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所得果数目,因佛法僧三宝的数目,由如来藏的彻底清净而成佛、传法、度众,正好完美对应相契,所以得果数目为三。能得因缘数目,因为如来藏的的清净,需要他相续之菩提、功德、事业相助,故而四因缘足够。
这堂课内容:
诠释七金刚处的其他支分。
三、取名“金刚处”的道理:“金刚”是指七种所诠义如同金刚,“处”是指能诠句。所谓的金刚具有“不可摧毁和无可分别的两种意义。因为《大乘无上续论》所诠的七种甚深义,是各别自证智的所证境,其坚不可摧,完全是大无为法的体性,故如金刚。因为这七种所诠义,不是语言所能表诠的,也不是分别心的境界,唯以圣者的各别自证智方能证悟,故以闻思所成的智慧是难以分析的,如同金刚。《密续》中说:“金刚称为不可分”即无法用分别心来分析。“处”是指根本或依处的意思。也就是七金刚处的能诠句,因为能显示七种金刚义, 是能了知的依处,也是渐次成为证悟所诠义的依处,故名为处(也就是能以诠表的文句)。由于本论的能诠句所诠表的是七种金刚般若的所诠义,故能诠句也就获得了金刚的名称,故为七金刚处。
四、引经据典加以说明:《大乘无上续论》的七种金刚句之义,在第三转法轮的了义经典中广为宣说,为此这里引经据典来加以说明。通过这些教证就能明白,这七种金刚义都不是分别心所能揣度衡量的,不是语言所能诠说的,唯一是各别自证智慧的境界,所以他根本不属于观现世量、分别根识或第六意识的范畴。若以声缘的智慧也形同盲人般不能真实了知。
有关佛的意义:佛在《增上意乐品》中说:“阿难,所言如来者,非可见法,是故眼识不能得见故”。《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有关法的意义:佛在《增上意乐品》中说:“阿难,所言如来者,非可见法,是故眼识不能得见故”。《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有关僧的意义:佛告阿难,所言僧者,名为无为,是故不可以身心供养礼拜,赞叹故。故了义的僧宝不存在行相上,也是大无为法的本体,故不可以身心作供养赞叹等。
有关如来藏的意义:佛在《不增不减经》中说:“佛告慧命舍利弗,此甚深义乃是如来智慧境界,亦是如来心所行处。舍利弗,如是深义,一切声闻、缘觉智慧所不能知,所不能见,不能观察,何况一切愚痴凡夫而能测量,唯有诸佛如来智慧,乃能观察知见此义。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所有智慧,于此义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实知见观察。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有关菩提的意义:《胜鬘经》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言涅槃者,即是如来清净法身”。
有关功德义者:佛在《不增不减经》中云:佛告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舍利弗(如我所说)如世间灯所有明色及触不离、不脱,又如摩尼宝珠所有明色形相不离不脱。舍利弗,如来所说法身之义亦复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有关事业的意义:《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中云:文殊师利,如来虽复成就众生,不作思维,心无功用一切成就。佛的一切事业都是任运自在的成就,无须任何勤作。
- 《宝性论》第06课
- 《宝性论》第0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