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从所立的角度讲了佛宝的八种功德,并将能立和所立的两种说法进行了对应,从而让我们从更多的的角度去了解佛宝。总的来说,佛宝有自利和他利两大类功德,
所谓自利即佛宝本体的特征:
1、 没有时间性(无为);2、没有造作性(任运自成);3、没有污染性(不依讲闻,自知自明)。
所谓他利即利益众生的特征:
1、 智慧圆满(二智圆满);2、大悲圆满(无偏度众);3、力量圆满(去除苦因苦果,智悲双运)。
然后讲了“法宝”的六种功德:
1、不可思议(不可思量,离言语,各别自证);
2、不二(离开了烦恼和业);
3、无分别(寂灭了非理作意);
4、清净(没有根本烦恼和随烦恼等习气垢障);
5、显现(远离所知障的一切智智光明);
6、对治(破除一切攀缘境之贪欲、瞋恚、愚痴等)。
前三种为“灭谛”,后三种为“道谛”。
佛宝和法宝在描述上似乎很一致,但有圆满之果和修行之因的差别。
这堂课内容:
继续从另一角度讲解“法宝”,以及两种讲解角度的对应。
别说彼义:
不思不二无分别,清净显现对治故,
何法依何离贪欲,具二谛相是为法。
在这一偈颂当中,把前两颂赞叹的内容安立为六种功德。
1、以名言和分别心无法思议之功德;
2、没有业惑二者之功德;
3、没有业惑之因——非理作意之功德;
4、清净烦恼障之功德;
5、离障且显现智慧光明之功德;
6、遣除三毒之对治功德。
故于该颂词的前两句中讲到,不思、不二、无分别、清净、显现、对治。颂词的后两句是关联前两句而讲:由于不思、不二、乃至于对治的缘故,前三者果的“何法”是离欲的灭谛,后三者因的“依何”是能离欲的道谛,具有如是灭道二谛的体相,就是真实圣教法。所以圣法就是离欲之法,它包括离果和离因两方面。所谓的离果,就是已彻底离欲的证法——灭谛;所谓的离因,就是离欲之因“道谛”。
再以道谛和灭谛作分基,每一种又可分出三种功德,在离欲之果的灭谛中具有不可思议、远离业惑、离非理作意的三种差别功德。如是六种功德都是以道谛和灭谛作为分基的差别功德。在离欲之因的道谛中具有清净、显现、对治三种功德。因此接下来的这一偈颂中就讲彼等摄于二谛中。
彼等摄于二谛中:
远离贪欲自性者,灭道二谛所摄取,
如其次第彼等亦,应以三三功德知。
远离贪欲的自性是圣教法,其由离欲之果的灭谛和能离欲之因的道谛所摄,彼等二谛分别是以三种三种功德作了圆满宣说而应如是了知。也就是此二谛依次以不思、不二、无分别三种功德宣说了具有二种清净的灭谛之义;又由清净、显现、对治三种功德宣说了能净的道谛之义。需要了知,此灭谛的三种功德和道谛的三种功德说为二谛所摄,非胜义谛与世俗谛而是灭谛与道谛。
广说彼等对应:
不思量故无言故,圣者自证故不思,
寂故不二无分别,净等三者犹如日。
这一偈颂当中再把前面赞叹法宝的根据和后面所说的分类作对应而宣说。以执著四边的分别念不能思量故,以音声、语言、名词、章句等无法言说故,唯一是以圣者的根本智慧方能自证故。由这三种根据足以表明,凡夫分别心于灭谛不可思议。寂灭业惑故,是不二义。寂灭非理作意故,是无分别。能以现前如是灭谛的,唯一是具有清净、显现、对治三相功德之道谛。
由于这三种相与日轮较为相似,故说犹如日轮。如何相似呢?1、日轮远离云层的遮蔽,和道谛远离随烦恼的垢障相似;2、日轮的光明能照见大地的形形色色,与道谛智慧能照见一切所知相相似;3、日轮的光明能对治黑暗,与以道谛智慧能对治见真如的一切障碍相似。所以用日轮来加以比喻说明。
由这三种根据足以表明,凡夫分别心于灭谛不可思议。寂灭业惑故,是不二义。寂灭非理作意故,是无分别。能以现前如是灭谛的,唯一是具有清净、显现、对治三相功德之道谛。
- 《宝性论》第10课
- 《宝性论》第1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