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学习《中观总义》。前面我们已经抉择了心的来处和住处,现在要抉择心的去处。这里是用什么因来抉择心的去处呢?是用大缘起因。
大家都知道大缘起因,我们以前讲过。什么是大缘起因呢?就是我们去看世界上任何一个现象,它都不可能是唯一的、独立的,能够单独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的一个现象,它不可能是这样的一种真实存在,全部是依缘而起的。依缘呢,我们讲过的,其实大缘起因最根本的理性抉择的方式,就是任何一个事物必须依靠我看到、听到、触摸到而证明其存在,反正有一个“能“和“所”。
那么这种存在实际上是二元性的,有“能”有“所”。也就是说,这是缘起因的一个根本。当然,这个缘起因在唯识里面是怎么说的呢?说成是“明知因”和“俱缘定因”,两个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大缘起因的根本。大缘起因为什么称之为大呢?因为它可以把前面的因全部包括在内,这个是所谓的大缘起因。
这个大缘起因,说白了就是我们的一种思考方式。什么样的一种思考方式呢?就是我们要去看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不是有实有的事物——我们得有办法去证明有一个实有的事物完全不依靠我们的认知而存在。其实这是一个既是认知论又是方法论,还是个结论的因。为什么呢?你看有没有事物可以不依靠我们的认知而存在?
记住,这个存在一定要是现量的存在啊,不能是单纯的比量(甚至胡思乱想的比量)性的存在。比如有人说:“万一有个东西,我们还没有发现,它就是存在呢?“这个不行,马上就变成了你的一种想象,这样的想象是没有尽头的。我们所说的存在,一定要有一个现量性的存在。即使比量的存在,也一定要依据现量来进行正确的推论才行。你不能靠无穷无尽的想象,因为这种想象性的比量都没有办法去进行真正的决定。
比如我可以想象我是总统,我是国王,我是宇宙之王,我晚上登上太阳不会被烧死——晚上的太阳没有光啊?这样一想起来那就麻烦了。所以不能是想象性的东西,特别是物质性的存在,它一定要现量性的存在,不能说是比量的存在。
那么这种现量的存在,可不可以不依靠我们的觉知,我们也能判定它的存在?这个不行的。有人说:“不是啊,你看嘛,我们没有现量判定美国的自由女神存在,我们没有看到它,没有摸到它,但我们也知道它存在,而且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就是比量的判定。”我告诉你嘛,你比量的判定一定是依靠有人用眼睛去看过它,是不是嘛?最初一定是有人用眼睛去看过它。
比如,你从来没有见到过X女神的存在(大家已经对自由女神有了固定的认知了,我们现在就不说自由女神,说X女神),但是,我们大家都告诉你X女神是存在的,你会相信吗?如果大家都说他们都没有看到过,然后又告诉你,说她是存在的,那你就会问:“这是不是你们想象的呢?”
也就是说,大家告诉你自由女神的存在,是因为他们也有能所的这种接触,依据这个现量,然后再通过一些逻辑告诉你,你就相信了自由女神的存在。什么逻辑呢?比如他们都不会说谎啊,有很多人啊,还有图书、视频、各种论据等等,都在告诉你,他们没有说谎,自由女神肯定是存在的。
当然,这个还要排除一个非常可怕的假设:万一你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面就完了。(网上的师兄知道“楚门的世界”吗?就是整个的一切是个大骗局的意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面,只是欺骗我们的不是导演,是什么?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那些感官,这是从很深的层次去说。我们现在在分析的时候就说是感官欺骗了我们,感官不可信,那咋办呢?
其实我们现在用这些理论,从来都是在破除,我们凡夫的理论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建立的,我们的感官也没办法真正建立的,都只能是破。我们建立的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真正的建立是不可能的。我们用的方式,比如中观都是破:它都是错的错的,假的假的假的……你敢说有个什么东西是真的,那就不行。到了最后就只能是不可说、说不了,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这六个感官的范围,已经不是世俗谛的范围了,不是我们世俗的现量可以去认知的,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
我们拉回到我刚才的那个话题来。这个大缘起因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法。我们去看周围的任何一个事物,它是不是都要依靠我们的观察、我们的直接认知而成立?如果我们不认知,它还能成立吗?它没有办法成立的。它的那种成立,只能是想象性的。
比如我们背后的东西,当我们去看它的同时,它的样子(形色跟容色)就以我们看的那种方式成立了;我们不看它,用手去摸,它的软或硬,就以触觉的方式成立了。但是,如果我们不看它、不触摸它的时候,它以什么样的方式而存在呢?这其实就是大缘起因的实质,就是说,离开了我们的认知和感官,它还存在吗?这个说的就是大缘起因。
我现在是给大家以一通很哲学性、很科学性的说法来说这个大缘起因。为什么科学性呢?其实现在的量子力学就走到这一步了。量子力学认为所有的事物必须依据我们观察才能确定,没有观察它之前,它是个什么是不确定的。这个就跟我们唯识里面讲的一样,事物在我们没有去认知之前,是以种子的方式存在。
种子的方式就像量子力学里面说的“波“,“波”就是“不定”的意思。量子力学说,没有观察它之前,它还是一个波,然后我们的注意力上去了,我们看了它、触摸到了它或者听到了它,这个波就塌缩了,变成了所谓的现实,被我们认知了。那么唯识就说,我们没有认知一个事物之前,它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种子的状态,当你去参与它——参与就是你用你的认知力,带动你的感官,感官可能是眼睛,可能是你的触觉,也可能是你的听觉、味觉、嗅觉,都有可能,你这样一去参与,好了,它就被确定了。
之所以说是科学的说法,是因为一大通这样的认知论啊科学论实际上说的都还是物质。现在我们要用大缘起因去抉择我们的心,它去哪里?以前我们用各种各样的因去抉择,实际上就是去认识和体会我们的心,它没有一个来处(没有一个来的地方);然后我们又用离一多因去抉择,去发现它根本没有一个住处,心就是正在起的时候,它安住的地方也找不到(它活动的地方不知道在哪里)。
心在运动的时候找不到它的来处,安住的时候也没办法找到它的住处。不管它是在运动还是在安住,都找不到一个安住的地方和活动的地方,这叫找不到住处。也就是说,不管是运动的心还是平静的心,它都没有一个住的地方,“体”都没有的。没有住的地方,那它是什么?实际上是在找它的体,但体是找不到的。
现在又说它活动了以后,它能去到哪里去呢?我们心的运动能到哪里去?实际上你抉择来抉择去——当然它肯定能告诉你结果:哎呀,心没有去处。我们还没讲,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因为一说《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从某种程度上讲,未来心就是去处嘛。或者说当下去了哪个地方,这就不一定是未来心了,其实可以把它理解为住处。根据《金刚经》所说的,来处、住处、去处都不可得。
我们好像在概念上都知道结果了,但实际上我们真的不知道的。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我们的心没有来处、没有住处、没有去处,特别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没有来处、没有住处、没有去处”的意义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我们在“没有来处、没有住处、没有去处”的时候该怎么办?然后呢?
就是你真的要去根据“心没有来处、没有住处、没有去处”,找到这三个说法的意味是什么。先找它的意味,然后才会明白和体会到它说这些东西造成的结果,才能不停地去串习它,然后发现它根本的作用。我说了一大串其实也都是名词来的,我们仔细地解释。
首先通过这几个概念“没有来处、没有住处、没有去处”,我们去领会它们的意味,就要去反复地去思考、去体会心“没有来处、没有住处、没有去处”。首先从概念上搞清楚它到底是个啥,等下我从逻辑上把它讲清楚,讲多了以后的话,慢慢慢慢我们知道:“没有来处”其实就是心在动的时候,实际上是找不到它的根源的,所有活动的心的基础是无根的;“没有住处”就是心活动的同时,其实它也是找不到实体的;“没有去处”就是活动完了,其实心也去不到哪里,因为它从来没有生起过。所以说这些的意味是什么?哦,原来实际上想说的是心从来都没有一个实体,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好了,概念性的就弄清楚了。
从概念开始,我们去找心是什么,它的作用跟原因,要体会心没有根,没有实有的体,概念上明白了。你一定会问,没有实有的体怎么了?其实当我们概念上明白心没有体的时候,我们就要直接体会心没有体到底是什么回事,自己去体会它。如果我们的心直接从概念里边明白心没有体的话,在座的每一个人和网上的每一个师兄全都做到了。
问他心是什么?他会说没有体啊!没有体咋了?他就不知道咋了。这个原因就是我们仅仅从概念里面知道心没有体,几乎是不管用的。什么叫做不管用呢?我们的心没有办法通过概念上知道没有体而领会到解脱、没有生死、没有恐惧、不忧虑、没有希、没有忧这些东西。
“我已经证悟了!”有吗?没有,完全没有。没有体就没有体,没有体,我肚子还是会饿的,你要攻击我的话,我晚上还睡不着的,我们还是一样的会被各种各样的烦恼、痛苦、害怕、恐惧或吸引我们的事物所搅动,根本起不到作用。
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心根本没有体会到心没有体,而且没有办法安住于它没有体。如果我们的心直接体会到它没有体,确信了这个就是根本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心真的是不愿意被那些没有体而晃动的东西所吸引了。这个就是体会到心没有体,就是他再不被那些东西晃动,而且他的心坚定地彻底地清晰地知道了这个确实能够带来没有生死、不受威胁、完全没有苦难,而且就是常乐我净,坚定地体会到这一点。没有体的结果指的是这个,所以他在中间安住下去。安住下去不是安住在一个什么东西上,因为它本来就是那样的,他直接地体会到了。
说了半天,我还是从作用去说它的体。大会可能会说:“你直接说那个体是什么嘛!”告诉你,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处、没有住处、没有来处,它才可能快乐、不受威胁、超越生死。有体的话它就会被整烂,知道吗?其实它告诉你就是这个,你要明白它的意味。
你说:“我现在就明白啦,但我还是受威胁啊,还是害怕啊。”因为你的心不在无体的空性的本体上面,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心在你的钱、你的身体、你的小宝宝、你的钱包、你的LV包那里,所以当然受威胁。心如果安住在无体的空性上面,那些东西可以现起来,但完全不成为你的生命的根本处、主宰处,你不需要再保护那些东西,因为那些东西不需要保护,因为它没有体。它没有体也就不会有生死,明不明白?所以我们要去找它的目的是这个意思。
大家记住,我说的这一段特别特别的重要,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而且我说得疙疙瘩瘩,但是它特别重要。它意味着你去找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把这些东西说清楚,你找了就找了,知道吗?接下来你一样地吃饭、拉屎、睡觉、恐惧、害怕、隔壁的小妞一样地搞得你整夜睡不着觉,早上起来眼圈是青的,然后上班被老板骂,觉得生活没意思,好孤单,一样会这样的,因为你的心根本就没有体会到没有体的那个东西才是一切。这个叫它的意味,而且它根本不受任何东西所左右,即使身体消失了,那个东西还是一样,那个叫体会到它的意味。
大概就说那么一点意思,你要我说出那个“体”来,我告诉你嘛,我真的说不出来。那个东西因为它没有体,所以你说不出来,但是你真的能够明白它,你可以自认它。没有体,所以我们要去说它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也不可得,但它真的是一切的根本,所以它绝对不是断灭。找它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我在还没找之前就大量地来了这么一段,因为这个东西非常非常重要,大家要去想一想为什么要去找它,不然的话找了以后,找了就找了,像我刚才说的。找了以后没有用,你接着就会被其他东西所找。那些东西就是我刚才说的一大堆,轮回的一切好的过患和不好的过患,永远没有办法安住在没有体的、能够生起一切的、本质的、绝对美妙的空性上面。
我们怎么去体会它,那是另外一回事了。那就要去除一切妨碍我们去体会它的因素,把我们的心用在毫无意义上的事情上的这些力量要收回来。还有我们心的力量除了不能用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能用在我们自认为有意义,但它的出发点完全是以个体为出发点的这么一种对基点寻找的错误认知。我们认为个体是基点,这是错误的。
我们要回到那个完全不是基点,完全无所住,根本就不可得的本来觉知上去,那个才是基点,那个基点是没有办法被毁坏的,从来都没有生过,也绝对不会毁灭。所以佛法是不会错的,每时每刻都在证明它是正确的。你眼睛一睁开就在看,你耳朵在听,你不小心放了个屁…..这一切生起又消失,又从来没有生起,从来没有消失,所以它是正确的。(哇,我说得好哲学啊,我只能这么哲学地说了。)我们现在回到课文上来:
(三)以观察一切的大缘起因抉择心无去处
这一念生起时,它不去其他处,因为这一念只有“去”和“不去”,如果是“去”,也不可得一个去,因为已经去了的法,不可能有“去了的有去”和“还没有去可以去”的两种作业。如果“不去”和“去”相违,则不能说“去”。
(昏了吗?哈哈哈哈。)心无去处,其实就是说去处的这个“去”不能够进行详细观察,“去”从某种程度上是说时段,时段它是没办法究竟的。而我们现在做的是胜义观察,一说去马上就出问题,要这么去分析。
“观察去者:”就是“去”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叫做观察去者。我们说念头不是要去吗?去哪里吗?我们的念头就是去者。“这一念生起时,它不去其他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念只有“去”和“不去”两种,要么去,要么不去。那你说:“不是啊,还有正在去啊。”如果是正在去的话,那就要牵涉到时间了,而这里一定是说刹那。它是说实有性的,那一刹那是不可能存在什么去的,那一刹那也存在去的话,它也不成其为刹那了(就成为时间段了)。所以“去”实际上说的是时间段,一说时间段,它就没办法是胜义观察。
这些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扯淡,但不扯淡是不行的,轮回就是一场扯淡来的,学中观就是以扯淡对付扯淡,因为人类所有的思维逻辑到后来其实都是有毛病的,没有办法的,所以真正的应成中观什么都不立,它没有什么立的,什么理都不立。
它说:“我是用离一多因来破坏你啊,但离一多因我也不认为它是正确的,我只是用你说的这些逻辑来破坏你而已。”所以它不承认自己建立什么观点来的。所以就是要扯,扯的目的是要破坏我们固有的、自以为是的一些逻辑方式和认知方式,以及认为这个世界是以某种方式存在的这种观念。说得简单点,就是破坏我们固有的认知方式,换回正确的认知方式。
那你说:“什么是正确的认知方式呢?”凡夫是没有正确的认知方式的。所以我们所有修行实际上全都是破,破到后来的时候灵光乍现,离开戏论,这是一个很模糊的表达方式。它绝对不是建立“你应该怎么样”,这是不可能的,那个怎么样是说不出来的,它只是离开戏论。“离开戏论”就是说要离开分别的、以个体作为主体的认知方式,这样的方式来真正进入真理,所以没办法,我们只能这么扯下去。
“这一念生起时时,它不去其他处,因为这一念只有‘去’和‘不去’,如果是‘去’,也不可得一个去,”这一念头真的就是去的话,它就不可能得到一个去,为什么呢? “因为已经去了的法,不可能有‘去了的有去’和‘还没有去可以去’的两种作业。如果‘不去’和‘去’相违,则不能说‘去’”。这一念生起时,它不去其他处,那么这一念本身只有“去”和“不去”,“如果是“去”,如果这本身是个去法,“也不可得一个去”,不能叫做去法,因为这一念本身只有“去”和“不去”,如果它就是个去,就跟它所说的“去”这个东西形成了冲突,也不可得一个真正的去法。
为什么呢?就是说这个法如果是去了的法,它已经是去了嘛,那它就不可能有“去了的有去”和“还没有去可以去”。什么叫做“去了的有去”呢?去过了就不能叫去了,还没有去的也不能叫去,这是两种作业。如果没有去的这个法和去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那么你就不能说这个法叫做去法。
这样吧,就是一个念头,如果它叫去法,那么它是已去的还是没去的?已经去的就不能叫去法了,已经去过了;还没去的也不能叫做去法,那哪还有个去法呢?得不到一个叫做“去”的法,那中间那个叫去法的又不是去的也不是没去的,正在去又不能叫去的。其实就像第一段说的,它是个阶段性的东西,阶段性的把它前后一剥,中间又不成立去,就没有个东西叫做去法,找不到,这个念头没办法叫做去法。已经去了的不能叫去,去完了的也不能叫去,你说当下的是去法吗?当下是不会有个东西叫去法的,因为没有未去和已去,中间的那个是个啥呢?
这是一个很绝对的分析,其实你找不到一个东西叫去,你不能详细去分析它。比如说,一个人从广州去深圳,缘起上当然可以从广州到深圳,当然要去详细分析就真的麻烦了,去者是什么?你找不到一个去者。《中论》中有一品专门说这个,找不到去者,也找不到“去”这件事,你要是详细地对它进行实有分析:去者到底是什么呢?它什么时候是去者呢?找不到去者,找不到“去”这件事,还找不到去时。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承担“去”这件事情、“去”这个时间和“去”这个主体。
“去”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来说是运动。胜义的分析是否定运动和变化的。比如说我们从广州长跑到深圳,缘起上我们当然承认有人长跑跑到深圳了,好远啊,100多公里,超过马拉松了。但是如果你要用中观的实有性的分析、胜义性的分析,你就找不到一个人跑到那里。是谁在跑这个事?什么叫做跑?它现在用一个“去”就麻烦了。比如那种跑法,是前一秒在跑还是后一秒在跑?前一秒钟已经跑过了,不算跑,后一秒钟还没开始跑,中间是谁在跑?跑时就没有了,没有一刹那是跑,连一刹那都找不到。所以你只能说一段时间。
说去就是事物运动的意思,这个再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芝诺悖论的飞箭不动(飞矢不动),就是飞箭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轨迹里面的每一刹那,这个箭应该占相应的空间,每个刹那的空间把这个点连接起来,那个点是不是真实的?应该是真实的嘛!那么它在每个点都应该是不动的,所以那个箭应该是不动的。
所有的点密密麻麻连接起来就是一条线(箭矢飞向的那个轨迹),在每个点上飞箭都是不动的,但箭实际上又飞过去了。这是芝诺悖论的飞矢不动,其实它是否定运动的。它一定要把所有的点全部消灭完,飞箭才飞得过去,每个点占的时空只要真实,马上就完了。
其实它说的方式就是观察去者,用的方法是一模一样的,实际上这就会否定两个东西,一个从外境来讲是否定时空;现在是否定我们运动时,我们的心的觉知的真实性。
大家这样听我在谈,实际上这是作一种胜义分析,只是我这个胜义分析有时会牵涉到什么哲学、运动、科学等等之类的,也牵涉到我们中观的理论。那既然我们是在学习在交流,我们当然要说得丰富一点。如果简简单单把这些简单解释一下,没什么太大用的。如果说这些哲学的东西,这些非常学术化的东西,如果不把它拿来跟我们的修行牵涉在一起,那意义也是不大的。
而且,我们作为城市中修行的居士,实际上我们的时间比专业的出家人时间要少很多,如果不把那些学术化的东西迅速用于实际修行的话,也许我们没有办法真的在这一生运用这些理论直接走到我们应该走的那个地步去。因为你没有大量时间泡在里面,让那个理论逐逐渐渐地把你引向修行,你得快。
目前这个世界是吃快食面这种方式,这是一种错误的吸收营养的方式,但是有时候也不得不这样。大量的工作,大量的闲散信息占用了我们相续。如果我们不去搞这些东西,也许我们活都活不下来。古代的人,以前在印度一家人靠一棵芒果树就可以活下来了,现在行吗?现在你们就会说:哎呀,好可怜哦,次品阶层,连个iphone5都买不起,还不要说iphone7了。
你被他一同情,你自己也感到很恼火的时候,就活不下去了。那你没有办法,你就要在城市里面生存,生存的话就水啊电啊,这些也就算了,因为是必须品。你有时候憋急了进厕所都要收钱的,你敢拉到大街上啊?拉到大街上,你真的是不用花钱,你很快会被送去芳村(精神病院),但那里好像也不是免费的,也就是你想成为疯子,你都得有钱!(众笑)。
这是一个很悲哀的原因,我们必须要去从事一些无聊的事情,占了我们大量的相续。去从事这些无聊的事情,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那我们仅剩的一点时间学习这些理论,立即要把它很准确地用于我们的相续,这样的学习方式才对。所以大家听到我说的这些东西,不能把它仅仅当成学术,有时我把它扯到修行上也是有用的,大家要这么去理解。
观察去者:“去”这种东西它实际上是不成立的,“不去”和“去”是相违,去了的,不可能有“去了的有去”,去了的就不能叫去者了。还没有去的可以去,也不能叫去者。那么“不去”和“去”这两个东西,是不能够成为一个东西的,所以说没有一个东西叫做去,就否定了心的活动——去。
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啊?你怎么能否定心的活动呢?明明我的心在动嘛,我一会儿快乐,一会儿痛苦,一会儿寂寞得不得了,一会儿看见美女的时候,我的心就“呯嘭”、“呯嘭”的,怎么说我的心没有活动呢?”这里是说胜义的心,它没有说这个缘起的心,大家一定要记住。缘起的心,这个东西没人跟你争论的,佛陀有这么无聊吗?
当然就是因为你活动得太厉害,他才告诉你:实际上你心的本质根本从来就没有动过。他要让你明白这个东西。他要让你从那种激烈动荡的心去看那个不动的本质,他说你的本质从来就没有动过,他要你去知道那个不动的本质,然后安于这个不动的本质。
记住,安于这个不动的本质,安的意思就是它这里面,好爽、好舒服、好自安、不会被破坏。这样形容的话,大家又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你又完了,那安就成了实有的本质。它说的安实际是在那种无执、无住的状态里面,是不受破坏的,原因是它本身没有实有的本质。只有有一个东西才可以被破坏掉,它不是一个东西。所以它说没有去,就是否定了我们的心正在活动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本质光明它没什么真正的活动,所以叫做不生不灭。
说这些概念,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当我们在动起来的同时,我们要明白我们的本质其实从来没有动过,我们怎么去体会?你看,我仇恨、我愤怒、我开心、我忧郁,我的心的本质从来没有动过。为什么?why?你看,这里面在动的时候,有什么东西是不动的?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观心的方法,我教给大家了。但是我再说下去,其实很没意思,我不想再说了。
当我们动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有东西是不动的。如果没有那个东西,你连动都不知道,因为你以前的注意力全部都做那些动去了,你没有发现其实有一个东西支撑着那些动。我举个简单例子:一闷棒下去,你肯定什么都不动了,也就是一闷棒没现出来的东西,它有一个东西是跟这些动不一样的,但是它知道所有的动。
诶!这只是一种认知方式,不要以为这个就开悟了啊,距离开悟还一匹布那么长。这是一种观心的方式,就是它否定了心的活动,就是心不管怎么动,它始终有个东西是不动的。如果你要用一个词汇来说,那就是光明啊,那就是诞生一切的明啊,其实是有很多词汇说那个东西的。
甚至你可以修的方法,我们经常说的明知定,我很早以前就教过你们的,不管什么升起来落下去,我知道就行了。那个知道是非意识性的,我就知道它现起,现起就现起,关你啥事?比如我知道我身体的沉重,关你啥事?或者他在说话,旁边藏着邓丽君,随便,我只知道。你看,没有这个知道,这些东西会成立吗?不会成立的。这个知道会随这些外境动吗?不会随这些外境动的。但那个知道是什么呢?那就不管了。
这是一种观心练习的方式,大家可以去练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明知定。但如果明知定前面没有空性的修行,那纯粹是扯淡的。那会强行捏造一个明出来,人家没事想捏造美女的观想美女,“哇,好漂亮啊!这个美女,苍老师!”毕竟想了一个东西。你一捏造“啊,没有美丑,不生不灭,是一坨明!”所以你会捏造成这样子,这是在修行上的一个误区。
那具体要怎么做?太麻烦了,有时间要具体修行的师兄,你们要慢慢讨论,要磨励这种东西。不是什么东西神秘得不得了的,心就在你那里,你自己去看它,你自己去观察它,总有一天会发现它到底是什么样的。要充满信心,屡败屡战,没有什么发现不了的。你得坚持下去,而且你得守持戒律,你得告诫自己不要陷在个人主义的小圈子里面。
坚决不要做肮脏无耻的小资,这个境界很高的啊,我说肮脏无耻是开玩笑的,其实小资我挺喜欢的。“月亮上长了一朵花,啊~折下来送给亲爱的他,啊~”(众笑)我说的小资暗指个人主义的意思,只管自己的安乐舒服,而忘记了周围的哭声以及苦难,我讨厌的是这个东西。不是我讨厌,是所有修行人都要讨厌这个。因为明力全部集中于个体的安乐的话,实际上是一种局限,他也没有办法发现心的本质上的大悲周遍。没办法发现大悲周遍,就没办法获得真正的开悟。
这里否定了“去”这个意思,它跟修心的直接连接性就是这个了,大家要注意去思考这个东西。
这一念如果去,必定有个去处。从时间上去分析去处,或是过去境,或是现在境,或是未来境。过去境灭了,不可能去;未来境还没产生,如石女儿,也不可能去;现在境也不可能去,因为现在这一刹那,如果是“正显现时”,就不能说是“去时”。
这又是一个绝对性的分析,时间上说去,它总要去个地方。从时间上说去,要么它去到了哪里,它已经过去了,不存在有一个什么去的处,已经过去了。你看我们的心念去了,你在哪里找得到已经去了的心?未来的根本就不存在,还没有去。正在显现的时候,它是没办法有去时的,只能是一刹那的。
你一分成了前后刹那的时候,前面一刹那又没了。你说那一刹那是一段时间,比如说一秒钟它一定有前二分之一秒和后二分之一秒的,我把它分成一半,前一半它又成了过去的,不停的过去,未来就不提了,未来根本没发生,也就是只能是当下一刹那,当下一刹那不能叫去,就否定了有个去处,它没有去的地方。
——前几天有师兄在网上发表了一个困惑,他说我在课上一会儿说心没有来处没有去处,一会儿又说心是说阿赖耶识里面来,又会回到阿赖耶识里面去。其实他是把世俗分析和胜义分析搞混了。我们世俗谛说心念的来处去处,我们说因果要存放在哪里,为什么现起会有规律,我们会受到报应的时候,心一定有一个机制来完成这些事情,这个就叫阿赖耶识。可以说我们的心去到那里,又从那里出来,因缘而生,然后现象下去又成为种子,这个是说缘起规律。
而胜义分析是分析它的实有性,它要一直较真下去,这是两个不同的分析角度。其实是把世俗谛和胜义谛混在一起打,二谛互打会经常出现这样的事,这个没问题。有个师兄专门发了个短信来问我,我就没有回答,这个师兄我也不知道是谁,我想在课上随便回答一下。
因为那个回答起来好麻烦,详细说要说很久,简单说他听不懂,简单说就是二谛搞混了,一个在说缘起规律,一个在说心的念头的实质。所以两个不能混在一起,混在一起就麻烦了。混在一起的话,你会说佛陀前后说的都不一样的,一会儿说因果不虚,千百劫都要跟着你,你死定咯,威胁得你一愣一愣的。然后回过头又说因果是假的,完全没有实质,其实这是两个层面的事。
如果说我们只是去干这个世俗谛,我们就没有解脱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只看胜义谛,不看世俗谛的话,那叫睁着眼睛说瞎话。为什么?因为那是别人的东西,而你在生活中恰好就要注意世俗谛这个阶段,否则就成了狂禅,数他人的珍宝而不考虑自己的处境,所以说二谛要双运。
它否定了去处,心没有办法有一个去的地方。你要这样想:每一个运动的念头,如果我们去找它的地方的话,每一个念头每一刹那实际上都没办法有一个去处,因为仔细分析起来的话,它一过去了,你看前一刹那一个念头一起,它前一刹那都已经消失了,不存在什么去处了。未来的,要去哪里,哪里还没来之前不知道。当下正在活动的时候,不是一个去处。
你说“不是啊,我的心起来了,又安静了。我的心从平静里面来了一个念头,然后我又回到了平静里面去。那不是有个去处了吗?”那跟刚才我的说法有什么差别呢?我刚才故意把阿赖耶识的事情拿出来说一下的嘛,从平静里面又回到平静里面,那是世俗现象来的。我们承认这个东西,它来不来还用得着分析啊?那个平静是个什么嘛?平静也是个念头来的,那你干脆不用说从平静里面回到平静里面,你直接说从前一个念头来到后一个念头,不行吗?这个念头会到未来那个念头,那都是去处,那种世俗分析当然是可以的。
而现在我们要去找它的真实性,它真的去处在哪里,它有一个实有的念头或实有的去处吗?你分析的目的是完全要去找心念的真实性,不管它在活动的还是平静的,它都没有真实性,一定在分析的时候要死死的牢记这个目的,不然这个真的变成彻底和修行、认知论没有关系的戏论。
怎么叫做和认知论没有关系呢?就我们所学的这些观念,会变成纯数理逻辑,我们在观念上赋予每一个词汇相应的含义,让它形成矛盾或者形成顺序,然后我就通达了,然后忽略对我们心念的认知,成了完全不相关的两个东西。学了东西,就跟你观心的这个认知方式没有直接的影响性,那你学来干嘛呀?还不如去学怎么认美女,锥子脸好看还是圆脸好看。
如果是跟认知论没有关系,也就是和你观心的具体方式没有关系,然后和你真正的修行也就不会有关系了,和结果也没有关系。学完了就学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听得懂吗?我希望这节课要认真地听,表面上它好像都是些干理论,其实我不讲干理论的,因为这个理论如果和实际的东西没有用,我就不干了。
跟拍电影是一样的,你拍不出电影,你跟我说什么都等于零。和“抢银行”是一样的,钱抢到才是对的,别和我说计划,说计划也是为了抢。这是开玩笑,我不会“抢银行”的,我怎么会“抢银行”呢?我抢银行的方式就是布施和供养,这个没错吧!大家听了以后,松了一口气“我没有跟错人”。(众笑)
它否定了心的去处。刚才说了念头从平静里面回到平静里面是缘起现象,它的平静不是它的来处,也不是它的去处,它要找到它动的同时,它有可能真正去一个去处吗?去不了,平静不是一个处,阿赖耶识也不是一个处。阿赖耶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术语性的,但它表现出来其实就是一种平静。
如果你去到平静那里的话,平静一破坏了,这些念头,咋办呢?随时会被破坏的,平静破坏了,那这些念头照理也随着被破坏死了,它怎么再生起呢?你要这样分析的嘛。譬如我一个仇恨,这个仇恨从平静里面生起,想起了他当年折磨我,我一下仇恨就生起来了,想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想不下去了,饿了,要吃饭了,又回到平静里面去了。
下次突然另外一个事情又来撩起,我的平静又被破坏了。突然看到中国足球队赢了,拿了冠军,新仇旧恨爆发出来,平静又被破坏了。也就是平静破坏了,回到我那个平静里面的那个念头也应该被破坏嘛。我下次见到他的时候,仇恨又出来了,说明中国足球队的胜利破坏那个平静,并没有破坏掉我对他的仇恨。
听到我所说的这些事件前后的联系性吗?我对一个人产生了仇恨,然后这个仇恨回到平静里面去了,这个平静因为中国足球队得了世界杯而破坏掉了。平静虽然被世界杯破坏掉了,但是我对这个人的仇恨并没有因为平静被破坏而被破坏掉。我下次见了那个人,还是会生起了仇恨。那去了平静那里吗?在逻辑上是扯的。
大家也知道回到平静里面不会破坏什么,那到底念头去了哪里呢?如果我们用一个观念去领会它就很简单——阿赖耶识。大家都满足了,为什么大家听到阿赖耶识这个观念都满足了呢?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阿赖耶识。你知道什么是平静,但你不知道什么是阿赖耶识。这个就相当于说,这世界上一切都是物质,是一样的。一切都是物质,物质是什么呢?然后大家都:啊-啊-啊-真理-真理-真理。
这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我们绝对不能相信我们直觉没有认知到的东西为真理。寻求真理的时候,这是一个认知原则来的。我现在比量的告诉你,世界上有佛陀,你相信吗?你们不是要玩认知论吗?那就玩死你。人类的比量是不行的,不能信的。还没回答我,相信吗?这个时候就有一个词汇叫做信心,大家就回答:信,信为道源功德母。
在缘起上,在一定的逻辑层面上我们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只能依据这个东西。我们在说究竟真理的时候,一定是一个直接的东西,是一个现量性的东西。当没有一个现量性的东西,你就说它是究竟真理,你要出现麻烦。不管是上帝还是物质,还有阿赖耶识。
所以它在逻辑上(比量上)建立阿赖耶识,你去听我们之前学习的《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这些东西,它从逻辑上去分析,如果没有阿赖耶识这个东西的话,生命是没有办法延续的,它讲了很多这样的东西,很多的理由在成立它,但这些都是理由来的。
阿赖耶识要怎么去体会,必须要经过很深的禅定。开始心发现,当六根都停止了,心还没有息灭。我们一般认为六根停止了就睡着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们通过禅定发现心的运转方式不是这样的。其实有一种状态,六根都停止了,但心还是很清明的。它不是思维性的方式,它是很清晰很明了,它会非意识性的知道很多东西。
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其实这一切,所有的六根的来源,在心的那个层面上,那个层面就是阿赖耶识,我只能这么讲。阿赖耶识的心真的是有把一切显出来,同时又收回去的这种功能,你会自己发现这种功能,这种功能叫做阿赖耶识的见分。而且你发现这个功能,它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出来的,它是一个缘起性的,你会明白“哦,原来心根本没有主宰,我执是错的。”
但是你又会发现心这种收进去、放出来,它始终围绕着一个主体感。你会发现心收进去、放出来这种功能,它一定要依靠主体感。主体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你会知道这个叫末那识。那么这一切是要靠修行去直接体验的。
当然这些修行,如果没有人去跟你讲这些知识,你直接去体验,就可能不知道这是阿赖耶识,也不知道它这些功能等等之类的,反正它就这么发生了,而且朦朦胧胧的,因为这个东西太大了。但是如果你提前学了这些东西,因为是佛菩萨通过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回过头来告诉你,你再结合这些教言性的东西,结合禅修,你就从你的心里面开始去确定,心的状况真的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你才对阿赖耶识有比较真实的体验,全部阿赖耶识知道清楚了,就是佛陀了,那个叫正遍知(遍知就是全部都知道)。那个时候的心也没有什么个体感了,所以那个时候能够广泛的、多角度的进行认知,很多维的认知。我们现在最多是四维认知,什么叫四维认知呢?——立体加上时间。但那个时候,佛陀就不会了,佛陀会从各种角度、各种层面去,因为他的心不以个体这种方式来看世界,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我们拉回来,就是它否定了心的去处。心实际上不管去哪里,哪里都没有去过。那么从外境上,心的显现上,我们经常会有显现,比如今天显现美国,明天显现法国,比如搞世界旅游的。不用搞世界旅游,我们上班从家里到单位,甚至在单位里面从办公室走到厕所,外境都在动,而这些都是心的显现。
实际上从心的角度来说,好像你走了很多地方,但实际上从心本身的角度来讲,刚才说从平静处去到平静处,这是世俗的东西。那我们从心的外在来说,不是说从平静处来到平静处去那种内心层面,我们从心的外在显现层面,假如说从办公室走到厕所,厕所走到办公室,其实也是心的显现。从心的层面来说,你哪里都没去过。你的心的明就像一块电影屏幕一样,然后那个电影屏幕上面显现了办公室和厕所,还显现了你的身体,你就在办公室和厕所走来走去。从心的角度来说,你哪里都没去过,都是在心里面发生。
那么可以显现出来办公室和厕所,也就可以显现出来北京和纽约,还有月球、火星,甚至都野兽来的那个地方——人马座。其实不管去哪里,离得开你心的明知吗?离不开的。为什么?大缘起因。这个是用心抉择大缘起因的原因,全都是靠心去认知的,所以它没有真实性。这是说外面的东西。
然后回过头来说心本身,心本身就不是物理性的显现了,而是我们心理性的显现。情绪、念头、各种各样的想法、冒出来的词汇、冒出来的歌曲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有很多,去到哪里?不会去到哪里,全都在你心里面折腾。
你那又要问了,那心本身在哪里?它说心每个念头没有去处,那心本身也是没有去处,因为心只能表现为念头出来。心无非两个功能:一个能够显现出外境来,一个它本身显现出念头来。外境刚才说了,全都是假的,我们明觉认知的范围其实都是假的。现在我们那个心又体现为念头出来,明觉显现的外境否定了,明觉显现的念头也去不到哪里去。
心其实除了外境的显现和念头的显现以外,有任何其他方式能够表现出它的存在吗?大家好好想一想。这虽然找不到,它说找不到心的去处,实际上就是说心本身是没有实体的。它能够显现出外境来,被否定了。很简单,我们找不到体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它的显现去找它的体,结果去外境找也找不到。
刚才说的人马座一直到我们的厕所,都是大缘起因抉择的一些地方,没有实质性(真实性)。那么心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念头,欢乐、痛苦、情绪、计划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也是一样的,它没有去的地方。心已经没办法以物理性的这种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存在了,那么通过它自己的情绪性的内在的那种运动方式能体现自己的存在吗?也不能。
总之,心要体现它的存在只有两种大的方式:一种是外境,一种是内在。外在已经没办法体现它的存在了,其实对唯物主义说这个都等于多余,我这个是对学唯识的那帮人才这样说的,由于大家都是佛教徒,我才这么讲。对唯物主义说外境体现心的存在,它根本就不干。我们不是唯物主义者,我们认为外境是由心显现的,我们是学唯识的。
那么现在外境体现不了心的存在,因为外境是虚假的,心在不外境上。那心在不在念头上呢?我们去看念头,一个念头都没有任何的来处、住处、去处。心也没有办法从它的去处上找到它的存在,明不明白?这个就是认知论,就是它在活动的同时,它就没有本体,它是想说没有去处,它落不到哪里去,因为它没有个本体。如果有本体,它就会落到哪里去。所以说我们去找它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刹那都找不到它去的地方,它不可能有去处,它从逻辑上否定了它的去处。
怎么从逻辑上否定它的去处呢?你看,一个念头生起来,它前一刹那就没有去处了,后一刹那,说不上,当下正在显现的时候它没有去处,当下不能叫做去,也不能称为去处。所以说去找它的去处的方式,它在告诉我们,从这个逻辑分析下来,找它去处的方式都是一场笑话。
你们是不是觉得可以不去分析了?你们肯定说:“直接告诉我结论——没有去处嘛。”其实我在讲这些认知方式的时候,你的心就已经开始在丰富,从一点一点地开始,认知到心是没有实体的,又回到前面那个圈里面去。我们可以从观念里面直接告诉你心没有体就完了,你是六祖的话,连这个都不用说,什么体不体?心无住处,放下来,平静、平常,完了,回家。你可以吗?你不行。
特别是我们现在的一些科学人士,他们习惯了解构,习惯了分析,好了,你尽管分析。在分析的同时,就跟我们的认知论产生关系,你会用这种认知方式去分析我们的心,叫做观心。观来观去,你的心就开始直接体会心无实无执的滋味,然后产生确定,产生安住。这是认知论对我们修行的具体作用。
我说得好像很空洞,为什么好空洞呢?是因为你们没人这么干过,知道吗?你要这么干过的话,我说的时候,你会“噢-噢-噢!”会这样的。我从你们的反应就看得出来你们有没有嗨,哎!这说明你们没人去想过,没人做过这样深入的一些思维。那么我现在说的这些东西,希望撩起你们的深入思维,能起到这个作用就够了。你们以为听了这么一下,你们就开悟了?那个是不现实的。但是你想都不去想,永远没有开悟的可能性,所以要去想才行。
时间上分析它没有过去境,没有现在境,当下也不能叫做去时,它否定了去的这种可能性,这个就是心的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然你就没办法解释它,也就是说你在动的同时,我要当真去分析的时候,它就没有个去处。那你要从一段时间说起来,当然,如果你承认一段时间了,还说什么?!你只要承认有一秒钟存在,世界就成立了。所以佛法里面,它连一秒钟都不承认,一刹那都不承认。
你只要承认一秒钟或一个颗粒存在,佛法就会全部被推翻,所以根本就不能承认。从心的层面上,时空要给你否定完,给你否定这些东西。我们再看下面:
迁变就是变化的意思,这个时候它就直接对运动产生了“不满”,直接对迁变进行攻击。
这一念心不可能有迁变,因为心只可能是常法或无常法,若是常法,不会迁变;若是无常,也不可能有变异,因为在一个刹那的时间中,正显现的同时,不会有变异。
记住,它这里绝对不是过程分析。过程分析的话,你说没有迁变,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明迁变的嘛,怎么会没迁变呢?昨晚上我很忧郁,今天过去的恋人给了我电话,我一刹那之间忧郁就没了。你说没迁变,你胡说。这种过程的迁变,它不会来跟你争的。佛陀或月称菩萨哪有时间跟你搞这些,你迁变你的嘛,你迁嘛你变嘛,随便你,他不会来跟你争论这些。
他要争论的是你用什么东西来迁变,你迁变的实质是什?他跟你争论这个。我们以前说过的,月称菩萨不会去跟牧童争论哪里的草好吃或现在流行的电影是什么,都野兽还是宋仲基更好看,他不跟你讨论这些东西。宋仲基动人就动人嘛,送终鸭都行,他不会跟你讨论这些。
但你要说宋仲基有实质,他就不同意了,收拾你。“他是前一秒钟有实质,还是后一秒钟有实质?”他讨论这些东西。当然他也并不否认世俗谛,世俗谛也分层面的。我们为什么讲《中观总义》之前要把二谛跟大家复习一下呢?就害怕大家二谛打仗。
听得懂吗?二谛都有层面的,一层层这么上去的。有些认为世俗谛完全都是虚妄的,有些却认为世俗谛在一定层面上还是可以的,有些认为世俗谛是不能被破坏的。真的很精彩,你看佛教的祖师们各种各样的争论,有时候看他们的争论,就会看到佛教的真理性之强烈,不允许有一点点的不妥和矛盾。我们再看下面:
它说“这一念心不可能有迁变”,为什么呢?当下的一念心要么是常、要么是无常。常是指不变,如果是完全的无常,无常到每一个刹那,那它那个刹那有多小。如果每一个刹那都没有了,那正好是空性的,就达到目的了。
如果它不能无常到所有的刹那都完蛋,还剩了一个不可分的刹那,那个刹那就不会变异。因为当下这一念心,它一定要分析这一念心的实质一定是那一刹那的心,而不是一段的心,一段的心我们当然承认是变化的。而我们是在说找这一念心的实质的,它绝对不是世俗的不迁变,它根本不会跟你争这些,争它干嘛呀?
那这变化的心到底是什么?我们就要去找那一刹那到底是什么?找到的这一刹那,这一刹那是不能变的,如果这一刹那再变的话,就变成二分之一刹那了,又少了,再变到最后就没了。如果没有了,就刚好,不用争了,根本没有这个心,连迁变也不成立了。
我们所有的胜义分析有个特点,就是较真较下去,把时间、空间发生的事物追到底,就变成了所谓的胜义谛。而佛教这种追到底的方式,追到后来会发现所有事物的本质和本性全部都没有。这就是佛教。
其他的哲学家、科学家,或者是宗教家,他们总能找到一个东西来满足所有现象的来源。比如说宗教家就找到了上帝、安拉、大自在天。唯物主义者就更简单了,它就是物质,而物质是什么?物质,就完了,它追不下去。佛法认为这样不行,认为对方实际上是用我们认知论中一个观念来代替了真理。因为上帝和物质,其实都是观念来的,因为它没有直接的东西。只有佛教说“它的本质是空性”,而空性不是个观念,它可以证明。
只要证明了,它叫什么都可以,它可以叫空性,可以叫如来藏,还可以叫光明。实在不行,你叫它上帝也行,但佛教里面说的上帝跟基督教里面说的上帝是不一样,基督教说上帝是一个离开我们心的另外的精神,不能这样讲了。
如果你说所有心的实质都是上帝,那也行,那上帝就是佛,只是上帝的内涵变了,所以上帝法相的含义都被你变掉。不管汉语叫佛,梵语叫“布达”,藏语叫“桑杰”,不管哪种语言,不管叫什么,反正就是那玩意,那个、这个,“不可得中只么得”。
你只要合乎这种东西,那你就可以,至于它叫什么不重要,依义不依句。那么,也就是说这一刹那,你如果认为有这样的心,我们去找它的实质,你会找到它,那么它也是不会变异的。也就是不会有变的心,其实不会有变的心的意思就是心的实质是不会变的,要反过来理解。
那么,它动起来就不是实质的心,那就是一种世俗现象,世俗现象的迁变,我们不会去否定的,我们每天都感觉到迁变。我们去分析迁变的心到底是什么?分析来分析去,会发现它不迁变,其实你分析的心已经是实质性的心,它当然不迁变。我们不去仔细去分析,我们的心每天都在变来变去,控制不住。
我们被变化的心折磨,这个就不用证明了,看看我们憔悴的脸就知道了。但是,说老实话,这里也一定必须证明一个东西叫“自证”,我们迁变的心、变化的心,我们通过别人憔悴的脸或者欢乐的脸可以知道一定的情况。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叫做演员,你也没办法通过他的外在形象完全判断他的心,但是有一种东西可以证明你的心在迁变,叫自证。
你自己可以感觉到你的心在变化,而且你也没办法把你变化的心告诉别人。经常有人说:“你不理解我。”特别是情人节的时候:“你都不理解我,我还活什么活啊?”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绝对理解另外一个人的,理解不了,因为有个体。只有佛菩萨有神通,可能对你的心知道的非常的详尽,但他也没办法完全是你。心识作为个体,它的变化除了自知以外,没有办法他知。修证也是一样的,所以叫各别自证。
只有证到了彻底的法性的时候,那是万法合一,一也不成。就是因为不成,绝对地消失了区别和个体。消灭了个体就没有人我执了,消灭了任何的区别就没有法我执了,所以这个时候成了绝对的本质,没有办法不是绝对的本质。一旦成为个体,它跟另外的个体就异化了。一有差别,就变成了能所观待。
从认知论、哲学论上,它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所以它教我们没有迁变的东西,去分析这些东西干嘛?为什么不会有变异?是在告诉我们,心的本质不会有变异,甚至分析说你在动的同时都没有变异。但是,它在动的同时,这样的分析已经是非常的较真,已经较真到心的本质去了,因为它已经说到了它一刹那的时间当中。
它绝对不敢说“两秒钟之内,你的心没有变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两秒钟心真的不变动,就会永远不变动了。不变动的意思,也就是它没办法产生后面的东西,你后面如果还有其他东西要加入的话就不行,那就变成了另外的缘起了。
这个心就不是从它心自身来这么来的,后面的心产生了变化,这个心两秒钟没有动,如果是没有其他的心加入,它就不会动了。如果其他的心加入来,它动了的话,那动的结果就不是它两秒钟的心,变成单独的一个因了,后面的这个东西它就成了缘起论了。如果是实有,两秒钟的心是没办法加入跟其他的心产生作用,所以什么东西都在否定它的实有性。
所以中观不管是对物理显现还是心理显现,它采取的逻辑分析的方式(认知论分析的方式)都是要去否定它的实有性。你说这样的分析有什么意义呢?有意义的,刚才说的,第一个从我们修行人来讲,可以跟我们观心的方式结合起来;第二个在观的同时,可以利用这些理论来指示我们的心在观察时候的一些误区,跟我们修行直接相关。
还有一个是对弘法的意义,那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它会牵涉到哲学、科学。科学说白了就是个认识论来的,你们以为科学很牛吗?科学说白了就是个以数学作为基础的认识论,然后去分析,利用各种工具去对物理世界展开认识,这个是它的认识论。
而佛学的认识论不是的,佛学的认识论是以自心为认识的工具,以六根作为被认识的对象以及间接的工具,它跟西方哲学比较起来,更牛的是多了一个最根本性的东西。因为西方的那个认识论是以六根为基础的,然后数学其实是意根的,那些显微镜啊、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等之类的东西,无非是前五根的一种扩张,它是这么一直认出去。其实我们佛学就多了一个东西,西方就是把六根尽量的扩大、微细,我们就是把六根停下来,多了这么一个东西。
我们去认识我们能认知的心是什么?六根停下来,我们才能认识我们的心,所以禅定。禅定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把六根停下来去认识自己的心,然后把心的力量加大了以后,再放射出去,那就超越人类的六根了,比如说天眼这些已经不是人类的六根,或者说一些佛菩萨可以在一个碗里面看到很多个世界,你这个用什么样的望远镜能够搞出来啊?显微镜搞得出来吗?这个不行的。
人类的认知方式是受局限的。这无非是两种认知方式的较量,这两种认知方式的较量,现在是佛学输了。知道为什么会输吗?因为用六根的人很多,原因就是这样的,不是因为它正确,而是因为它多。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时候多就是正确哟,你们不知道?你们肯定天天受这个影响,你看网络上,什么对什么错,你看骂人的多嘛,才有“水军”这一说,请的水军都是要赢的嘛。
现在出了个电影叫做《釜山行》,一大群丧尸,没见到那些正常人把丧尸赶走,正常人看见丧尸就跑的嘛,跑得快,是元帅。所以科学为什么会赢,就是因为它多,它多就算了嘛,而且它形成了力量。为什么?西方的大工业生产产生了组织,它把一大群只用六根的人集中到一起了,而且他们一大群人中间有一部分聪明人,把用六根的认识细化了,能够搞组合,把物质进行组合,把人也进行组合。物质进行组合就有了军舰、大炮、枪,人组合就有了军队。
然后把六根停下来认知内心的人,第一个,少;第二个,他不管物质,没有枪和大炮;第三个,他也不会组织,每天只在山洞里面修行。你说他能打得赢吗?那只能说这个输是必然的。但是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是不是组织多你就赢了,你有枪你就赢了?那不是的。真理不会因为你暂时打得赢,它就不是真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会死的,组织会没的,大炮也会没的,就算有也不关你事了,你会去你该去的那地方的。
那你说:“这个是真的吗?”关键的是这个是真的吗?那是不是真的呢?好了,我们现在说这些就有用了。它有弘法的意义,它也是一种认识论,从认识论上去否认他们搞的那一套是错误的,把一切给它掀翻。那你说这个有什么意义呢?不是跟他打吗?不是,我们不是跟他打,是跟自己打。
还有一个,对一些可能走上解脱之道的生命负个责任,因为这是我们大乘佛法最基本的一个信念,救一个是一个,这些就有用了。这是它两方面的作用,把它总结起来就变成:自利和利他。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学这些东西。
因为从认知论上,我们就可以确定我们是正确的,你是错的。我们不是迷信,不然就会变成我们去跟别人比赛的时候,“你知不知道,哎呀,你读《金刚经》,飞机砰摔下来全都摔坏了,《金刚经》还在。”哇!你这么一整,他就赢了,知道吧?为什么能赢,一看你——一个神经病。
但你从认识论上去,他没办法,科学家也得低头,他既然是科学家,他就要追求真理。就是人只能朝真理低头,不能朝迷信低头。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去学习的目的,这个是利他。利己来说,长期它一定要跟我们的认知论产生关系,我们的认知论用到修行上就是怎么去观心,然后去观察心怎么去运行,要点在哪里,这是我们学习它的一些目的。
为什么反复学这些东西要说目的呢?因为已经看到了很多学了以后,马上就把它丢了。以前我们有些师兄兴致勃勃地报这样班那样班,报完了两三年以后,你再问他,全忘了(幸好没交费)。这个不行,不能这样。学了之后,它一定要跟我们自利和利他结合在一起。
如果这一念心有灭,或者心是已灭,或者心是未灭,没有其它情况。但是,已灭的心,连踪影都没有,怎么会有它的灭呢?未灭的心也不可能灭,因为不灭和灭相违,不灭的时候决定不是灭。
“灭”的意思就是心不见了、没有了,它在否定心的断灭。如果这一念心有灭,或者心是已灭,或者心是未灭,只有这两种情况,没有其他情况。一个事物它要么就是在,要么就是不在嘛。心要么就是灭掉,要么就是没灭掉,没有其他情况。
已灭的心,连踪影都没有,那么怎么会有它的灭呢?心就不可能有什么灭。灭其实已经是动作、行为了,不是一个结果。未灭的心,它还在这里,也不可能灭,因为不灭和灭是相违的,不灭的时候决定不是灭,它是想解释未灭的心也不可能灭。找不到一个所谓的灭心的,就没有断灭的心。
你说这个我当然知道,其实不是的,你说这个我当然知道,干嘛要去说这个灭心呢?其实我们经常会认为心是没有的,我们说的没有体的时候,我们就以为能够找到一个灭心,或者你把灭理解为修行上的安静,或者我们说心没有体的时候,会认为一个东西叫做“没有体”。(修行的时候,那个东西没有体的,无形无相的,我们经常会那么说。)
无形无相对你来说是一句话,这个无形无相其实是你意识里面的一个暗指,你还是指向了一个东西,只是那个东西不明,你就把这种不明叫做灭心,或者叫做无形无相。其实某种程度上就像说什么是世界的本质?——物质。什么是物质?就是物质。一样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但他用暗指。
物质,你拿一个东西叫物质的出来,你也没办法拿出来。正是因为对物质进行详细思维,古希腊有一个思想家叫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原子就是最初的物质的个体,现在改名叫基本粒子。我们经常说心是一个无形无相的、找不到的,其实我们心里面是指向一个东西来的,这个东西只是说它找不到是什么,它是要否定这个东西。
分析心已灭或心未灭,就是没有一个东西叫灭了的心。你可以从几个层面上去理解, 平静的心也不是灭了的心,没有这么一个实有的平静的心,也找不到一个什么所谓的东西叫无形无相。它想否定光明的心是有体的、有质的、能找到的。心找不到,它真的就是找不到,它真的就啥都不是。这就很容易引向断灭的。
引向断灭的原因是什么?当我们没有准确地体会到我们没有体的心的时候,我们会用思维去,我们用思维去想的时候,它那个啥都不是的话,往往会形成状态和心的暗指这两个。状态容易破灭,暗指是不容易破灭的。暗指就是找不到找不到,但是找不到,它就是了。就会这个样子。
这个其实否定了心在找到它找不到的时候,前面那个找到其实是现量,知道吧?它在教我们怎么去找到本质的。
这么一说,大家好无辜啊。就我们可以说找不到,我们就认为当找不到的时候,我们最后会找不到,这个就是找不到,所以就可以了。明不明白?这个其实就是一种暗指。你们不要认为不是哦。其实很多人说他证悟了,就在这上面扯。找不到那怎么办呢?“你看它一定会体现出这些东西来嘛,所以这些就是本心。”就会这样子的,知道吧?
他会说现象是心,现象确实是心的显现没有问题。“郁郁黄花,都是般若”,但他真的是现量明白了那个心是什么以后才敢说这个话的。而很多时候我们在暗指了以后,我们也会这么去说,就变成误认。将来还会有什么误认的方式的话,再慢慢来,一定会有很多这样的。但是这个都没有关系的,你都是要去找的。
还有堕空、堕明的,花里胡哨的,很多,以为空是本性、以为明是本性,还有捏造一个明空双运的,很多。但是这种,你不要认为大家轻轻松松这么一个误认就算了,它牵涉到经常说的咫尺天涯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指这个。就是一点点理不通的话,中间只隔了两个字,叫生死。你明白了就超越生死,不明白,生死就永远跟着你。所以它这个非常重要。
那你说这个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反复思维。你说:“那能不能窍诀一下把我窍通呢?”也许可能,那很简单,你会不会被窍通?当我们的心愚蠢得像钢板一样,你怎么窍通啊?一定要把你的执著给你揉揉揉,揉得很烂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智慧的明光才可能真正的自体。所以这些是相当的不容易。
我们做这些干嘛呢?我们做这些实际上就是要慢慢慢慢,让我们心体会到我们真正的本质,所以反反复复说这些东西。你以为说这些东西不烦啊?这很烦的,有什么好说的嘛?有些甚至就是扯的。最后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场扯淡。但是这个扯淡你也得扯啊,“安住水月道场,大作梦幻佛事”嘛。我们都一样的,大家都在大做梦幻佛事,我们谁不知道我们是虚假的?都知道吧,所以我们就在扯嘛。
扯啊扯啊,但是真知虚假啊?谁敢说你真知虚假啊?“知幻即离,亦无渐次。”你要是心真的直接的知道幻,当下就离开。你根本就不知道它幻,概念谁不知道啊?把概念磨磨磨,磨死它,然后产生体受,体受体受体受体受,越来越深,最后安住安住安住,最后脱落,“大地平沉、虚空粉碎”。这是最笨的一种方式,但也是基本上不会有错的一种方式。
直指本性有时这些东西都没显现,不用什么“大地平沉,虚空粉碎。”略为反观,当下自在,了不可得,明明亮亮。全没了,再说什么,扯,不用说了。你是那样的人吧?根本就不是。所以没办法,怎么办呢?因为根器太钝,就要靠逐渐的这样的磨砺的方式。
太利根也不见得好,太利根的话,很多时候一下子就可能明白了,但是他的傲慢未除,贪欲未尽,嗔心炽盛,很快就覆盖了。然后本身都已经很烦恼了,还多了一个“证悟”的烦恼,那就麻烦了,真的好麻烦啊。(喂,记录的,那个证悟那两个字要打引号哈,否则他们又要攻击我的,既然证悟了还会有烦恼吗?还要跟我争,我又傻了。)
如果当下一念常有,应成没有变化,这明显和现量相违,因为心识时而欢喜时而忧,刹那迁变,体无恒常。
这个就不用说了,这个如果谁听不懂的话,这个心智肯定有问题。那个心不会有恒常的,心的变化我们太能体会了。你看我们的人打坐,我真的跟人赌过的。刚刚开始,我修行一段时间后出来,跟一些哥们见面。你说你牛,坐在那里,如果有三分钟,你很客观的,你一个念头不起,赌十万。结果一个都做不到,当然那些哥们都很诚实的,不能骗我的,因为骗我就揍他。
你们会不会问,怎么判断他骗还是没骗呢?肯定会问这个问题,因为牵涉到10万块嘛。其实我跟那些哥们中间有两个字是大家都能理解的,那两个字叫信任。哥们肯定不会骗我,但是他们真的就做不到。为什么?因为在我的那些哥们里面不会为十万块钱骗人的,但是一千万就很难说了。(众笑)
因为讨论的是一个真理,很好奇的,他们不会为了10万来骗我的,但是真的做不到。就我们绝对可以知道我们心的迁变,但它是无常的,这个体无恒常,这个是很容易明白的。恰好其实我们心的本质就是常的。你看,它如果是无实的,是空性的,它只能是常,就空性这种性质永远都是这样的,叫做常,不是一个实有的实体那个常。明不明白?因为空性没有实体,这种性质当然是常的,如果这个性质被破坏了,那空性本身就错的,就不是真理了。大家记住了,它的体无恒常。
如果认为一念心从生起到灭尽之间是常有一体,那就应成:生起的第一刹那和灭尽的一刹那是一体,灭者恒常安住,以及第一刹那时即相续灭尽,不住第二刹那。
什么意思呢?如果一念心从生起到灭尽是常有一体,那就变成生起的第一刹那和灭尽的一刹那是一体,然后“灭者恒常安住,以及第一刹那时即相续灭尽,不住第二刹那”,就这个心根本生不起来,就是生起的第一刹那和灭尽的一刹那是一个刹那,既然是一个刹那,那后面这个刹那灭尽就一直这样下去嘛,生起就应该跟灭尽就一样的,就没有生起。没有生起就没有这一念心,就没有第一刹那到第二刹那。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也就是这个说法是不可能的。就没有这样的一念心从生起到灭尽是常有一体,不可能,听得懂吗?
生起的一刹那和灭尽的一刹那,如果是生起和灭尽这一刹那是一体的话,那第一刹那和灭尽的刹那也应该是一样的.而灭尽这一刹那就灭尽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它跟生起的一刹那应该是一体的,它们都应该是灭尽嘛,灭尽还生起什么啊?这个逻辑听得懂吗?怎么还会无辜地看着我呢?(众笑)
一个心念起来以后到消灭,如果它是常有的一体,那么常有的一体也就是从一刹那到后面那一刹那都是不变的叫常有一体。那么它不管怎么样,都有生起跟灭尽,是不是?都两个刹那了,中间不可能隔了什么东西是不变的,才能称为一体。但是如果前后刹那是一体的,它们的功用、形状、性质全部都要是一样的,而后面它灭尽,灭尽就是什么都没有了,那么生起也应该是什么都没有了,那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嘛。不会有这样的事,如果这样真的做到了就变成了什么?如果承认这种现象那就变成了什么?生灭同时,好了,你承认你是佛教徒了,明不明白?
这逻辑好狡猾呀,但是这种逻辑你又破不了的,你要去分析,你真的破不了的,你会发现它不是狡辩。你开始听起来好像狡辩了,为什么?这里面有一个思维原则的问题,如果它只是对世俗现象的分析就不成立了,它分析的一定是胜义层面,它把什么都给你推到极致去分析,较真去分析。中观的哲学,佛教的胜义谛的分析,它一定是绝对较真的,是解构学的极端,会变成这个样子。
如果你说世俗的一念生起到一念灭尽是世俗一体的,他不会跟你争的。比如说一念嗔心,一念嗔心可以说从嗔心的生起到嗔心的灭尽,中间都可以叫做嗔心,是不是?但如果我们要继续去追这一念嗔心到底是不是一体的话,就会变成这样。
那嗔心的生起跟嗔心的灭尽是一体、是一样,都是灭尽那就变成了什么?如果承认这种现象是真实的,嗔心就是空性的。除了空性以外,它没有办法成为这个样子,就生起跟灭尽是同时,而且生起跟灭尽完全是一致的、一样的,明不明白?
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后受、想、行、识,这个叫做一念心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解释起来就是这个。也就是说我们去观察我们的心,如果从修行这么去讲的话,它在生起的同时,我们的心要清清楚楚知道这生起的一念心由于它没有实质,也就是说它没有真实的来、真实的去,它是个假相。
既然是假相,你去控制它干嘛呀?我们现在不是要修禅定吗?念头起来“好多念头,烦人,好烦啊!”但如果你真的是要用这样的方法去修行,生起的同时都是假相,根本就没有来、没有去,一场假相,你要玩你就玩,你生起嘛,我知道你在生起,我知道你在落下,可以了,如此而已,越多越快乐。
我不受你的影响就快乐,受你影响就不快乐了。为什么受你影响就不快乐呢?突然出现宋仲基,我想我追不到他,求不得苦就来了;然后你拼命地想他想他,跟他在一起……突然发现这是梦,好假哦,爱别离就来了;如果想去追宋仲基,而给你送终鸭,你不干,打起来了,这就是怨憎会;你去想本身就是五阴炽盛嘛。对不对?
五阴炽盛从某种程度上就叫做吃饱了没事儿做,知道吗?很简单,五阴好好的,他要去扯淡嘛。比如身体治病的话,比如说四大不调,他就治病去了,他就不会出现五阴炽盛这种病,所以忧郁症一定是五阴炽盛的一种,其实就是瞎扯,头脑里面不停地去弄些东西出来让自己痛苦。
但是我们如果真的明白所有的心(真的明白啊),所有生起的同时都是假相,没有来处,没有住处,也没有去处,那你念头起来就起来嘛,起来,我知道就行了,念头越多越快乐,没有也可以,坐在那里,如是而已,这就是修行。还修什么呢?观修,我就观嘛,你要起来嘛,就起来。
所以你要去观修,起码你要有一点平静的能力,知道吧?平静地看着你的心起起落落。所有的修行其实真的到了最后就会变成一种——我静静地看着你装模作样,不管你是外在的世界还是内在的各种念头,我就静静地看着你,如是而已。我看累了,我再看会儿书嘛,书看会了,我又再看着你装模作样嘛。我会慢慢体会到这种看的乐趣。你看它起来,看它落下,跟看花开花落、日升月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关键你安心于这种看吗?你能愿意这样去看吗?
你说我愿意,我们把宋仲基请来试试看?你说“哎哟,我不看宋仲基。”好,我请杨大MM,你就不行了,是不是?你总会被很多东西带走的,明不明白?因为在那个事上,你的注意力一放就过去了,注意力一放过去,你的心就离开了平静的明镜一样的这个显现,你变成了追逐,各种苦难就开始。你说这样下去不是堕落吗?你有本事堕落给我看嘛。当然你说这个是不是解脱?这不是解脱,这仅仅是一种修行,但是你要解脱就要从这里去开始。
你要真的发现你所有的念头从来就没有真实过,记住啊,这个念头不仅仅指的是那些无意的念头,比如说我们很多很可怕的很让自己受不了的那些念头,比如说剪刀一类的念头啊,每当剪刀升起来我就静静地看着你剪,我看你剪谁?其实他坐在那里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除了折磨自己以外能折磨其他人吗?我们各种贪欲的念头、仇恨的念头、计较的念头,它能折磨谁呀?都折磨你自己嘛。为什么?你的心已经失去了平静看着它的能力。平静地看着它是需要能力的,这个能力从哪里来?哥们姐们!好好想想——就是出离心跟菩提心!
当一个人的心有足够的能力离开各种诱惑的时候,这样基那样鸭就不起作用了。如果一个人真的愿意舍弃自己愿意修菩提心的话,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他也能静静地看着它各种的起落,所以你平静的能力就有了。接下来你才可以看到平静的心到底是什么。
这个非常的简单,这个有什么迷信不迷信的?就是你要去做,长期地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要守戒,不守戒的话,外界的力量和内在的力量弄起来会烦死你。当然聪明的,你可以去依靠上师,各种力量生起来就会更强大,看心才会看得更透彻,但不管怎么样,你真的落到最后就是这么去看而已。平静地看着它是需要能力的,大家要记住。
通过以上的观察,可以成立一念心本来无生,并且不灭缘起显现,实际如水中月影一般。
通过以上的观察就可以承认一念心本来无生,我们的心的本体,不管是运动的还是平静的。因为刚才说了我们的心的本体只能从两种显现来体现,一种是从物质的体现找不到,一种是从心念的体现(受、想、行、识)都找不到。那个时候再去找它的本体,它没有本体让你去找的,如果心已经出来了,你还找什么啊?什么好找的,它已经在了,被我找到了。
也就是说,你只能从它的动或者它的平静里面去找它的本体,对不对?那就是说从它的显现里面去找它藏在背后的那个本体。你如果找的话,实际上它显现的物质和显现的各种各样的受、想、行、识,这些东西都找不到本体,也就是说它没有本体了。
没有本体这是一种我们通过思维体会得出的一个结论,但是这个“没有本体”不能成为一种意识性的暗指,刚才已经说过了。当我们的心直接体受到它没有本体的时候,那是一种现量的证悟,或者叫做开悟。所以说这一大堆的理论,实际上它把我们去找本体的一些方式基本上都已经说了,只是没有具体的东西。从显教里面来说,它已经走到了极点了,所以也说了一些具体的东西,你要去看嘛,你要去找嘛。
至于最后怎么去指认自己的本体,那本体到底是怎么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断定是它的本体,这个就是真正的大圆满窍诀。但是到这个层面上,我们还不到这个层面,我也讲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去做这个最前期的工作,这个已经逼到极点了,而且很聪明的人真的就会透过去。所以把这些东西读了以后,反复地思维、去做,才是重要的。
但这些东西也是对一些已经修行到一个比较极端的人才会去这样讲,我们最初一定要去做前面的一些修行。前面的修行不做,你说这些东西都是扯的,它会变成一种无用的理论,最后你会对佛法失望。我们刚刚进来学佛法,我们就期望有很多很神奇的东西,特别是武侠小说看多了,九阴真经、九阳真经、张无忌出来打败天下无敌手,这些东西很扯的。大道平常,并没有什么暗藏的东西。
你说那些窍诀,它只是因为走到一定极端的时候,那些成就者用很特殊的方式让你彻底地明了这些显教里面都说出了的真理。它可能更细致、更贴切,有时候牵涉到一些气脉,但是它更加地依赖一些成就者。如果我们是要靠自己,或者要把自己训练成能够接受这些成就者这些窍诀的这样的根器的话,我们就要去长期思维、修行和感受这些东西,除此以外就别无他路。
所以“通过以上的观察,可以成立一念心本来无生,并且不灭缘起显现,实际如水中月影一般。”一念心,其实就是通过外在的显现和内在的显现去找本体,会找不到它的本体。本来无生,就是这个心的实质性的生从来就没有过,你找不到一个实质性的生。但是由于那个心本身没有实质性,所以依据人我和法我可以成立各种各样的显现,这是从凡夫的角度来讲。
如果从圣者的角度,他可以没有人我和法我,呈现出相应他们各别自证的那种境界的净见量,都可以出现很多很多很牛的显现,叫“不灭缘起显现”,就是不灭现象。没有实有的本体,才可以出现象。如果我们的本体是个实有的,它不动了,现象就出不来了。所以我们的心永远不可能是一个什么具体的东西。
不是具体的东西,能不能证呢?能证,因为心从来都有自证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心没有自证的能力,我们凭什么去看、去听、去确定?即使在缘起上,虽然缘起上从根本来说是错误的,但缘起在一定层面上,我们还是有认知能力嘛。比如我们看到眼前的电脑,它就是个电脑,我敢自认的嘛,我靠的也就是我的眼识,我的眼识不需要再用其他一个识来证明嘛。否则这样证明下去是没有头的,其实我眼识有自证的能力,这个在唯识里面叫证自证分。
那么,心可以去确定外面的东西,同时也可以自认。当然你从更深的层面来讲的话,那你眼识证明外面的电脑是有的,那么什么东西能够证明你眼识是有的,这样一搞下去的话,反过来说确实外面的电脑是有的,这叫互证,那么这样说的话,那个缘起的方式是错误的,那个是从更高的胜义的层面说的。
但是从世俗的层面,我的眼识也有自认的这种可能性。而且我去自认我的心的这个自认的同时,它其实也是种缘起现象,只是我认到的本质不是缘起现象,就结果不是缘起现象,但我去认本身还是缘起现象。
所以说我们要靠的认知方式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实际上佛法是绝对的个人主义。(众笑)因为它相信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是佛,它的落脚点落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上,所以它绝对是一个绝对的平等主义。它承认现象,但是它不承认现象的真实性,所以现象的差异最后会泯灭。它承认胜义,但是它也不承认胜义的实有性,所以胜义才能遍及一切。如果胜义成了一个实有性的个体,它又跟我们分开了,这个就是上帝跟我们的差别。
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证悟空性的四个特点:平等、唯一、自成、无有。这个东西肯定是唯一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是自成的,不是靠什么东西生灭来的,它是不生不灭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任何不平等的现象实际上是平等的,因为它的本质都是空性;而你去找它的本质又找不到本质——无有。
那么从这样去看的话,就不灭缘起显现,所以所有的一切显现就像水中的月影一样。现象就是水中的月亮,你看,水中的月亮实际上不是真的月亮,这些现象也不是实有的现象,我们的心就像水一样,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我们的心,这些月亮就是水。水中的月亮实际上就是水,那么你要问水是什么?心本身是什么?你去找心,找来找去,结果发现找不到离开这些月亮(现象)的一个东西,你会发现水其实就是月亮,只不过这个月亮就不是某一个具体现象的月亮了,它是全体现象的月亮。
你们要明白我说这些噼里啪啦的话的含义:所有的这些月亮都是现象,它实际上是我们的心显现出来的,但是你又找不到一个离开了这些现象的心。那么前面的那个月亮(现象)是水的话,那所有现象就是没有实质,归在水这里,这个叫做万法归一。
那么水归在哪里呢?归在空性里面,那空性是什么呢?你找不到一个单独的空性,刚才找了一大堆,心的实质找不到。那它归在哪里?我也说过,它一定归在外面的现象和心的一些念头上,这叫空即是色。这个逻辑过程听懂了吗?
说这么一大堆,实际上我们要怎么去做,这个才重要。你说“你不要说那么多,不要绕弯,告诉我要怎么做嘛?”刚才说了,你就坐在那里看,就这么做。其实没什么好做的,你做什么都是错的,既然一切都是心,你干嘛要做它呢?只是你那个认知力有没有那么深、那么广。
你要去看自己的身体,它是属于月亮的一部分,假的,成了夺己。你要去看所有的外境,也是月亮的另外一部分,假的,成了夺境。然后同时去看两者,成了人境俱夺。看多了以后,有什么好夺的?本来就是假的,叫人境俱不夺。然后色法就搞定了,这是心的一部分呈现搞定了。
然后心的另外一部分呈现是什么?受、想、行、识。再去看它,一看它,发现还是假的,这个叫夺心。实在不行,还可以像书上说的夺来处、住处、去处。其实来处、去处有什么好夺的,就夺住处就行了。没有住处了,还有什么来处、去处?因为来处、去处反正都要住一个处嘛。
夺夺夺夺夺,生起的同时全都是假的,它只能呈现出假的,既然是假的,我就夺了,夺完了,我就看它,这个不叫人境俱夺,这个叫来去俱夺、升降俱夺或者动静俱夺。(不是有个词汇叫“动静齐观”吗?以前老板的办公室里面放着的,你懂又不懂,还动静齐观?)
既然是假的,所你看着它就行了。看到很深很透的时候,心的本质就出来了。你必须要非常深、非常全面、非常深刻,然后在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态,譬如身体消失啊,雾啊光啊这些东西,那是另外一回事。那了那层面,那是修行中的一些东西,那个时候我们再谈。
理论,它永远逃不过这些理论,这就是我们学习它的原因。讲了一大堆,找来找去,最后落到结局就是这样。你不要认为这个修行很差哟,你们去看一下慈诚罗珠堪布老人家讲的《黑蛇总义》,你看最高的修行,那个老人是怎么看的?挺吓人的,知道吗?你说我们这个是不老人修的那个?其实没有,老人那个是明白了这样看,你是不明白这样看的,中间就差了那么一点点——你明白了吗?没明白,继续修行。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中观总义》第26课
- 《中观总义》第2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