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讲解八义中的第五义:分位差别唯名。说了如来藏本体清净一如,但针对清净垢染的情况,可以安立三个分位并安立异名:不净位、不净净位、极清净位。并对应三种补特伽罗,即凡夫、菩萨和如来。并说明这三个异名可以含摄前面所讲的本体、因果等六种含义,即将如来藏十义:本体义、因义、果义、业义、相应义、行义、分位义、遍行义、常恒不变义,功德无别义,将前四义合并为二义,为: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
含摄的意思也是说,虽然我们对如来藏说法很多,但就本体而言,始终一如。
这堂课内容:
讲解八义中的第六义:如空遍行义
六(如空遍行义)分二:无分别周遍一切、共相无差别理。
前一科是讲周遍相,后一科是讲周遍理,是这样分析的。所谓的遍行,就是法界如来藏遍于一切时,遍于一切处、一切空间,因其本体真正无法言喻、描述,但通过比喻、描述可以相似表达遍一切时、一切处的法界如来藏之义。以虚空作比喻,因虚空遍一切色法,法界如来藏和虚空二者有相似处,这就是如空遍行义的意思。
一、无分别周遍一切:
犹如具无分别性,虚空遍行于一切,
心之自性无垢界,如是遍行于一切。
颂词前两句“犹如具无分别性,虚空遍行于一切”,就象具有无分别性无碍的虚空,周遍于一切有色法,同样的道理,心的自性光明无垢法界,也无差别地遍行于凡夫圣者一切分位中。
具有无分别性虚空,是指虚空不会有偏袒分别念,虚空不会认为这是清净妙好的色法,我要遍入,或这是很污秽下劣的法,我要远离,根本不会有这种分别和选择。虚空本身远离一切净秽、高下、贤劣、美丑等分别执著,平等遍行于一切种类有色法中,在清净的水中有虚空,飘浮的白云上也有虚空,坚固的须弥山中也有虚空,上方下方都有虚空,十方世界无不遍在虚空,虚空周遍一切,于十方浩翰无边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从无始以来一直到尽未来际,虚空从未离开过,也从未间断过,故说虚空恒遍十方、竖穷三际,这就是具有无分别性的虚空遍行于一切法体性。了知道此理以后,就要回到各自内心上来起观照。
颂词后二句“心之自性无垢界,如是遍行于一切。”意思是心之自性无垢法界如来藏如虚空般周遍于一切,也遍行于一切色、一切处。佛在《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中说:“如心性,一切众生心亦如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广大周遍,无处不有,不离不断,无有休息”。意即:(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每人心中都有无穷无尽的佛,随时随地都在那里成佛,此心广大周遍、无处不有、永远不离不断、无有休息,即大自然心、大无为法的法界如来藏周遍一切,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自性本来清净的如来藏是大无为法,是周遍一切处、周遍一切色法,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法身种姓就是大乘所讲的如来藏,即心的自性无垢法界遍行一切相的含义,此真心妙谛是周遍一切处的。什么时候远离过呢?什么样的众生没有呢?决定是一切众生都具有,并且遍在阿鼻地狱,也遍在上界天宫,遍在一切补特伽罗的相续中,完全以无差别的方式周遍在我们一切威仪当中,遍及在我们一切语言境界当中,从来没有离开过,无论是睡也好、吃也好,以及其它一切佛事威仪中都无不遍在,心的自性无垢法界本来遍行于一切处。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如空遍一切,佛亦一切遍,虚空遍诸色,诸佛遍众生。”意即:(譬如虚空周遍一切,同样佛性遍一切处;虚空遍一切有色之法,同样诸佛也是遍一切法界众生。)永嘉大师也说:“不离当处常湛然。”意即:(无论我们造恶业、造善法,或趋向某种境界,都不离开法身如来藏。)大法眼法师也说:“处处菩提路,头头功德林。”我们做种种善法、修行,可以断除客尘的障垢,让本具的如来藏面目可以全体显露。因此修法殊胜的必要性,不是过去没有佛性,不是过去没有如来藏,而新求一个如来藏或新的佛果,而是为了清净客尘障垢才修道,只有通过修道断除客尘障垢后,才能令本自具有的如来藏完全显露,在我们行住坐卧中或是说话、吃饭等时,也是如来藏功德完全周遍的,所以说一切功德本自具足。《华严经》云:“佛法在日用处,在行住坐卧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这些都是开示心的自性无垢法界,遍行一切处的金刚句。
二、共相无差别理:
共相法性能周遍,过失功德究竟位,
犹如虚空能周遍,下中上等色相器。
这一偈颂是讲“共相无差别理”。这里最关键的是要理解何谓“共相法性”这四字的意义。
首先以比喻说明:黄金的菩萨像,黄金的凡夫像。从一个方面讲,是不相同的,形像有很大差别,佛菩萨像不是凡夫像的样子,凡夫像也和佛菩萨像不同。但是从另一角度讲,三种像也有共同处,因为全为黄金的体性,在黄金体性上没有任何差别,是黄金的共相。黄金特色的自性是周遍在这些像体中的,无一不周遍黄金的自性,这就是共相能周遍的道理。
同样的道理,自性清净的法界是一切诸法的共相,是一切诸法的本体。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诸法真实义,无变异差别。”是说万法真实义是本来一味的无二等性,没有任何变异和种种差别的相。《维摩诘经》说:“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了知此共相无差别义后,无论是凡夫,还是圣者佛菩萨的阶段,此无差别义是大家共同所具有的,也就是法性如来藏,这就是共相法性的殊胜体性。《大乘起信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偏。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意即:(远离一切分别念,等同虚空,没有任何偏堕,这就是法界的共相、一相,这是如来平等的法身,凭这个法身,安立本觉)。共相法性周遍也是一种非常了义的观点。
既然清净法界是一切诸法共相的法性,任何有法的补特伽罗都没有离开过自性的本体?任何时候也不可能离开此法性,所以说无有迁变,凡圣阶段均无一丝一毫的差别,所以万法的共相就是法性如来藏,因为是一切万法共相法性的缘故。
在颂义中首先有个疑问,即心的自性法界如来藏能周遍一切,无论是具有过失的凡夫位,还是具有功德的菩萨位,以及功德究竟的如来位,此三分位中无不恒时周遍本来清净的如来藏功德,就象虚空能平等周遍于下品色相的土器、中品色相的铜器,以及上品色相的金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在下品色相土器里无差别地有虚空周遍,同样,如下品色相土器一样的凡夫相续中如来藏法性恒时周遍;中品色相铜器一样菩萨相续的如来藏跟上品色相金器般有虚空的周遍,障垢完全清净的佛陀相续中法性如来藏也是周遍的。所以共相法性能周遍一切。过失、功德、究竟三位中没有任何差别,这是大乘殊胜了义的观点。
设有问曰,以上讲的法性恒时周遍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所摄的一切万法中,既然如来自性周遍一切众生,那一切众生都应恒时证悟心性本体,因为如来藏的自性一切众生必定具有而且没丝毫差别,跟佛菩萨一样,那为什么一切众生同时不证悟心的自性如来藏呢?为什么还会有不证悟的众生存在呢?
答曰:虽然自性如来藏从未离开过,但众生的相续被客尘障垢所遮蔽,因而不能现见如来藏的本来面目,当然也就不能显露如来的法身境界。比如在天空中虽然有明月,但若水器坏了,水就会流失,这样月亮的影子也就没办法显现出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众生的相续中没有积累殊胜的福慧二种资粮,并且相续中充满了烦恼业障,就象破器不能盛水一样,说明相续中没有信心、没有三摩地等清净水,所以就不能显现如来自性的本来面目。如是便能了知,虽然每一众生具有如来藏,但不一定一切众生都能同时如实地证悟。
- 《宝性论》第30课
- 《宝性论》第3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