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学习《中观总义》,现在学到了能破因的第四个因——离一多因。
前面三个因我们分别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学过去了,离一多因可能要多讲一些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对事物的本体进行观察,而我们要去追究万法的本体到底是什么。而且它非常适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特别好用,所以我们要多讲一些时间。
最近很多人说希望能再重新讲一遍“四夺”,以前我们在2011年禅七就讲过“四夺”,这是一种单空的修法。在后来很长时间的交流中,我们也有不间断地讲一些关于“四夺”的修法,但是它们分散在各个课时里面,目前要把它汇集起来也很麻烦。当然我们会做这个汇集工作,同时我想利用这一次学《中观总义》的机会,再把“四夺”同大家交流一次。
关于“四夺”这个法是怎么回事,这个名词是怎么来的,修行时怎么去修它,具体怎么运用……这些我会结合离一多因来讲,那么这个时间就要拉得很长。你看我们讲这个《中观总义》,中间插了好多东西,讲啊讲的又把二谛弄来搓了一把,二谛搓了以后,到现在为止都还有人没有搞清楚,问我还能不能补课。我不能再补啦,再补的话会拉得很远,或者换个时候再来补。
但现在为什么又把“四夺”又拉过来补一把呢?因为我们不能老在理论上说来说去,有时候还是要结合一下修行,结合修行的理论才能够切合实际。
也许你说,“四夺”夺了以后它还是理论呀?没错,但是它可以直接指挥你怎么去做。有些在思维上不是很发达的师兄可以拿着它直接去做,并结合你的思维,这样可以相得益彰,让心越来越清晰地明白我们所处的外境和身体确实都是虚幻不实的,可以产生这样的一些效用。因此我就想在这次学离一多因的时候把“四夺”加进来讲。
本来想把大缘起因学完了再加进来,但因为大家太喜欢、太热爱离一多因了,用得很多;而且我们以前逐字逐句地讲过《中观庄严论》,里面大量使用的是离一多因,当时也讲了很多单空四夺的修法,大家可以翻出来看。基于这些原因,所以这次就在讲离一多因的时候把“四夺”加在里面,我们要把离一多因具体拿来用,用到“四夺”上去。那么我们花的时间要长一点,我先给大家说一说。
(4)离一多因
不是对因、果观察,而是对诸法的本体观察的理论。
这句话一晃就过去了,其实它有很多意思。为什么呢?我们前面的三个因(金刚屑因、有无生因、破四句生因)都是对因果的观察,你看我们观察的时候老是说到“生”。诸法有生、住、灭三个阶段,灭就是没了,没什么好观察的,但它的生和住需要观察,那么对生的观察往往就要观察到因果上去,所以就要用这三个因。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喜欢用离一多因呢?第一个,离一多因很直接,指着本体而去;还有一个,我们现在人跟古代人有差别。为什么有差别呢?我们现代人喜欢一上去就对本体产生分析,这跟我们小时候学物理化学有关系,你看化学物理动辄就是什么原子分子,其实它就已经有解拆的成分在里面了,只不过不像我们的离一多因拆得那么彻底。也就是说自从西方文化进来以后,我们其实有这样的文化基础和思维。而古代人普遍没有学这些,他们只看得到粗大的现象,很少有人去思维这些细微的东西是什么,所以他破的时候要去破大的因果的转换的实有,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有无生因或金刚屑因这些推理。比如,粗大的现象在变化的时候,它是不是实有的?有实有的现象就没办法有因果出现,为什么呢?如果是一个实有的东西,找不到因;如果是实有的东西,没办法产生果;如果是实有的东西,多因没办法生多果,多因没办法生一果,一因没办法生一果,一因也没办法生多果。
大部分人真的会这样,如果不去想它本体,在现象上他就有这样莫名其妙的实有感。我不是说实有的思维,而是实有感——真正影响你的是实有感。
比如我们那天讲了破四句生因之后,我问大家听不听得懂?我在车上,一个师兄就提出来说,“哎呀,我就想不通,你看嘛,玉米的种子加上土壤和阳光这些因素,就可以生出玉米杆、玉米苞、玉米穗等东西,这就是多因生多果嘛!”大的缘起现象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但她就忘记了这些“多因”都不是实有的。为什么呢?如果是实有的话,每一个实有的事物之间互相是没有关系的,假设没有关系还能产生果,那我把拖鞋、扫帚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捏合到一起,就可以生成人民币或其他东西。就会产生这样的过失。
她说:“不是呀,一样东西一定要和另一样东西有关系才能生成那样嘛。”她一下就加入了“关系”这个词汇。我们在分析本体的时候,如果除了本体,还有一个关系,那这个关系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如果事物实有,它们互相之间是不能有关系的。关系是个什么?它的体是什么?关系其实是你头脑中规定的一种概念,恰好就是你的执著!明不明白?
你在说事物是“别别实有”的时候,它是完全离开你的心的。记住:既然实有,它就不依据你的心存在了。明不明白?所以说我们会有“我们的家在那边,我离开了它,但那个家还在那里”的执着。你说有一个别别不同的本体,那么第一:它们不依据你的心存在;第二,它们互相之间不能有关系。关系是什么?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力量一样,说世界要靠力来联系。
那“力”是什么东西?那天上课的时候说到量子力学观测到一个粒子动,另一个粒子也跟着动,两个本体中间有联系,这个联系我们可以解释是一种力量,那这个力量靠什么联系?靠电线?靠磁场?靠波?波是不是物质?有没有本体啊?你说它无形无相但就有作用,OK,那好了,那是我们佛教说的光明,你这样就皈依我们了。
所以这些你没办法分析的,分析到后来你除了向释迦牟尼佛投降,没有其他路可走的。那个师兄说它们有关系,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执著在里面。
为什么要去破坏这些东西呢?因为古代人没有我们现在这种本体思想(我是说古代的普通人哈,那些什么高僧大德就不同了),他们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在种田,极少有人去搞什么物理化学。而我们现在从小学就要开始学数学,到初中就要搞物理化学实验了。我女儿都在说“哎呀,好讨厌化学呀,搞不清楚啊。”(她没说搞不清楚,是我加的哈,不然她听了这个话要说我诽谤她——师兄笑)
所以说我们现代人其实有这样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文化基础、知识结构以及整个社会思想等,都在无形中影响我们的抉择和判断。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好像本来都一样,甚至觉得我们这么认为,古人也这么认为。其实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我告诉你嘛,在唐朝的时候,他们要看到我们的锥子脸,他们会直接当妖精抓起来烧掉的!(众笑)明不明白啊?社会文化给予我们的基础认知其实会变化的。
有人问:“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这种无常和我们的意识臆造(思想的能动)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一张脸削尖了,我一出生就觉得它不漂亮,但是社会舆论不停地说它漂亮,这个观念就会慢慢深入内心。怎么深入呢?每次我的眼前显现出这张锥子脸,意识就说它漂亮,这个意识认为它漂亮的种子就下去了。这个下去的种子,和将要显现的锥子脸是连在一起的,那么下一次那张锥子脸一出来,意识立刻就附上去,它就漂亮了。这样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地进进出出,时间长了以后,锥子脸一出来你就会真的认为它漂亮,你的审美就从唐朝人变成了本朝人。
那么这个是对事物的一种认知、美和不美的一种判断,是社会文化赋予我们的一种粗大层面的影响。如果我们对实有也产生这样的判断呢?换句话来说,一个东西出来,我们的心就会直接形成一个实有感,你不会去想它什么实不实有的,它就是个东西在那里。而且你会认为你转身以后它还在,回过头去它又出现了。你从来没有觉得它是虚幻的,也不会有“转身后它就不能叫存在或不存在”的认知,即使有这样的认知也是思维性的,而你的心还是觉得它就在这里。
但是,如果每次它一现出来,你的头脑中就附加上“它是虚幻”的意识,好了,这个意识觉得它是虚幻的种子就进去了。长期这么串习,种子的力量强大了以后的话,再一现起,觉得它虚幻的力量一下就上去了,这就是单空的修行。从唯识的原理来说就是这样的,所以修久了,它一现出来你就会觉得是虚幻的,慢慢形成定、产生各种各样的能力的时候,它和你那个意识认为它是虚幻的见解就一致了。
一致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一个人的心确实证实了自己的身体是虚幻的话,子弹对他就不起作用了,一打就穿过去了。以前莲花生大师刚到西藏的时候,赤松德赞国王看着他像常人一样吃饭,吃住坐卧都差不多,觉得怎么回事啊,对他不太有信心。莲师有一天就让赤松德赞用手来摸他的身体,一摸完全摸不到,哇——赤松德赞马上信心大增!莲师就可以训练到这样的程度。
近代的高僧也有这样的故事,腰带一拴就拴空了,马尔巴经常在座上一会儿没有了,一会儿现个月亮出来,捉弄下面的人。(下面的弟子肯定哟哟地惊叹,跟我们现在明星在上面表演,下面的粉丝咿哟咿哟差不多哈,只不过一个是圣者,一个是傻子。)所以说,如果我们不停地做这种单空的串习,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变,而依据这个变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修,慢慢的,我们的定就跟我们的见解结合在一起了。
定跟见解结合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心已经认定了这个事物是虚假的,然后定一生起来了以后,就跟见解结合在一起了;外境消失了,见解就被证实了、被赋予了。而如果我们没有见解,只是单纯的一个定,外境也会消失,因为定可以让心识不再作用,只剩下阿赖耶识的那种明(不是真正的光明)。那么消失了以后,由于没有见解,出定以后外境又现出来了,他还是会认为这些东西实有,所以说没有见解的单纯的定是不管用的。
因此,有些定修得很好的人,就要让他反反复复地去修菩提心、去闻思一些东西,让他把他的定和那些窍诀结合起来,窍诀其实就是见解的精华。那么我们现在的闻思有什么目的呢?就是给我们的心不停地种下、灌输很多认为世界是虚幻的种子,慢慢的我们会形成定解,然后会形成境界,最后达至解脱。因为在形成定解、形成境界的时候,我们就破坏了所谓的实执的种子——先破坏显现然后破坏种子。
那我们怎么去破坏显现呢?我们没有拿着锤子去打嘛,一锤子砸下去证实瓶子是虚幻的,有这么傻的吗?这个叫“劳力者治于人”,我们要“劳心者治人”,意思就是用思维去破,犯不着用力气去破。这种前期的思维就叫做思维修,然后思维修慢慢达成禅定修,在藏传术语里面叫观察修和安住修。观察修就是思维,思维得到一定的境界后,就在境界中自然安住,刚开始一般安住不了多久,产生分别念后又要再次观察思维,然后又安住……这样轮换交替修行。
《定解宝灯论》的第四个问题,就分析了观察修和安住修哪个更重要,实际上二者同等重要。止观一定要双运,否则会出现很多问题。今天我看到有师兄问关于止观的问题,有人就在那里回答说:“定得很深的时候,有时候是听不到了,有时候会知道得更多。”我一听就知道他对止和观搞不清楚,对止和观的那个平衡没有弄清楚,说明这两个人——不管是修行的人还是问问题的人,都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是玩头脑的、玩学术的。
为什么呢?止得很深的时候,观力不够你就真的听不到了,耳识停止了。但是止到一定的时候,心的明力会被放出来,那么心的明力被放出来可以有两种方式:如果借助六根出来,就变成了我们面前这些东西;如果不借助六根出来的话,那个明就出来了。
明出来以后六根可能变得更高级,成为“通”(各种神通)。有的完全不经过变高级这一步,直接以明心的那种方式出现(最根本的那个明),那就是净见量的一个开始。如果不是那个真正的法性,但又已经不借助六根的话,那个明力越来越深、越来越宽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功能,其实还是“通”,只不过那个明会很平均,不像我们普通人用的六根那么散乱,这个就是止力没有那么足,但是观力很广,把观力加大了。
所以我们要真正证悟本性的时候,止观平均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观力,完全是止,那么止到很深的话就会搞成四空定。然后假如你把止力稍稍约束一点,让观力去发挥,发挥过度的话也要出问题,你就会陷到“通”(作用)里面去,叫“堕明”。这个过程中一直都会有乐,也可能叫“堕乐”。然后止力很强,到一个念头都不生了,就叫做“堕无念”。这就是乐、明、无念三个误区。
这是针对我们禅修中心一些修定很深的师兄说的,他们有人提出来说:“哎呀,师兄说的止深了什么都看不到听不到了,为什么我定得很深的时候可以看到和听到更深细的东西呢?”当然了,我说的那个叫“无念境”的嘛。如果你把止力稍稍放一点,把明加大一点、观力加深一点,这个明力散发出去,就会知道很多东西,乃至很细微的东西。你可能是以声音知道,以思维知道,以思维知道就是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这些通都会出来,当然不是真正的天眼通那么厉害,只是刚刚有一点点,是一种“明境”。
但他们以为这种“明境”就是止得很深了,在那里纠结,觉得跟我平常说的止深了就看不到、听不到不一样。我平时说的那个是“无念境”,止力更深。所以这一听就是二黄二黄(四川话:倒懂不懂)的,他不明白中间这些的关系。
那你说要怎么去明白呢?第一个,你要长期通过实修去体受才会明白——但这个太慢了,为什么我们不去借用佛菩萨给我们的这些教导呢?所以说你通过闻思这么去就可以知道好多。知道了以后,你有这样的修行,马上就可以操作起来,哇,挺爽的,很快的,不走弯路。如果一个人陷到乐、明、无念三个区域里面,他一陷就会好多年。为什么?乐里面就是快乐、舒服,他干嘛要出来呀,“你看他们多傻啊,整天去夜总会、刷朋友圈、赌博,我没有啊,我快乐得很,我是圣者。”他不知道他也是傻瓜。那个乐与世俗的乐看起来是有高级与不高级之分,但实际上还是轮回的东西,因为他没有认识本质。
还有些出现了“明”,更牛了,“别人的心思我知道,别人的密码我也知道,上级的名字我知道,下级的名字我也知道,我就是不说……”就变成这样,他以为他牛,他还是个傻瓜。
有些人进入无念,那就更厉害了,到无念的程度一般会走到四空天,就是一片大空,他根本不用知道外面的东西了。那就是止力太多,观力太弱了。所以大乘显教里面要求止观一定要双运,你的止力要是超过四禅,它就觉得太过了,不能开悟,说你落入了修行的“难”。
但大圆满不这么认为,大圆满认为就是进入了四空定也一样能让你开悟,这个是法门的不同说法。禅宗也认为四空定一样可以开悟,但禅宗求取开悟的时候往往不通过禅定,它通过参的方式,心瞄准一个方向就去了——念佛是谁?他们就朝这个东西仔细参下去,可能形成定,但他始终不丢观力,丢掉观力就忘了话头,不准忘失话头是参禅的必要,而且它不准你定得太深,所以一个小时要把你打醒,不然的话,特别是有了一定出离心的人,他很容易就能定下去,一定下去就不出来了,为什么?禅定里面真是太美妙了,然后他就瞧不起世间这些人:“这些人好可怜啰!”入定!他认为别人可怜,佛菩萨看到他可怜,到底谁可怜啊?
我说这些,一方面是回答一些师兄提过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告诉大家,修学的时候,学习跟实践两样都不能少,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在打坐的时候,止跟观都要去发展,明不明白?又扯远了,拉回来。
原文说“不是对因、果观察,而是对诸法的本体观察的理论。”离一多因就是这样,一个现起出来后,我们去找它到底是什么?它的本体是什么?所以离一多因叫做“对本体的观察”,而且观察到最后诸法的本体肯定是空性的。那它是不是对空性的观察呢?就是,它是把实有给你破掉,要离开实有的“一”。你只要有一个东西实有就叫做“一”,很多“一”堆积起来叫“多”,那么它把“一”给你破了,“多”也就不成立了,所以它是一个离开“一”跟“多”的方法。离开“一”跟“多”,最后这个事物只能是空性的,没有办法实有,所以说它是对本体观察的理论。
五大因加起来就像一把宝剑,大缘起因是因王,把所有的因全都抓在一起,就像宝剑的剑把;离一多因是剑尖,就是文殊菩萨抓的那个尖。所以你看文殊菩萨一只手抓宝剑,一只手抓经论,其实两样东西都一样。所以离一多因是理证(能破)里面最尖锐的那一部分,它是从诸法的本体来观察。
出处:《楞伽经》、《中观庄严论》、《入中论》、《入般若波罗蜜多论》中都运用了这一理论。如《楞伽经》云:
《楞伽经》大家都知道嘛?里面大慧菩萨问了释迦牟尼佛一百多个问题,释迦佛予以回答,这些问答包罗万象。唯识认为这部经是他们的根本经典之一,禅宗的达摩祖师在给二祖传法时,就是用的《楞伽经》印心。
什么叫做用《楞伽经》去印心呢?就是你去寻找心的本质的时候,要看你的心是不是真的证悟了心的本体,你就用《楞伽经》上面说的道理去对照,叫做印心。要以它作为指导理论,我们以前经常说“XX思想是指导我们的根本思想”,就是这个意思。
到五祖的时候就换成了《金刚经》,到六祖就彻底应用《金刚经》了。为什么到五祖就换成《金刚经》了呢?因为六祖来的时候就知道一句《金刚经》里面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也不识字。好了,那五祖就给他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第一次讲了以后,六祖去舂了八个月的米,五祖又给六祖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然后六祖开悟了,后来就改成了用《金刚经》印心。《金刚经》是二转的,《楞伽经》是三转的。
如《楞伽经》云:“大慧!至微尘之间观察,亦不得实有,以无有故。圣者智慧之外,颠倒有牛角,不应妄执为有。”又云:“大慧!如是兔角者,是由观待牛角。牛角析为微尘,诸微尘继续分析,则不存在极微的自相,彼观待何者而成无有。”
什么意思呢?《楞伽经》里面提到了要用微尘和微尘之间来观察,这个我们后面会分析。简单地说,如果所有粗大的事物都是由微尘组成的,而且这个微尘一定要是极其细微的无方微尘,那么我们可以在两个无方微尘的缝隙中间把所有的微尘都放进去,这样一来,就有了整个须弥山都会被放进去的过失。这是一种破坏世界上有实有微尘的观察方式。
然后继续说:“牛角析为微尘,诸微尘继续分析,则不存在极微的自相。”就是说没有极微这个微尘本身了(自相)。其实说来说去就是离一多因,但释迦牟尼佛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他肯定不会说“我给你们说的是离一多因”,他只是把这样的观察方法说出来。离一多因、金刚屑因、有无生因、破四句生因、大缘起因这些理证,是后人对佛陀说的这些方法进行的总结和汇集,它们真正的出处在佛陀宣讲的经论里。(说明释迦佛早就在运用这些东西了。)
《中观庄严论颂》云:“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中观庄严论颂》里面说:一切万法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是离开“一”和“多”的,所以没有它自己的本性,它的本性应该是一个共性。共性是什么性呢?空性!那么空性在呈现出来时候,就像我们面前的影像一样虚幻不实,看起来好像有,实际上没有,是这个意思。
有时候,我们会说把显现的万法观成像全息影像一样的东西,但这只是一种观法,因为全息影像本身还是一种存在。比如说我们去看全息电影,它显现出来一个包子,我们肯定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包子,但我们还是会觉得那个全息影像是一种真实存在。其实全息影像本身也是不存在的,它应该像梦一样会消失,只是它现在还没有消失。
单空的思维和感受是有些差别的,具体运用的时候中间有很多细节,大家在修行时最好互相讨论,或者问过来的修行人。我就听到有人说起破人我执,他是怎么破的呢?他指着自己的身体说:“我这个就是五蕴的聚合,我把它破了,就把人我执破了。”他这个只是破了色蕴,因为身体只是五蕴中的色蕴,不是五蕴的聚集,五蕴的汇集是在我们的精神里面。我们只是有时候会把色蕴当成是我,而色蕴只是我执的一个施设点、我执的一种表达,我执其实有很多种表达,有时候是身体,有时候是精神。
比如说你孤独的时候,是你的身体在孤独吗?经常有人说“认识的人越多越孤独”,实际上是心在感受孤独,这时我执就是用精神的方式来表达的。那什么是五蕴汇聚?就是你的心强执有一个“我”,这个叫做五蕴汇聚,走到后来一定会走到那里去。所以单空去破的时候会有很多层面。
当然你从身体去破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执身体为“我”的时候最多。比如说你可以忍受骂你,但打你的时候就忍受不了嘛。我们以前上课经常开玩笑,说抓到一个叛徒不可能把他骂投降嘛,一定要把他打投降,特别是一些烈士,是不是你骂他是个乌龟王八蛋就投降呢?不会嘛,要靠打,因为我们对身体的执著太沉重、太厉害、太剧烈,一打就会产生巨疼,心忍受不了就会投降。
你可以从身体开始破,但身体破了不见得就能证悟。那能不能走到完全没有我执呢?不一定,为什么呢?有一些人在破身体的同时可能会把其他蕴执也一起破了,因为有几个结是连在一起的。但有一些的话,他是把身体破了,比如禅定里面心真的不承认身体了,像那些无色界的天人一样,但他还是有我执。当然,如果用密乘的观点仔细分析,无色界这些天人还是有很细微的身体。
要是彻底没有身体的话,是没有办法执著的。为什么呢?就像力,它一定要有东西作为它的本体,你不能说它完全是虚空,然后它又是力。比如能量,如果你说它什么都没有,它又是能量,那这个玩意儿就成了一个虚幻的词汇,这样的话到处都是能量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而且它又找不到本体,不就成了我们说的光明吗?
所以说从哲学层面或从思维层面较真下去的话,佛法是找不到错的。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层面,我们会出现思维误区,也会出现修行误区。这个时候大家要讨论,要去翻经论,要找一些修得好的师兄,实在没有办法了要去找上师们,请他们过来人来看看我们的修行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不会出错。不然的话你陷在这里陷在那里,一搞要搞好长时间。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如果我们所有的现起都没有真实的“一”的话,那所有东西其实就合为一体了,只有一个东西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有了“一”就会有“二”,有“二”就分开了嘛,不同了嘛。没有“一”,却又有那么多东西,那怎么解释?就是一合相,一个东西。那是哪个东西呢?当你说“那是哪个东西”的时候,实际上又找一个东西了。所以说不能去找一个东西,那要怎么办呢?你要放下来,放下了全部都是,放不下全都不是。
你说:“那我就放下来!”结果你放下来就睡着了,那是不行的,或者进入了阿赖耶识也不行。落实到真的放下来,是一种清晰的智慧,心知道了怎么回事,所以起了一个名字叫“开悟”,在那个时候心就会明白原来本质就是这样。开悟后,知道了心的本质以后,它就会依据这个本质无限地扩大,克服所有非本质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大圆满的修行,非常快。他的智慧和慈悲就蹭蹭蹭地上去了,生死就被克服,所有的烦恼就开始消失,整个佛法的意义就在于此。但前期是有点痛苦,前期的痛苦是什么以前讲过很多了,现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释词:何为“一多”?如果诸法有实体,则只有一体或多体两种情况,对诸法一体或多体遮破的理论,称为“离一多因”。
这些我们听起来概念上一想就过去了,实际上你要去思维什么是一体和多体。其实我们不会认为这些粗大的事物是真正的一体,然而在我们的感觉中它就是一个东西,所以“实有的思维”和“实有感”是两回事。但大部分人不会有实有的具体思维,他哪会去想什么“一”和“多”啊,反正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好吃吗?好吃,开吃!不好吃吗?不好吃,不吃!好吃吗?不能吃,为什么?有毒!都是一些非常简单、功用性的判断。
有些人为什么喜欢LV啊?功用性判断嘛,背着它肯定比麻布包高档,出去别人也看得起你。其实有时也可能不如麻布包,为什么呢?比如说哪天没有米了,你们要去抢米,那LV包能装多少啊?你用麻布包就不同了,能扛一麻布包回来,你会突然发现麻布包比LV包更有用!
所以说很多人完全是从粗大的功用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实有感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先去破坏这种粗大的实有感,最后才去发现真相。那为什么要去思维细微的“一”和“多”呢?它要让我们借助这种思维去破除这种实有感!因为没有这样的思维的话,那个实有感就会一直这样下去了。
那个实有感很简单,它伴随着作用。譬如,伴随着甜美的作用,我们就想要,开始生贪;伴随着非常难受的作用,我们就不想要,开始生嗔。其实我们大量地被实有感所折磨,我们有被离一多因折磨过吗?你说“有啊,我去思维它想不通的时候。”哇,那是一种很高级的折磨了,你的痛苦已经在“精神层面”了,而且是很高的精神层面!
平常人的痛苦在精神层面吗?你们有谁为想不通离一多因而纠结啊?有吗?要有的话,这样的人很了不起啊!但基本上都在纠结别人为什么对他不好——“我该何时何地抽出剪刀,安得倚天抽剪刀,将汝裁为三截?”(师兄笑)他一定在为这些纠结。所以我们要通过“离一多因”这个细微的思维去摧毁实有感,摧毁实有感了以后,我们的心才从里面开始脱离,从这个现象中间开始脱离,最后松脱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借这种松脱的心的强大的自由和明力,去认知到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心极端不自由哦!比如晚上你失眠,你说:“心,你睡一会儿嘛。”它不睡的。比如你对一个喜欢的人朝思暮想,你说:“心,不要想他了嘛。”不是啊,处处在在都是他!哎哟,都是月亮惹得祸啊。也就是说心不受控,为什么?因为它不自由。不自由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包了好多实有感捏造的东西进去。实有感会捏造东西、会造业,我说的还是一个简单的内在精神现象,如果是外在的,形成了外境的话,那就更可怕了。
说老实话,那种“唉呀,我想他啊,得不到他我好苦恼好纠结”是贵妇病来的,想得挺高级的。当然有时候结果不是很高级,比如说变成饿鬼啊,成了神经病也有可能。但从要求的东西上来说是挺高级的。我们要求的东西级别有所不同嘛,比如说爱人爱得要死那种,有个最好医治她的方法,饿她六天!她突然会发现原来她最爱的是面包——她一定要吃饱了面包才能去爱宋仲基,没有面包,就是宋仲基也起不来啊。(以后你们凡是遇到这种纠结的东西很简单,饿自己几天。)
所以说这种还是比较高级的,饱暖思淫欲嘛,如果你实在那么矬,饿你几天就不行了。还有啊,你看为什么有些人到了很艰苦的地方也不起这些想法呢?但你不要认为他永远不起哦,再艰苦的地方,他如果适应了,又开始起了。
所以环境的改变不说明问题,我们要从内部去破坏这些实有感对我们的牵引,那应该怎么办呢?就是要思考离一多因。那么“一”到底是什么?“一”可以是物质性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性的东西,你把“一”破透了之后,心逐渐去感悟这些理论,沉浸在这些理论带给你的一些觉受中,不停地去玩味它、打磨它,并安住。慢慢心就开始自在,这些影像就开始不太影响你了。
“无性如影像”,心体会到无性,你才明白外境无自性原来有多么爽,我们的心才开始自由,开始明白。然后借助这种稍稍能够自由、明白清晰的能力,我们会发现心的本体。什么叫做发现心的本体呢?经常有人问:“那个时候是意识去认,还是阿赖耶识去认呢?”其实都不是,是心自认,我们每个识都有自认的能力,叫自证分。什么叫做自认呢?就是心发现了自己彻底自由无执的那种能力。所以他敢说:“老子可以依据这个成佛!”(老子就是“我”的自称,老子依据这个成佛,就是没有老子了哈。)
但你那个充满了执著的心是发现不了这个能力的,它一定会制造一个状态,比如明啊,一种想法啊,感觉啊,那是不行的。所以禅宗里面会形容说,那个时候像脱掉了千万层贴肉汗衫,什么大地平沉、虚空粉碎啊,什么孤明炯炯啊,说这么多境界性的描述,其实就是心体会到了绝对的自由无执,而且充满无穷可能性的这种本质。发现了这个,他才敢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于他发现了绝对的自由无执,他才敢说“何期自性,本不动摇”。
所以前期你一定要去搞大量的这样的修行,不要一身都是执著、一身都是毛病的时候跑去找上师:“嗨呀,上师给我个窍诀嘛?”然后你就“证悟”了。谁要是这么哄你,真的挺危险的,他对你说:“哎呀,这个好简单,你都可以怎么怎么样,给你点窍诀你就可以修行了,先把钱给我嘛,把窍诀卖给你……”这个很邪恶的!他会把你一生的慧命给害了、毁了。我们得到一个暇满人身太不容易了,你不要认为自己没怎么吃亏,只不过给了点儿钱换一个窍诀,划得来!其实不然,如果他没有真的把你带开悟,你浪费的是你的一生!为什么?你如果拿来一个所谓的窍诀瞎搞,搞啊搞的美好青春一晃就过去了,而且没有真正让自己解除烦恼,甚至没有走入解脱这条路。
我们的生命是耗不起的,你耗的是暇满来的。所以说邪师可恶就是这个地方。他教的那些东西有时候也不完全是错的,他既然要来骗你,怎么也要看两本书嘛,所以他也会背诵书上那些语言,这个没问题。但是他自己没有经历过,也没有真正的菩提心,更不一定有什么真正的空性觉受,他就照本宣科给你一说,他也没说错啊,最关键的是他还宣称自己很牛,你就会相信他,一直跟着他,这就“哦豁”了(完蛋了)。
而且,如果你要离开他,三昧耶戒就来了,整死你!你不仅拿不到真正的东西,最可怕的是暇满人身没了,这个东西谁都赔不起,是不是?钱可以赔,即便这一生赔不起,我下一生来还。但暇满人身怎么还啊?所以这样的邪师很可恶!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呢?你学这些东西学多了,他就哄不了你。谁哄你啊?学好了这些都成了你的东西,现在互联网又这么发达,互相一问、一讨论,很多东西会越来越清楚。
互联网有时候很坏,它把诸如宋仲基啊、都野兽啊一类的垃圾全部往我们的相续里倒。同时它也有好处,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闻思佛法,把法理拿来和各个地方的道友讨论辨析、搞清楚,这个作用非常牛。所以说任何一个缘起的事物都有好有坏。
以执为实有的毛衣为例来说明:
没有经过胜义理论观察时,毛衣能起到蔽体、保暖等作用,是现量显现的有事自相,但如果以胜义理论观察,则连极微尘许也不可得。
它说我们不用胜义理论去观察毛衣的时候,毛衣确实可以起到遮盖身体和保暖的作用,“是现量显现的有事自相”。“有事”,就是我们能现量感受到的法;“有事自相”,就是这个法自己的自相,它能够呈现的一种功能。
但如果以胜义理论观察,“则连极微尘许也不可得”,就是没有实有的毛衣和它能够永远蔽体和保暖的作用,它是个虚幻的现象。虽然这个现象是现量,但它也不是究竟的真实。其实这个很容易听懂,比如我手上这个杯子,我们看到它能够装水,但是往水泥地上用力一摔,装水的功能就没有了。你们一般不会把摔成碎渣的东西叫“杯子”嘛?你们只能叫它碎渣,那么实有的杯子就没有了。
你说:“这个现象大家都知道,你说这个干嘛呢?”因为它这样的观察方法会从粗到细一层层往下走。它要告诉你,首先是粗大的现象不可能实有。当然,其实现在来讲这个粗大层面的观察,大家会觉得多余。为什么呢?第一个,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已经学多了这样的东西;第二个,其实现代人绝大多数都知道事物是电子、原子等构成的,也不会认为粗大的外相是个实有的东西。(但唯物主义把唯物的观念通过思想把它执著实有化了,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果,它唯物的“唯”字出了问题。)
就是说现代人也不会傻到认为粗大的事物实有,否则就不会产生物理和化学这些学科了。说白了,讨论事物本体的,就是化学;讨论事物最根本的本体的,就是微观物理。他们去追物质的本体,已经追到量子那里去了,现在叫超弦了,不知道下次是不是叫超超弦。所以说这个粗大层面的分析对现在人讲有点多余。
但古代人不是这样的,古代人物理化学的课哪会跟你讲这些?很少。我们有时候要考虑学的这些推理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他们那个时代就是要讲这些。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有的师兄会问:“怎么会有人认为粗大的这些东西实有啊?”会的,比如民间故事里面讲有种夜明珠永远不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直在那里怎么怎么样,很多这样神奇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每个人都在听,特别是古代,他们就会认为有这样的东西。
但他们要是听了有无生因、金刚屑因,就不会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东西。比如我们学物理化学的人,会不会相信有不坏的金箍棒?现代科学实际上对我们进行了一些基础思想的普及,就像锥子脸对我们思想的普及一样。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是非常的大,只是我们自己不自知而已。
具体来说,把毛衣分解之后,只剩下一根根毛线,毛衣消失无迹;再分解毛线,除了一大堆的毛尘,也找不到毛线的踪迹;对毛尘继续分析到一切微尘最微细量的极微尘,再将极微尘分析而消尽,成了只有一个虚空。
这个就是离一多因,对事物的本体进行逐层的分析,我跟大家讲了很多次了。从本质上来看,我们是脚踏虚空,吃饭吃的是虚空,放的屁也是虚空。那么,既然是虚空,我们面前为什么有这些东西呢?记住,我们有执著,正是我们的执著造成了这些好像很具体的影像。
通常说的“影像”好像是没有重量的,但我们这里说的影像,包括了面前的电脑、外面的山河大地、人体的沉重等等,这些都叫影像,它们有重量、有质感,所以会影响我们。
我们造成了这些影像,同时它们又反过来影响我们,让我们感受到无穷无尽的苦难。比如说我们生病,古代人称“身体四大不合”,说起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些现世的原因,像感冒了、受凉了,或者生个什么肿瘤等,但生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执著有一个身体。
如果我们的心没有对身体的执著,比如像道家那样,修道的人在丹田里面安一个炉鼎,然后在里面修一个“真我”(身体是一个“假我”),慢慢的,他就会觉得能判断的、能产生外境的已经不是这具肉体了,而是丹田炉鼎里面修的那个“真我”——元婴(或者叫做炼内丹)。他说那个才是真正的判断者,然后他把这个判断者从头顶冲出去,舍弃这个肉身。那个元婴出去后能看、能听、能说话,而且功能比这具肉体强大很多,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摆脱这个身体了。
我说的是道家啊,佛家就更吓人,它说真正能判断、能产生一切的是法性,我们不是参念佛的是谁吗?念佛的就是那个东西,那个东西不会有苦难。它把那个东西叫做解脱,或者叫佛、叫法身,而这些包括身体在内的显现是一个幻象。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对显现进行很透彻的分析和感受的话,是做不到没有执著的。执著这种东西,不是说你不想要它就自动消失,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道家那种安鼎炉也需要好多年,他们说要三年筑基,打基础啊养气啊等等。他们的要求更麻烦,道家其实有很厉害的戒律,也不能做很多乱七八糟的事,而且它修仙的,还要求生活环境特别干净。不像我们佛家,特别是我们修大圆满的,什么环境都可以修。道家因为气脉的原因,需要保证特别纯净的空气,所以天天往深山里面跑。当然这一点佛家也一样,越是显教,它修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越高,要走到后面才能慢慢把任何外境都变成修行的对境,对环境的要求才慢慢没有那么高。
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去修行、去感受无执。执著会形成这样的外境,同时这个外境又在影响我们,我们所修的一切实际上是要破坏执著,当执著破到一定的时候,外相对我们的影响就变小了,执著完全没有了就成了佛,然后那时候呈现出来的就是他的净见量,或者叫做尽所有智,那个是完全没有苦难的。
但不管怎么样,任何一尊佛陀最初都是由凡夫变来的,而实现佛陀那个境界的根本理论,从人类思考的逻辑来说,就是我们学的二转、三转这些理论。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可以利用他的相对论造出一些飞船来,飞到一个地方去,那些飞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种胜利、一种体现,但它的来源还是理论。再比如出现量子理论之后,我们就产生了量子通讯这样的工具,不管它好不好用,它还是来源于量子理论。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了知的佛陀的那些伟大的境界,它的根本理论就来源于我们所学的这些内容。
我们在把这些理论学透的同时,其实就在去掉那些执著。执著消解完了,我们就会变成自相的佛陀,就是真实的佛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叫“因位的佛陀”。什么叫“因位的佛陀”呢?就是你的本性是佛陀,但显现上你还是个凡夫。
像这样,分到后后的阶段,前前的法都不可得,就在彼处它将消失而不显现,犹如分析幻化的城市。
就是说,分到后面越来越细,那么前面的法都不可得,都是虚假的了。“它将消失”就是它可以消失的意思,我们一分析它不是真实的时候,它就可以消失了。就像幻化的城市一样,看起来好像是真的,但一层层分析下去,它就会越来越幻化,到最后全体都是幻化。
器情万法无不如此,若对形形色色的世间,观察再观察,一切都成了芭蕉一样,空无实体。
这样的观察,一个是对色法进行观察,另一个是对心法进行观察,就两样。心法主要观察什么呢?主要观察行蕴。行蕴体现在哪里呢?主要体现在我们的一些粗大的心所,比如贪嗔痴慢疑这五个粗大的东西,引发了我们心里面很多很多的痛苦,这是对心法的观察。
还有一个是对色法的观察,色法可以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个外在的东西来进行初步的空感的培训。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的心力习惯了朝外,有些人做不到一上来就破坏自己身体,所以要先找一个外在的东西来分析它是假的、是空的,这个没问题。
我们有时候把自己的身体叫“内”,自身之外的东西叫“外”,其实这是一种强分的内外,对心来说哪儿有什么内外?如果从法性来看,你的身体和石头都是一种外现,只不过你的身体有触觉,石头没有而已。为什么石头不具备触觉呢?因为它没有神经这样的因缘嘛。如果身体真的有触觉的话,那为什么死人的身体没触觉呢?所以实际上它跟石头是一样的。但没办法,我们凡夫就会这样分出内外,好像石头和外面的山河大地是“外”,自己身体就是“内”。
那么有些人暂时做不到直接去观察和觉知“内”的虚假性,因为他的心习惯了朝外,导致他一定要先去对“外”,这样做也可以。等心对“外”培养出了空感,再拉回来对“内”。其实你在培养对“外”产生空感的时候,心力就开始变强了,同时思维能力也会变得更加清晰,这个时候你就不会觉得你的身体跟外界有什么内外之分了,慢慢的你夺己就容易了。但有些人没有这样的执著,他马上就可以夺自己的身体,然后夺身体和夺心可以集中在一起同时来。
“夺”就是去思维和观照它是假相,通过这样的方式产生觉受,然后入定,这个定的成份会随着你对空性见解的深入而变化。我又加了个词“定的成份”,大家又要开始去分析了。不要去分析它,每个人都不一样,那个定里面每个人含了多少见解真的不同,但大方向是一样的。大家读书、听讲这些别那么死板好不好?死的人是学不活的,要活学活用!
也就是说,大家要灵活地去思维它,不要那么教条、呆板,一个文字逮住反反复复地分析,而且跟自己的修行毫不相干。我特别讨厌你们跑去分析离自己境界太远的理论,特别是有些不聪明的人,他又不聪明,又要去讨论什么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差别,讨论了三个月,然后一点出离心都没有,这种人我看了好想掐死他。(众笑)他在浪费时间!我并不是说你去讨论自续和应成不对,你也可以讨论,但你真的要切实一点,活学活用嘛。你连最基本的那些东西都不懂,自续派和应成派关你什么事啊?老是扯这些东西扯多了不是很好。
你说:“那你为什么又要给我们讲这些东西呢?”因为下面的很多人,自续派和应成派都关他的事了;还有的人是现在不相关,将来也会相关的。总之你学的时候要活一点,要看哪个东西有用或者怎么怎么样。那你说我要怎么才能活得起来呢?你要多讨论,还要多挨点骂——人是需要打击的,错误总是要犯的。
器情万法无不如此,若对形形色色的世间,观察再观察,一切都成了芭蕉一样,空无实体。分析内在的诸识聚,心王、心所以及此等从所缘上分析,也变成多类,最终得不到丝毫实有部分,由此将了知万法都是空性。
什么叫做“诸识聚”呢?我们经常说心识有八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每一个识叫识聚。为什么叫做识聚呢?因为识除了是一种比较固定的作用,它还有种子,所以叫做识聚。心的八种作用就叫做心王,与心王同时产生起来的一些心的现象叫心所。
那么,如果从所缘上去分析诸识聚(即心王、心所以及这些心的现象),也就是把它们当成对境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东西也不是具体实有的,而是组合性的,叫做“多类”。最终得不到一点点真实的心识的部分,由此将了知万法都是空性。
其实在分析心识的空性时,我们很多人都不会认为它是真实的。你们会认为精神是真实的吗?概念上你真的不会这样认为。比如说,让你想象供养5000亿给三宝,你马上就会做,因为你不会当它是真实的。虽然我们不会认为精神的本体是真实的,但我们会认为它严重地左右我们、控制我们,这个大家不会有什么不同看法吧?
你说你不受情绪感觉的控制,哇!那你最差都是个阿罗汉——这个基本上不可能。说老实话,虽然我们经常说触受最严重,但有些人的精神坚强起来也是很强大的,你打他、骂他都可能顶受得住,以前的烈士不就这样的吗?为什么呢?因为他精神上受到了某种东西的控制。所以说虽然我们不承认精神是真实的,但我们却受它的控制,比如说我一愤怒起来就控制不住;而我们心受它控制的同时,其实就是对精神的空性没有体会透。这个怎么理解呢?怎么会这个样子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修行人肯定一听就明白了。
什么叫做对精神的空性没有体会透呢?就是虽然我们认为它不实有,但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明白它最根本的本体实际上不是这些作用。明不明白?它真的本体是清净、光明和无执的,然而我们没有体会到心的清净、光明和无执,我们体会到的全都是它执著自我和我所而产生的作用。所以说,尽管我们不认为心是真实的,但我们以无明的方式没办法去体会它的清净、光明和无执。因为自我感,我执就产生了;我所执则以贪嗔痴慢疑等乱七八糟的心识的方式不停地左右我们,我们也没办法在它们出现的时候去明白它们的本质其实是空性和光明。
在这些精神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要调起“它本身就是空性和光明,它本来不存在的”的这种空性思想去印它,慢慢让它消化在我们心本身的无执和光明里面。那么它现在没有办法消化在无执和光明里面,是因为我们没开悟,但单空也是可以的。单空的意思,就是你心在里面建立了一个“它是假的,它不是真实的”这样的一种执著,其实还是一种心所,一种很“无耻”的心所,它会把所有“有意义”的事情全部搞得没有意义,听得懂吗?
我们会认为这样东西有意义,那样东西有意义,但从根本上来看,它们真的有意义吗?没有意义!凡是为自我的东西,没有一样有意义。然而我们的心根本就没有办法不为自我,所有思想一出来全部都要经过个体感,所以单空就破坏这些东西,它把你认为有意义的东西全都给你破坏完。
我们平常说“山河是多么壮美,月亮好美”,单空一去,这些就没有意义了嘛;然后我们说“家庭多么美好,家是多么温暖啊”,单空一去,也没有了意义;然后杰克跟露丝两个在船上浪漫,看得下面很多人眼泪不停地流,单空一上去,又没有意义了。你说它是不是把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全搞得没有意义了嘛?我们的心就开始摆脱这些东西了,而这种单空的执著实际上是一个强大的心所(心的一种作用)。
摆脱这些东西后,把单空一丟,心本来的清净和光明就赤裸裸出来了。你的心会直接经验到这种东西,发现原来这个才是最美好的,其他的真的没有意义。正因为它们没有意义,所以佛教里面首先要求你舍弃今生,这其实是一种在你还没有去体会单空之前的初步训练,不然你单空修起来会很难。如果你不舍弃今生,你就会在很多你认为有意义的世事上增加心力,同时你又说它们是空性的,这两种力量不就在打架吗?很多人单空玩不下去就是这个原因,明白吗?
所以佛教一上来就要你舍弃今生,告诉你这样也没有意义,那样也没有意义,“轮回过患”,“聚际必散,积际必尽,生际必死,高际必堕”,反正好的东西最后都要坏,这些你们修前行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其实佛教的整个理论是套在一起的,是一个“大圈套”,是一个精美的“圈套”,把你认为有意义的所有事情都变得没有意义。
大圆满到了后来就没有希忧,希望也没有了,忧郁也没有了——大家是不是马上想到精神病人啊?不是这样的,大圆满成就者那种没有希忧跟精神病人完全是两回事,他没有世俗这些很恶劣的现象,他那个净见量出来不得了。但在我们处于轮回的这种状态下,我们认为没有希忧的事情,实际上是最有希望的东西。如果你真的处在他那种没有希忧的状态时,就不是这样想的了——不能说是想法变了,而是没有想法了。本来的那个东西是自然的美好,而不是靠希望来的,因为有希望,必有失望。它不是一个可以变化的东西,所以是我们最终一定要去追逐的东西。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真的要靠大量的分析,比如去分析心所等现象。刚才说了,是的,我们概念上不会认为精神是实有,但我们却受它牵引。受它牵引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心不能直接体会到它的本质是空性光明,或者单空。所以我们要不停地分析和印照它,慢慢让心摆脱这些各种各样心所的作用。
你看多少人被这些心所给折磨啊?他们来来去去地讨论和诉苦,其实就两个字——傻瓜!因为你纠结这些东西没有意义啊!如果纠结了后有钱赚,那老子天天晚上纠结;如果纠结本身可以把纠结给破了,负负得正,这样我也可以去纠结;或者纠结了后,第二天早上容光焕发,所有人都爱上我,这样我也愿意纠结,比如在见宋仲基之前,我就先纠结三天三夜,然后迷倒他!(众笑)
结果你纠结了后脸青面黑的,迷人什么啊?但是你就要去纠结,因为心根本就不听你的话,你完全不受控。那怎么办呢?你一定要通过修单空慢慢摆脱这些事情。毫无意义的事情你都要做,那你不是傻瓜是什么呢?
那么,当我们出现这些痛苦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安静下来,当然,这个时候肯定还是在纠结,心里面会梗着一坨——我不知道大家纠结的感觉是不是心里梗着一坨啊?我不是的哦,我一纠结就狂吼几声,叫一个人过来,一骂他我就很舒服了。(师兄笑)我以前是这样的,但现在一盘腿打坐就没有了。
所以你要先停下来,不要再继续下去了,实在不行就对着佛像一阵爆磕头,或者拼命念咒忏悔,这是两种最基础原始的解决的方式。厉害一点,你就把能激起你思考菩提心和出离心的音频、视频、法像或法本拿出来想:“虽然他这么对不起我,但他前世还是我妈,我一定要用我的修行感化他!”我这个是开玩笑的,就是说你要逼着自己去想菩提心这些东西,然后慢慢越来越厉害,思考到后来,“切,他对我好不好,关我什么事啊?”因为一分析下去,最后他连微尘许都不成立,慢慢纠结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开始的时候是思维,思维到后来你就会慢慢产生感受,只要赢了一次,希望就来了。以前我们一纠结是每次都败嘛——你们什么时候赢过啊?(众笑)但只要有一次赢了,你就感觉到有希望了,“虽然我败了这么多次,现在终于赢了你一次!”你看有些人经常被别人欺负,已经被欺负惯了,但他哪天突然逆袭赢了一次,他会为这个小胜利庆祝三天三夜,也就是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产生了感受之后,我们要常常去扩展这种感受,来一点儿,再来;来一点儿,再来……慢慢就形成觉受,那个觉受越来越厉害,会出现两个效果:第一个,烦恼生不起来了;第二个,烦恼一来立即被干掉。当然,这个要长期去做,日积月累,做的时候就要去思考前面说的那些东西。在这过程中间,我们去打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输,但如果有个修行的环境或者导师的指引就会好很多,而且还需要福报,在单空的修行没有坚固之前,如果一个人没有福报,搞不了两天他就玩不下去,说这些都是扯淡。
就像一个人说他要买这样那样的东西,说了半天,问他有钱吗?他说“没有”。(众笑)这就是纯扯淡,所以那种人要去积累福报。积福报很简单,就是发菩提心、做事情。做哪些事情呢?磕头、供水、修五加行,然后福报就会上来;接着再去修上师瑜伽,这个方式最容易增加福报——我没有福报,但是我借您的,为什么呢?——我跟您瑜伽了。说白了就是这样,你们以为不是啊?很简单,你看他们祈求上师的时候:“啊!莲花生大师啊,我全部都依托给您了,我现在遇到灾难了,你不管我是不行的啊。”其实本质就是这样的,莲花生大师哪里经得起我们求呀?
这个不是开玩笑,真的是这样的哦,哪怕一些很小的事你都可以这样祈求他。说到莲师,我还是有点感动,大家最后一定要去相信这些东西,为什么呢?你都信佛了,你不去信诸佛菩萨,你说你要信自己,你不是在扯淡吗?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你把自己干掉,你还信自己?这在本质上、思想上是一种极大的冲突!
放弃自我是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你看我们没有一个人是愿意真正放弃自我的,他们从概念上说“哎呀,我要放弃自我”,他根本就不知道自我是什么,放弃什么啊?自我就是你各种各样的习气、自以为是,然后各种乱七八糟的一些想法,你不把这些东西放弃了,你说你怎么成就啊?真正的成就不是谁给你颁一个奖杯,真正的成就是什么?——放弃自我!
那怎么去放弃自我呢?你不能说我想放弃它就放弃了,这种放弃自我,会越放弃越大。有人给我说:“你看我都放弃自我了,我已是一无所有的瑜伽士!”结果他转过头来就开始骗人。为什么?他不是真的放弃自我,放弃自我是要在内心中真正认识到自我是不成立的,而这个需要巨大的福报!巨大福报的来源是什么?信仰三宝。
我们一个普通人,你说你有多大的福报,那是在扯淡!我们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有多大的福报。以前慈诚罗珠堪布说修行成就的话,1%靠自己,99%靠上师,我当时听了一愣——嗯?这种说法对我的自我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师兄笑)真的是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因为我从小就是自己看书、自己修行,觉得自己很厉害。其实后来发现:唉!看的这些东西,其实大部分都是分别念在搞,真正产生境界的东西,很多是依靠虔诚得来的。最后发现造成自己成就的一个根本原因……喂,兄弟们,我没有成就啊!造成自己接近修得好的这个原因……哎呀,还不能叫修得好,修得一般好嘛……这个原因其实是上师三宝的加持。所以在跟大家交流的过程中,会经常讲这些东西,这个是身心的感受,不是一个分别念、思维捏造出来的东西。
正因为心里面感到这些上师三宝的加持,所以自己才愿意向上师三宝学习,想办法去利益其他人。否则的话——嘿!你们是不是认为我骗不了人?我是骗子的祖宗!或者你们以为我干不了坏事?你也不想想我的出身。那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呢?就是因为知道佛法的真实性。不说什么成就、解脱这些,至少我很怕因果,所以我现在很坏的事干不出来了。你以为我是不能干或不想干啊?不是,我是不敢干,因为因果真的不虚,我怕。
你们也一样。很多人干那些伤害别人的坏事,其实是蠢来的,因为他不知道因果这个东西真的要兑现,所以他们值得原谅,并不是可恨。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因为他蠢,他以为一枪打了别人,吹一下枪口很潇洒,他不知道他要五百世被别人打,自己被打的时候那种感觉就不是很爽,也不潇洒了。
我们的电影里面经常会演这些东西,你看那些演狙击手的电影啊,“乓”一枪打了之后,回过头来靓女在旁边看着他,哇,他爽得不得了,欢欣鼓舞啊。其实这些都是造业来的,杀戮都变成了一种所谓的暴力美学。如果我们内心里面不体会到因果,到了后来会非常吓人。
因果报应这些道理谁不知道啊?学佛的都知道,但是真正了解因果理论,把它搞得很透的可能不多;然后内心里面彻底相信因果,按照因果规律去做事的,估计极少。一般都是说是这么说,但真的去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这样下去,时间长了,暇满人身又被浪费了,真是极端不值。
我在这里跟大家讲这些东西,其实是想“推销”一种世界观,因为这种世界观不是捏造出来的,是真实的。大家也不要认为我对大家有多好,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你们对我好,知道吧?为什么呢?因为有你们在,我跟大家这么一交流,假如我是对的,我就功德无量!(师兄笑)也就是说离开了你们,我连找功德的地方都没有。所以不是我对你们好,是你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好,不管你们有心无心的,你们被我“利用”了。(师兄笑)
但你们也可以利用我啊!所以说佛法永远都是个自他相利的事。而世法不是这样的,你建立了个体之后,当你要去扩大个体的时候就一定要伤害其他的个体,因为你承认了个体。当你虽然有个体,但你不承认它,你在消减它,消减它的同时一定是自利利他!这个是佛法绝对正确的一个理证,谁有本事把它破坏掉?我为这个理证思考过好长时间。
所以说佛法不会有错,也许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会做很多错事、走很多圈圈、绕很多弯路,但这个理论的根本处、宗旨处是绝对找不到错误的。好,我们再看下面:
破诸法实有一体、多体的步骤:
在破一和破多当中,先破一,再破多。而且,“多”由“一”组成,离“一”没有“多”,所以只需要破“一”。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破“一”,破“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破我们认为事物是一个实有的、不变的实体的这么一种错误认知。那么首先要定义“一”是什么。“一”就是不坏的、独立的、唯一的这么一个实体,为什么要去破“一”呢?因为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个实体,那么它可以不需要产生、也不会产生其他,明不明白?
如果它是由其他东西产生的(由其他东西变来的),那它就是变化的,不能是独立、唯一的、不变的。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独立、唯一、不变的东西,那世界可以依据这个东西而形成。但如果世界上没有这么一个独一的东西的话,那么世界就不是由这个东西组成的,一切现象(万法)的来处就找不到,要从其他地方去找,明不明白?
也就是说,如果你说万法是由最小的东西组成的,那么它一定要有个最小的东西在;这个最小的东西如果已经走到极处,它一定要是独立、唯一、不变的,是不是?如果它还可以再分,就说明它还是由其他东西组成的,那我们还可以一直这么找下去,对不对?所以说,如果找到这么一个东西,就可以说世界是由很多这样的东西组成的;如果找不到,你就不能说这个世界是物质组成的,因为物质不是它的来处。那么它的来处不是物质的话,就应该是精神。(精神有两个:一个是外面的客观精神,一个是自己的心。)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物要么是物质,要么是精神,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其他什么来处吗?
你说:“有没有一种既不是精神又不是物质,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东西呢?”那是你想象的,你还可以想象很多: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精神跟物质的中间的、还不是什么什么……不管你怎么想象和假设,最终只有一个来处,就是你的精神。(其实“来处”就是你想出来的,你不想它就没有了。)我们要确定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除了精神就是物质,不可能有其他的东西 。
那么,物质的“一”被破掉后,物质的来处就排除了,剩下的就只有精神了。精神的“一”有两个:一个是外在的“一”,比如上帝、安拉、大自在天等客观精神,这种外面的客观精神你可以捏造很多;一个是内在的“一”,就是自己的心。
我们靠什么去证实上帝或安拉呢?如果世界是从祂那里来的话,祂就是“一”,也就是一个客观的、不变的、不坏的、唯一的实体,而且祂要造成世界才行。但是,祂如果是不变的,怎么造成世界呢?如果祂会变化,那祂就不能是实有的,祂也只是空性的一个现象,而不是造成万法的根本。所以这样就可以把祂的客观给破了。
还有,如果上帝是万能的、全知的,作为人类的我们,是如何去判断他是万能的全知的呢?其实佛教是一个彻底相信人类的宗教来的。为什么呢?佛教一定要用理论让人类的思维去想通空性。它一切的判断是基于人类的判断来的,虽然它否认人类的六个感官造成的外界世界不是真实的,也否认六个感官是最终的正量。但是,它相信你基于人类这个基本的思维正量,可以得出空性的正见。就是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信自己的思维,是不是?
但神学不是这样的,它说人不能相信自己,你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你必须相信神,神太广大了。那么就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相信神呢?神最多有很厉害的神迹比我厉害,但我也不至于要相信祂是世界的根本呀,万一还有人造祂咋办呢?假如就算是祂造了我,那万一有人造了祂呢?比如说上帝万一有妈妈呢?我是不是该去相信她?
结果落到最后还是要去相信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不相信自己。这句话听得懂吗?我们举例来说哈,比如,在我们看不懂佛陀的教法时,通过谁去相信佛陀?菩萨。那谁去判断菩萨?祖师。谁去判断祖师?上师。谁去判断上师?不是你是谁啊?(师兄笑)不管什么理论落到最后都要你去判断嘛,你说上帝是万能的,还是要判断他是万能的嘛;你说他是客观事实,但什么客观东西都要“我”主观认定它才行的嘛。
那么佛教虽然也知道人类的六根不是个正确的量,但它相信我们思维的能力,我们可以在思维这个层面上抉择到空性,抉择到世界的本质,这实际上是一种相信人类智性的表现。这些理论虽然是佛陀教的,但佛陀最先就是人类嘛,他叫乔达摩·悉达多。他这么示现的意思就是说“你们可以像我一样”,不然的话,他为什么不一上来就整一个大家都做不到的相呢?他吓一吓你,然后大家就信了,那个叫暴力征服,而且暴力征服的同时,其实就在告诉你:你肯定不行,你绝对不如我。你要敢思考,笑你;你不思考,更加地笑你。
当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个话不是基督教的理论(是犹太人格言)。他们基督教的理论是什么呢?他们说上帝是全知的、万能的、全面的,人类不可能了解祂。其实在世俗层面上,我们也承认这样的说法,因为我们也不可能去了解佛陀。但是我们有个说法:我们可以成为佛陀,我们的本质是佛陀,这个就不同了。
基督教说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上帝,你成为上帝怎么得了啊?基督教里你绝对找不到普通人成为上帝的,你永远都是你。既然你永远都是你,你怎么知道上帝是万能的?你最多知道他打得赢你而已嘛,比你厉害而已嘛。(众笑)而佛陀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虽然是凡夫,但我们可以成为佛陀,因为我们和他的本质是一样的。
刚才我们已经破掉了外在客观的“一”,现在来破内在的“一”,这个非常重要。那么破掉内在的“一”有两个层面:①第一个是人我的“一”,就是认为这个精神就是“我一个”。这个“一”是以人我执的方式来体现的,前期体现在贪嗔痴慢疑等心所上,后期就体现在出发点和主宰感上,这些都要破掉。②第二个是光明的“一”,或者叫法性的“一”、法执的“一”。我们会认为光明是一个东西,这就形成一种常见,这个常见是最难破的,很多修行人走到这里基本上就“死火”,他会觉得有一个光明,他也会说那个光明是空性的,但他就是不知道是怎么个空性。
所以在具体上,这个光明的“一”不好破,那么怎么去破掉这个光明的“一”,实际上就是大圆满的窍诀。去破人我的“一”就是我们去观修人无我,这样的修法有很多。人我的“一”表现为主宰、控制、出发点;光明的“一”表现为对光明的空性领会不透彻,那个时候不能说它是个什么东西了,很难说。我们会觉得背后一定有一个光明无处不在呀,遍满一切呀,这些全是扯淡,那个时候真的是用语言难以形容。
总之,要破掉两个精神的“一”。因为我执主要是精神上的,比如说我们认为身体是“我”,其实是精神认为身体是“我”,身体从来没有认为身体是“我”。所以说“我执”一定是精神的“一”,而精神上的两个“一”我们都要去破掉。
我现在在讲大理论,后面才慢慢会继续讲到修行,而且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扯得太远了。这个扯远了没办法啊,但扯远了我兜得回来呀,就算忘记了你们会原谅我呀。(师兄笑)这些大理论一定要先把它铺设完,不然我后面讲起来会很困难。好,原文说要破“一”,那么刚才我说了,我们要破物质上的“一”和精神上的“一”。
破“一”时,先破粗,再破细。粗大的色法和心法,从方位和时间上分解,只要可分,就不是一体;到不可分时,就是无分微尘和刹那。所以,重点是遮破胜义中实有无分微尘和刹那。
粗大的东西很容易破,但这个叫做见解上的容易破,体受上是很难破的,明不明白啊?见解上我们说这堵墙就不是实有的,是虚幻的;那么体受上去破,我就建议你用头去撞一下它,“嘭”的一下——唉哟!它不是实有的,疼痛也不是实有的,但你就痛得要命,所以说体受上很难破。
但大家记住,我们最初就是要先在见解上去破它,所以说破就在见解和思维上,然后慢慢形成觉受,修到很深的程度时,这个粗大的东西很容易被破掉。你在破粗大的这些觉受的时候,要思维得越细越好,前提我前面已经说过了,明不明白?就是说,你思维得越细,你产生的觉受就会越来越凶猛、越来越强烈,强烈到一定的时候穿墙入室也不是不可能。这个崂山道士都做得到,当然他那个不一定是单空,其实是借助因缘,比如念某个咒就有可能穿墙入室。这个鬼也做得到,把自己变成鬼就穿得过去了。
不过能穿墙也不见得就真的证悟了空性,只是说他对墙的那种触的执著已经消失了,他隐的执著还在,这种隐的执著是不能叫它空性的。真的空性就是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应成证悟了大空性时候,一切庸俗显现都会消失,只剩下纯粹的明空双运。
那么色法是从方位上去分,它可以分解嘛;心法是从时间上去分,因为任何一个情绪起来都有时间,它可以一段时间的情绪、一段时间的情绪这样去拆分,分到最后那一刹那的情绪就是这个情绪的体嘛。那再去找这个“体”,会发现最后那一刹那实际上没有时间,也就是这个情绪没有体。
这在思维上也很容易了解,但刚才说过了,就算我们思维上通过了,我们还是会被心所控制,原因是什么?虽然思维上知道它不是真实的、没有实有的体,但我们的心根本没有领会到单空的妙味,当然更没办法领会到空性的无执、清明、光明这些东西。由于领会不到它的本质,它就会肆虐你。
所以说我们分析了以后要去体受它,那么你体受它的前提是要分析得很细,因为分析得很细的话,那个见解会引发真实的觉受出来。如果你没有用这种真实的见解引发觉受,或者你的觉受里面不带上真实的见解,那有可能是压制来的。有些意志很坚强的人做得到这一点,不相信?比如说像李逵这种人,假如有人得罪了他,他说“嘿!大丈夫,不想这些了,喝三碗酒,干了它!”然后就忘了。
那他是不是证悟了那个情绪的空性?不是的,他下一世变成林黛玉就会愁啊愁不停,照样麻烦。(但李逵不一定能变得了林黛玉哈,他杀了那么多的人。)所以说不起情绪不见得是证悟了它的空性,我们修习的时候一定要带上真正的见解,用见解去摧毁现起的实有感,这些就是我们不停地闻思、天天给你灌输这些理论的作用。
“到不可分时,就是无分微尘和刹那。”什么叫无分微尘和刹那?其实是两个观念来的,因为实际中你找不到无分微尘。你想想看,无分微尘已经没有方位了,你怎么看到它呀?我们看到东西,一定要光射到这个方位上,再反射到视网膜等组织,最后在后丘脑里面成像嘛,它都无分了,那光一射就透过去了,眼识是看不到它的。而且无分的话,它就不能有体积,既然没有体积,那手摸上去肯定不受阻碍嘛,所以触觉也感知不到。同样,味觉的话一定要刺激味蕾才会有作用。总之人的六根都感知不到它,你怎么用现量知道它呢?
不光是凡夫,圣者也不行,无论再大的圣者,他看到什么也一定要有东西嘛,无分微尘连体积都没有,怎么看啊?所以说它只是一个观念。人的观念真的太害人了,他把无穷小都会当成真的东西来看。世人真的拿观念害了好多人啊!随便捏造一个名词弄得你团团转,所以说你不学因明的后果很严重,捏一个名词你就跟着跑,真的是这样的。
比如说,我捏造一个观念来糊弄你——股票,我说它怎么怎么样,哇,大家真的会去的,拼命买呀买呀买买买。有时候可能真的会赚,有时候就“哦豁”。我就是炒股票的,我看我身边的人除了我赚钱之外全都栽了,而且他们全都是被各种观念武装起来的,分析这啊那的一套套的。我凭的是什么?我凭的就一个感觉,一发现不对什么理论都不要了。人家说你是不是有神通?通个什么啊?我吃了以后肠胃比较通,拉得凶,实际上就是一种感觉。
也就是说,很多观念会非常害人,我们听到一个捏造的观点,就会把想象当成真的东西,区分不出思维的东西和具体事物的差别。其实我们经常说的宋仲基、都野兽就是害人的观念,这个害人害得很惨,不是一般的惨,所有的女性基本上都会中毒。
他们给你拍些电视电影,写些言情小说啊,制造一些观念性的东西出来,让你的潜意识模模糊糊地觉得,在你的生命里,别人都是过客,你一定会遇到你的宋仲基。你是会遇到一只鸡,但不一定是送终的,一般都是把你们的爱情送终,对不对?你们喜欢长久的爱情,说白了就是想相互送终嘛,所以干脆叫“送终鸡”好了。但基本上都不可能,我们却把这些观念性、想象性、虚构的爱情故事以及男女主角当真,以为自己真的会遇到这些东西,每个人都在生活中不停地寻找。
这么一搞,求不得苦就埋下了种子,那些判断的失误、追求的失误全都从这里来,然后就有了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甚至两个人谈恋爱的时候,对方说的话和影视里的味道不一样就要把人家炒了。你看她们判断对方洋不洋气,其实参照的都是影视里面的那些东西,好傻啊!
我的参照就不是这些,我要是女的,就参照他口袋里面有多少,我管你送不送终鸡,你不能送我终,但口袋里的钱可以送我终!(众笑)这个是开玩笑乱说的哈,我的意思就是大家要实际一点,我不是叫你们去拜金,而是说我们要拜最真实的东西,比金还更厉害的——解脱。解脱肯定送你终的,很简单,你死亡的时候什么能依靠啊?金钱也靠不住嘛,那时候就只能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那个业是什么?就是善业嘛,我们要去拜这些东西才行。你们天天去拜宋仲基,傻不傻啊?所以说很多时候观念就是会这样害人,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实际上就是两个观念,哪儿有什么真正的刹那啊?谁能体会到“刹那”,甚至“无分的刹那”?有毛病!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弄呢?因为分到后来,你要成立只能叫无分,有分就不叫最小的,最小的一定要无分。那既不成立无分,又不能有分,怎么办呢?只能是空性的嘛。
分析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它有体积或长度就会被分,无法成立无分;它没有体积或长度,就无法构成世界。但现在世界是有的,所以它存在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虚幻的,完全没有实质。他们捏造这两个名词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说阿罗汉没有证悟本性,他们的境界还在无分刹那。你问他无分刹那是什么样的?一问他就傻了。你当阿罗汉真的看得到无分刹那啊?你说“阿罗汉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阿罗汉其实根本不会去想这些问题的。为什么?我们要捏造一个东西去“攻击”阿罗汉,知道吧?如果阿罗汉真的看到无分刹那的话,那也挺牛的,但这根本不可能,这是思维捏造出来的概念,是阿罗汉都没有的境界。不过从分析上来说,这些捏造的概念对我们理解空性有用。
重点是遮破胜义中实有无分微尘和刹那。
就是说胜义中不存在无分微尘和刹那。什么是“胜义中”呢?就是我们在思维上、见解上较真儿较下去。在境界里面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境界里面就是我们所说的法性定。在思维里面的话,就是较真较下去,分析下去——中观。较真较下去的话,你没有办法成立真实的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所以在见解里面我们可以确定我们面前的现象和心识都没有实质性,是空性。
那你说我要是证悟了空性又是什么呢?既然见解上分析出它没有实质性,那么它就可以消失。为什么呢?如果它没有实质性,它凭什么赖在那里啊?它赖在那里是因为我有执著,我要是没有执著了,它还赖在那里,哪有这种事啊?它不赖在这里的时候,应成的境界就出来了,应成派就这么来的——所有该赖的都赖不住了。
其实我们所有的现象都是赖在我们心前不走的,为什么它不走呢?不是因为它不走,是你留着不想让它走,连宋仲基你都不想让他走,那其他的,比如你的身体就更不想走了。你去赖宋仲基一定要靠你的身体的,对不对?然后你身体后头还有心呢,业越来越多,他当然不走啊。
那么我们通过修行去分析,慢慢你就会达到实相。一说达到实相,有些人就会想“什么都没有好没意思啊!”其实不然,很有意思的,因为还有种量叫净见量。这个以前我们也讲过,三转法轮会大量讲这些东西,但讲二转的时候就很少讲这些东西。三转法轮我们过一两年以后会讲很多,《圆觉经》、《楞严经》这些基本都是三转法轮的,会讲到净见量,非常有意思。
所以达到实相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们只是要去除掉无明烦恼和影响我们的这些错误现象。真实的净见量不是二元产生的,它也是幻化的,但它是不生不灭的法性的那种幻化,那个时候真的叫法性在游舞,而不是像我们这样二元性的,靠分别业障在捏造,捏造出一些现象来,然后折磨自己。两者的差别非常大。
好,我们今天就交流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中观总义》第15课
- 《中观总义》第1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