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证信序中的“众成就”,讲了以贤护菩萨为首的十六正士,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十六位在家菩萨,并都是从他方世界赶来参加法会的大菩萨,以此表明净土法门适合在家人修行,且确是娑婆世界的大事因缘。
这堂课内容:
讲参加法会的菩萨
广明菩萨会众咸遵普贤大士之德 分三:一、总明;二、广显;三、结说。
丁一、总明
经文:
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对于这句经文,分成五段解释:一、“皆遵”;二、“普贤大士之德”;三、“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四、“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五、“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不要追窍诀,要追自己心态是否改变,观察自己是否真的在离开世俗,心善良了、柔软了、宽容了,不要在自己的立场上想别人了)
第一、皆遵
此处要知道:遵修的是普贤行愿;是以普贤大士为榜样而遵修;遵修者为参与法会的诸大菩萨。
合起来是说:在这部《无量寿经》里,以普贤菩萨作为一切菩萨的上首(此是“遵”的涵义),其余的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和在家大菩萨以及从十方世界前来参与法会的无量大菩萨,都共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此是“皆”的涵义)。
以下解释他们所遵修的普贤大士之德的内涵:
第二、普贤大士之德
分四段解释:(一)普贤广大行愿;(二)成就普贤行愿的殊胜方便;(三)弥陀本愿如何使行者成就普贤行愿;(四)与会无数菩萨都经由此方便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一)普贤广大行愿
“普贤大士之德”,即是普贤广大行海。归纳言之,是指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妙行。《华严经》说:欲成就无量如来功德,应修持十种广大行愿,所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普贤大行”有圆满、广大、无尽等涵义。“普贤”,是指一切时处,从身口意发出的行为无不妙善。“圆满”,是指普贤行海极其圆满,一切支分无不具足。“广大”,是指以全法界心、如法界量而作。由于本性遍一切时处,并具无量性德或功能,因此就能称合本性,发起如法界量的广大行愿。“无尽”,是指每一条行愿都是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地去实行。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以虚空界等不可尽故,我此行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总之每一愿都说到了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等,行境达到了最大量,行为的种类也达到了最大量。包含十方三世一切种类的善行,而且每一种善行都达到极其圆满、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普贤大士之德。所有诸大菩萨无一例外,都要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来趣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二)成就普贤行愿的殊胜方便
像这样极其广大、圆满、无尽的普贤大行,如何才能修到呢?这就要借助往生弥陀净土这个殊胜方便来实现。
了解弥陀愿海的内容就知道,弥陀悲愿是让往生净土者都得到极其广大的天眼、天耳等神通,得到智慧、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无量功德。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所有的大愿都已圆满实现。因此,能加持众生,使他开悟见到本性,之后称合本性发起广大、圆满、无尽的普贤行愿,由此深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而成佛。正如陀佛本愿第二十二愿所说:“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样,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就使得本性中无量无数的性德——以开悟的因缘、以行愿的力量、以消除妄想执著的缘故,极其广大、周遍地发出妙力。
以这个原因,普贤菩萨带领华藏海会菩萨一致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求获得弥陀神力加持,而现前成就普贤行愿。因此普贤菩萨发愿说:“愿我临遇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现前成就此大愿:即不仅仅是停留在心里作意、向往的层面上,而是对于广大、圆满、无尽的普贤行海,都完全实证到。]。”《普贤行愿品》的长行文最终说到:“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所以,所谓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即是以往生极乐世界、得到弥陀愿海加被为途径,使普贤行愿圆满成就。
- 《佛说无量寿经》第08课
- 《佛说无量寿经》第1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