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正在讲如来藏品,本论的核心是诠释“如来藏”,前面已经用三大理论来诠释一切众生都恒具如来藏:1、“诸佛法身能现故,有情恒具如来藏”(以果立因观待理);2、“真如无有差别故,有情恒具如来藏”(法性理);3、“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一因生果作用理)。
再用十义(浓缩成八义)从各个角度对如来藏做了诠解: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
然后要从九种比喻来说明客尘和如来藏的关系。
比喻总的要义就是客尘和如来藏始终都是一体,并没有一个分开的“前际”。
而后回到如来藏品的最初的科判:初者“所觉法界义”分八:法界遍满一切、总标略说能遍者、其义广说、摄义并启下文、依启下义以喻宣说、以信心了知所说之义、认定所觉之空性、诠示宣说之必要。
已经开始了学习如来藏品的最初的科判中的第八:诠示宣说之必要。说本论如此宣说如来藏的内涵,会产生两个疑问:1、和佛陀在二转法轮中所说一切如梦如幻的经义是否相违?2、十地菩萨尚难完全明了如来藏的内涵,对我等凡夫宣讲是否有意义?
本论用简说和广说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简略回答:1、和二转法轮的意义完全不相违;2、对凡夫宣讲如来藏可以避免凡夫的五种过失:一是会自心怯弱;二是轻慢下劣众生;三是执著虚妄;四是诽谤真实法;五是增上我执。并生起五种功德:一是生起希求无上菩提的勇悍心;二是生起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心;三是生起客尘法本无的般若;四是生起有自性的智慧;五是生起了知自他平等的无缘大慈。
上堂课学习了广说宣讲如来藏之功德的原因,学完了安立前二转的法义的原因,并广说众生如果不知晓如来藏会产生的五种过失。学了前两个过失产生的原理:1、如果没有听闻到一切众生本来具有法界如来藏,补特伽罗就会认为自己和佛距离很遥远,轻视自身而生起怯弱心;2、如果没有听过一切众生平等具有法界如来藏的道理,就不知道在心的本性上自他完全平等、无有贤劣差别,就会产生对众生的高慢之心。
这堂课内容:
继续学习广说宣讲如来藏之功德的原因。
接下来再讲不知本具如来藏而产生执著虚妄以及不知真实义的过失,第三与第四种过失产生之理:
如是于此思惟者,真实智慧不生起,
是故执著虚妄法,及不能知真实义。
这里首先以比喻说明:譬如,在黑暗中有条花绳,眼识迷乱的人把花绳看成是毒蛇,当下心里生起极大的恐怖。这样在迷乱者的分别心上有两种过失,一是本来没有毒蛇但妄见有毒蛇,把没有的法执著为实有,就是增益的过失;二是本来有花绳见为没有花绳,把本有的法见为没有,就成了损减的过失。见到毒蛇,不见花绳都不符合法的真实实相,若不通达真实实相难以避免堕入增损两边的过失,如是迷乱者颠倒的相续中会增上恐惧,感受无义的痛苦。由于不能以自力见花绳的实相,也无明眼人的开示,这样就不可能自然远离有毒蛇以及无花绳的执著。
再看颂词的意义:颂词前两句讲因,后两句讲果。前两句是说如果没有通达法界如来藏周遍一切众生平等存在之理,这样的人相续中不会生起了知法界的功德,也不会生起远离法界增损二边的清净智慧,因为没有真实智慧的缘故。
一种是执著虚妄法的过失,另一种是不能了知真实义的过失。其中前一种是增益的过失,后一种是损减的过失。什么是执著虚妄的过失呢? 就是把虚妄的世俗客尘法执著为实有,就像花绳上本无蛇的存在,但心里执著有一条实有的毒蛇,这样一直在增益的实有执著中放不下,心结就无法打开,在妄心中感受恐惧等痛苦。同理,在心的自性上根本就没有实有的人我和法我的存在,唯是无明、虚妄分别心引起有我的一种错觉,这是不了知客尘如同空花的众生以非理作意,而不断生起的我执和法执,由此产生种种烦恼,造种种业,感受无量痛苦。
外道、凡夫、小乘声缘都在执著虚妄法,只不过外道和凡夫执著粗大,声缘执著微细。本来虚妄的世俗诸法都是缘起生的,但是外道却执著虚诳的法是真实的,执著万法实有的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或将名言中根本不存在的法执著为“神我、自性”或认为大自在天等为万法的作者,其见解修法完全跟解脱背道而驰、徒劳无益。
一般没有入任何宗派的世间凡夫,以颠倒迷乱的分别心执著本来没有的人我和法我,不清净执著为清净,无常执著为常法,无我执著为有我等,因此自性唯一就是痛苦的生死相续,落在妄想执著中始终无法摆脱,三界中的所有凡夫众生唯是安住在自己虚妄分别心执著的迷乱境界当中,就像渴鹿一直追逐阳焰水,执著在远方有流水,心里怀有很大的希望一样,众生因被痴暗障蔽,不了知真实义,对于虚妄颠倒的世俗迷乱法拼命逐求,感受轮回的痛苦。
什么是不能了知真实义的过失?就是不知真实胜义法界本有无量的胜义功德,以任运自成的方式安住在自己心的本性中,反而执著为没有,这就是损减的过失。譬如一个穷人在他破破烂烂的衣服里面,本来有一颗如意宝珠能赐于一
切财富,但他一无所知,仍要在外面到处流浪乞讨,无义感受各种痛苦。又如一个人得到了严重的精神病,他以为自己丢失了头卢,就到处寻找,一直发疯似的满世界去找头,到处求别人给自己安一个头,这样岂不是头上安头吗?如此颠倒又可怜。又如一个流浪儿不知自己是转轮王子,他从小就离开了皇宫,长大后为了得到名声和地位做尽种种的坏事,诸如杀生、放火、损害别人,结果被关在监狱里备受痛苦。这些比喻都说明了众生不能了知真实义的过患,因为不知道自己本有却一直向外求取,不知自己本来圆满具足却一直不满足地希取,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佛,就不懂自尊自爱,反而去做各种下劣的恶事等。
- 《宝性论》第74课
- 《宝性论》第7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