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缘起因,我们明白所有事物都是缘起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由很多小的单位、部件组合而成的。那么,最基本的部件(基本粒子)的本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去看基本粒子到底是不是最基本的,也就是去找事物最细微的组成部分是什么,这种观察、分析的方法叫做“离一多因”。
怎么找呢?首先把一个事物从整体分成部分不停地分,一直分下去,分到最后,就会找到最基本的东西,它可以称为事物的“本质”,或者“本性”。
其实“本性”和“本质”是有差别的,“本质”含有实体的味道,“本性”含有作用的味道。佛法里面的体、相、用是有差别的,这个话题是一个很大的哲学观念,可以为此写一本书。
用离一多因去找事物最根本的组成单位,就牵涉到一个很大的哲学问题:能不能把基本粒子分完,或者分空?
从古到今,很多东西方的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最根本的哲学问题。比如西方有个哲学家叫芝诺,他提出一系列著名的悖论,叫做“芝诺悖论”。中国的庄子也说过:“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编者注:一尺长的木棒,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如此下去,总有一半留下,所以永远也取不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分之一分不完”的问题。
庄子的问题,和芝诺悖论之一“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是一样的。阿基里斯是希腊神话中跑得最快的健将,打架也很厉害。他和特洛伊的英雄赫克托耳决战的时候,两个人绕着特洛伊城跑了三圈,最后阿基里斯把赫克托耳杀死了。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悖论是这样的: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他速度为乌龟十倍,乌龟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后面追。如果用逻辑分析,他不可能追上乌龟。因为在竞赛中,乌龟先跑一段,阿基里斯刚刚追到乌龟原来所在的位置时,乌龟已经跑了一段新距离;阿基里斯继续追,刚刚要追上,乌龟又跑了一段新距离……所以他和乌龟之间的距离会无限缩短,但他永远追不上乌龟。
还有一个例子,名家的鼻祖惠施,曾经和庄子站在桥上辩论。庄子看着水里的鱼说:“哇,鱼好安乐啊!”惠施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安乐呢?”庄子反过来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安乐呢?”——庄子很会辩论嘛!惠施又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了个很厉害的命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景,就是影的意思。天上的飞鸟,它看起来是在飞,实际上它是不动的。
这个问题恰好和芝诺的另一个悖论“飞矢不动”是相似的。
为什么说“飞矢不动”呢?虽然我们眼睛看到飞矢“嗖”地一下从那边飞到这边,但是我们去分析飞矢飞过的线路,它一定是由很多的连续的点连接起来的。飞矢在任何一个空间点,都会对应一个时间点,当飞矢在某个具体的时间点的时候,它就是静止的。既然单独看每个点,飞矢都是定死在那个地方,那么飞矢的整个运动,其实只包含了一系列静止的点,所以飞矢没有飞。
这看起来是不是对空间、时间的极大的“亵渎”?
惠施说的“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一样的道理。飞鸟处在每一个具体位置上都是不动的,所谓的“动”,就是把所有的点关联起来了。如果每个具体的点都是不动的,那所有的点相加,就有可能从不动的,变成可以动的吗?如果不动,我们如何能看到飞矢、飞鸟都在空中飞过呢?这个问题有点麻烦。如果空间点是实有的话,即每一个点是独立、唯一、不变的,那么飞鸟就不会动了;必须要它占据的点消失了,飞鸟才能动,换到下一个点去。
这个问题在佛教中就好解释:只要空间、时间都不是实有的,飞鸟就可以动。
“能不能被分完”这个问题,会走到分析基本粒子这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存在一个基本粒子,它肯定有直径,只要它有直径,它就可以被分。那么,到底能不能分完呢?比如说桌子,我们拆一半,再拆剩下的一半,再拆剩下的一半……就像阿基里斯跑了一半,再跑剩下的一半,再跑剩下的一半……如果永远分不完的话,阿基里斯就永远追不上乌龟,我也永远没办法牵你的手——即使是一个很短的距离,我们也永远没办法越过,因为再短的距离也还可以分出它的二分之一。
这和现量完全是冲突的。现量中,我一下就牵到你的手了,阿基里斯也能一下子就跑过乌龟。
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冲突呢?因为思维和现量是矛盾的。
这个问题导致了著名的第二次数学危机,贝克莱嘲笑牛顿和莱布尼兹:“微分到底是零还是不是零?如果不是零,它到底是多少?”其实就是问最短距离能不能为零。如果微积分的微分可以为零,整个微积分系统就崩溃了;如果不是零,它到底是多少?它是个不确定的东西,而科学讲究确定性,不确定的就是假的、错的。
数学家们经常说已经解决了第二次数学危机,实际上到现在为止,也只是在应用上解决了,在理论上是没有解决的。
这个问题在佛学上怎么解决呢?
佛学认为,意识层面的思维,和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的现量,虽然这两者都是由心的本质分别出来的,但它们有区别,要分开。比如在思维中,我和你有一米的距离,想要触碰你,每次都走剩余距离的二分之一,在这样的思维中,我永远都无法碰到你。
但在现量中,眼识看到的空间和物质,也是由心分别出来的,但可以分尽。为什么?因为现实中,我的确可以触碰到你,所以最小的距离可以为零,即最小的粒子可以被分完,不会有什么分不完的微尘。也就是说,实有的基本粒子不可能存在,一定会被分完。原理很简单,有现象,就表明一定会被分尽,因为现量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从这里走到那里。
但是在思维上就分不完,因为思维本身是无穷尽的。
比如,在思维中,最大的数字是什么呢?你随便写一个数字出来,我们的分别心可以在后面加个零,就大了十倍;无论你怎么证明某个数字就是最大的,我们都可以在它后面加个零。当我们在头脑中制造出一个最大的东西,它不能成为现量,只能是一种思维的概念,取名“无穷大”;同样的,“无穷小”也是思维分别出来的。而对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的对境,也就是通常说的“实际情况中”,不会有无穷大,也不会有无穷小。
物质可以被分尽,说明我们找不到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也就是说,找不到物质的本体。只要它有一点体积,我们就把它继续分,我们在想象中会说它分不尽,但那只是想象,在实际中我们可以从左边走到右边(即可以走完一段距离),所以是分得尽的。分到后来我们会发现,根本就找不到最小的基本粒子——全被分尽了。
还有一种思维方法:假设分到最后出现了一种“基本组成”,那么这种“基本组成”一定是分不出东南西北的,因为有方向就说明它有体积,有体积就可以再分。佛法中,这个“基本组成”被称为“无方微尘”。
我们可以用很多论据证明,这种微尘是没有办法形成世界的。首先,没有方向的话,两个微尘怎么组合啊?如果给出指令“从它的左边去组合”,那就变成“有方”微尘了;既然不能按方向结合,那进一步说,如果所有的微尘都没有方向地直接结合,整个世界可以捏成一个无方微尘……通过逻辑分析,会产生很多悖论,世界由无方微尘组成的假设就被推翻了。注意,上一种分析方式没有提到无方微尘,直接分析了任何东西都可以分尽(原因是可以从左边走到右边),基本粒子并不存在。
我们还有一种执著——能量。现代科学说,最基本的东西没有体积、没有方分,它是一种“能量”。但想一想,这个没有体积的能量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它像虚空一样,那就是说,到处都是能量;如果说,它跟虚空不同,那它到底是什么?你说它到某些时候才会发挥作用,那么平时它潜藏在哪里啊?其实它不可能潜藏在任何地方。
实际上,“能量”这种东西也是我们头脑中想象来的。如果说,它没有实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偶尔冒出来起作用——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它像虚空一样完全没有根,那么它不能叫“能量”——倒有点像本性!科学慢慢发展得和佛法差不多了,但科学家又不承认能量就是心。
本性就是这样的,怎么都找不到,但是又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就是靠我们的心。如果你说能量就是心,那我随喜你——皈依佛门!
存在现象,但没有办法找到实质,就可以证明所有的事物“现而无实”,基本粒子的假设就被推翻了,虚空也被推翻了。我们通过离一多因的观察、分析,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摘录并整理自2012年《中观五大因》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为什么你不是上帝造的,世界也不是?
-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0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