻的,或越学烦恼越多的,就成问题了。越学的话,周围都学成了敌人,那更成问题了。学佛有个明显标准,只要他学到嘴里全部都是魔鬼的时候,基本他自己已经把自己归到魔鬼的位置上去了。这个道理连苏小妹都知道,佛陀眼里出佛陀,粑粑眼里出粑粑。学佛学到后来,他一定不会觉得周围都是魔鬼,即使发现对方的很多做法不如法,他都是深怀悲悯之心。
他会发现执著、嗔恨这些东西才是魔鬼,无明才是魔鬼。然后你把它人格化成呲牙咧嘴的外在的魔鬼,你倒是很会神化,叫你编个剧整个电影剧本出来你又不行,不叫你编剧的时候,到处都是魔鬼。不扯了呵,要拉回课本上来,不要搞了半天到最后啥都没搞清楚。
《自释》又云:“以彼自性不可得故,如是思择真实义中,唯诸圣者方是正量,异生则非。若举世间妨难者,观真实义时亦许世间知见是正量者。颂曰:若许世间是正量,世见真实圣何为,所修圣道复何用,愚人为量亦非理。”
其实这个跟前面的“眼耳鼻非量”差不多。所有显现的自性(自己的本质)是不可得的,如是这么从逻辑上去思维推断,到了最根本的、实际的、彻底的、非虚幻的、真实的那种状态(这里的状态是句话,不要认为真实义是个状态)里面,只有完全消失了所境、能所一致、进入法性定的那个才是根本的正量,像我们这些凡夫所看到的东西是不对的。“若举世间妨难者,观真实义时亦许世间知见是正量者。”是一个过渡句,如果有世间来妨难,提出疑问,说为什么要破显现,认为即使是究竟状态的时候还是要承许世间知见是正量,我们就应该怎么破呢?如果说世间都是正量的话,世见都是真实的话,那圣人还有什么好做,他们所修的圣道还有什么用呢?把愚人的见解当成正量实在是不正确的。
“既许世间是正量,此量现见真实义故,应许已断无明,故许愚人为正量不应道理。
如果承许世间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是正确的认知,那么它已经现见真实义的缘故,应该已经断了无明,但那些愚人实际上并没有断无明,所以愚人见到的量是正量是不符合道理的。
若人有缘何法之无知,此人于彼法即非正量,如不识宝者观宝珠等。
如果我们有人看到缘到任何法,如果不明白它,此人对于这个法就不是正量,你所看到的了解的就不是正量,如不识宝的人无法鉴定宝珠一样。电视上是有鉴定栏目,像我这种人去鉴宝,会把玻璃当珍珠。我们这些人其实是有无明的,很蠢的,你看到这些量都是正量的话,那些圣者就没啥意思了。
若眼识等已现见真实义,则为求证圣道故勤修净戒、闻思修等,应空无果。
如果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最真实的现象的话,那么我们求证圣道,去修行净戒、闻思、打坐成了毫无意义。
此亦不尔,颂曰:世间一切非正量,故真实时无世难。由前道理,于观真实义时,世间一切非是正量,故无世间妨难。”
如果我们认为这世间的一切都不是正量,那么说真实的时候,世间的妨难就没有了。由前面的道理可知,我们到了真实的究竟的状态里面去观真实义时,世间的一切都不是正量,那么世间其他的道理就没有办法推翻我们了。
总之,这世间的一切都是非量。真实的量是没这些显现的,要是敢说真实的量有显现,要是我们看到的都是真实,圣人拿来干嘛呢?如果我们用中观怎么去破这种说法?能立等同所立。这个的前提一定要认证了圣者是对的,才能有后面这些推理。如果圣者还没有对,我们就拿圣者的东西来作依据,叫能立等同所立,这个我们后面讲应成不共四大因时会细讲。
能立等同所立,就是本来一个需要我们来证实的论点,但是你把它当做理由(论据)来用。比如有些循环论证:张三就是那个人,为什么他是那个人呢?因为他是张三。为什么他是张三呢?因为他是那个人。(再比如:轮回是实有的,因为轮回不是空性的;为什么轮回不是空性的,因为轮回是实有的。)这叫能立等同所立。
为什么说它是正确的呢?因为我们刚才通过逻辑进行推断,外面的诸法是没有自性的,所以它可以消失。所以要怎么去看这些问题呢?这个显现消不消失,我们不用去考虑圣者的状态,我们就看我们的这种状态。
哪一个现起在你的面前它可以是恒常的?我们凡夫可以看得到嘛,我们先来逻辑推断,哪一个现起它是恒常的?我们理智上肯定知道它不是恒常的,我们眼睛看到它貌似没动,连科学都知道它里面不断的在动。哪怕一块玻璃里边都有流动,久了把玻璃拿下来,你会看到下面要厚一点,上面要薄一些,在这样流动,所以什么都是动的。
既然什么都是动,那每一刹那都要动,那每一刹那都分析到没有了呢?就没有东西在动。也就是那个东西根本就是没有的,是一种假相,也就是我们真的看到是一种虚相来的,所以就该消失。不消失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你病太深了。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析呢?因为这样分析了以后大家的印象深刻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地串习,就一定会消失。其实很简单,它确实要消失,你眼睛一闭它就要消失的嘛。那你说我眼睛一睁,它又现起了,是因为你闭的不够狠。你只是把肉眼闭了,你要把心眼也闭了。什么叫做心眼呢?就是你能看的这种能力,你打坐时彻底把它闭下去,那就不看了。其实你睡着了,也就不看了。有时候没有睡着,那种半梦半醒之间,其实你也没有看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打坐打得很深的话,那就不用说了,那真的会消失的。消失了以后,你的心会清清楚楚的,在非常清楚的心里面,你发现所有的一切(眼睛所看到、身体所感受到的)都没有的时候,其实你的心已经开始证实了这些东西就是可以消失的。它为什么要现起呢?因为藏于心里的那种执著太深了,力量太大了,所以它一定要现起。
当成为佛陀的时候,就没办法再现起这些了。它怎么现起呢?就像我们这样子现起,所以说我们是佛陀嘛。你们老是要把我们和佛陀分开,那些傻矬矬的一想到佛陀现起,马上:“哎呀,无量殿、净土。”佛陀的法身不那么现起的,佛陀的法身其实就像我们这样现起。那你会说:“既然这样的话,佛陀那里就有不清净的相显现了?那是你的不清净相显现。所以这个好难理解,如果你真的把空性理解透了的话就是这样的,它见超八地就是这样的。如果连这个东西都没有弄透,你说你见超八地,你领悟了禅宗和大圆满的本性,假的,它一定只是某种状态让你感觉到暂时的有用而已。好,我们再看下面:
《自释》云:“如已觉后三非有,痴睡尽后亦如是。如梦尽醒后,则梦中所见三法皆非是有。如是尽拔无明睡眠、亲证法界,则彼三法亦皆非有,故离外境非有内识。”
你们笑我没预习,这也是警告你们以后一定要预习。如果已经证悟以后或者成佛以后,就断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你睡觉醒了以后也是这样子的,就是你梦醒以后,梦中所见的三法也没有,这里的三法也可以指根境识,是根境识造成了三界嘛。三法的内涵可以很广的,没有根境识,你哪来的三界啊。如果我们把无明、执著、痴等全部拔除以后,就证悟了。三法指根境识也好,贪嗔痴也好,都没有了。
离开了外境就没有内识的,这个好像有点破随理唯识。随理唯识认为内识这个分别力的刹那是有的。我们认为唯识宗是不是真的证了一个刹那?那是不可能的,刹那是分析出来。为什么要说内证的刹那呢?原因是当我们认为我们的心是一种力量或者是状态的时候,它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呢?当它现起了再消失,如果它是真实的,它就不会有生起和消失,不生不灭。如果不生不灭,那就谈不上刹那了。
但是某种状态生起了,我们经常说的这是明,其实睡着了,这种明就没有了,说明你的明不是真实的,它就有生起和消失,这就牵涉到时间,时间的组合就是刹那。所以唯识宗会去执著分别的内识(明)是真实的,我们去分析它的时候,就会把它抉择为随理唯识,它认为在胜义的时候刹那是真实的。但从来没有唯识宗它自己这么去说的,哪个唯识宗那么傻啊?
但是我们去分析它的时候,如果你执著一个“明”,执著一个内在的分别力,就会分析到刹那,明不明白?刹那破了以后,无方微尘破了以后怎么样?破了你就证悟了。他说:“不是啊,我执著在一个‘无’里面。”“无”其实就是心的一种显现,它有升有落的时候就有刹那,说明你根本就没有破。你那个破是怎么破的?你说你破了以后执著“无”,是在头脑里面破的。(我还在头脑里破了银行的金库门,结果我进去就被抓啦,然后我又破了那个牢狱门。)真实的破刹那,怎么叫破刹那呀?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刹那给你破的,那东西显不出来的。
所以说,怎么叫做破刹那?就是你证到本性后发现根本不成立这种刹那。刹那是你想出来的,这就破了。认识了本觉,任何一种状态你都知道那不是本觉,那就破了。是这么去破的知道吗?读书的,你要好好去修行,起码要预习,不要像我一样的,看到古文不认识。好,我们再来看:
《四百论广释》云:“是故,若此为安立世间之名言及仅以世间宣说瓶是现量,则是合理。然而寻找自性时,以胜义理论不应如是宣说,因为瓶之自性毕竟不见故。”
这一段实际上还是要去破外境的,这些好像都是说要去破外境的教证。为什么要一个一个跟大家讲呢?这个不讲不行的嘛。我也可以把它念过去的,我很想这么干的。哇,显得好高大上。呱呱念完了以后,说几句很简要的词汇,说了以后一拍掌,留给大家一个很神秘的深邃眼神。然后你们一看“哇,他肯定有密意的。”哎,学佛就要学明白,不要学得全都是密意好不好?学得全都是密意,那就完了。密宗不是这个意思。
懂这段吗?这个就算古文不是很好也搞得定的。所以如果为安立世间名言,说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耳朵所听到的东西是现量,这个没问题。但是去寻找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的自性的时候,发现它到底是个什么的时候,你发现它啥都不是。所以说,在抉择胜义的时候,不能够说显现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它自己的性质都不成立的话,那么进入真正本质的时候就是不应该成立的。
我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听得懂些,否则老是说一些术语……我们这些功能在逐渐丧失。你看,我手上拿着个杯子,我们去找它的自性。这杯子是圆的,里面有水,是热的,眼耳鼻舌身意全都可以证明它就是存在在这里。但是我们去找,用离一多因也好,不管用什么因去找,最后你会发现它啥都不是。
也就是说,我们很逻辑理智地去分析它,真是的连组成它的细微的部分都不在。也就是说,它根本不是一个真的东西在这里的,它是一种幻相。既然是个幻相,它就应该消失。那为什么有幻相呢?是因为无明执著。无明执著怎么来体现呢?通过我的六根就开始体现这么一个东西出来。但是六根这些东西通过各种修行消除了以后,首先它要产生变化。变化是什么?就变成了很殊妙的佛菩萨的净土啊,佛母啊,那些就出来了。
比如这杯茶,明明是茶,大家都看到的是吧?来一个佛菩萨硬说茶是佛母,其实他是对的。但是他是不是究竟的对呢?也不是的。究竟是什么?究竟它就应该是我们心的本性那种彻底的光明,但我们没办法知道它是光明。那么我知道它是光明的时候,我怎么办呢?不要说我手上拿着的杯子,玛玛格佛母也要消失,明不明白?所以说这个时候它就一定要消失,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它的根本性质。
那消失了是什么呢?就唯一就是心的光明(心的本质,心的本性)。我们说的见自本性、自心本性、本来面目。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玛玛格佛母也是相嘛,它不是玛玛格佛父或其他佛母嘛,所以它总有一个区别,所以它一定要消失。这一段听懂了,我们看下面:
又云:“若彼于此诸根识等增益为现,又许为量,极无系属。不欺诳识世见为量。然世尊说此识是有为故,是虚妄欺诳法,犹如幻事。”
这些现象是我们的根识增益(捏造)出来的,没有的东西执为有叫增益。明明是增益的东西,又许为正确的认知,太不靠谱了。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为量的话,世尊说这个识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虚妄的欺诳法,犹如幻事。懂了吗?没错吧。中文水平好的,特别是古文学得好的要出来纠正一下,听到没有?
《回诤论》云:“若以现量等,能缘于少法,则应破与立,无故无承认。”
若以现量所看到的东西,能够有一点点实有的法,我们就要对它进行破立了。一破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根本就不成立。哪怕是缘任何一点点法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无有一法可承认。这一段我又读懂了,因为这些颂词在书上没有解释的话真的是很麻烦。说老实话,我古文的能力真的是不行,但意思我是懂的,接下来我们继续。
以上的教证表明:就像无患眼识前不显现毛发、醒者心前无有梦现那样,在证悟实相的智慧前,也不会有种种显现。
就是入了法性定后看不到这些显现,而大圆满里面有显现的,那个叫做开悟,不叫证悟。开悟就是虽然有显现,但我已经明白了这些显现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种非常深刻的明白,并非分别意识的猜想,而是确实的自心见到了自心。但这个时候并不妨碍它有显现的,这个时候只能叫做开悟。“开”就是我发现了的意思。虽然开悟心里面确实已经肯定它就是这个东西了,但还是要彻底的证实的。那怎样去证实它呢?让它消失,全部都消失完了,最后只剩下法性的时候,你会发现跟我开悟的东西原来是一样的,那个叫做证悟(证实了我的悟是真的)。
那这个证悟要怎样才能达到呢?——初地菩萨。如果你具有这样的能力,你真的可以不再轮回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初地菩萨为什么脱离轮回?你把它弄完了,它就回去了,一回去就没有了,就是这么简单。所以他有任何能力去投生,那个时候只能叫做乘愿再来。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我们环境怎么现起,只能随着我们内在的业随缘现起的。如果你有本事选择你面前的现起,还会有穷人吗?还会有胖子吗?能选择的话,女的肯定全变成妖精脸,男的全是小鲜肉。但我们没有这能力,没办法你只能跑去健身或者跑去韩国。但佛菩萨就不是这样了,也就是说他心里面的执著已经消除到显现可以消失。但是他不能始终处在那个定里面,他一定要出来的,修不下去。为什么呢?因为他俱生的我执和法执不允许他一直处于那个定里面,怎样也要把他逼出来。逼出来后,他在跟我们相似的状态里面去集资清障,干的一样是这些事。
因为初地菩萨已经明白了这些显现完全是习性的一种施展,而这种施展不搞掉是没办法彻底证悟,而最大影响他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你看我们世人最爱的肯定是自己的身体,所以初地菩萨干的最厉害的事就是把自己的身体布施出去,不停的布施身体。我们经常被初地菩萨的行为感动得哭,要眼睛给眼睛,要屁股给屁股,觉得这样很感人。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不是很苦的,他就是要做这些事情。
从我们凡夫很庸俗的角度看,我们会认为菩萨变态,其实我们才是变态。他们不停的把身体布施出去,这样相对于产生身体的这种执著就越来越轻。由于对身体的执著越来越轻,所以一刹那间有一百个身体出来布施,如果一刹那有一百个身体出来布施的人还会珍惜身体吗?所以他布施身体像扔菜叶一样,为什么我们会扔菜叶而不扔金叶子呢?因为菜叶不值钱。
但他不管化身再多还是会受到限制,所以当他这方面的执著更轻了以后化身就会更多,比如到二地的时候一下就变成了一千个,到了八地就太多了。那个时候就没有我执了,那个化身就会随其他人的因缘而现起,这个太多了,而且他不一定会化身为人的形象。我们这个时候以个体感去思考这些东西其实挺搞笑的,总是在猪圈里面去思考无量殿,结果在猪圈里面思考的无量殿永远都是猪圈,这个挺麻烦的,但是通过修行,你走出猪圈那就不同了。
因此,以教证善能成立:眼和宝瓶等显现法也都一概遮破。《四百论》中讲到:安住质直、智慧的人们,依靠如此众多明显可靠的教证,可以成为证明,无有疑惑。
刚才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在胜义的状况里面显现是没有的,但显现的空是以没有这种方式出现的。而大圆满里面的空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呢?就是有显现,但还是空的,就是以这种方式出现的,两种空的理解明白吗?你要记住这两种空的理解,你要在合适的时候去用最合适的那种空,不然的话你就是师心自用,就是依文解字,冤枉佛陀。
这个真的是不能怪佛陀,因为在梵文里面这两个空是被分开的,它们发音和字体都不一样。就是遇到了中国人喜欢偷懒,中国人的字经常一字多义。比如“气”字,可以是心气、喜气,甚至煤气,同样的气加一个字意义完全变了。“心”也是一样的,有时候指意识,有时候指感觉,有时候指阿赖耶识,禅宗里面说的心一般都是指本性,所以你一定要去区分这些东西。中国字还有个很麻烦的地方,它还有种用法叫“通假”,“通假”反过来理解,假的也是通的,这个字是错的也是对的,只要读音一样,你就把它理解成那个相应的字。所以这个真的不能去怪佛经,怪我们中国字,我又不敢怪佛经。
此外,对于中观自续派所说的“不破共同显现法”,月称菩萨也在其论著中发了许多太过。如《入中论自释》云:“若见如是断除一切实执之法,其贪著名言谛者惊惶失措,谓诸法实体染净之因定当有生,虽如是说,唯存空言。何以故?颂曰:于真性时以何理,观自他生皆非理,彼观名言亦非理,汝所计生由何成?如以观胜义时所说正理,观自生他生皆不应理。如是于名言中由自性生亦不应理。汝所许之诸法生,由何成立,故自相生于二谛中俱非是有。汝虽不欲,亦定当受许也。”
“对于中观自续派所说的不破共同显现法”,什么叫“不破共同显现法”?就是达到胜义状态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已经无明消尽以后,“共同显现法”(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东西)都还在。月称菩萨就在论著中说这个不对的,发了很多太过,就像他在《入中论自释》所说的:如果我们认为要断除一切实执之法,这些贪著名言谛(贪著名言谛就是贪著世俗谛,就是认为这些世俗现象在胜义中不消失的。)的人就非常恐慌。他们因为贪著世俗的显现,所以认为产生这些显现的因是有的,哪怕在胜义谛里面也不消失。如果真的这么认为,空性在这里就只是一句话。为什么呢?因为达到真实的证悟的时候,哪里有什么道理,观自生、他生都不对,没有生的那种因。就是在胜义的状态中不可能有什么东西出现。
哪怕是在世俗谛中间,认为有实有的东西生的叫“自性生”也是不对的。你承认的的这些诸法真的有生是拿什么东西来成立的?(自生他生不应理是中观的一个分析方法,我们后面会讲的。自生不对,他生也不对,自他共生也不对,这叫做金刚屑因。)所以自性实有的东西在二谛(不管是我们的状态还是圣人的状态)中,都不会存在。你虽然贪著世俗谛,你不想这个样子,但就算你不喜欢,它还是这个样子,你必须要接受。
《六十正理论释》云:“若见彼等有,则非见真实,故世尊谓眼耳鼻等皆非量。”
龙树菩萨的《六十正理论释》中说:如果见外境真的是有,但那并不是真实的,所以世尊说眼耳鼻等都是非量。
又云:“地大等自相不生,即无自生;也绝非从水的湿性中产生,即无他生,地大本为空性之故。”
地大就是固体的,地大的种子称为大种,如果地大的种子有自性的话,它就有微粒。真的有微粒的话,如果它自己生自己,那么就会生出好多东西来,我们就不会有空间了,是不是?因为自生不需要其他的力量,不需要花钱去买,也不需要通电让它生,通电生那就叫缘起生了。既然自生的话,它是不会只生一个的(因为自生不观待因缘,就可以无穷生),“呜呜呜”不停的生,到处都是地大,挤死你,你会被压成肉饼。那么自生不行,他生可不可以呢?比如不用地大而是用水大去生,也不可能。所以自生他生都不可能。那么自他和合生呢?自生他生都不成的话,那么和合生就更不成了。
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固体,实际上没有任何的实质。这个是最难接受的吧?你看你坐的那个地,好沉重好坚实啊!我们说“脚踏坚实的大地,头顶湛蓝的天空。”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天空是虚的,大地好坚实,这就是六根的量。但实际上它坚实吗?这个好难去证悟,为什么呢?因为感觉和思维是冲突的。然后你先要通过理去分析,那么厚的大地实际上根本啥都不是,它就像梦中踩到的地一样,完全是一个虚幻的相,然后你一定要修行到你真的觉得它是一个虚幻的相。
慈诚罗珠堪布曾经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个人跑到他面前说他的修行体会:那个人觉得坐的那个地好像是空的,感觉一下就坐穿了下去。这个故事说明,那个人的心对板凳、大地的真实性,直接产生了怀疑。我们如果修一个最初步的空性感,(“空性感”比如我们会觉得面前的地、身体、某一个东西,你会觉得它可以被手穿过去;甚至会觉得,那些军舰、山河大地等很坚实的东西,可以抓起来在手里揉的那种感觉。)如果真的有这种直接的感受,并非是意识去想,那就说明有一点点觉得它不是真实的这种觉受了。这个是怎么来的?它是通过对理的各种各样的反复串习、反复打坐感受来的。
以前我去打坐、闭关修行,面前是很硬的地,我就硬要观想光射在上面,完全穿透啊虚假啊,让我产生虚幻感。哇,观修到真的想喊想哭“明明那么坚实,然后你硬说是它虚幻的!”但是现在的话,你要我觉得它是硬的,我反而觉得我要喊要哭,因为它明明就是虚假的。
其实这个心的感受可以变的,这个感受变就说明他实有的、实在的执著在减轻,这个说的就是修行,这个一定要特别的记住。它大的原理,无论你说一千万一亿万的道理说的都是这个,明不明白?所以这些理我们要去读,读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产生对现象的认知的虚幻感要出来。为什么叫虚幻感不叫虚幻知识呢?虚幻感是直接的,你才可以利用这种虚幻感去修定。虚幻知识的话,我们这里很多人很厉害的,当然我也是这种人。
这也是以胜义理论直接遮破世俗显现法。 该释中又说:“若认为即使自性不生,世俗中,色受有生。呜呼!此诚误入歧途。”
如果你要是认为自性是不生的, 就是我们在那个本质里面是什么东西都不生的。但世俗中呢,但色和受是有生的,这个样子实在是误入歧途。什么叫做有生呢,它有真实现象的。
若认为胜义中虽无生,但世俗中有生,如是分开二谛,世俗中不破显现法,也是趋入真胜义谛二谛无二的歧途。
这个就有点严重了,就我们分开二谛,世俗中不破显现法,好像我们经常说的“执持见解如虚空,抉择因果较粉细。”这是把二谛分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永远这个样子的话,那就是趋入真胜义谛二谛无二的歧途。为什么呢,你就永远摆脱不了这个,就会打成两段。我们禅宗里经常说的你打成两段:座上的时候,山河大地唯一明了;下座以后啥都不是。下座以后,这种明了就不见了,然后各种各样的森罗万象折腾的你满世界打转,禅宗里面叫做打成两段。禅宗里面直接用修行和体受的方式来说这些道理,这里它就以理论这样的方式来讲,当然有时以古文讲起来的话,这个挺麻烦。
说老实话,我也要改正,我也没有预习,以后我要去把这些古文彻底的弄清楚再来跟大家讲,不然的话会变成讲得很慢。但是我觉的这个也挺好玩的。再看下面:
《众论难题释》云:“胜义理论前,不可能有应破、不应破的二种名言的自性,因此,彼自性不缘而需遮破。”
它说胜义理论前,不可能有应破、不应破二种名言的自性,就是你真的入了法性定的时候,不要说入法性定了,比如禅宗和大圆满的证悟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破与不破,没有这回事。所以这些显现的自性,不应该去缘他,应该要把它遮破掉。
该释又云:“因此,以胜义理论正观察时,除了仅仅是彼名言之法不缘或不可得之外,不必要单独分析所破,因为在名言法之外,没有任何其它所破。”
它说我们以胜义谛去观察,除了仅仅是这些普通的庸俗显现不生起来、不现起来、不可得之外,没有必要单独去分析所破,不要单独去找个东西来破。因为在这些名言法(显现法)之外,没有其他的东西好破。这里又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说没有这些显现法好破,那我把显现拿去了以后的话,那我的这个执著就破去了嘛。刚才说过了,这个显现要包括所有的显现,他有深度和广度,你把所有的显现拿去了以后的话,那真的就只剩下了本性了,而不是说让你暂时离开一个显现。
暂时离开显现,你不能证悟本性的,比如说我们通过禅定也可以,通过禅定一下让六根不再活动了以后,就是好像没有显现。但是你说证悟本性了吗?不是。禅定没有了以后,显现马上出来了。甚至不用禅定,睡觉睡着了、一针麻醉针打下去、给一闷棒,它也不显现了。这种拿走显现不叫破,它破实际上真的是破执著,但是执著体现在所有的显现上。
我们真的要把执著破完了后,在胜义中间那些显现就没有了,那些种子完全不现起了,本质现出来了,那么这个时候能证和所证完全一致了,这个时候现出来的就是诸法绝对的本质。所以说要让诸法的本质(唯一)绝对现前的时候,就要把这些东西拿掉。
如果不现前,大圆满这种只是在能境上的一种确认,不能叫做现量的证明,所以大圆满跟这个加行道或禅宗的开悟,它只能叫做以总相性的开悟,(这里的总相为确定之义,那个时候确实自心认识了自心。因明里的总相指的是概念、观念。大圆满如果是观念就谈不上开悟了。)而不是能所完全消失,进入唯一的法性这样的法性定。只有到初地菩萨才会产生这样的法性定。一个比较利根的初地菩萨,他要成佛,活着的人他只要七天。也就是他发个狠啊:“嘿,弄不服你,我成个佛再来弄你。”跑到一棵树底下,弄几根茅草(那个茅草那时候可以取名叫吉祥草)往下面一塞,七天以后,一看东边的明星“哦,所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释迦牟尼佛就出来了。
哎,你们不要认为我在开玩笑,这个不是开玩笑。你真的是走到那一步,你就可以这个样子,一个很利根的菩萨真的可以这样。当然真的菩萨达到那种状态时候,他那个心不会像我们这样去想,他没有功利思想,大量是因缘思想。他会看他的缘起,他跟周围的这些人的关系,也许去成佛,也许暂时不成佛,或者即使成了佛,也以普通人或者菩萨的方式出来。
假如说我们现在突然来了一个三十二相的佛(这种情况在末世是不可能出现的,我告诉你,我们排着队都见不着。这些什么国家总统,黑社会老大们,全都包围去了。我们只能在外面摇旗呐喊,就是一群粉丝,绝对这样的。或者在机场里“呜 ,来了!”昏过去了,醒来以后已经没了。最后都会这样的知道吗?然后他说的还是这些东西,知道吗?
所以佛陀没办法,他就只好变成堪布这样的人来靠近你,跟你发生一点儿关系,调戏调戏你。这样你才可以的,知道吗?如果真的三十二相佛出来以后,你看看轮不轮得到我们嘛?你说你钱多,马云就笑了;你说你会打,李连杰就笑了;你说你有权,普京就笑了。根本就轮不到你,但是不见得他们有善根,知道吗?明不明白?所以大家要尽量仔细地去想一下这些东西,挺好玩的,再看下面:
——有人说佛陀比姚明还高大,确实是这样的,佛陀现世时是三米多高,你看他的中指骨舍利在法门寺出现的时候,当时我还去跟我的中指比,天哪,这个有多高啊!而且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哪像是我们这种凡夫?真的是边都碰不上。在这个末世,他一定会变成堪布、书籍这些东西来跟我们接近,否则的话,你真的没戏的,你最多在外面摇旗呐喊。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三十二相佛的,为什么呢?末世人。为什么叫末世?就是你这帮人矬,你相续中根本就没有种下见三十二相佛的这种福报,所以说没办法的。
2、仅仅在世间面前暂时以世间无患根识为正量、宣说世间名言之时
就是我们现在说世俗谛,仅仅暂时以世间无患根为正量,宣说世间的名言谛之时。
《定解宝灯论》云:“后得道果诸安立,互不混杂而承许。”
就是我们后得出了定以后,这些五道十地,还有三十七道品,每道有它相应的结果,这个安立互不混杂而承许。这样的安立就多了,每个派别有不同的安立,比如唯识宗有唯识宗的安立,中观宗有中观宗的安立,汉传的八个宗派有八个宗派的安立。但大差不差,它实际上就是划段段划堆堆,就是说一个普通人成佛要多少多少层,一般来说五道十地是个很大的安立。五道就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有学道、无学道。其中有学道分十地,一地菩萨、二地菩萨一直到十地菩萨,最后到成佛(无学道),这样安立是大家都承认的。但也有把十地安立成十三地、十六地、十七地的,这些安立都没问题。
《四百论广释》云:“为了明示世间名言谛及观待世间正量时,应当分别承许内外五蕴。”
为了我们把世俗都看清楚,要观待世间正量,我们要分别承许我们的内外五蕴。外就是色蕴,内就是受想行识蕴。
《入中论自释》云:“为明违害境之差别,先说二谛建立。”
为了明白双方互相妨难的境的差别来说二谛的建立,不然我们二谛要打架,所以首先要承认世俗谛,像我们普通人这种状况,你一上来就拿胜义谛来说什么都没有,我们就会说他疯了,我们就会把菩萨驱逐出境,因为明明这是有。但如果都否认了菩萨,那我们还学他干嘛呢?所以要建立二谛。
《入中论》云:“若谓安住世间理,世间五蕴皆是有。”
如果我们要考虑世间这些规律、现象,世间的五蕴可以承认它是种假有,并且可以去分析它的规律是什么,这个叫格物。格物分内格跟外格,以前的朱熹理学说的是外格,就是把外面的显现拿来格格格,格物致知,把它分清楚了以后就能够让我们的知识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叫致知。后期搞心学的陆九渊、王阳明,就认为格物不能在外面格而要在里面格,所以非常牛。
唯识就是在里面格,去分这些心识。因明有时候就外格,外格再较真下去就会走到内。当然别派的也有这些东西,比如说我们的科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格物,分门别类,分科越分越细。科学麻烦的就是它越分越细,现在还发明了新的科学叫集成,就是我啥都不懂,但是我懂得把你们装起来,所以说专家永远都是备用的,要是你没用了那就是搬砖的家。
《入中论》云:“真实不生世间生。”
就是在胜义谛里面确实是没有外境的,但世间它有。生的意思就是东西出来的意思,缘起生的意思。
《四百论》云:“以世间少有,于胜义都无。”
就是世间无患根识面前,我们可以承许有这个显现。但是在胜义的境界里面,一点点少有都没有,就是一点点有都没有。哪怕你认为有一点少有(比如说刹那、无方微法这些叫做少有),但在胜义中还是无。
《四百论释》云:“设若眼等非有,何故建立眼等诸根业异熟体?我等岂破此异熟体?若破眼等,彼何非破?
如果说眼等没有的话,那为什么会建立眼根等诸根的业它会成为异熟体呢?就是为什么会有因果业报这些东西呢?我不是想破这些异熟体,如果破眼等有什么好破的?
我等观察唯为寻求自性故,我等于此破除有性诸法,非破眼等所作缘起业异熟体,彼可容有,故有所说异熟眼等。”
我只是为了观察去找这个眼以及它的异熟(我所看到的东西叫做异熟)有没有本质(自性)?我们去破除这些有性诸法,主要是破它的自性,不是要去破它的缘起规律,不是要去破眼等所作的缘起业的异熟体。可以容许这些世间现象的成立,但它的自性是不成立的,异熟眼等可以说有,但是这种有是种虚假的有。
异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现在种下一个因,在异时异地以异样的方式成熟。譬如我“砰”给你当下一耳光,明天你就“砰”打回我两耳光。明天,异时;不在这个地方打了叫异地;我本来打你一耳光你打我两耳光,所以是异种方式而成熟,这个叫做异熟。
比如说我现在布施了别人一碗饭,结果我不好好修行也不守戒,来世变成了狗,但是我还是有布施的这个因。异时,我下一世;异地,环境已经变了,狗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不知道;异种方式来成熟,比如说给了他一碗饭,结果他给了我一块骨头,好在他没有给我一坨屎,这就是异种方式而成熟。
今天就不讲理证了,还剩下八分钟,我们前面说了那么多的教证,大家肯定有不服的地方,有的话弄出来PK一把,实际上我是说你们有什么问题问一问。其实今天这个问题很关键的,为什么老是逮住这个问题不放呢?它不仅仅是说我们宁玛派跟格鲁派两个大派,好像两个大菩萨他们在打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我们在修行中走到那个程度,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去对待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身体、感受的问题),所以说这个非常重要。好,我们今天就交流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中观总义》第08课
- 《中观总义》第1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