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上堂课我们开始了菩提品的学习。本品为本论第二品,科判属:戊二。菩提品是讲无上菩提的本体以及功德等内容。内容讲解分三: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二、总标讲法;三、其义广说。
略说所讲义分为八类:本体义(二种清净)、因义(二智双运)、果义(远离二障)、事业义(自他二利)、相应义(无量功德)、分类行义(三身分类)、恒常义(常住世间)、不可思议义(如实性)。总标讲法即是用着八种含义说明无上菩提的种种功德。
已经开始了本品其义广说的学习,内容分七:一、净得本体之因义;二、远离垢障之果义;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四、其依具足功德义;五、以三身分类行义;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恒常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义。
已经开始学习“五、以三身分类行义”。内容分二:一、略说体相之异门;二、其义广说。
略说体相之异门分三:一、自性身之体相及五种功德;二、报身亦具五种差别相;三、化身具有三种功德。
上堂课学了“略说体相之异门”中后两个科判:二、报身亦具五种差别相;三、化身具有三种功德。报身有五相:○1 说法不断;○2 示现不断;○3 事业不断;○4 任运自成;○5 现非自性。化身具有未入道者令入道,已入道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三种功德。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
辛二、其义广说分三:一、略说共同安立分类;二、安立各自体相;三、彼等摄义。
壬一、略说共同安立分类:
自生诸佛之遍知,唯称彼者为如来,
最胜涅槃不思议,各别自证出有坏。
讲到不依他缘而自生的诸佛一切智智,从断证究竟的角度谓“如来”,因为不住轮回二边的缘故,是最殊胜的无住大涅槃,谓“最胜涅槃”,因为彻底超越分别寻思者的境界,所以是“不可思议”,因为摧坏了轮回一切过患,所以是“出有坏”,这就是唯一各别自证智慧自性大菩提。
彼者分类由深广,大自性三功德法,
当知如是自性等,安立法报化三身。
指无上大菩提的分类是由甚深、广大、大自性三种功德分别安立为自性身、报身、化身三身。因为甚深难证功德而安立为自性身;因为具有广大妙力功德而安立为报身;因为相应众生机缘善行化度大自性功德而安立为化身。《佛说无
上依经》云:“阿难,何者是菩提行处?三种道理显现三身。一者甚深道理,二者广大道理,三者万德道理”。与本论颂词及注释相同,也说自性身、报身、化身这三种分类是从不同角度安立的,非别别他体,故全知麦彭仁波切说:“从本
性或自性角度而安立为法身;从显现的角度安立为圆满受用大乘法的报身;从以种种化现利益众生的角度安立为化身”。
壬二、安立各自性相分三:一、安立自性身体相;二、安立报身体相;三、安立化身体相。
癸一、安立自性身体相分二:一、略说体相及功德;二、广说彼等。
子一、略说体相及功德:
其中一切诸如来,自性身之五体相,
摄略宣说当了知,具有五种功德相。
是说三身中一切如来自性法身具有五种体相,而且具有众多功德,这里归纳略说为五种功德相。这也是第一科判所摄的内容。
子二、广说彼等分二:一、广说体相;二、广说功德。
丑一、广说体相:
无为法与无别异,以及遣除二种边,
烦恼所知三摩地,三障决定得解脱,
无垢无有分别心,诸瑜伽师境界故,
由于法界自性力,本来清净故光明。
这两颂是广说自性身的无为、无分别、无二、无障碍、光明五种体相:
一、自性身没有有为法的生住灭三相,故是“无为法”不变的体相。
二、自性身中无漏法界的究竟智慧融为无二一体,故是“无分别”的体相。
三、自性身于世俗无自性故遣除增益边,于胜义有自性故遣除损减边,所以是“无二”,也就是无增损二边的体相。
四、自性身决定从烦恼障、所知障以及三摩地障中彻底获得了解脱,所以是“无障碍”的体相。
五、因为甚深法界自性本来清净,其本体中本无障垢和能所二取的分别,唯是在圆满方便智慧中入定的诸瑜伽师各别自证智慧的境界,甚深法界自性本来清净故,是自性“光明”的体相。
丑二、广说功德:
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清净之究竟,
当知彼等诸功德,真实自性身具足。
这一偈颂是讲到自性身无二具足五种功德:○1 以比量不可量(无量)、○2 不可数(无数)、○3 以分别心不可思议(不思议)、○4 不与他法等同(无等)○5 清净究竟,这五种功德于真实义中与自性身是无二无别的。
广大故及无数故,非为寻思境界故,
唯佛习气亦断故,次第是为无量等。
是讲具足五功德的根据:“广大故”不可量,“无数故”不可数,“非为寻思”境界故不可思议,“唯佛”具有故无等,二障“习气无余断尽”故是究竟清净等五功德。
殊胜自性身为什么具足很多功德?因为自性身就象虚空一样,广大周遍,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没有起点、没有终结、无有方所、无有局限,故是“无量”,即无法衡量的一种殊胜境界。而且自性身完全超越数量等,不可能有固定数目的自性,故是“不可数”的功德。远离一切戏论,非语言、分别心所境,故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此殊胜功德唯佛具有,十地大菩萨尚未证得,更何况小乘声缘境界?故是“无等”的功德。这是彻底从障垢中获得究竟解脱而现前的无著、无碍境界,故是“究竟清净”的功德。对此世亲菩萨在《佛性论》中解释:“不可量者,有四义:一、由时节久故,不可量;二、功用大故,不可量;三、无余不足故,不可量;四、无中间故,不可量。”意即:○1 从时间方面,自性身的功德是无尽的,没有时间上的边际所以无法衡量。○2 从功用方面,唯佛现证此胜妙难测的殊胜境界,所以无法以分别心衡量。○3 从体相方面,圆满无有分毫欠缺,是说本体无余周遍一切万法。○4 从相续方面,没有一点间断的相,故不可衡量。
对此世亲菩萨又举公案说明:一天,佛问舍利弗:“你能够如量通达如来的功德吗?”舍利弗说:“不能,世尊”。佛又问:“那你怎么相信佛陀的功德?”舍利弗说:“我现在是依靠声闻能够观见如来清净戒等功德,无处不生希有之心。譬如,有人在天上的花园里行走,见到路边庄严的宝树,会生起希有心一样,我亦如是。世尊,譬如有人在大城的外面,见到一些很可怜的人出入城市,他心里这样想,这个城中所有的人都是很可怜吧,同此比喻一样,我也依靠能见如来戒等功德无不是希有,我是以信心了知的缘故”。说明声闻、缘觉是依靠信心才了知佛陀的功德,佛陀的功德没有办法真实衡量,是不可量的。对于不可数的功德,世亲菩萨引用了《马先行经》云:“若人有千头,头头有百口,口口百言舌,舌舌百言声,十力等一分,穷劫说不尽”。意即:如果一人有一千头,每头有百口,每口有百舌,每舌出一百音,只单宣说佛陀十力之一分功德,就算穷尽未来劫也宣说不完,故自性身的功德是无可计数的。
- 《宝性论》第99课
- 《宝性论》第10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