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正在讲如来藏品,从八个角度去诠释如来藏,谓之“八义”(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已经学了六义,现在正学习第七义:恒时不变义。恒时不变义包含三个分位,现在讲“不净位”的恒时不变义,讲“不净位”的恒时不变义,且分五个部分去讲,分别是:一、有法显现生灭理;二、法性无灭理;三、广说实相;四、以客尘成立轮回理;五、自性无变理。已经学了“有法显现生灭理”、“法性无灭理”、“广说实相”中的两个内容,第一是用虚空比喻如来藏,说地、水、风需要相互依存而存在,而虚空不需要其他因缘而存在,用于比喻如来藏不需要观待成立。第二是说明蕴界处、烦恼、非理作意需要观待生起,叫“依法而安住”,而如来藏则不需要任何所依,是大无为法,叫“不依而住”。则是典型的三转法论的观点。
这堂课内容:继续讲“广说实相”的第三个内容。
寅三、彼等对应:
知蕴界处犹如地,有情业惑犹如水,
非理作意犹如风,净心如空无基住。
这里以八种对应来作俱体的抉择,1、蕴界处犹如地;2、烦恼和业犹如水;3、非理作意犹如风;4、自心清净性如来藏犹如虚空;5、依于水界能作地轮的所依,比喻业和烦恼是成立蕴界处的所依;6、依于风界能作水轮的所依,比喻以非理作意就会引起业和烦恼;7、依于虚空界能作地、水、风的所依,比喻心的自性如来藏能作一切客尘的所依;8、虚空不依于任何法,无基而住,比喻心的自性如来藏自体不观待其余的任何基,因此也不住于任何法当中。
以上讲了四种法:一是蕴界处;二是业和烦恼;三是非理作意;四是自性清净如来藏。这四种法可以归摄为两种法来讲,那就是自性和客尘的法。前三种是以客尘的法来成立轮回是动摇生灭的现象,后一种讲自性清净的本体,以自性成立心的自性光明法界本来不灭、不动摇,最后一切万法归摄于自性清净的本体当中。
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假的,有改造和迁变的,也是欺诳性的。这些是依于什么而安住呢?最后只能说是依于自性清净而安住的。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光明本来是远离四边八戏的,本离生灭、来去等的差别,所以心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远离一切客尘障垢的法,犹如清净的虚空一般。如是不可思议法性真如的自性于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中没有任何迁变,任何因缘也不能使之有所增益和损减,这样不可思议、大自然的大无为法,即是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大光明,永恒安住的,是万法的根源、万法的基石,其无任何依处,也无任何住处和灭处,此如大虚空般的大无为法——如来藏大光明,自性是本来清净的,这就是最了义的观点。
大乘第三转法轮中所安立的了义如来藏是依教理来抉择、修行的,属于大乘无上的境界,也是诸佛菩萨出世间入根本慧定不可思议的境界,是法界实相的本体。所谓的本离一切戏论、不可思议之法,并不是以分别心去执著一个不可思议,也不是由分别心去安立一个如来藏和假造一个如来藏的名称,而是原本就具足的法。因为分别心执著的如来藏就是不空法,这是分别念执著的一种虚妄相,属于一种邪念的状态,所以这根本无法契合圣者根本慧定的境界,也根本无法相应万法实相如来藏的本体。真正的如来藏是不可思的、不可言说、超离一切虚妄分别的境界,对此只能以圣者无漏大胜观的各别自证智,才有不可思议的体会,才能完全证悟如来藏的本来面目。
由于大乘不可思议如来藏的法门非常了义甚深,所以当时佛告弟子:“我说的都是谛实语,如果依教奉行,将来会现前如来藏的面目。”如果真正依靠教理抉择、修行,就是真正的狮子吼。包括《大涅槃经》、《法华经》等中也如是说。因此对这样不可思议的甚深如来藏法门,若能得到不退转的信解和产生坚固的定解,确实成了不退转的大菩萨,也不会落入任边戏之中,是一种不可思议、明空双运的本性。
- 《宝性论》第35课
- 《宝性论》第3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