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正在讲如来藏品,本论的核心是诠释“如来藏”,前面已经用三大理论来诠释一切众生都恒具如来藏:1、“诸佛法身能现故,有情恒具如来藏”(以果立因观待理);2、“真如无有差别故,有情恒具如来藏”(法性理);3、“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一因生果作用理)。
再用十义(浓缩成八义)从各个角度对如来藏做了诠解: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
然后要从九种比喻来说明客尘和如来藏的关系。
比喻总的要义就是客尘和如来藏始终都是一体,并没有一个分开的“前际”。
而后回到如来藏品的最初的科判:初者“所觉法界义”分八:法界遍满一切、总标略说能遍者、其义广说、摄义并启下文、依启下义以喻宣说、以信心了知所说之义、认定所觉之空性、诠示宣说之必要。
已经开始了学习如来藏品的最初的科判中的第八:诠示宣说之必要。说本论如此宣说如来藏的内涵,会产生两个疑问:1、和佛陀在二转法轮中所说一切如梦如幻的经义是否相违?2、十地菩萨尚难完全明了如来藏的内涵,对我等凡夫宣讲是否有意义?
本论用简说和广说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简略回答:1、和二转法轮的意义完全不相违;2、对凡夫宣讲如来藏可以避免凡夫的五种过失:一是会自心怯弱;二是轻慢下劣众生;三是执著虚妄;四是诽谤真实法;五是增上我执。并生起五种功德:一是生起希求无上菩提的勇悍心;二是生起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心;三是生起客尘法本无的般若;四是生起有自性的智慧;五是生起了知自他平等的无缘大慈。
上堂课学习广说众生如果不知晓如来藏会产生五种过失的原理。其中第三和第四过失用三个颂词表述。第三个第四的过失分别是:执著虚妄和诽谤真实法。说众生如果不了知如来藏的道理,就会执着本来不存在的虚妄客尘法,被各种外相迷惑,乃至无法知晓自心如来藏本具的功德而妄自菲薄。上堂课我们学了第一个颂词,今天接着学后面两个颂词。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广说宣讲如来藏之功德的原因。
由于改造客尘故,众生过失非实有,
真实此过无有我,功德自性为清净。
颂义是讲在真实义中客尘本无、功德本具,但众生不知反而颠倒。前两句是说若善加观察,所谓的客尘就是以因缘改造的,能够遣除的虚妄法。众生的过失也是客尘障垢,在真实义当中本来不存在,就像花绳上本来没有毒蛇只是以迷乱的因缘暂时显现的假相,一旦觉悟后自然就会消除。同样,本来不存在人我和法我的自性,只是分别心妄执而已,犹如空花一样虚妄,是遍计的所执法,只要生起觉悟的智慧自然就会消尽。这就是前两句“客尘本无”的含义。
后两句说到,在真实义中本无人我与法我的客尘,本来离开二我的同时还有一种二我空的圆成实,就是功德自性清净,也就是说十力、四无畏、四身、五智等功德在自性清净中本来具有,此胜义功德远离一切人我和法我的戏论相,在二无我的空性中不离开不可思议的清净光明,具有恒河沙数的自性功德。这就是明空无二、自性本具的法。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说:“心自性光明,诸垢是客尘”。
执著虚妄之过失,诽谤真实功德者,
具慧自身与众生,不得现见平等慈。
第五种过失生起之理:颂词前两句是连接上文的句子。一般大乘初学者往往把虚妄的客尘执著为实有而作增益,把真实的功德本来任运安住的心性法界诽谤为空无而成损减,这样就会堕入增损执著当中。后两句讲过失。由于没有真实理解自性胜义如来藏自他平等的道理,就会认为自己非常特殊,只有自己的事最为重要,唯一为自我解脱痛苦而修行,如是增上我执的过失,会导致不能发起自他平等大慈大悲的严重过失。
什么是平等的大慈心呢?就是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一切众生,像爱护自己那样爱护一切众生,象给予自己安乐那样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没有自他的分别,这就是真正平等的大慈,若不了知心的自性如来藏一切众生平等具有,会导致上面所说的无量过失。故为遣除五类所摄一切过失的必要,佛对大乘有缘的凡夫以各种比喻、根据,如实地宣说法界如来藏的深义。
- 《宝性论》第75课
- 《宝性论》第7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