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这个偈子容易读懂,意思很简单: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要经常思维自己相较周围所遇到的人更加卑下,而且还要诚心诚意、很真挚地关爱他人。这和我们经常说的“愿天下都充满爱”好像差不多,但实际上不一样。为什么呢?我们说“愿天下充满爱”,意思是“你爱我,我爱你”,表示一种和谐相处的待人方式,好像世俗中相对良善的人都应该这样。但“思维卑劣”是一种修行,它要去思维自己比众人更卑下。
上堂课有人问:“我们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要思维较众卑下呢?”其实这代表你的我执在起作用,不愿意这么做——我不能比你卑下,我们是平等的。你说“平等”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人我执”存在了,“人我执”呈现为你认为自我的存在和别人自我的存在,都是平等的,这就是前面说的人文主义观点:“愿世间充满爱”“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照亮我们勇气的未来”……这只是一种说法,说是这么说,到时候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光照不到的地方。原因是什么?你承认了人我。
而我们所学的“思维卑劣”不是这样的,它基于的世界观不承认人我,我们说的平等是没有人我的平等,这和承认人我的平等是有差别的。为了达到“没有人我”这种最基本的世界观,我们就故意采取矫枉过正的修行方法,强行思维自己比别人卑下。
思维自己比别人卑下,最基础的心态也承认有自、他两个相续。但由于长劫以来我们都爱自己、贬别人,所以我们要矫枉过正,反过来贬自己、爱别人。这是一种对治型的思维方法,这样就会把爱自己、觉得自己很骄傲、很厉害、很殊胜的心态慢慢放下,然后才利于我们证悟最究竟的平等——没有自我的平等。
它是一种修行方法,而前面人文主义的“到处都是光”是绥靖主义(粉饰现实)的说法,实际上不能深究。如果你深究下去,这个世界所见之处都不是光,到处都是黑暗,到处都是互相伤害、不信任、冷漠,比如互相拆大使馆。真的没有办法,大家的所言和所行都没办法匹配,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承认有“自我”。
为了对付这种黑暗,所以佛教要消灭自我。但你做不到一下就达到没有自我的无我状态,那怎么办呢?有一种修行方法可以消灭自我,那就是思维较众卑下,把自我先贬抑。因为保护自我最厉害的、最根本的东西是我慢,我慢再延续扩展开来,就会变成傲慢(傲慢有七种,最根本的就是我慢)。
后面的颂词说“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意思是什么呢?它是要表明,我们思维较众卑下,并不是在承认你和我这种相续存在的情况下,强行扭曲自己去“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不是对着一个主人自称奴才,这样不行,这种人是扭曲的,一旦之后做了主人,那就会整死周围的奴才。
这句颂词是说较众卑下这种思维要对付我慢、傲慢,然后对周围的人要知母、念恩,要像对待老母一样去献爱心。它不是扭曲的、强迫的、压抑的,而是充满了温暖、开放和爱。大家记住,较众卑下的意思是要对治自己的傲慢,并不是低声下气——“奴才,领旨!”“喳!”这种人一旦有机会,他就会弑君。所以,大家要去做这些区分。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八颂》第3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知烦恼,才能灭烦恼——烦恼的定义
- 打拳有心要,修心也有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