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上堂课我们开始了菩提品的学习。本品为本论第二品,科判属:戊二。菩提品是讲无上菩提的本体以及功德等内容。内容讲解分三: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二、总标讲法;三、其义广说。
已经学完了一、二的内容。略说所讲义分为八类:本体义(二种清净)、因义(二智双运)、果义(远离二障)、事业义(自他二利)、相应义(无量功德)、分类行义(三身分类)、恒常义(常住世间)、不可思议义(如实性)。总标讲法即是用着八种含义说明无上菩提的种种功德。
已经开始了其义广说的学习,内容分七:一、净得本体之因义;二、远离垢障之果义;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四、其依具足功德义;五、以三身分类行义;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恒常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义。
上堂课开始学习“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中“其义广说分三:一、总说成办二利之理;二、别说自利圆满;”的内容。
自利究竟的根据,因“二智”已经获得“解脱身与法性身”。他利究竟的根据,因为解脱身与法性身是一切众生白法的依处。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自他二利之事业义”中“广说其义”中的内容。
下面以两颂对“不灭性”作分别广说:
不灭性者为略说,由坚固等广说彼,
当知灭者有四相,翻此坚固等法故,
谓腐变异及间断,不可思义变易死,
当知无彼故次第,坚固寂静常不变。
这里是对不灭自性作进一步宣说,且从正反面观察比较来描述佛陀不灭性之功德。
此不灭性以坚固、寂灭、恒常、不变的四种相来广为宣说,而且此四种相是以认定其违品的方式来宣说的。四种相的违品是有为法的四种灭相,是与坚固相反之不坚固,寂灭相反的不寂灭,常法相反之无常,不变异相反之变异。其意义分别指:有为法成熟之后腐坏的“老”相;四大迁变而痛苦的“病”相;前世灭尽而现前后世的“生”相;不可思议种种变化的“死”相。此四相如果从微细方面来讲:就是无漏业成熟的“老”相;无明习气地迁变的“病”相;灭尽前世以意生身成就后世的“生”相;以不可思议染污变易的“死”相,有如是微细的四相。
佛陀完全远离了一切粗粗细细的生死老病,一切消融于法界,所以在佛的相续中完全是毕竟不生灭的自性,即大无为法的功德。
“当知无彼故次第,坚固寂静常不变”。是说应当了知解脱身、法性身没有四种灭相的缘故,依次是“无老故坚固”,“无病故寂静”,“无生故恒常”,“无死故不变”,由此成立二种身是非因缘所作的大无为法。无著菩萨在《宝性论注释》中说:“何者是成就自利,谓得解脱远离烦恼障、远离智障,得无障碍清净法身,是名成就自身利益。”归纳而言,获得解脱身与法身也就是获得断德和证德圆满,这就是成就自利圆满。所以小乘声闻、缘觉阿罗汉不用说他利甚至自利圆满之功德连百分之一也未尚获得,只是在自私自利的推动下修习人无我空性断除了烦恼障而已,属于暂时解脱,所以不可能成就自利圆满,唯有大乘道最终获得无上菩提果才能成就自利圆满的功德。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乘庄严经论• 胜乘甘露喜筵》中描述了佛究竟自利的境界:“正等觉佛陀具有一切所知法,又远离一切法。因为一切法与法性真如无异,故具一切所知法,这是从尽所有性方面衡量;然而从如所有性方面衡量,则远离一切法,因为在真如中,没有任何能取所取以及二法自相。如是无二之正等觉犹如大宝珠,出生广大大乘教法以及地、度、力、无畏等无量证法,故喻如珍宝之源泉”。
- 《宝性论》第89课
- 《宝性论》第9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