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八颂》第四颂:愿惜此宝
愿我目睹恶劣众,造罪遭受剧苦时,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
这是第四颂,偈子的含义很容易懂,虽然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都差不多。《修心八颂》的翻译有很多,有些翻译的版本不一样,我讲解的版本主要是按照学院的系列。
偈子含义:看到恶劣的众生遭苦受罪时,应该像寻宝人遇到宝藏一样,珍而惜之。
“恶劣众”指哪些人呢?一是指造恶的人,二是指畜生道众生。那饿鬼道和地狱道是不是恶劣众生呢?也是的,但你能看得到吗?如果你能看到饿鬼的话,那我建议你应该好好培养一下阳气,阴气太盛会见鬼。如果你能见到地狱道众生,那我要对你磕头了,起码你是大菩萨的级别才能看到地狱。所以,饿鬼道和地狱道我们是看不到的,故而,“目睹恶劣众”主要是指造恶的人道众生和畜生道的众生。
人道并不以学识、财富、权力、容貌来评价他是恶劣众还是殊胜众,而是以行为和心态来判定。有些人位高权重,内心却肮脏无比,这就是恶劣众;有些人长得貌美如花,却心如蛇蝎(影视剧里面经常会看到这些),这也是恶劣众。并不是乞丐就叫恶劣众,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里面,基本上一大半都是乞丐,所以,不能以外在的方式来判断。
“遭受剧苦”有两种解释:一是恶劣众生自己遭受剧苦。比如,他们做了坏事受报,或者一些畜生或者动物被屠杀、奴役。现在整个世界奴役动物的情况非常严重,比如泰国的大象,大家都觉得骑象很好玩,我也去骑过,后来通过媒体的揭露,看到他们对待大象的方式太残忍了,拿着一个丁字镐不停地揍它,一不听话就打。还有海洋馆里的海豚,表演的时候看起来好像很快乐,实际上被折磨得很惨。
二是我们自己被恶劣众生伤害。这两种解释都可以,只是伤害的宾格(对境)不一样。
不管是恶劣众生受到伤害,还是自己被恶劣众生伤害,这时候应该如何培养心态呢?“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这句话听起来很容易懂,也很感人,但若要做到真的不容易,要真的菩萨才能做到,有时候我觉得这比空性还难。
偈子法理:
第一,一般来说,我们喜欢善良和弱小的众生,看到他们受难就会产生同情和救助之意。但看到恶劣众生受罪,就不会这样,会觉得其罪有应得。这种心理与“平等舍”是冲突的。因此,需纠正这种心态。
遇到恶劣众生伤害你的时候,平常人会想:“你这么坏,我揍死你、掐死你。”但是,如果你要修习菩提心,就要做到“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虽然很难,但你得做,做到后来,你不会觉得难。现在我们为什么会觉得难?第一,我们不愿意;第二,做起来好难受。明明他在伤害其他众生,还要珍惜他,你的心不愿意,会极端难受。并且,你还要强行去扭它,扭起来很苦的!
讨厌这些恶劣的人,一般是我们的本能。一般来讲,我们都喜欢善良或者弱小的众生,看到这些众生受难,我们心里就会产生同情,甚至想伸出援手。但看到一些很恶劣的众生在受罪,我们会落井下石,说他罪有应得、活该。
如果恶劣众生伤害我们(这个伤害不能太厉害,只是稍稍的一点伤害),让我们受难的话,修得好的人会说:“谢谢你的加持,你是我的仁波切。”但是,大部分人的心会本能地马上讨厌回去。而现在要倒过来(不能讨厌,要像遇到珍宝一样,以难得心爱惜之),虽然很难,但你一定要做!
为什么你会喜欢善良和弱小的众生呢?因为你怕受到伤害!善良的人不会伤害你,弱小的众生没有能力伤害你,所以你喜欢。很多人都喜欢养狗,小狗萌的时候就很喜欢,大狗扑过来咬你,你就不喜欢了。如果你是大狗的主人,你会喜欢它是因为它会帮你咬别人,所有一切的核心都是围绕着“我”。人就是讨厌坏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那些失道者整天欺负其他众生,做一些很不道德的事,现在他遭难了,罪有应得。此时,我们学的因果报应也用得上了——“哎,你看嘛,因果不虚,你就该这样子!”
的确,这是因果不虚,但你已经失去了一个菩萨应有的心态。你不是要学佛吗?你不是要成菩萨吗?这样的心态就与学佛所要求的心态冲突了,你必须要改过来,纠正这种只对弱小的、善良的众生有同情心,对恶劣众生没有同情心的心态。
这是“慈、悲、喜、舍”里面的“平等舍”,“平等舍”不是那么好修的,反而是最难修的。修四无量心的时候,有些人说要先修悲心,有些人说要先修舍心,情况有所不同。在座上,“慈、悲、喜、舍”是很好观修的,先修舍心,平静下来再观想好人和坏人都一样,亲人和仇人都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
有些法师、导师会教座上先修舍心,然后再修悲心,但有些人会反过来,先教悲心。为什么先教悲心呢?悲为拔苦,当想到有众生在受难,我们要去帮他,这种强烈的心态会让你的心柔软,心柔软了以后,再去修“平等舍”就会容易一些,仇人和亲人一样,好人和坏人一样……
悲心和舍心到底要先修哪个呢?因人而异,没有绝对。有人曾问过这个问题:有些法师说先修舍心,再修慈、悲、喜,有些又说先修悲心,再修慈、喜、舍。慈师的讲解中,要求我们先修舍心,但有些法师说先修悲心,每个人都不一样,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慈师也没有说得那么绝对,“你必须要先修舍心,不准先修悲心”,所以,我们不要认死理,否则会呆板僵化。
当然,有人对慈师有信心,认为他说的我就绝对听,那也很好,没问题,你可以先修舍心。但你不能要求别人也这样,你强行要求别人,就会变成宗教极端分子,反而失去了佛陀的智慧本怀,打着学佛的名义毁坏佛教,这些人挺可怕的。
第二,一般来说,我们看到恶劣众生受罪,能生起救助之心,已经会认为自己不错了,但作为修行珍宝菩提心的大乘佛子,必须进一步要求自己,应该对这些众生产生如遇珍宝一样的珍惜之心。
我们看到恶劣众生受罪,要学会不讨厌他,能够生起救助之心。比如一个准备拖出去枪毙的杀人犯,看到他被枪毙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有点同情心,这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还不错,其实还远远不够。
作为平常人,还算比较善良,可很多人连这种善良的心都不容易生起。我举个很著名的案件,一个叫药家鑫的人(“药八刀”),开车撞到人,下车以后不但不去救人,反而拔刀把那个人杀了,还连捅了八刀,最后他被判决枪毙。当时,他遭到成堆人的辱骂,一般来讲,那些人骂得对不对呢?从法律的角度上,杀了人就该被枪毙,这个没问题,但从网上骂他的人那里,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之心。依照法律,药家鑫就该被枪毙,没办法,法不容情。当然,各地法律也不一样,在西方没有死刑,可能免了一死,但在中国就要枪毙。这是法官、法律的事情,我们不要作出过多的评论。
但是,作为普通人来说,是的,他该死,但他是一个人,还是值得同情的。他是恶劣众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枪毙的痛苦也不比挨八刀的人少。那么,从人性的角度,我们该同情他,但在网上,看不到同情,只是一片谩骂,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一起骂。我没有说这些人骂得不对,但我看不到一点悲悯、柔软的声音。
当然,如果你悲悯他,大家就会骂你是圣母婊。其实并非如此,世法的评判标准我们不认,按照佛家菩萨的标准,绝不会这样。对任何很恶劣的人,我们都应该生起相应的悲悯同情之心,否则的话,佛菩萨凭什么来同情我们?来帮我们的忙?你觉得我们和那些杀人犯相比,能好到哪里去吗?
《圣经》里面记载了关于耶稣(耶稣不一定是菩萨,我只是举例)的一件事,有个妇女犯了通奸罪,大家要用石头砸死她,最后,耶稣站出来保护她,说:“你们中间没有犯过错的人,才有权利用石头去打她,否则的话,都不能打。”结果没有一个人有资格用石头去打这个妇人,可能耶稣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他确实有悲悯、同情之心。
学大乘菩萨的我们,法律是法律的事,但在我们内心中,那种柔软和同情是一定要有的,而我们连柔软同情之心都很难生起。即便如此都还不够,作为修行珍宝菩提心的大乘菩萨来讲,还要进一步要求自己,除了对恶劣众生、受苦众生柔软同情之外,还要对他们有像遇到如意珍宝一样的珍惜之心。
你要怎么珍惜他?难道替他去死吗?不是的,你要修行自他交换。正因为有这样的对境,你才能修自他交换。我们不是要修自他相换吗?我们学《修心七要》的时候曾经讲过,没有忘记吧?
当看到这些恶劣的众生时,就要修自他交换——“我愿意替他受罪”。如果你不珍惜他,你怎么自他交换呢?还有,你在自他交换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珍惜他,这才是学大乘菩萨的,而不仅仅是柔软同情。
普通人柔软同情就算了,在西方,如果出现药家鑫这种事,由于人文主义的教育,有些人可能会说出免他一死的柔软语言或行为。但菩萨不仅仅要这样,还要当真开始对着他修自他交换,像珍宝一样珍惜他。以上是说恶劣众生自身受罪时,你要如何珍惜他。
还有当恶劣众生伤害你,以致你受罪的时候,那就更不用说了,珍惜他就更难。看着恶劣众生受罪去修自他交换,相对来说还容易,但恶劣众生在伤害你时,还要去珍惜他,那就真的不容易了,非常之困难。那要怎么办呢?难也一定要去做。
训练到什么时候呢?即使是别人在伤害你,你在内心里面也要把他当珍宝一样珍惜。这个好难啊!但你要做菩萨,就是有点难,那能不能做到呢?真的能做到!开始是一步一步地去做,做到后来就不觉得难了。
为什么现在会觉得难呢?人我执的习气太强烈了,总是爱护自己。因为爱护自己,所以希望别人也来爱护自己,这就是所谓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要爱护人,生而有权利——有人权。我有人权,你有人权,他有人权,我们要保护这种人权,这就是人文主义。
我没有说这个不好,其实挺好的,从建立社会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层面上非常好。但是,学菩萨就不行了,菩萨不承认有人,你要承认有人,就要轮回,那怎么办呢?承认全部是佛才行。
“承认”不是概念性的承认,而是觉受、证量、证悟,那就要在内心里面消除人我的执著。并不是说,没有受到伤害的时候,人我的执著就没有了,而受到伤害的时候,人我的执著就有了,那这样还怎么解脱啊?不行的!所以,即使有人伤害你,你也要珍惜他,如果这样的心态被训练得稍稍有点牢实,那个人就没办法下地狱了,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当你受到伤害的时候,能生起珍惜对方之心,哪怕是一个念头,地狱就消失了。
为什么下了地狱会出不来呢?很简单,因为痛苦,肯定有东西在伤害你,外境在伤害你,内心会感到痛苦,痛苦引来的是嗔恨和恐惧,一点也不会产生要珍惜伤害对境的心,在地狱中,如果产生了这样的心,地狱马上就会消失,所以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这句话的具体相状就是这样的。
所以,菩萨偶尔也会因犯戒而堕地狱,但是,他会像一个绒球打在地板上一样,“砰”地一下就弹起来了。那为什么会弹起来呢?因为菩萨在受罪的时候,马上就会生起相应的慈悲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是不可能有地狱的,“轰”地一下,地狱马上就坏了。
有一个关于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故事,他在地狱里面和一个伙伴(嘎马日巴)拉车(肯定不是在无间地狱,否则谈不上拉车),同时被狱卒鞭打,当时他生起了一个念头,对狱卒说:“你不要打他,我帮他拉!”狱卒说:“这是因果业报自受,你怎么帮他?”释迦牟尼佛说:“我就是愿意替他受苦!”就这么一个想法,地狱“哗”地一下就消失了。
我们要对恶劣众生生起如对珍宝一样的珍惜之心,但并不是生起了这个心之后,就甘心情愿地让他把自己出卖,而是一种没有嗔恨的心,是一种感恩和宽容的心。宽容是最基本的,但宽容里面还有感恩,我们要的是这样的心。
训练到最后,他不存在、你不存在,那是最高级别的。没有证悟的人是暂时做不到的,但我们不会生起强烈的反击之心。嗔恨就是反击——“你给我造成痛苦,那对不起,整你!打回去!”而现在是有能力回过头,让自己的仇恨、恐惧、反击的心一下消失,你的修行就开始了。
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的堆积以后,你就会发现你的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时候你就会感激:“伤害原来是仁波切。”这样珍惜之心就建立起来了。这样的心力如果建立得很深,心态被弄得很扎实,是没办法堕地狱的。
因此,他平常的生活都会很快乐,第一,他不怕痛苦了,第二,他很难有什么违缘。因为长期这么修行,不好的外境就很难现起,很多罪业会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被覆灭掉,甚至连种子都被覆灭掉。这个偈子的法理就是这样的,非常重要。
偈子的法理总结起来有两条:第一,我们的“平等舍”没有修好,只喜欢善良和弱小的众生,看到他们受难就会产生同情、想救助的心理,但看到恶劣众生时,就会觉得他罪有应得、活该,这种心理与““平等舍””是冲突的,因此,需纠正这种心态。
第二,我们看到恶劣众生受罪,就会生起救助和同情的柔软之心,而且自认为不错,但作为大乘佛子,必须进一步要求自己,应该对这些众生产生如遇珍宝一样的珍惜之心,修自他相换。接下来,如果众生伤害自己,自己在受罪的时候,要训练“珍惜他”这种的心态。不要把颂词当成一些高大上的话和毫无意义的字句,就像我们学的政治课程一样,背完以后马上就忘了。对佛法则不能这样,如果把它当成说空话、说大话,那是在亵渎佛法。
另外,不能把它当鸡汤,佛法真的不是鸡汤。鸡汤的作用是在你平静安宁的时候,听到这些话就像在旁边奏乐一般,岁月静好,香烟袅袅,让你暂时舒服一下。而佛法是真实训练我们心的工具,是砍削我们执著的利器。说得鸡汤一点,它是甘露,浇灌我们枯竭的心灵,哎呀,这是空话。什么叫枯竭的心灵?整天不快乐就枯竭,为什么不快乐呢?太自私了。自私为什么还不快乐呢?自私的对境不存在了,你就不快乐了,就这么简单。
本身无执的、巨大无比的心永远都是快乐的(当然,它也没什么巨大无比)——常乐我净。如果你要体会到这些,那就必须要把障碍你体会常乐我净的执著去掉,而菩提心会砍削执著,它会把我们的自私去掉。所以,修行珍宝菩提心的大乘佛子,不能仅仅生起柔软之心就行了,还要珍惜对方,要去训练这种心态。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八颂》第4课
- 教你走出证悟“人无我”的第一步!
- 禅宗祖师是怎样和弟子一起过元宵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