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建立了一个系统,通过这一百个法可以把世间和出世间的法全部包括在内。
这里面有一部分属于遍计所执,一部分属于依他起(比如八识心王),一部分属于圆成实(只有一个——真如无为)。
这么多分类,这样的法那样的法,一大堆名称,对我们修行有什么用呢?实际上这些都是提供给你思维和考察的法,这个思维和考察的过程就称为“瑜伽”,所以唯识这一派也叫做“瑜伽行派”。
什么叫做“瑜伽”?就是把这些法的法相给你说出来,你要去体会是不是这样的。比如你去观察意识和末那识的关系,它们是不是能依和被依的关系?因为末那识称为“污染依”,意识称为“分别依”,阿赖耶识称为“根本依”。“依” 就是“依靠”的意思,要依靠它才能够有后面的心识产生。
你要去观察这些东西,这个观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心,唯识提供了很多依据让你去观心。这样的话,你慢慢就明白:哦,原来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的,它只是心的显现,唯分别而已。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理解“三自性”:头脑里面或者直觉中觉得一个东西是实在的(离开心独立存在)的时候,这就是“遍计执”;然后,当我的心完全没有这种执著了,就像自续派修到的外境如梦如幻的状态,认为所有显现都是心识分别出来的结果,就像水中月、镜中花(思考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感受),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依他起”;然后,思维到越来越深刻的时候,这些如梦如幻的境界都消失了,那就是“圆成实”。
但是这个“圆成实”不像中观说的“大空性”,唯识宗把它叫做“胜义有”,而中观宗则称为“毕竟空”。此二者,一个空,一个有,如果按照我们世俗观念去分析,那就会打架。实际它们根本上就是一个东西!如果把它提到很高的层面去说,那就叫做“光明”。这个“光明”,在中观那里看来,就是空性。如果这两个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叫做“明空双运”,那就是大圆满的内容。
所以,这些提供给你的说法,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处,而且非常有好处。但是它也容易产生一个误区:你开始去计较名相,各种名相读了很多,分析来分析去,但是完全结合不到自己的修行上。以前我去找一个修行很好的老师兄(现在已经圆寂了),学唯识学得很好的,他说唯识要这么学:拿一本书(或者很多书)放在面前,首先把书读一通,读得精熟了,然后就开始打坐,用心一个一个地去体会它。这真叫做“广行派”,搞起来非常悲催!五十一个心所,要一个一个地去体会……
唯识跟中观不一样,我们学中观的,可以直接去感受外境是空性,水中月、镜中花,水中月、镜中花,水中月、镜中花……慢慢地觉受就出来了。它很简单,一下就观到根本层面,所以叫“深观派”。但是唯识就不同了,它是去感受心。唯识的修行一开始就认为外境都是假的,注意力全部回收。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最后一天我可能会讲“五重唯识观”,五重唯识观就是专门讲唯识怎么修行的。因为我讲的这些东西肯定会结合修行,我已经习惯了。至于对或错,不知道,你们自己去检测。
读这些理论就是有这个作用,所以去读绝对是有好处的。即使你修的是中观,你的心在感受空性的时候,越来越清明、稳定,你会发现心识的变化过程跟唯识说的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没有看过这些理论,你把你那些状态说出来,那就是唯识。所以唯识和中观完全是一个东西,只是说的方法不一样。
——摘录并整理自《八识规矩颂》第3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愿惜恶劣众的修行次第
- 中观理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