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上堂课我们开始了菩提品的学习。本品为本论第二品,科判属:戊二。菩提品是讲无上菩提的本体以及功德等内容。内容讲解分三: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二、总标讲法;三、其义广说。
上堂课学完了一、二的内容。略说所讲义分为八类:本体义(二种清净)、因义(二智双运)、果义(远离二障)、事业义(自他二利)、相应义(无量功德)、分类行义(三身分类)、恒常义(常住世间)、不可思议义(如实性)。总标讲法即是用着八种含义说明无上菩提的种种种种功德。
上堂课还学了内容讲解三的部分内容。其科判为:己三、其义广说分七:一、净得本体之因义;二、远离垢障之果义;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四、其依具足功德义;五、以三身分类行义;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恒常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义。
然后讲解庚一、净得本体及因义分二:一、略说净得;二、其义广说。
上堂课学习了辛一、略说净得:说菩提本体为断证二德俱全的清净体相,其客尘二障已经远离,如虚空,其无量功德显露,如日轮。欲获得二种清净体相的方法是具备两种智慧:一是无分别智,二是拣择智。
这堂课内容:学习科判“庚一”中的“其义广说”。
辛二、其义广说分二:一、具二净之本体义;二、能得智慧因义。
壬一、具二净之本体义分二:一、真实;二、差别。
癸一、真实:
佛性是由无别异,清净妙法所安立,
犹如日轮与虚空,智慧离染二体相。
这一偈颂是把无上菩提的自性光明和离垢清净合起来宣说的,然后再分别宣说二者的差别。科判中“真实”是指从这二种清净方面宣说断证功德彻底圆满的菩提本体。前二句是讲所谓的胜义佛性是由自性清净当中一切万法无别而安住,以及最终彻底远离一切的客尘障垢后所现前的胜义佛性,如是由两种清净的妙法所安立。“无分别”意谓自性本具,不是别别他体的存在,即非在究竟的胜义佛性显露以外的一种他体存在。“清净”就是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佛性”是指无上菩提,菩提的本体就是由两种清净所安立,其体相是从断德和证德来讲。“犹如日轮与虚空,智慧离染二体相”,即犹如日轮自性光明般的智慧光明之证德以及犹如
虚空本来清净般的清净二障之断德,就是这样断证圆满、一切二障习气彻底消尽的二种清净,称为果位无上菩提的本体。
下面分别讲自性光明和离垢清净的差别:
癸二、差别分二:一、自性光明之差别;二、离垢清净之差别。
子一、自性光明之差别:
光明非是所作性,无离超过恒河沙,
是故本来即具足,佛陀功德之诸法。
这一偈颂分三段来讲:
第一段“光明非是所作性”,“光明”是本来存在的自性光明。“非是所作性”是指在法界胜义中存在的自性和名言中讲的所作性是相违的概念,凡是自性就不是所作性,凡是所作性决定就不是自性。所作性是决定周遍无常的有为法,因有为法是由因缘聚合造作而有,最终因缘消散时自然消尽,无有自性独立的本体,完全依赖于因缘造作而有,是刹那刹那生灭无常的一种客尘法。器世间的光明并非自性的光明,如灯光、阳光或凡夫分别心的境界中以及世间禅定中显现之光,完全是有生灭、迁变、增减的有为法。所谓自性的“光明”是无有任何生灭、增减、动摇的,而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来无去、非一非异、自性清净的大无为法,故颂词中说“光明非是所作性”,已经肯定了此光明不是因缘所作的法。
第二段“无离超过恒河沙”,“无离”是讲光明是和一切有情自性无别相应,就象暖热永远不离开火一样,有火就一定具有热性的存在。同样,因为一切有情心的自性本来就是大光明,一切的胜义功德会自然现前,如来藏本来圆满具足一切无量无边的胜义功德故,离垢后完全是以无分离的方式而全体显露的。
获得无上菩提时,如来藏全体显露的大光明是以“超过恒河沙”数的自性功德法来体现的。所谓的光明不是世间有形色的光明,也不属于众生相续中分别念的显现,凡是有为法、无常法、所作性的光明都不属于这里所讲的自性光明,这种殊胜的清净光明,凡夫位时只能依靠佛陀的了义经教相似了知,或以总相的方式来相似观修,还不能真实照见。
第三段“是故本来即具足,佛陀功德之诸法”,即佛的十力、四无畏等超过恒沙数的无量功德,本来就在心的自性中任运具足,当它远离客尘而全体显露时,究竟无上菩提的大光明就会当体现前。
- 《宝性论》第81课
- 《宝性论》第8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