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个人开悟了,并不意味着他的神通就非常厉害,但他的确深深地明白超越生死是什么了——而且知道这个东西根本不用追,明白了就是了。但是若要达到这种明白,且明白之中有强烈的自肯,这真不容易。大部分的情况,是因为业障太深而不容易。
业障直接影响你对明了的体会深度。如果体会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就没办法自肯。偶尔有点那种自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狠狠搞进去的时候,引发了一些觉受,比如可能会产生了达、潇洒、自在、无执等等;但是遇到外境一冲击,这些就没了,所以不是真正的明了。
真正的明了透脱了以后,不用谁教怎么修,他自己都知道;其实也没什么好修的,保任就行了。在保任的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冲突,产生愤怒、抑郁等等情绪,但只要一提起,那些东西甚至会像燃料一样,般若之火使证悟越来越深。在那个时候,困苦变成了加持!
我们在闻思修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积资净障”。实际上,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思维层面的积资净障。正念,即正确的思维、逻辑越来越多,这叫积资;错误的思想、想法越来越少,这叫净障。
第二,修行觉受层面的积资净障。禅定越来越厉害,单空、菩提心的觉受越来越厉害,这叫积资;不好的心绪,沉重、病痛、不想修行的感受,以及郁闷、烦躁、冷漠等等,越来越少,这是修行层面的净障。
第三,证悟层面的积资净障,这真的有点好玩了,正反两方面都可以说。遇到困苦就是积资,比如证悟以后遇到这样不顺、那样也烦,都叫积资;施法,即把好的修行方法、正确的见地传导给其他人,这叫净障。当然,也可以倒过来理解,遇到困苦叫净障,施法叫积资。
但如果从纯修行的角度去讲,就是第一种解释。如果一个人证悟了,遇到困苦叫积资,因为困苦来了以后,正好让觉性越来越明亮、清晰、庞大、无坚不摧——真的叫“金刚般若波罗蜜”。
净障是什么呢?由于众生同体,周围的众生愚昧,给其制造违缘,就是障碍;所以一定要让他们清晰、明白,帮他们去除困苦,这叫净障。这是证悟者的净障,他已经不再为自己这个个体考虑了,而是站在明觉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和体受。
这是三种不同的积资净障。在我们这个层面,后面一种暂时做不了,但前面两种积资净障一定要去做!
——摘录并整理自《维摩诘所说经》第22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做拿捏别人的“甄嬛”,还是做拿捏自己的菩萨?
- 一个利用身体开启慈悲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