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上堂课讲解了为何本论将七个各别自证的内涵安立为“金刚”意义,谓“不能毁坏,不能分别”之意,而后说明“处”为彰显金刚的文字,就经论来说是文字,就修行来说为觉受,就证悟来说为“不可说”。
然后将七个金刚处的内涵,摘引经论加以说明。基本含义都是说光明的本体及其作用。
这堂课内容:
解释七金刚处的次第。
以上分解了七金刚处的各自体相,以及彼此相互间关联的严密次第,本论作者依据经教而如是所说。
接下来解释七金刚处,从第一佛宝到第七事业的前后次第严密决定的道理:
决定次第: 从佛有法从法僧,从僧获得藏智界,
终获智慧胜菩提,力等具利众生业。
这一偈颂分六段来讲:
1、 从佛有法:就是由觉悟一切诸法大平等性的正等觉佛陀转法轮后才有佛法。在如来藏品的后面讲到“证悟法身的 等流”就是宣说胜义空性的甚深菩萨法藏以及宣说广大世俗 地道等,以及相应所化信解的十二部经教。如果要是没有现 前正等觉,就不能作到相应众生的信解而流现出最圆满的深广法藏。这是从佛才有法“次第决定的道理”。
2、 从法有僧:就是依照佛陀的教法,如理修行才会出生所调伏的无量弟子圣众。胜解行地的菩萨必须如理听闻佛法的教授,此中无误宣说了等持与智慧的违品,诸如应断的过失,应修的地道功德等。而且无误宣说了能够使寂止和胜观瑜伽 增上广大的顺缘法以及他的障碍法,在听闻了教授和教诫之后,胜解行地的菩萨必须依教修习戒定慧三学,并且断除三学的违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依止相应的诸法、 在得到广大的止观瑜伽后(正所谓止观双运、定慧等持), 才能获得圣地,而现前成就大乘不退转的僧宝。这是“从法才有僧”的次第决定的道理。
3、 从僧获得藏智界:就是从大乘圣者僧宝获得部分障垢清净的藏智界。界是指种性,即如来藏智慧种性。此获得藏智界,不能理解成前无后有的新生,而是从菩提之因获得决 定成熟的殊胜种性这一角度来诠说的。因为乃至没有现前大乘僧宝之前,藏智界完全被二障客尘所遮蔽,一旦现前僧宝,决定已经获得藏智界。本论后面说:“诸佛意子已证悟,不变法界真如性。”一旦藏智界全体显露,就是无上菩提,故于有学道的阶段,障碍一分断除,如来藏就一分现前,障碍若分分断除,如来藏就会分分现前。以上是“从僧才能获得藏智界”的次第决定之理。
4、 终获智慧胜菩提:就是说从获得藏智界的顺缘,渐次 修持三摩地,最终才能获得远离一切客尘垢障,而圆满显露 自性法界智慧——殊胜菩提。如果没有获得藏智界的顺缘,就不可能以证道力遣除客尘障垢,所以必须依靠获得藏智界的顺缘,最终才能现前离垢清净的殊胜菩提。这是从“藏智界的顺缘才能现前无上菩提”的次第决定的道理。A
5、 力等: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佛之功德,完整的意思就是在获得菩提的同时,也就获得了菩提支分的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如果没有现前菩提,就不可能圆满现前与菩提无二之殊胜功德。比如日轮之体尚未圆满现前时,与日轮体无二具有之光明分也就不可能圆满现前。这是从现前无上菩提才能现前其本具功德之次第决定的道理。
6、 具利众生业:义即具足利益众生的事业。当现前了与菩提无二之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时,必然会由功德产生成办所化众生一切利益的诸般事业。比如日轮的光明在显露的同时,必然会以光明作为成熟大地庄稼等事业。这是“现前功德才能现前事业”的次第决定的道理。通过以上分析,则能明了为什么弥勒菩萨在本论中先说佛、再讲法、僧、如来藏、菩提、功德、事业这一系列次第的安排,是有次第上决定的道理。
以上安立了论体是七种金刚处,而且七种金刚处的次第已经作了如理的决定,这样也就完全确定了本论的主题以及铺排的次第。这样的中心点确定下来以后,接下来就要按照这样的主题和次第层层展开来进行广演,这就是大海波浪般的开演方式。
- 《宝性论》第07课
- 《宝性论》第09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