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正在讲如来藏品,从八个角度去诠释如来藏,谓之“八义”(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已经学完了七义。开始讲解第八义:诸功德无别义。
上堂课学习了“诸功德无别义”中的略说和广说的一部分。说出了同一极清净位的如来藏从不同的侧面安立不同名称:“法身”“如来”“圣谛”“涅槃”。并对此进行了对应内涵的解说:佛陀诸法不相离”称为“法身”,“及彼佛性如是得”称为“如来”,“不妄不欺立法性”称为“胜义谛”,“本来自性寂灭性”称为“涅槃”。
这堂课内容:
广说功德无别义。
壬二、广说意义分二:一、广说无二义;二、广说解脱义。
癸一、广说无二义:
遍知一切现菩提,已断障垢及习气,
如来以及涅槃者,于胜义中无二性。
“无二”即如来和涅槃两种不同的名称所指的意义并没有别别的两种法,是无二一体的本性。
首先讲前三句(分别是从证德与断德来进行介绍):“遍知一切现菩提”,是指从这一角度称之为“如来”;“已断障垢及习气”是从这一角度称为“涅槃”。也就是一切智智照见如所有、尽所有的一切相,而现前菩提,称为“如来”,已经断除了客尘的两种障垢以及习气,称为“涅槃”,所以是从断德究竟的角度安立为“涅槃”的名称,从证德究竟的角度安立为“如来”的名称。
颂词第四句:“于胜义中无二性”,是指这两种不同的名称所表明的意义,实际上唯是同一如来藏,没有两种别别的自体存在。
譬如一面镜子,清净了镜面上的灰尘,镜子的光亮就完全显露出来,这时既可说是“离尘”,也可以说是“光亮”,虽有两种不同的名称,但此二所表明的意义并没有两种别别义的存在,说的就是同一镜体。一个是从离垢的角度讲,另一个是从显露的角度讲,此二无可分割、没有差别,因为离垢的同时就是显露,不可能在离垢之外另外有一种显露法的存在。同理,佛在究竟圆满断证时,断德圆满和证德圆满完全是同时、无二的,故本颂所讲的就是断证无二的含义。无著菩萨在《宝性论》的注释中也说道:“所证一切法,觉一切智,及离一切智障、烦恼障习气,此二种法,于无漏法界中,不异、不差别,不断、不相离。”意即:(证语一切法,觉悟一切智,以及远离二障习气,此证德究竟和断德究竟两种法,在无漏法界中不是别别的方式存在,不可能离开一者而有另一者的存在。
癸二、广说解脱义:
一切行相无数量,无思无垢之功德,
无别体相即解脱,解脱彼者为如来。
颂词的前两句讲了四种功德,即“一切行相”功德、“无数量”功德、“无思维”功德、“无垢”功德,这是从不同侧面来描述法身如来的功德。
1 、“一切行相”功德,是指一切功德都在法身中本来圆满具足,毫无缺少,也不需要重新造作一分功德,是无始本自具足的。
2 、“无数量”功德,是指法身本来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差别,是无法衡量、计数的,故为无数量功德。经教中也如是说:“过于恒沙数功德”。
3 、“无思”功德,是指法身功德甚深难以侧度,故为不可思议功德。
4 、“无垢”功德,是指彻底清净了二障习气等垢染,故为无垢功德。
颂词后两句是讲解脱的含义:“无别体相即解脱”,其中“无别”是指上述功德与法界是无二无别的,就象日光和日轮无二无别一样。为什么说是“解脱”呢?因为在所现前的无漏法界中具足不可思议、无量、无垢一切性相之功德,这
样无差别的体相就是解脱,没有分别执著等束缚。从解脱彼者、圆满现证真如的角度称为如来。故颂词中说“解脱彼者为如来”。
什么是解脱呢?就是现前了无漏法界,而且无漏法界中本来具足的无量功德,完全无别现前了,这就是“解脱”。所谓的究竟一乘、一果、一真法界都完全显露了,当然究竟解脱的功德需要达到无学道佛地时,才能圆满成就。所以《究竟一乘宝性论》所讲的完全是万相一味地归融于心性本体,当心的自性全体显露时,就是佛的境界。譬如日轮本来具足无量清净不可思议的大光明,当日轮从云层中脱现出来的时候,自然一切本具的光明都会全部展现出来,这就如同“解脱”,当本自具足的大光明如实地现前,即称为如来。佛在《大般涅槃经》上说:“无量种功德,一切不思议,不差别解脱,解脱即如来。”与本论所讲完全一致。
- 《宝性论》第50课
- 《宝性论》第5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