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讲到了修行的时候要发愿,包含了三个发愿:
第一个,凡接触自己身体的都能得到暂时快乐和究竟成佛;
第二个,凡接触到自己财产的都能得到暂时快乐和究竟成佛;
第三个,三世所有的善根,全部用于众生得到暂时快乐和究竟成佛。
这三个发愿,总结起来,在时空上要全面,其实就是缘一切众生,同时要成佛(即缘佛果)。
比如接触你身体,什么才叫接触你身体呢?他看到你,都算接触到你身体,听到你的声音也算。他说的接触,并不是指一定要摸到你,用眼睛看到你、听到你的声音、闻到你的气味,甚至没看到你本人,都算接触到你身体。比如瞎子,你走到他面前,他没看到你,你也没有说话,但是你身上有一点特殊的味道,比如洒了香水,给他闻到了,这些都算。
然后,接触到你的财产,一般我们会想到金钱,其实财产有很多方面,比如他在你的房间里面坐了一下,这些都算。或者你放生,甚至你买了一杯水给他喝,这些也算。
第三个是三世所有的善根,这个范围就广了,你阿赖耶识里面只要有任何善良的行为,乃至善良的心念,都拿来让众生得到暂时快乐和究竟成佛。这些愿望的特点就是来得比较全面——涉及自己的一切——但这里还是分成了身体、财产、善根,因为众生总是要区别嘛,你说“一切、一切”,好像是个很空洞的词汇,那“一切”包含了什么?包含自己的身体能够接触到,或者他能够接触到自己的这样一种方式;一切的内容还包括自己的财产,自己生生世世的财产,能够跟众生结缘的一些内容,甚至是所有的善根,总之要非常全面。
这些不能成为一个说辞,什么叫做说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老农智慧,在头脑里发了一个愿马上就把它忘了,但是真的遇到众生的时候,还什么“凡是接触自己财产就成佛”呀——“接触我的财产很简单,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现实生活中就变成这样,学佛好像就是为了发愿。
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一边发愿,一边在现实生活中当真,这个当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能力,次第去进行。不能说:“啊,我要把所有的财产都拿去供养给众生,房子不要了、存折不要了,老婆孩子都供养了”,但是三天以后就开始后悔了,甚至用不着三天,三个小时就开始后悔,这就是冲动,显然不行。
但也不能说发愿归发愿,现实生活中完全背道而驰,这就真的叫人格分裂。很多人嘲笑佛教徒“整天说大慈大悲,但现实生活中却这样糟糕”,当然,这是他们对佛教徒的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学了佛以后就会变成好人——温良恭俭让,什么都奉献出来。实际上并非如此,真这样的话,那每个佛教徒都成了菩萨。实际上佛教徒要成为菩萨有一个很艰苦的修行过程,很多佛教徒虽然皈依了佛教,人品却超级差,所以人们对佛教徒会存在误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佛教徒应该让自己的所学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要太过背离,应该相向而行,不至于搞得太糟糕。
在座上要发愿,思维上有这样的愿望。然后提到了四个具备,其实四个具备里面已经有发愿了,当然还有其他的。这四个具备是什么呢?实际上是修行发愿时的四个层次,什么叫做愿力的四个层次呢?
第一个,具备想望(想要),希求所有众生的痛苦及痛苦之因,在这一座之中,就于此时此地,快速地成熟于自己身上。第一个愿望是想要,有这样一个自他相换的想法了。
第二个,具备发愿(愿要),开始强烈地想要了。发愿是什么?祝愿一切有情的所有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够立即成熟于自己身心上。这似乎跟第一个的具备想望是一样的,其实层次加深了。第一个是想要,第二个是愿要,强烈希望坏的成熟于自己身上,好的全部给众生。
第三个,具备发誓(真要),防止老农智慧。上堂课跟大家讲过,真心发愿,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就乱来,恰好背道而驰。这个时候要发什么愿呢?当众生受苦的时候,发誓愿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帮助其他人解决一些问题、承担一些苦难,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办到的。意思不仅仅是想要和愿要,而是要真要,座上就要这样去思维,告诉自己不能用老农智慧去发愿。老农智慧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你是否愿意把宇宙贡献出来?”
“愿意!”
“你是否愿意把家里的三千万存款贡献出来?”
“愿意!”
“三千万就算了,把你的三百块拿给我行吗?”
“不干!”
为什么呢?刚才说的宇宙、三千万他没有,所以可以给出来,但三百块不行,因为他刚好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自己愿意发愿做某些事情,因为他认为反正都是假的(心里非概念性的就有这种认为),比如他对自己的善根这类很好的东西,没有那种真实拥有感,因此可以随便给,什么愿都可以发,反正不兑现。但要是拿他认为真实的东西,他就不干了,这就是我们的老农智慧。
学习菩提心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态,第三个愿望就是为了遏制这种情况。在发愿的时候,就要想到自己可能会有老农智慧,为了不让自己始终陷在这种虚假的乡愿里面(乡愿就是比较虚伪的愿望),那怎么办呢?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真正的帮助众生的事情,这个叫真要。
第四个,具备祈请(能要),祈请佛菩萨加持自己真正实现上面的誓言。能要是什么意思?我们能力毕竟有限,祈请佛菩萨加持我们,就有可能实现这些愿望,或者实现起来不至于那么纠结、那么分裂、那么痛苦。所以,希望佛菩萨加持就是能要,要有这种能力。我们的能力不足怎么办呢?祈祷三宝加持我们。
总结起来,我们发的愿望要具备四个层面:第一个想要、第二个愿要、第三个真要、第四个能要。大家这样去记会方便一些。为什么发愿要讲这么多呢?因为菩提心实际上就是在发愿,叫愿菩提心。
菩提心的分类: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心里有这种愿望;行菩提心就是去修行,座上、座下的修行都叫做行菩提心,然后愿望会越变越真实。
三个发愿是什么?第一个,发愿要全面,要缘一切众生,不能漏;第二个,发愿要真诚,防止乡愿;第三个,发愿是为了后面的具体观修。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七要》第21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四前行的正确打开方式(上)——一些错误示范
- 懂得原谅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