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上堂课我们开始了菩提品的学习。本品为本论第二品,科判属:戊二。菩提品是讲无上菩提的本体以及功德等内容。内容讲解分三: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二、总标讲法;三、其义广说。
已经学完了一、二的内容。略说所讲义分为八类:本体义(二种清净)、因义(二智双运)、果义(远离二障)、事业义(自他二利)、相应义(无量功德)、分类行义(三身分类)、恒常义(常住世间)、不可思议义(如实性)。总标讲法即是用着八种含义说明无上菩提的种种功德。
已经开始了其义广说的学习,内容分七:一、净得本体之因义;二、远离垢障之果义;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四、其依具足功德义;五、以三身分类行义;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恒常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义。
上堂课开始学习“庚二、远离垢障之果义分”。用“无垢水”、“月轮”、“日轮”,比喻祛除了贪、嗔、痴之后的无上菩提。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科判“庚二、远离垢障之果义分”。并进入“广说其义”之科判。
唯佛如同佛身蜜,果实真金及宝藏,
果树无垢宝佛像,转轮圣王纯金像。
颂词中“唯佛”是指从一切客尘障垢中彻底获得解脱的唯有佛陀,因为在凡夫以及圣者学道位中还没有能全体显露万法究竟的本性,没有圆满成就无上菩提的种种功德故。
对于无垢殊胜的菩提境界,无法用语言对佛以外的学者真实宣说,故本论的如来藏品中用九种比喻作了相似的诠表:唯有佛陀才是如于萎败莲花中解脱的佛身,远离蜜蜂的蜂蜜,去除皮壳的果实,远离不净粪的真金,从地层中开取的宝藏,从种子中出生的果树,远离破衣的无垢宝佛像,从母胎中出生的转轮王以及从泥模中取出的纯金像等。
设有问曰:前面第一品讲如来藏时用了九种比喻,这里宣说菩提时也用这九种比喻,二者有何不同?否则,便有重复或无必要的过失。
回答:第一品所讲的九种比喻与此处所表示的意义有不同的侧面,前者表示有垢位的如来藏,后者即本品中是表示无垢的清净菩提。前面的比喻如萎花中的佛身、群蜂中的蜜等,表示被客尘障碍的有情相续中具有自性清净的法界如来藏,这里比喻的是萎花败落而显露的佛身、群蜂远离而显露的蜂蜜以及洗净后的真金等,表示已经远离一切客尘障垢的殊胜菩提,故第一品与第二品中所运用的这九种比喻是有必要宣讲的,并无重复的过失。
辛二、其义广说分三:一、以二智慧出生二身;二、由断三毒成就二利;三、由净垢障获得真实义。
壬一、以二智慧出生二身:
如水池等贪欲等,客尘烦恼得清净,
简要无分别智慧,其果如是而宣说;
具有一切相殊胜,佛陀之身决定得,
是依出定拣择智,其果如是而宣说。
第一颂讲以无分别智慧出生解脱身,第二颂讲以拣择智出生如来身。
首先第一颂“如水池等”,就是如同清净了尘垢杂染的水池,罗睺罗口中解脱的月轮以及从云翳中解脱的日轮,此三比喻贪欲等客尘烦恼得以清净,从中获得了真实解脱的意义。颂词中“等”字,包括了嗔恚和愚痴,从客尘的三毒烦恼中得以清净,就能获得具有断德圆满的解脱身。这三毒烦恼主要是从所缘境上安立的差别相,缘悦意境起贪欲心,缘不悦意境起瞋恨心,缘中品境起愚痴心。那么断德圆满的解脱身是以什么道来现前的果呢?颂词中说到“简要无分别智慧,其果如是而宣说”。意思是以简略的方式来抉择,解脱身是以修持入定无分别智慧、远离烦恼障现前的果。《佛性论》中说:“如理智者,是清净因,清净因者,由如理智,三惑灭尽。”意即:因为一切诸法都是自性清净,远离一切戏论的殊胜大空性,以如理智照见五蕴皆空,自然远离一切实有执著。依所缘境执著为实有而生的三毒烦恼,以无分别智慧观照时一切悦意、不悦意、中品境都是自性清净、本来空寂的,自然远离缘境的烦恼而现前无著的解脱身。
第二颂“具有一切相殊胜,佛陀之身决定得,是依出定拣择智,其果如是而宣说”。本来具有一切相好殊胜之佛陀身,也就是具有明空大双运的殊胜相,是证德圆满的所依。此具有一切殊胜相的如来身,是依靠后得位拣择一切所知法的智慧而自然无碍现前的果。大乘学道位菩萨以出定入定轮番的方式双融修行,不但要修入定的无分别智,也要修出定的拣择智,因此便能断除二障才能现前断证圆满的如来身。《佛性论》中云:“如量智者,是圆满因,圆满因者,由如量智,三德圆满故”。意即:以无分别智慧的清净因远离烦恼障而现前解脱身,以拣择智慧的圆满因就能远离所知障而现前如来身,在成就无上佛果时,入定和出定无二无别,以不可思议的自然本智,一时照见一切尽所有法和如所有法,非常圆满清净,这种境界唯有一切智智佛陀才能通达,这就是以二智出生二身的含义。
- 《宝性论》第85课
- 《宝性论》第8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