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稿为初打内容,未经仔细校对,强烈建议结合音频阅读】
我们继续昨天的交流。昨天讲了两个禅宗故事,也用了一段时候去做佛教哲学的归纳和总结。佛教哲学实际上就是般若,般若宗旨也是全部佛教哲学要去描述的,只不过佛教哲学可以被实证,不仅仅是思辨上的东西,所以就牵涉到修行以及最后境界的问题,由此产生一系列表述上的麻烦。
修证上不是麻烦的问题,是长期去实践的问题。东西方哲学只是处在哲学层面上,就会去读书,反复看各家各派的理论著作,然后自己写论文,搞来搞去,哲学家就是要读书、写论文。慢慢地,哲学无用论就来了,因为没办法指导具体的生活,甚至没办法指导科研的方向。
科学方向已经失去了哲学的引导,导致整个人类哲学无用论非常嚣张,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的美国,选哲学专业的人不会很多。特别是中国到美国留学的,很多人选择金融、科技,大家都认为读哲学不好找工作。其实,佛家哲学不是为了你找工作,基本宗旨是说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根本宗旨就是般若,不要为了这一生的生存而耗尽人生。需要利用人身掌握、了解、明白佛家哲学所指示的世界本质,从而超越生死。
连生死都超越了,找不找工作的事,就不是什么大事,甚至找不找老婆(老公)都没太大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东西,要去追求这么大的东西,一般人不会这么去干的。当然,人类的群体很大,文化也不同,大部分都想好好过完这一生,意味着挣很多钱、建立家庭,这还是比较良善的。不良善的,就要去掌握很多权力,做一个能够驱使别人的人,达到人生的巅峰,要有很多超越其他人的体验,掌控更多物质和权力(至于良善与否,很难做出判断。掌握权力的人,在目前的世界里面,很难说是绝对的良善,因为根本做不到。而且“良善”这个词,换一种角度也许就是不良善,要看你怎么去看)。
让大部分人离开看得到的现实利益,而去追逐佛家的般若、超越生死,这个好难啊!动力来源于哪里?动力来源有两个:第一,前世的业力,导致你生下来就对这个感兴趣。还会制造一些因缘让你感兴趣,比如痛苦。有些人平时不学佛,当失恋痛苦了,就会去找解决痛苦的文章来看,或者接触一些解决痛苦的人,因此而接触佛法。这都可以归纳前世造的业力,并不是有意的,都是因缘及前世的因缘;第二,理性学佛,通过闻思。当然,这也需要一些前世的因缘,起码能够接触到佛法,能对佛法的哲学感兴趣。这一类人也不一定依靠痛苦,推动他去了解佛法,并且希望解决这个痛苦而皈依三宝。这种人就要拼命去阅读,弄清楚佛法的宗旨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增加信心。
发现人生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像梦幻泡影一样,死死抓住梦幻泡影当然会痛苦,所以要放弃它,这就是出离心。既然所有现象的本质都是空性,所有众生实际上是一体的,会产生跟佛一样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最初步因地的情感。如果要掌握本质(般若本性),起码要体会到所有众生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菩提心的本质。内心真的把这两个达到了,就会抓到这个本质。
本质用比较圆满的体现,就是大圆满里说的:“一切境相由心现,心也是空性的”,拿到二转法轮来讲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整个佛家哲学的哲学性、思辨性,跟实践性是可以统一的。全世界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实践方法、理论系统,有哪个系统像佛家这么完美?找出来,我就有找你毛病的方法,也就是应成派的方法。如果说物质、上帝是实有的,那我就去找其毛病;如果说都不是实有,那你就跟我一派了,就这么简单。
而且没办法破,就是明明白白的真理,所以禅宗有人说:“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行。”这不是感叹性的话,而是真理性的话,就是明明白白一条路,但千千万万不肯行,为什么呢?因为愚痴!对各种各样世间现象的需求、欲望,把生命耗在里面,这是关键。很多事让我们焦虑,但是不愿意放弃,比如炒股票真让人焦虑啊!当然,欲望是要挣钱,而且不用像农民一样耕田,像工人朝九晚五上班,还被老板欺负,我就坐在家里对着电脑挣钱,甚至以小博大,这种强烈的欲望上来,就会开始焦虑。
很少有人把股票放在那里,就置之不理了,这种潇洒气概的人还是比较少。在欲望驱使下,会让人陷入很焦虑的状态,以前很多哥们炒股票,其中有一个哥们是在我面前跳楼自杀的。当时工具也不先进,不能在地上铺充气垫,警察要我帮忙劝一下,我就拿着话筒叫:“不要跳啊!不要跳啊!你的孩子怎么办?老婆怎么办?”他在上面吼,距离还是有点远,所以听得不是很清楚,大概是说:“我没有办法喽!帮照顾一下孩子!”我看着他往下跳,还没落地就转身走了,因为不想看到他落地的样子,“砰”的一声,声音好大啊!我很难再描述当时的心境,这是平时一起喝茶的朋友,就这么跳楼自杀了。
他贷了很多款去炒股,股市大跌,结果就完了。贷款不会因为你炒股失败就不收利息的,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如果是自己的钱,输了就输了,贷款是很麻烦。但很多人都有强烈的欲望,也明显知道很焦虑,还是愿意去冒险。陷进去会非常焦虑,拖很长时间,有时候会拖到一生都在焦虑中间。本身为了追求人生的美满、快乐、放松,结果为了美满、快活去焦虑,焦虑到完全忘记了应该让自己放松和快活。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离开焦虑,所以很麻烦。
佛教传播者们应该看到这些现象,佛教就是让很多人消除多余的欲望,以及松开没有必要的焦虑,这是一些世间的作用。更深层次要有真实的出离心、真实的菩提心而去获取解脱。起码佛法的传播,让很多人接触、思考或做相应佛教的行为,比如磕头、供水、供香,这些做到一定层面,很多人会因此而得到利益。
很多人怀疑磕头、供水能有什么利益呢?真的有啊!如果一个人常年供水,看到父母供,从小就跟着一起供,十几年以后,会有莫名其妙的福报,缘起上会有很多好处。并不是有判官站出来说:“你供了十几年的水,所以我给你什么什么……”没有这样的事,但是,真的会在一些因缘上体现出供养三宝、恭敬三宝的好处,大比例来讲会健康、愉快很多。个别的人可能业障深重,不会马上显出成果,但逐步会显现,三宝对众生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更深层次的是追求解脱,那就要有出离心,意识到非常强的欲望,其实都不是真实的,执在上面就会变成焦虑、变成苦。
每个人都喜欢追求爱情、追求家庭,无数的歌曲、戏剧、电影都在歌颂这些,不得了得很,然后就执上去,痛苦的因就种下了。生活不会像电影、诗歌、戏剧表演那样,有时候挺残酷的。感情这种东西也会衰退、也会撕裂,当这些消失以后,而又执在上面,会极端的痛苦,我看到好多这样的人。所以,认识到一切都是虚幻,这是前提,才能离开这些获取解脱。
如果太过粘在世法上,还想解脱,几乎不可能。很多人说:“我又要有家庭,也要很多钱,还要解脱。”这种说法也不是绝对不可能成立,历史上确实有匝国王这样的人,但那是国王,如果个个都是国王,还有国王吗?每个人把佛教历史的极个别案例,投射在自己身上,都觉得自己是六祖,听到“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解脱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匝国王的潜质,什么都要有还要解脱。就算不是匝国王,起码是玛尔巴,但你怎么可能是玛尔巴啊?他有老婆,而且好几个,还做生意,提棒子打人。现实中没多少这样的人,那是非常大的成就者,而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
大部分人心要深明世界是虚幻的,一定需要出离心,配合般若思想在缘起层面上的重要思想,就要出离这些幻觉,这是成就的前提(因)。为什么课前就讲了一大堆呢?下面会讲一个关于出离心的印度大师的故事,选自《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故事》,以上是为此铺垫。
《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故事》中的故事,发生在印度六世纪时期,那时出现了很多大成就者。其实不仅仅是八十四大成就者,但这八十四大成就者被记录下来了,基本上都是大圆满、大手印的成就者,大部分都是居士,只有几个出家人,包括经常提到的龙树菩萨。
作为居士,这本书可以去看看,起码可以给予我们一些信心,还可以从故事的侧面了解到佛法的丰满、修证的真实性,整个系统的庞大不是干巴巴的理论,有些理论理解的角度、层面不是直线形的。我在里面选的故事,有很强的随意性,也有一定的指向性。
如前所说,我之所以在课前铺垫一大堆,是为了出离心,今天大概会讲一两个故事。如果有时间,再讲禅宗船子和尚的故事,大家以前也听过,里面的观点很有意思,主要想讲里面的观点。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佛教的哲学思想。所以,大家不要那么紧张,放松来听。
咕噜沙瓦力巴传
“咕噜”是再来人的意思,也就是常说的活佛。以前也跟大家讲过,不要认为“活佛”就是活的佛,佛是不死不活的,没有“活的佛“这一说,也没有”死的佛“,因为不生不灭,死活是凡夫的事情。西藏的”咕噜”是活佛(再来人)的意思,如果要扩大范围来推,只要读过《金刚经》,极大可能你就是再来人。这不是我说的,《金刚经》说过:读到此经,一定是在很多佛面前,种过福报、学过佛的。而你现在在读《金刚经》,而且还相信了,很有可能是再来人。
很多人在西藏认识了活佛,就觉得好厉害。并非如此,现在的活佛认定出了很多的麻烦,好多虚假的活佛。就算是真的活佛,也不见得是真的成就者,可能是前世的修行人,就这么简单。修行到什么样的程度也很难说,甚至还不如没认定的活佛(普通人)。所以,大家不要对“活佛”产生没有必要的幻想。
当然,有些真正的活佛是很厉害的,比如大宝法王,那是另外回事了。现在西藏的活佛多到比普通人还多,那就麻烦了,导致弟子不够分配。我经常在微信上接到一些师兄说:他的上师是活佛,有多少多少世了;他的上师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是什么人,莲花生大师时又是什么人,甚至上一世又是谁……你就回答他:就算再厉害,现在怎么样呢?
有人说他的上师是热罗上师的化现,热罗上师是格鲁派的大威德金刚成就者,据说初地菩萨都杀了十个,厉害得很!既然是他的化身、转世,那在我面前露一点点功力显一下,好不好?不用说杀初地菩萨,用意念切断一朵狗尾巴花,不能用刀,行吗?如果是热罗上师的化身,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就没啥用了。
你说:“这些我们是看不到的!”既然看不到,说这些干嘛呢?说一些我看得到的嘛!由于我们没有相应的业力,大范围内是看不到,这个我承认神通有可能看到,有可能看不到,这种可能性,我怎么对你起信呢?从理上去推,很多大德们的神通在大范围内看不到,这个我们可以承认。但针对具体的一个人,你说的有可能是假话,不是范围内有缘看到的那一部分人。而且我没办法通过这样的道理,直接断定你有神通,我需要的是你踏踏实实来教育我,而不是我看不到的神通。
每个人都说一通看不到的神通,又不给我们相应的佛法教育,这样的神通有什么用啊?就算真的显现出了神通,如果不能教育我,我也没办法像你一样有神通,那你怎么教育我呢?或者你真的很厉害,把手往我头上一搭,我就证悟了,那就太爽了。这样的话,我就不用这么辛辛苦苦搞佛法的交流,那就让大家盘脚坐在流水线上,就像摩登时代的卓别林,拿个钳子扭螺丝一样,一个一个轮着,那不停地产生成就者,娑婆世界很快就会成净土了。这完成是扯淡的,大家不要听信这些。
为什么说到这个,我都会义愤填膺地说很长时间呢?因为听到太多了,有些人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甚至连青春都耗进去,起码稍稍学点出离心、菩提心嘛。结果学不到,尽学一些乱七八糟、神乎其神的东西,处的团体里面,一般来讲充满了争斗,以学佛的名义造了很多业,互相争斗、互相整,一会儿说这个是魔鬼,一会儿说那个是妖孽。像我们这帮人,要做魔鬼都不够本事,妖孽还有份,一巴掌就把你打飞了,最多做小鬼,凭什么做魔鬼?
你都学佛了,虽然傻一点、蠢一点,但也不是想做妖孽嘛。我们是凡夫,都有无明、愚痴,这是很正常的事,如果都高大尚、伟光正,已经是佛了,还学什么佛呢?但不是嘛,我们有习气,同处一个团体里面,不是为了把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和愚蠢发挥到极致的,反而为了消灭这些。如果呆在一个团体里面,习气没有得到消减、抑制,反而被鼓励得以佛教的名义爆发出来,那就有问题。问题有可能是团体、有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你的假上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管怎么样,要学佛不是用神通或没法证实的传说,来产生信心或进行衡量或作为选择上师的依据,这是非常愚蠢的。因为见到太多了,不免要说一说。
这是咕噜沙瓦力巴的故事。在曼札南维札马山区里,有一位名为沙瓦力巴的猎人。他造下了许多杀业,并吃食动物血肉。
这位将来的成就者,在没成就之前是猎人,而且杀动物、吃血肉。这在告诉我什么呢?我们现在也跟他一样,有很多的恶业,他可以成就,我们也可以成就。关键是为什么他成就了,我们没成就呢?这就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长久以来为了生活的关系,一直在伤害众生,恶业越积越多。圣观世音菩萨看到这种情形,心生慈悲,为了要来教化沙瓦力巴,就神变成和他相似的一猎人,来到了沙瓦力巴面前。沙瓦力巴问他:““你是谁?”化人(观世音菩萨)回答:“我也叫沙瓦力巴。”沙瓦力巴又问:“你从那里来的?”化人回答:“我从远方来的。”又问:“你一箭可以杀死多少只鹿?”化人答:“我一箭可以杀死三百只。”沙瓦力巴就说:“如果有这种箭术,我也想学习。”
化人带着沙瓦力巴来到一大平原上,并且变化出五百只鹿来。沙瓦力巴看见了就问道;“你一箭能杀死多少鹿?”“我一箭能杀死全部五百只鹿”,化人回答。
这一大段故事说了几个内容,首先说沙瓦力巴遇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个故事跟禅宗马祖去度一个猎人石巩差不多。有人会想:这些故事是不是编出来的?当你没看到的时候,都可以认为是编出来的,根据唯识的观点,没看到就不是现量,那就是思维中的。但在别人的心识有没有发生,真的不能否定。比如,有人告诉你昨晚勇猛念咒的缘故,见到了观世音菩萨,你可以当它是故事,但不能否定在他的认知里面就是见到了观世音菩萨。
这又拉回到刚才说的上师的事,比如上师说自己是什么什么转世,你不能肯定他,也不能否定,正是因为不能肯定或否定,所以不能轻易断定。依师这件事,不能在没断定、没肯定之前就开始,所以要观察。我的意思是,这些故事出来以后,断然的否定、断然肯定都是错的。但可以从这些事情上看道理,比如学了般若的理,那他合不合乎般若的理?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没有必要去考证这个事是不是真的。就算你考证是真的,如果没有学到般若理,又咋滴?如果考证他是假的,又咋滴?所以考证是真、是假对你没太大作用,而你要通过这些事情,去看他说的道理是不是真的,把这些道理用在认知和修行上,这样才是对的。
当然,有一部分搞佛学的人,就要去考证真假,那是他的工作和职业,是他们的事。有很多这样的学者,去考证佛经的真假,这有他们的作用,不否定这些。如果考证力量大到来断定佛法的真假,显然很蠢。现在有很大一批学小乘的人说:大乘非佛说,只有《阿含经》说的才是真的。因为有实实在在的人传下来,历史上也是有的,而大乘经典说是南山铁塔里出来的、伏藏出来,都没法考证,以此考证的观点决定只有小乘《阿含经》说的才是真的,其它都非佛说,是编出来的,这绝对是纯粹的扯淡。
因为大乘佛法根本不承认人类的五根作为实有物判断的基点——“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六根若是量,圣道复益谁?”本来都不认为六根的境界是真实的,但却拿六根作为真实来判断,显然没法判断。大乘里面有记载,那罗延洞(一个很小的山洞)可以容纳了十万个菩萨来说法,结果我去一看,那个洞小得很,别说十万个菩萨,一百个人都不一定坐得下,你怎么去考证啊?这在大乘的哲学里才能实现,以我们的六根去认知,就会受到限制。
即使小乘说一定要考证,只有《阿含经》才是真的,但《阿含经》里讲的阿罗汉动辄就升到空中,上身出水,下身出火,有很多神通,那现在怎么考证啊?《阿含经》说了很多神通,也考证不了,难道也要断定是假的吗?考证的基础是人的六根,看到才是真的、摸到的才是真的、有实物才是真的,这个观点本来就跟佛教的大乘哲学是冲突的,大乘可以包含小乘、理解小乘,但小乘理解不了大乘,只要不符合他的认知,就认为是错的。
这是沙瓦力巴的故事,好像跟马祖去度化石巩禅师很相似,那是不是编的?不是的!在整个佛教历史长河中,好多相似的事情。比如《白莲花传》中的释迦牟尼佛,挖肉施鹰、舍身施虎的事,很多都很相似。为什么老这样呢?其实就是这样的,人类去除一些业障,相似性很强大,菩萨们度生的时候,就是选择一些相应的场合,做舍弃自己身体的行为,从而我们会大量看到这样的故事。
从佛教哲学、修证去看,反反复复的故事恰好证明它是真实的,假的话用不着编那么多。如果电影类似的片断太多,就没人看了,编假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看。对于真假的认知方式,我讲给大家听,你可以不认同,也可以有自己的认知方式,但我是这么看的。我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说清楚佛教哲学及修行的方法,并不是考证它的真假。
但不要说这个故事是真的,说上师神通就是假的,我没说是假的,也没说是真的。只是从作用上来说这些故事,我认为可以帮助我理解道理,而有些所谓的上师说自己有神通,是没办法帮助我以他为择师作为证据,大家能听懂其中的道理吗?这个道理很重要,可以解除我们的疑惑。
比如佛家的故事、神乎其神的传说,很多时候会怀疑是不是真的?你们看的时候,能不能通过故事学到一些佛教的哲理、修行的方法或对未来前景的期望,产生一些信心,这个可能可以。但不能听到一些人来说他有神通、了不起,以此作为择师的依据,这两个东西大家要搞清楚。
这样的话,对你将来在外认识一些大德,或者阅读佛教的书籍,起码可以用两种认知的方式。但并不否定一些上师有神通,佛教并不反对神通,也不像科学那样反对。比如书上说米拉日巴在天上飞,要去考证的话,怎么考证啊?西藏经常出现一些石头,说上面是大成就者的手印、脚印,用六根的观点,那就是吹牛。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如果一个上师真的显现出神通,因此对他产生信心,也没问题。如果只显示神通,而不教育你,那是挺麻烦的事情。所以,不是说上师们没有神通,而是说这些不能成为择师的依据,最多是参考。读佛教书籍的时候,看到里面的神通故事,不能马上判定真假。但可以从神通、神乎其神的事情里,来检验佛陀所说的道理,学大德们所产生的境界,或对你的启发,这是可以的。我有点啰嗦,但内容的确很重要。
沙瓦力巴说;“你只要杀死一百只就好,放过其它四百只鹿。”化人即一箭射死了一百只鹿。并且带回来一只死鹿的尸体。这使得沙瓦力巴的傲慢尽除。
石巩禅师跟马祖也是这样的,石巩也是说不要杀那么多,表明他们还是有一点善心,但是他又想学剑术。
回到家后,沙瓦力巴就问化人:“像这样的勇猛箭术我也想学习。”化人说道:“如果你想学习这种箭法,必须有一个月时间不能吃肉。”因此沙瓦力巴不再造作杀业。过了七天,化人来到沙瓦力巴处告诉他:“你都吃十么?”“吃水果”。化人又说:“你现在应该来禅修慈悲心。”
这个化人是不是很像我们的上师?一般的学佛人,与上师刚接触的时候,也说吃肉有多不好,会造下恶业。现在很多人开始不吃肉了,已经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沙瓦力巴。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步步进入的时候,要先脱离恶业的纠缠。很多人觉得:吃了肉好像没什么,吃的时候也很幸福,怎么成为不好的事呢?从修证者来说就是不好的事,如果是唯物主义者,他会不以为然,不觉得有什么,反正死了就死了。作为修证者要有目的,要达到解脱,找寻般若的本质是什么,那就不能过于被恶业纠缠,吃了肉会让你生病,还产生一些恶缘,让你没办法让身心轻松下来去追寻般若。
原理是什么呢?吃了动物的肉,也不是死的动物第二天变个什么东西来杀你,而是跟你生生世世的杀业套在一起,这才是重要的。无始劫以来,你造下的恶业根本就不止一次,吃肉的时候同类相聚,业就可能被唤醒。
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这样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在吸毒的人群里,多多少少都会受到这方面的伤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基督教团体混,多多少少都会习惯性地受到基督文化的熏染,这就是业力的堆积。
长期在屠夫里面混,对刀杀在动物身上鲜血淋漓,肠肝肚肺露出来都习惯麻木了,觉得没什么。作为佛教徒,看到这些场景就受不了,因为受到佛法的长期熏染。长期吃肉的习惯也一样,最初跟慈诚罗珠堪布去放泥鳅的时候,我看到的根本不是泥鳅,而是清蒸泥鳅。当然,概念会知道慈悲、它们都是我过去的父母、为利众生愿成佛、“嗡班杂萨埵吽”念了一大堆,但直接的生理感受是吞口水,这是老实话,我又不是“咕噜”(再来人)。
吃肉也一样,会撩起这方面的业,会让你的身心没办法洁净,而且容易生病,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违缘,没有精力、没有因缘让你追逐般若。所以,刚进佛门会让你去做戒杀方面的事。
不杀的想法,也会撩起不杀的善业,慈诚罗珠堪布曾经让我们发愿不杀恐龙。有人会想:恐龙本来就没得杀,这不是假的吗?不是的,关键是让你产生不杀的念头,这种念头堆积多了,就会成为善业,还会撩起同类的善业,在你的生活中呈现。因为五蕴总是会把最强大的力量先呈现出来,这就是心运行的规律。
一个月到了,化人又来。沙瓦力巴就请求现在能教导他如何来猎鹿。化人就变出了一个世界,布满花朵。化人叫沙瓦力巴和他的妻子观看这个世界。他们看见在这个世界中有八大地狱,而二人亦在其中遭受锯身苦刑。两人大为恐惧,战栗发抖,话也讲不出来。
遇到这样的事,说明这个人有很大的福报。如果现代人能够遇到这样的化人,看到地狱中的自己在遭受锯身体的苦刑,马上就会信佛,什么戒律都不会犯。如果想把佛法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他一定会说:“你有本事让地狱显现,显现马上拜佛!”岂不知遇到这样的化人,能够显现出地狱让你看到,需要巨大的因缘福报。很多师兄都在赞美自己的上师,赞美各种成就者,你们去找他们显现出地狱给你看看!
所以,这个沙瓦力巴是非常有福报的。而我们连这种福报都没有,不信你去找上师们,不要显地狱那么夸张,显个恶鬼状态给我们看看,都显不出来。现代人的六根很固化,什么叫六根很固化呢?人的境界力量很大,其他道的力量很难显出来。当然,我们这一道能够看到一部分的畜生道,饿鬼、地狱、天道根本不可能看到。除非一些修得很好的修行人,或者是一些身心情况非常特殊的人,比如一些老人和小孩,还有长期被折磨的一些很弱的犯人、受罪的人,在那种恍惚的情况下(“恍兮惚兮,其中有怪”,他们认为那是幻觉,其实是人的六根力量被弱化了),也就是传统文化里面说的“火头子不旺”,阳气不旺的时候就看到鬼怪,其实是人道六根的力量弱了,心就呈现出其他道的力量出来,但对我们却很难。
化人一再的询问他们?“有众生住在这种地方吗?”又说:“你们若是诞生在这种地方,会不会害怕?”二人异口同声说:“很害怕,有没有解脱此痛苦的方法?”“若是有方法,你们作的到吗?”化人再问。“我们能作的到。”
这种故事在我们这个时代似乎不太可能,但真的要相信,因为心可以显现出地球来,也可以显现出其他的地方来。这又牵涉到佛法的哲学,如果按照唯物主义说的人只有这一生,那就不用去想这些。
学完中观哲学以后,会发现这个世界并非是物质形成的,而是心通过扭曲、通过各种各样的作用形成。它既然可以作用出这样一个世界,为什么不可以作用出一个很难受的世界?
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作一个相应的体会,有时候在梦中,心里面很难受,特别是梦到年轻时遇到的一些难受的经历,会把自己吓醒。一个轻轻的人道的梦都可以把你弄成这样子,这还是意识层面的。如果落到佛教里所说的心,这种强大的力量,为什么心不可以捏造出地狱出来呢?它连太阳、月亮都能捏造,包括大地、海洋。
前几天我在海边打坐,看到一两米高的大浪,那种声音“轰……”。我心里想:心可以捏造这样的东西,如果把普通人扔到浪里面去,身体差一点就会受不了,这是人道。心可以捏造那么大的,我们没法用现在孱弱的身体去对抗的东西,乃至于喜马拉雅山、太平洋,这么巨大的东西,心都可以把它捏造出来,那为什么不能捏造出地狱来,让你“享受”一下?
只要你认同一切境相由心现,这都是可能的,所以大家要去思考这些。有人说:“我一定要去了地狱,才相信”,那就没办法。如果什么都让你看到的话,经论就没用了,也不用去学了,所谓的修证也不成立了。什么叫做修证呢?在没看到之前,先通过闻思、修行,一步步去证实。如果一上来就看到法性,啥都好说,实际上要一步一步通过闻思、思考,慢慢才能达到修证。
“我一定要看到才相信”,这个道理是不成立的。比如,我现在住在美国的一个地方,你也没看到,但你没办法不相信。你说:“我听到了声音,所以我相信”——其实建立了很多前提的,如果仅仅听到声音你也不会相信的。前面得建立了大量的学习,比如一个人进入学校,有人就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有美国。虽然你没来过美国,但各种各样的报纸、图片、电影都告诉你有美国,所以你会相信有美国的。但是,万一你是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呢?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楚门世界里,真的都是假象。
化人就教导沙瓦力巴二人佛法。杀生的异熟果报将使人堕入地狱中间。而和造杀业者同因的果报是性喜杀人。
性喜杀生在男性中体会得很多,他们喜欢看很暴力的电影,有一款游戏叫“吃鸡”,拿着枪啪啪啪不停地打,其实里面暗含着屠杀的需求。你千万别说自己是成就者,已经摆脱了这些,在做这些的时候有快感,其实已经暗含了杀生的倾向。对于真实的杀生,很多人是受不了的,只能从影视去看,才能看到有愉悦、有快感,大家要注意。
而由此故其业果报则是短寿,而来生的果报是身形丑陋,无有光彩。
杀业造成这一生会短寿,其实不仅仅会短寿,还有生病、遭遇各种各样的违缘,如前所说,会带动无始劫的孽缘。常杀生的人和修行人在一起,区别很大。这个我有发言权,因为两方面的人接触得都很多,我曾经接触到一些杀人的人,有刽子手(枪杀执行者),是法律准许他们杀人的。还有一些是传说他们杀了很多人,身上的气息、神情,给人的感觉真的很可怕,像阿修罗。
生活中也有很多学佛的人,温和善良,他们身上的气息真的不一样。这是我作为旁观者的感受,作为他们本身,因学佛而长期沉浸在善法中间,身心一定会柔软,慢慢会体会很多安乐。而一个长期沉浸在屠杀里的屠夫,大部分是过不好的,生活会充满很多很可怕的事情。
成都有个真实的案例,他们家开养鸡场,养了好多鸡,结果生的女儿就像鸡,得了一种治不好的病。有人问:“为什么她养鸡会报在她女儿身上?”如前所说,你会撩起相同的业,那么具备这些业的因素就呈现了,而来投生你女儿就跟这些业有关,所以生下来的女儿就像鸡。并不是你杀鸡的业报在了你女儿身上,这是我们经常说的因果业报时的一个错误,而是撩起相同的业。女儿是属于因果自受,不是代你受业,除非她是大菩萨,那就不得了!事实上是撩起同样的业,杀人吃肉也是一样,无始劫的业也会被撩起来。
为什么要守戒?为了遏止那些业。小乘说戒如堤坝,比如在佛陀前发愿说:“我们不杀了,愿守不杀戒。”在小乘的戒律就像建立了堤坝,遏止了相应的杀业。相反,如果你去做,就会撩起相应的业,从而不断增加它,这是因果业报的规律。来生身形丑陋、无有光泽,还是在做人的情况,如果不做人就麻烦了。
若能舍离杀业,求取菩提,则觉造作者同因的果报是不喜杀生,其业果则是长寿,来生果报则是身形光彩庄严。
相反,你放生、不杀生,也会得到相应的果报,身形光彩庄严。
化人藉此宣说了十恶业的恶果,以及十善业的善功德利益。沙瓦力巴因此对轮回产生厌离之心,心中对法生起了坚定不移的信心。
沙瓦里巴有福报,能够遇到直接显示地狱给他看的上师,但我们现在没有这个福报,但我们有办法,我们有经论、有中观、有唯识,这就是这个时代学佛的特点。我们这个时代,要遇到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直接展现地狱的情况不多,也许极个别的师兄们,通过加持可能看到这些,但是大部分人要通过学习去产生真实的信心。听到这些故事以后,有时候也会产生信心,但是转瞬即逝,当时吓一下,回头继续杀生、继续吃肉,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并没有把它当成“我真的要舍恶趣善,去追求解脱”,如果闻思整个般若学说、闻思整个佛教的理论,反过头来,也会让你真正的相信因果业报。
之后,在接受了观世音菩萨传给他的口诀教授后,沙瓦力巴来到了典第山丘。沙瓦力巴在十二年中,心无杂念的来禅修大悲心,得到了最殊胜的大手印成就。
前面铺设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讲这个。沙瓦力巴接受了观世音菩萨传给他的口诀教授——十恶业的恶果。十恶业就是身口意的十个恶业:身:杀盗淫;口:恶口、两舌、绮语、谎言;意:贪嗔痴。也就是说,沙瓦力巴基本上建立了对轮回的信心。
我们现在也一样,对轮回要有清晰的认识,现在的好多学佛人,其实对轮回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有笼统的轮回观念,而且好多都是从影视剧里面来的。我曾听过有师兄讲述:轮回就是人死以后,头顶冒出一缕青烟,漂到另外一个人的肚皮里面去投胎。
你们千万别信这些,虽然没有太大的过失,但佛法里面不是这么讲的,因果要通过学习,《俱舍论》里面会讲到三因四果等因缘的东西。般若学说(中观学说)里面有个大的推断:这个世界并非是物质的,而是心识的不同展现,能产生心识的心,本身是不会坏的,这个心的本质就是所谓的解脱。
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解脱呢?因为我们不认识解脱的本质,我们在上面产生了分别。不管产生了多少分别,分别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一直这么下去,分别就不会断。如果不回到本质去,就会一生接一生地延续下去。我们只是记不起自己的前一世,但可以肯定我们的第一个分别,不是从我妈生我才来的,还有前面的。
如果说我们来源于爸妈的话,就成了唯物主义。而唯物主义从中观哲学上已经被推翻了,轮回是通过这样来推断的,并不是那些电影上的说法——身体是爸妈的精血孕育而成的,死了以后,灵魂从死尸里冒出一缕青烟,一下砸到另一个妈的肚皮里面。这是二元论,显然是错误的。
那么,沙瓦力巴相信了轮回,就会追求解脱。他修的方法是什么?沙瓦力巴是杀鹿的猎人,本身就没有慈悲心,反过来修大悲心,最后得到殊胜的大手印成就。
他从大悲法性出起来后,来到观世音菩萨前,大悲观世音菩萨对沙瓦力巴菩萨的功德称颂赞扬。并告诉他:佛子,如同草上将熄灭的火一般,涅槃并非是殊胜者。你应该为了众生的利益而留在轮回中,来完成对众生的广大利益。”
“涅槃并非殊胜者”,意思是说像小乘那样进入灭尽定那种涅槃不是殊胜者,反而应该像菩萨一样留在世间中。沙瓦力巴是禅修大悲心而得到大乘的殊胜成就,大悲心走到一定程度,加上佛家的般若观念就会成为菩提心。
回到重要一个的课题:我们修菩提心,能够证悟大手印吗?这里“大手印”可以直接当是“大圆满”吗?真可以的!一个人没有接受到大手印、大圆满的窍诀,也没有相应的修证方法,如果很当真地修大悲心,肯定会成就。甚至比我们没有大悲心,却接受了大手印、大圆满的窍诀,成就得还要快。而且大悲心永远都不会错,关键是我们没办法当真,迫于无奈,才用了大圆满和大手印等果地的东西来补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倒哺我们的大悲心。请大家记住,我之所以讲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讲这点,这是关键。
如果我们猛烈地用力去修悲心、大悲心、菩提心,是不是能成就?如果你修得正确,真的可以成就的,慢慢地,你就能体会到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体会法性的最大障碍是人我执。人我执可以体现为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各种烦恼、痛苦就不用说了,最麻烦的是,它对心的认知是一大障碍,老是会以人我的方式去认。认知的基础是人我,永远没办法得出无人我的觉性。相反,大悲心会不断地削弱人我的认知方式,慢慢开始体会到自明——“不认而认,谓之自明”,所以大悲心非常起作用。
但是,我们很难做到当真,我们会为大悲心感动、流泪,甚至产生崇敬心,当自己实际去做的时候,往往力量不够——好了。大圆满、大手印的窍诀来了,它会让你逐步体会到佛陀的心是什么样子,用大手印、大圆满的窍诀产生对大悲心的无畏跟无惧。
在行持大悲心的时候,会有畏惧的,比如我要把肉给他、把好处给他,自我会产生害怕。这时把大圆满、大手印的窍诀告诉你,你会在这个加持中间体会到——“哦,原来根本没有“自我”这种东西,不存在害怕”,接下来,你修大悲心的勇气由此而生。
大家听得懂吗?我尽量用逻辑性的东西来说,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这并不是纯逻辑的。我想说明:如果我们努力去修大悲心、菩提心,一直这么修下去,肯定成就!历史上,噶当派的阿底峡尊者的几个弟子,他们就是直接修大悲心而成就的,可见,大悲心非常的重要。当然,沙瓦力巴尊者明白了轮回,为了离开轮回,一定要有强烈希求解脱的心态,然后再去修大悲心,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这话要准确去听,并不是只修大悲心、菩提心,就可以不要大手印、大圆满了,不要抓到一个就踢死另外两个,这是很蠢的。当你去修大悲心的时候,如果有大手印、大圆满的窍诀,为什么不需要呢?这三个东西本来是密不可分的,大悲心修到极致一定是大手印、大圆满;大圆满真的领悟了,你绝对会有大悲心。这本来是一个东西的不同侧面,而你却强行把它们分开。
通过大悲心,我们用理解的方式就容易进入。大圆满一上来就是窍诀,而你没有一定的基础,根本就没办法体会,我说的是这个意思。通过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对大悲心产生真实强烈的希求心。
沙瓦力巴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居住。他有三个名字,一为沙瓦力巴。又因他总是穿着孔雀翎毛,故又被称为“着孔雀衣者”。又因他总是住于山中,故又被称为“山中怙主”。他以此三个名字闻名于世。
对于那些具善根器者,沙瓦力巴大师会使用各种隐语方式和歌曲来导引他们。而大师在弥勒菩萨降临前,都将住世来利益众生。这是咕噜沙瓦力巴的故事。
沙瓦力巴尊者在弥勒佛出现之前都一直活着,这些菩萨到底可以活多长的时间?离弥勒佛降生还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沙瓦力巴尊者还一直活着,大家尽管放心修行,也可以祈祷沙瓦力巴尊者,如果真的不行,他还活着,你祈祷他,他会来的,问题是你会相信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存在信不信,其实就是不信。你问他信不信?他说:“我信啊!”但转头即忘,等到灾难来临时,他会不会祈祷沙瓦力巴呢?不会!对他来说,他不会去判断信或不信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
起码要通过这样的故事,知道沙瓦力巴通过修大悲心而成就产生一丝信心,这是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听到这个故事,大家可能很失望,其实不用失望,马上讲一个你们喜欢的禅宗故事——船子德诚的故事。
为什么讲船子德诚的故事呢?故事里面有船子德诚和夹山的对话,对话中涉及到修行上的一些见地性的东西。对比中你会发现,印度成就者的故事,情感性、虔诚性特别重,特别讲究虔诚,还讲了很多神通性的东西。上面这个故事,起码讲了沙瓦力巴可以活到弥勒菩萨成佛那么长的时间,这个神通够大了吧?
但禅宗很讲究见地,也不是完全不讲神通,只不过着力点在于见地。所以,我会把禅宗的故事跟八十四大成就者混着来讲,我们不能偏于见解、偏于见地,或者偏于神通、偏于虔诚,这些都应该具备,特别是像我们这批末世修行的人,偏了就真的不行。
请记住,“偏”跟一门深入是不冲突的,有人说:“我就是偏,只想念佛,不想求其他的。”从修行的方法上,可以一直念佛,但是从观点、心态上真的不要偏。如果念佛的心态过分偏的话,从某种程度上,可能会犯了诽谤大乘的毛病。如果一个念佛者的内心里讨厌密宗,甚至说出一些对密宗不利的话,那连往生都困难。
往生有两大的忌讳:一个是五无间罪,一个是诽谤大乘。很多修净土的大德说:犯五无间罪都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是诽谤大乘真的不行。所以,我们的心不能偏,但并不妨碍可以一门深入地修行下去。我们一会儿讲禅宗,见地性很强;一会儿又讲印度的故事,虔诚性、神通性就来了,所以更不能心偏。
船子德诚禅师
秀州华亭船子德诚禅师,节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于药山,与道吾,云岩为同道交。
船子德诚禅师节操高邈,度量不群,在药山那里开悟了,与道吾、云岩这两个禅师是师兄弟。
洎离药山,乃谓二同志曰:“公等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予率性疏野,唯好山水,乐情自遣,无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处,若遇灵利座主,指一人来,或堪雕琢,将授生平所得,以报先师之恩。”
离开药山以后,“乃谓二同志”中的“同志”是指理想、心志差不多的意思。(“同志”这个词汇很早就有了,现在的“同志”是什么意思?历经好多劫难,“同志”这个词汇终于让俺不敢直视,现在指同性恋。)
他跟道吾、云岩说:“我们应该各据一方,去建立我们老师(药山)的宗旨,但是我不受约束,唯好山水,我喜欢欢喜地度日子,没有其他本事。以后知道我住的地方,如果遇到比较聪明的后生,就让他过来,我可以培养,将生平所得教给他,这样才能够报先师之恩。”
在佛家里面,如何才能报上师之恩呢?其实用什么都报不了,因为上师让你开悟了,等于让你拥有了全宇宙,你拿什么去报呢?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报的!哪怕万世为奴,生生世世做牛做马都没办法报答,只有一个报法,把他传的东西教下去,这就报了。
所以,船子就让道吾和云岩给他挑一个好的徒弟,因为自己没办法像你们一样建立寺庙去传法,他就好点山水而已。你们给我弄一个厉害的人,让我雕琢一下,那总算是报了先师之恩。
遂分携。至秀州华亭,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以接四方往来之者。时人莫知其高蹈,因号船子和尚。
师兄弟们分开以后,船子和尚到了华亭这个渡口撑船,以挣一点生活费。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存也不是非常难的事,主要是怕大旱、大灾以及战争。如果没有战争,和平时期的日子是很好过的。大家不要认为现在有飞机、有火车、有发达的生产力,日子美滋滋很好过,其实并非如此。如果能够回到唐朝,你是不愿意回来的,虽然那时的生产力没那么发达,但水真的好香甜,有对比就会有伤害。
你现在没办法去唐朝,只能想到“唐朝”这两个字以及关于唐朝的各种电视剧。如果六根处在唐朝的社会里面,心的作用一对比,可能真的不愿意回来,你会发现,回来以后的现代水难以下咽,连空气都不行了。这个很好理解,有人去了空气好的地方,再回到空气差的地方就受不了。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尼泊尔和印度,去之前,我一定运一下功才行,因为空气真的很差,所以,在没对比之前是不知道的。
当时,船子和尚的日子过得非常容易,换点小钱、整点小吃、搭个草棚就过日子了。我们现在肯定不行,要住别墅,别墅里面要有床垫睡觉,七八百人民币就去了,还要抽水马桶,还有电……我们要求的东西很多,而那个时候不是的。但是,你要求那么好的东西,就真的睡得很香很甜吗?不见得吧!在席梦思(一款高档床垫)上,弄得不好就睡出尾椎骨疼痛,比如我就这样的。所以真不一样的,物质、外境也有好处,如果说它是快乐的绝对因,那肯定错了。
一日,泊船岸边闲坐,有官人问:“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师竖桡子(桡子就是船桨)曰:“会么?”官人(“官人”属于有点地位的士人,不是不是普通百姓。当然,古代对官人的称呼很多,老婆称老公也叫官人。现在称呼的老公、老婆,那时候称呼官人、相公/娘子,反正有不同的称呼)曰:“不会。”他们开始斗机锋了,遇到一官人问:“你平常干嘛呢?你一个和尚,就撑船吗?还有其他什么事吗?”船子和尚竖起桡子,问: “你懂吗?“
以前山东有一拨学禅宗的人,经过多次网上交流以后,他们跑到成都来找我,结果一大帮人坐在酒店里面,统一穿着对襟衫,拿着很大一个扇子,扇子上写着一个“禅”字,还故意把凳子搬到酒店客厅的门正中。我一进门,他扇子一摇(他的头发很长,按说禅宗不应该蓄长头发,但他却弄了一头长发,还留着长长的白胡子),上来就是一句:“会么?”(哇,真像个演戏的!)翻译成现代化,“会么”其实就问你懂吗?你明白本性吗?官人说:“不懂。”说明船子和尚的话还是饶有深意,如果直白地问,就没有机锋的味道了。
师曰:“棹(“棹”是指划船的桨)拨清波,金鳞罕遇。”拨清波很难遇到金鳞(金鳞是比喻可以度化的后生)。
师有偈曰:“三十年来坐钓台,钩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满船空载月明归”是一句很出名的诗歌,经常被人运用于歌曲的填词上。“满船空载月明归”,也有“满船空载明月归”的说法。“空载明月”是什么意思呢?比方有人跟你斗机锋,你也跟他咬文嚼字地来一把:“会么?空载明月。”人家以为你会了,说不定你就会背诵那一句话而已。或者“明月空载”,到底是“空载明月”还是“明月载空”?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三十年来坐在钓台里面想去钓一个金鳞,钓到的却都是黄能(黄能是一种灵兽,不是他所需要的金鳞)。“金鳞不遇空劳力”,费了很多力都找不到这样的人。“收取纶丝归去来”,准备不再做这个事了。“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这都是形容词,“千尺丝纶”是指佛教的所有教法。那什么叫做“一波才动万波随”呢?这里的“波”指心,整个心就是这样的,一动全体都动。“夜静水寒鱼不食”,没人来上钩,也没人来听他说什么。“满船空载月明归”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他白搞了,找不到徒弟;另一层含义是指他的心境,如空载明月,心如明月,但是其月已空。
那怎样其月空呢?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明月当头照,犹是阶下人。”你整天在觉照中间,还没有真正的证悟。那怎样才是真正的证悟呢?“月落时相见”,月亮落下来了,就可以了。什么叫做“空载”呢?明月落下来就空了。但这些都是说法,真正的修证中间,不是靠一两句话就能够体会的。如果真的体会了,再来看这些话,真的说得丝丝入扣。
我举一个例子便于大家容易,我们说某种烤肉外焦里嫩,“外焦里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说不定有人把他理解的外焦里嫩给你一吃,外面也不焦,里面也不嫩,把你气得不得了,你觉得名不副实,说的东西跟直接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如果哪天真的吃到外焦里嫩的东西,再去看“外焦里嫩”的词汇,会觉得形容得很好,的确是外焦里嫩!所以,语言和修证是有差别的。
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别人祇看采芙蓉,香气长粘绕指风。两岸映,一船红,何曾解染得虚空,问我生涯祇是船,子孙各自赌机缘。不由地,不由天,除却蓑衣无可传。”
这是描述自己的心境,哇,船子果真是禅师啊!意思是什么呢?传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也没什么好传的,就是一身蓑衣——大家不要认为是真的传蓑衣,那还不如到市面上去买一个,事实上,“蓑衣”是指他的衣钵。“子孙各自赌机缘”,船子和尚也没什么,生崖就是划船。这个“船”指的是什么?如果过深去分析,身体就是船,心得就是蓑衣。船子和尚划船是为了找到后面的子孙,但是没办法,不是你想找就能找的,要各自赌机缘。
道吾后到京口,遇夹山上堂。道吾是他的师弟,到了一个地方叫京口,遇到夹山上堂。夹山就是船子未来将要做金鳞的这么一位弟子,上堂说明夹山已经是大法师了,只有法师才能上堂讲法,一排排人坐在下面。以前法师上堂很大阵仗的,一出门就开始吹唢呐,头上要打皇盖,还要撒花等等,因为那时候对佛法极其的尊崇。
但现在就不是这样了,根本无所谓,只是一个老师在上面讲。好处是大家放轻松了,坏处是你轻松了就没办法证悟。真的会这样的,因为不重视,就会得来容易看来轻,也不会在心里反复去衡量、思考,不会有恭敬心,而所有佛法的成就一定从恭敬和信心来。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容易出问题,所以利于普及,但不利于成就。反过来,如果成就的人少了,也没办法普及,佛法就越来越衰危。
僧问:“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无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无瑕。”下面有一位出家人问如何是法身,夹山回答得很到位,考试绝对一百分,言简意赅。
道吾不觉失笑,对于真懂的人,下面看他回答得这么好,外焦里嫩说得对,但是你吃过吗?没吃过,然后“噗”的一下笑出来了。有时候看到一些背书的,读了几天书就来呈现他的证悟,一听真的觉得好笑。有时候不是生气,而是觉得可爱。比如有些人读了几天书,就跑来说他怎么怎么样了——我都没证悟,你在我面前说什么啊?即使我没有证悟,只要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他歪到哪里去了,而且很多这种人,不是一两个,所以真的会觉得可笑。有时候他真的会认为自己证悟了,这种人是可爱。还有一种人是故意的,那就可悲或可恨,甚至可恨都不用得,只是可笑。但大部分人是把自己想的、感受的一些东西当成真的,比夹山还要糟糕。
道吾在下面笑了,而夹山是真求法的人,看见有人在他说到法身、法眼这些事情的时候去笑他,觉得这个人不简单。一般人会听得很感动:“哇,讲得好好哦!哇!法师你生生世世都是我的师,啊!”很多人会这样子,因为傻子蒙傻子,反正大家都一片傻。如果遇到真的,还在他讲法的时候笑了,就证明他不是个骗子。
山便下座,请问道吾:“某甲适来祇对这僧话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你看,夹山是求法的人。他说:“我刚才回出家人的话,里面有不对的地方,让上座失笑,希望你指出一下,我哪点不对?”
“法眼无瑕,法身无相”,在经论上都是反复被说的话,哪里有什么对错的?肯定是对的,但是有人失笑,就去问:是不是认为我不妥?这个问就不是简简单单的问:“我背得对不对啊?”而是问其它的意思,可见夹山真的是金鳞。
现代很少有这样的人,他们会喜欢来问这些东西,但并不是像夹山这样真心求道,很多时候想投机取巧:“我能不能在这里抓个窍诀?”经常用“窍诀”这个词汇,可以吸引一大帮人,总想弄了个窍诀,就不费力的证悟了。很多人经常抱着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思来,以为得到一个窍诀,可以马上证悟。如果有这样的事,佛菩萨早就把窍诀印成书,或者拿大喇叭在空中喊。这个很容易做到,如果有这样的窍诀,我们公司都做得到,我们有的是买大喇叭的钱,把窍诀一讲,大家都开悟了,有什么不好的?当下变成净土,但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这种人是心思不对,但夹山不是的,他真的经历了很多的闻思学习,已经上堂成了法师,还不惜去求这样的窍诀。
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师在?”道吾称夹山是和尚,那时候说的“和尚”,不像我们现在说的和尚,现在的“和尚”指出家人,那时候的和尚指法师,甚至是一种尊称,是一个庙里的主要负责人。道吾说:道吾夸赞夹山是真正的修行人,但是,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窍诀,没有人真正的教你。
山曰:“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某甲是自称,夹山说:“我有什么不对,请你为我说破。”吾曰:“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处去。”古代人好耿直,道吾就不说,请夹山去华亭船子处。在古文里的记载会很简单,现场肯定不会这样说话的,否则会听不懂。你们不要以为古代人说话也像这样文绉绉的,其实不然,有文绉绉的成分,但大白话里面还是会啰嗦很多。如果每个人上去都像京剧里面声情并茂、言简意赅的话,那不一定能让人听得懂,但记录就是这样的。
山曰:“此人如何?”夹山问华亭船子到底怎么样?吾曰:“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道吾说:船子和尚穷得很,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你要去的话,要换下简单的衣服去。说的很简单,意思是你不能带一大群弟子,浩浩荡荡开着路虎车甚至E350(一款房车),吹着唢呐、到处撒花、黄金供养,牛皮哄哄的,这样去了的话会不理你的。时过境迁,现在好像这样去才会理你,但是要考虑去的效果是什么,你在搞一场你希望的世间盛世还是在追求解脱?我没说供养不好,而是我们的心在真心追求解脱吗?
山乃散众束装,直造华亭。这就叫出离心,“散众束装”,“散众”把大家都解散了,“束装”不像以前那样穿着和尚的衣服,宽袍大袖、颜色鲜艳,显得很霸气。而古人劳动才会束装,穿起利于走路的普通衣服,就是不能宽袍大袖,所以要束装。然后夹山马上奔去华亭,可见他的不顾一切,是当真追求解脱之人。
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两个人以后肯定要互相介绍,船子问他住在哪里啊?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夹山从道吾口中听说船子和尚很厉害,而当真追求解脱的人,会不顾一切,见面就斗机锋,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见地。
船子和尚本来想问他从哪里来的,但夹山马上来了一句《金刚经》里相似的话。前面的“寺”,要读成是,如果是真的,就应无所住,是即不住;后面的“似”,也要读成是,意思是住即不是。金刚经里的原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没有来处、没有去处、没有住处,只要说安住,那就是错的。
大圆满里说“安住法性”——有人指责:“法性还要安住吗?你是错的”,却不知人家说的安住就是不安住。夹山来了一句背诵《金刚经》里的话:“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这也是一种机锋,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他没证悟,只是背诵而来的。
这种疯子有很多,有人被直指了心性,然后来找我,我问他:“你说说是什么?”“哎,就是这些嘛!”我的火一下从涌泉穴涌到尾脊骨,然后涌到肺部,大吼:“啊,是不是?”吓得对方:“哦,哦,有话好好说!”我不觉失笑,觉得很好玩!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这些,有些人可能谨慎一些,没那么轻浮,不一定到上师或者其他师兄面前说这些,但心里面还是不停地搞“是即不住,住即不是”,把自己分裂成上师和弟子俩个人。这是在自己内心里面进行雕琢,叫做“参”,我们要经历很多内心的斗争,最后才能真的做到“满船通载明月归”。如果没有经历,只是背诵这样的话,是没有用的。
师曰:“不似,似个甚么?”这个“似”也要读成是,都是通假字,古代公案的记载,你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字。既然夹山说“是即不住,住即不是”,船子和尚也顺便问:“既然说不是,它到底是个什么?”换句话来说,不要总来绕弯,直接说是什么?
山曰:“不是目前法。”翻译成中观的话,就是“一切显现都不是”,不是显现法的意思。这些话谁不会啊?读几遍中观都会了,但并不代表是真的证悟。你一定会问:“那我怎么说才对呢?”你怎么说都是错的,如果明白了,不说也是对的,这玩意不是嘴巴说出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如果你真的是亿万富翁了,不说你也是亿万富翁,说了也当然是。如果你是穷光蛋,无论怎么说你都是穷光蛋。关键在于有钱,不在于你怎么说。明白的人,左说右说,落叶飞花皆是利剑;不明白的人,就会让那些真正的成就者不觉失笑,当然也挺可爱,追求佛法,是一等出世之心,最多是这样子。
师曰,“甚处学得来?”船子问:“你哪里学的这些东西?”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夹山还在继续前面的机锋,意思是说,这个东西不是耳朵可以听得到、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什么是本质?非意识跟语言所能触及、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的就是这个。
对于普通的闻思者来讲,说这些也不错,说明你读到了这些东西。但你对成就者说这些,他会觉得你在装逼,你得用自己的语言来讲。其实,大圆满的上师在检验弟子成就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不能用书上的话来说,得说自己的话,一个真明白的人,说的味道都会不一样。
船子听到夹山说的,就开始恼火了。师曰:“一句合头语,万世系驴橛。”这句话很重要,“一句合头语”,一句对的话;“万世系驴橛”,把你套死了。古代拉磨的时候,在驴绑在橛子上,然后在驴头上套一个红萝卜,驴就会不停地去追着那个萝卜,磨就因此转动了。这个萝卜就是欲望,这个橛子就是人我执,意思是一句正确的话就让你永远轮回,原因是你没有理解这句正确的话。
其实很多师兄都是这样的,不停地读书、不停地思考,就是不实际去做、不当真。“一句合头语”可以理解为三藏十二部,然后让你“万世系驴橛”。你说:“这可能吗?我读了那么多书,还不解脱吗?”我告诉你,那些佛教学术研究者,也读了很多的书,如果不去做,一样会万世系驴橛,所以一定要去实践。佛教当真的意思,不是说不读书,而是读了以后一定要去做,一定要去实现,而且要明白真谛。
说到这里,他们的对话可能会出现停顿。虽然“一句合头话,万世系驴橛”听起来很文艺,但当时船子说出来的时候,肯定很不客气的。换成现代化:“哎呀,你怎么老是背书呢?正确的话,被你理解成这样子,你还有智力吗?”夹山当时肯定被打击到了,当场呆住了,觉得很委屈:“我为了来见你,徒众也散了,束装来见你,斗个机锋都被你搞成这样子!”
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夹山呆住了,一时没办法回答,船子又去撩他了。“垂丝千尺”,钓鱼花了很多的精力,实际上是形容为了追求解脱学佛,费了很多的精力。“意在深潭”,想钓深潭里的雨。“离钩三寸,子何不道”,现在已经快可以了,你又怎么不说呢?船子和尚刚才怼了人家,现在又说人家不说,因为一说就是“一句合头语,万世系驴橛”。
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夹山正要开口,“啪”被船子一桡打落水中。翻译成现代文,你千里迢迢来找我,无非想说说你的证悟,让我给你指点。对的,我给你证明;不对的,我给你划却。结果你现在来到我面前,怎么不说呢?夹山正要说的时候,“啪”一桡打到水里面去。
山才上船,师又曰:“道!道!”山拟开口,师又打。夹山肯定从水爬上来,师又说:“快说!快说!快快说!”夹山又想说,又被船子打下去,据说连打了三次。换作我们这个时代,这种行为属于谋杀未逊,太野蛮了!而且用桡子(船桨)往水里面打,一桨下去,还是有点份量哦!当然,肯定不会往死里打,否则夹山就没办法道了,肯定是捅下去,起来又按下去。
为什么要这样呢?防止习惯性地拿学到的东西来表达,逼着用心的方式,也就是心力不朝经典的那些语句上去,这时候要回观。如果是一个走到门口的人,一回观,就会一下明白。古代有很多禅师都用这种方式,比如马祖对庞居士。庞居士问:“什么是宗旨,什么是佛?”马祖上去一下把他的嘴巴捂住,不准他出气、不准他说话,这些行为是告诉你,不要习惯性地用书上的语言来说这些东西,那会成为一种戏论,你得朝内去观察自己。
有人问:“那他平常也可以朝内观啊?为什么偏偏要那时候才可以呢?”不是的,在一位具德上师的暴烈行为之下,这种反观会造成一种瞬间的清晰、瞬间的脱落和瞬间的透彻。
佛教里有很多这样的方法,比如《椎击三要诀》,其实就是这样的,“啪”的一声,斩断你的前后思维,瞬间直体本质,用的都是一样的方式,说穿了,就没多少神奇的。证悟了以后,可以幻化出很多神奇的出来,但是那东西本不神奇,真的好平常,但就是不能确定它,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确定它。
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船子反复打,夹山豁然大悟,那个时候真的明了过来,知道不能再用语言说了,于是连续点了三次头。
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船子开始教育他了,“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有人说这句话不应该是船子说的,应该是夹山说的,但这里记录的是船子说的。其实。谁说的都不重要,我觉得应该是船子说的,那是一种教育方式。但有人说有不同的说法,觉得夹山为了呈现自己的点头想说些什么。反正都可以说得通,我们只要懂得这句话的意思),“竿头”指一些教育方法、思维、教理,这些随便你怎么搞都可以,关键要“不犯清波意自殊”才重要。什么叫“不犯清波”?“清波”就是觉性,不犯觉性,你犯得了觉性吗?犯不了,而是要明了觉性,不要蒙昧觉性,这样的“意”是非常殊胜的。如果处在证悟的清波中间,不要去犯他、去蒙昧他或者丢失它,你所有的意、想法、经论,乃至各种各样的行为,全都是殊胜的——郁郁黄花皆般若,本性解脱。
前面船子和尚说夹山:“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你搞了那么多的经论,修行了那么久,现在你为什么不说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夹山想说的时候,船子就用桡子把他弄翻,连打几次以后,夹山就点头了。最后船子把他弄上来,对他说:无论怎么闻思也好,说什么也好,都没有关系,随便怎么搞都对,但是要不犯清波,也就是不要丢失法性、不丢失领悟才对。一定要在清楚法性里面去生起各种各样的心,翻译成现在容易理解的话,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山遂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什么叫做“抛纶掷钓”?完全不搞这些言语、教法,修行上的事了,实际上是问:达到最根本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师意如何?你看是什么样的?
师曰: “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这句话都很重要,我主要想跟大家讲这些。“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渌”是同音字,应该是绿;“丝悬”是指各种各样的教法、修行的一些方法以及经论。它们都悬浮在水面上,这些教法是随着心的各种运动来的,怎么运动都没问题。
也就是说,一个人证悟了以后,怎么去说都行,落叶飞花皆是菩提,教法就更没问题。但是“浮定有无之意”,它不是有也不是无,但是可以有也可以无,随缘自在,教证自由的那种心,叫“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
佛教里面对本性的“有”和“无”,有很大的争论,说有说无都不对,但也可有可无。“丝悬渌水”,所有的教法跟心的现象都是随缘自在的;“浮定有无之意”,波浪在起浮,你能说那个波浪是有还是无吗?说有,马上消失了;说无,又起来了——无有无无,可有可无。
禅宗里面说:“开出本有,示出本无,悟无有无,入出无碍。”说白了好没意思啊!关键你没有证悟,那就有意思了。证悟了以后,确实也没啥意思。真的没啥意思吗?里面有大意思,可以解脱,可以没有痛苦,都是真实的,浮定有无之意。
山曰:“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夹山领悟了,舌头说得再深远(“玄”是深远的意思),意思是你找不到出路的,说什么都等于零。舌头怎么说,都等于没有说,否定了自己以前说的“寺即不住,住即不似”等空话。
师曰:“钓尽江波,金鳞始遇。”船子听后很高兴,说:“我在这里搞了三十年,你终于来了。”这句话显然在表扬他,自我一下就被抬到非常高。山乃掩耳。夹山不听这些,可见,他真的是个大根器。意思是说,到了这个心境,没有什么金鳞,也没有什么草鱼,人我不会在这种最高级的赞美面前被撩起来。师曰:“如是!如是!”船子说对的、对的,真的觉得遇到了金鳞,然后吩咐他。
遂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这一大段非常有意思,前面是说修行最重要的东西。“汝向去”,你以后怎么办呢?“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这句话看起来好矛盾,什么叫“藏身处没踪迹”?不能解释成,没有踪迹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走到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莫藏身,这是扯淡的。这里指的是修行,身心落到的那个地方是任何分别都没有的,就是“藏身处没踪迹”的意思,即二转法轮的大无遮,全破完,你身心的安乐处在哪里呢?没有踪迹,没有任何的分别,无丝毫痕迹可以判定它,也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但是“没踪迹处莫藏身”,如果心认定一个地方是没有踪迹的,完全彻底的无遮,那就落在断灭的空上。或者是某种境界,或者认为“没踪迹处”就是一个圣处,到底什么叫没踪迹呢?无限的显现就是没踪迹,于踪无执而已,即没有一个没踪迹的地方,那个就是这一切。
这时候,马上会有人说:“是初地菩萨的法性定。”其实,法性定不是一个真正的证悟来的,这么一听,大可能家会受不了,因为还要依靠定,只是用法性定的方式,让本质赤裸裸地给我们悟。
禅宗里是不讲法性定的,法性定是中观传进来以后才讲的,这个词很容易误导大家,觉得里面好像证悟了一个不同的东西——不是的,它只是让所有的显现消失了以后,再用正见,让本体赤裸裸的被我们悟出来。但悟到了一个什么呢?什么都悟不到!什么都悟到了的话,“无智亦无得”就错了。
《大圆满基道果发愿文》里的一句话:“远离言思虽无见何法,亦无未见所剩之余法”,这就是法性定。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法性定是有个什么,它只是利用定的方式让我们赤裸裸地领悟法性。普通人修大圆满,虽然心确定了法性,但还有显现嘛。这是不是赤裸裸呢?从意识执定的角度出发,好像是赤裸裸。但从量上来说,整个透过去、完全消失的状态来说,还不是的。
定的方式,比如一个人修到了四禅或者四空定,定力有这么深,如果他有真正的见地,遇到很厉害的上师的加持,一下就可能进入完全脱落、纯法性的状态——法性定(我用了“状态”这个词,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状态,我们认为的状态,一定是在人我的基础上认知的。)
“没踪迹处莫藏身”,你不要执着一个“无”或者执着一个“空”,空即是色。当然,法性定里面的那个“色”可以称为光明,不要落入断灭。我们的心没有任何分别的,但是不要停留在没有分别的那个地方,所有的分别其实就是不分别,空即是色也可以。
吾三十年在药山,祇明斯事。船子和尚说他在药山那里学习了三十年,就明白了这个。这些话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搞明白。我们加入一个团体,跟随一个上师,甚至跟着好多上师,好像学到了好多法——能不能够学大鹏金翅鸟啊?能不能够学大威德金刚啊?能不能再学时轮金刚啊?甚至能不能学奶格五金刚啊?学了空乐大手印,还能不能再学光明大手印?好像学得越多越好,当然,这些法都很殊胜,但最后都为了明白这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明白了以后,任何事情都不在话下——“祇明斯事”,就这个事。“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到底是什么?明白法性以后,一下就明白了,但要真明白,很多人现在的明白都是语言性的。
汝今既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城隍”指很多人的地方,因为刚刚明白这个东西,还需要去修的,把它稳固下来,让它走到更加的清晰和稳固。
但向深山里,钁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船子还是心心念念的不能让佛法丢了,要夹山找一两个弟子把衣钵接下来,否则众生就太悲惨了!这是巨大的悲心所导致的一种结果,只有证悟者才会有这样的心思。意思是说,你要跑到远的地方去修行,找一两个弟子把衣钵接下去就可以了。
当然,他们的对话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从船边划到岸边,还可能喝两杯茶。这篇文章读下来,最多三分钟,事实不是这样的,也不会像我那样解说得这么多,我是为了解释他们的意思。
山乃辞行,频频回顾,他们在船上说了一些话以后,然后夹山要走了。“频频回顾”有两种意思:第一个,有些舍不得,刚刚遇到上师就要走;第二个,“祇明斯事”是不是就这点啊?你呆在药山那里三十年才明白,而我与你才呆了不到三个时辰或者不到三十分钟就懂了,然后让我那样去修行,还要搞一两个弟子去接续,为什么不让我依止你十几年呢?
真明白了以后,可以依止可以不依止。首先,像船子和尚这样的上师,你依止他,不是那么的方便。其次,夹山本身是个大法师,他一明白就教证合一,知道自己该怎样去修行的。关键是不明白那个东西,一旦明白就好办了,所以他可以自己去修的。但是,后来还是频频回顾,一是因为不舍得,二是因为不确定——这是关键!“你三十年才搞明白的事,我一下就明白,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心里不敢确定,脚跟不点地。
师遂唤“阇黎”!山乃回首,师竖起桡子曰:“汝将谓别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船子唤夹山为“阇黎”(因为夹山是法师),夹山就回头,船子竖起桡子,说:“你不要认为还有其他的,就是这个!”然后把船弄翻了,掉入水中去淹死自己。这些人基本上都已经超越生死了,演场戏而已。但是,他想用这样的行为来告诉夹山:“三十年来,我只明白这个事,你不要认为还有其他什么!”
真实的般若就是这个,只要明白本性以后,看到的那些神乎其神的事迹,比如十二个百数功德、把手压进石头里面等等都不算什么,自然就来了,最关键是你要明白般若本身是什么、明白万法的本质是什么,就这个事最重要,但却很难明白。
在路途中,也许我们产生很多的功德,手能够压到石板里面去,身体能够腾在空中、浑身冒出香气,但你可能还是不明白这个。这些靠我们的五根认知到的神奇殊胜的事情,都属于相,在修行中,都可能出现,但它不算什么。
一个初初明白本质的人,也许什么都显现不出来,但是随着他的修行,后面这些所谓的神奇现象,根本就不在话下,叫“圣末边事”。后来,夹山同样讲“法身无相,法眼无暇”,那就不一样了,哇,应者云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一句合头语,万世系驴橛”。我们要当真,当真就要有出离心、菩提心,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随随便便读几本书,就觉得自己懂了、明白了,没那么容易。意思层面的东西,学者可能比我们还厉害,但他们真明白吗?不一定!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12课
-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1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