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上堂课我们开始了功德品的学习。本品为本论第三品,科判属:
戊三、觉之功德义分二:一、对应二身功德之分类;二、抉择功德之分类。
己一、对应二身功德之分类分二:一、分别宣说身与功德;二、彼等各自分类。
已经学完:一、分别宣说身与功德;“身”是指胜义法身与世俗色身,“功德”指离系果之功德和异熟果之功德。二、彼等各自分类:一是“身的分类”:“身”是指胜义法身和世俗色身。胜义法身是自利依处,世俗色身是他利依处。二是“功德分类”:法身无二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离系的功德,仅仅是以智慧资粮远离障垢所安立的功德,故为离系功德;二者色身具足大丈夫的三十二相等异熟功德,因为是以积累福德资粮渐次成熟的功德,故叫异熟功德。
正在学“二、抉择功德之分类。”科判:己二、抉择功德之分类分四:一、总标略说喻义对应;二、广说各义;三、以经教了知彼等功德;四、复说喻义摄义。
已经学完:庚一、总标略说喻义对应:1、以佛的十种智力能够无碍摧毁无明等垢障且不被余者所摧如金刚能摧毁一切,不为一切所摧一样;2、佛以四种无畏在无量眷属中宣说深广妙法时毫无畏惧,如同兽王雄狮一样无所畏惧;3、无论是凡夫、小乘声缘还是大乘学道菩萨等任何功德法,皆与佛陀不可思议的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无法比拟,是绝对不共的功德,如虚空与其他四大种不共一样;4、佛对于所化众生随缘显现报身和化身的种种行相,但显现的自性并不存在,故如空月和水月般显而无有自性。
正在学习“二、广说各义”,科判如下:庚二、广说各义分二:一、自利胜义法身具离系功德;二、他利世俗色身具异熟果功德。
辛一、自利胜义法身具离系功德分三:一、十力;二、四无畏;三、十八不共法。
壬一、十力分二:一、所表义之本体;二、依能表比喻了知。
癸一、所表义之本体。
已经学了佛陀十力的前五力:○1 处非处智力;○2 业异熟智力;○3 根机胜劣智力;○4 种种界智力;○5 种种胜解智力;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本论第三品:“功德品”。
○6 遍趣行智力:“境”是一切行道的差别相,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等轮回的行道差别以及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等涅槃的行道差别。如将来能生成欲界的道就称为欲界道;以某种道将来会到达色界无色界,此道就称为色界或无色界道;将来能成就无上菩提的道称为成佛道。如是诸道就是这里所说的遍趣行。“体相”对于一切行道的差别相都无碍现量了达。“因”是由以前串习一切乘为因而成就的。在世间道方面有三十六行,有黑道、白道等不同的道,将来会有不同的前途。在寻求出世间道的方面,有正道也有邪道,邪道有数不清的差别,正道也有小道大道或浅道、甚深道,或者缓慢道、快速道等,对于所有的道也就是一切乘都能善加观察了解,这种差别智发展到究竟就是佛的遍趣行智力。《入中论》云:“有行趣佛亦有趣,独觉声闻二菩提,天人鬼畜地狱等,智无障碍说名力”。
○7 染净二种静虑智力:“境”是染净二种静虑的差别相,即杂染世间静虑和清净出世间静虑,包括四禅、四无色定、八解脱、九等至等。“体相”对于这一切无论是轮回所摄的杂染静虑或是出世间的清净静虑差别相都无碍地现量了达,故为染净二种静虑智力。“因”是由以前修习无量三摩地为因而成就,因为修习过无量三摩地,体验过种种三摩地的境界,而观察他相续所安住三摩地的境界,一看就知道处于什么样禅定的层次中。《入中论》云:“无边世界行者别,静虑解脱奢摩他,及九等至诸差别,智无障碍说名力”。(所谓止观双运、才能定慧等持)
○8 宿命智力:“境”是自他一切的宿世诸行和根据。譬如某一众生一世、二世乃至百千生世或劫初、劫末等时姓是名谁?什么饮食、什么苦乐、多长寿命、什么处所等一切皆尽了知,以及是从何处死、生于何处,又从某处生于此处,都是宿命智力的所知境,完全能无碍了知。“体相”对于自他一切宿世诸行以及他的因缘一切无碍现量了知。“因”是由往昔善根未曾散失以及不放逸为因而成就的。《入中论》云:“过去从痴住三有,自他一一有情生,尽情无边并因处,彼彼智慧说名力”。
○9 天眼通智力:“境”是一切生死的差别相,就是一切有情从何处死亡,转生于何处,以及中有贤劣的一切差别相。“体相”对一切死生的差别相都无碍现量了知,就是天眼通智力。“因”是由往昔没有令众生恐怖,且以清净心如实宣说妙法,成为众生的光明因而成就的。所以我们在因地修行时不要让众生怖畏,要给予众生光明和安慰,将来就会成就照见十方世界一切有情生死的天眼通智力。《入中论》云:“尽虚空际世界中,一一有情死生时,于彼多境智遍转,清净无碍说名力”。
○10寂灭智力:“境”是断尽漏法的相。“体相”对于断尽漏法的一切相都无碍现量了知,故为寂灭智力。“因”是由往昔为了断除有漏法而为众生宣说妙法为因所成就。《入中论》云:“诸佛一切种智力,速断烦恼及习气,弟子等慧灭烦恼,于彼无碍智名力”。
以上宣说了十种力的意义。总之,力的体性就是对所境无碍而转的殊胜智慧。
癸二、依能表比喻了知:
是处非处异熟界,众生种种信解性,
遍趣行与染净定,种种根机忆宿命,
天眼通及漏尽智,无明铠甲墙与林,
能刺能摧能截故,佛力犹如金刚杵。
这两颂分三段解释:前五句是第一段,第六句属于第二段,后两句是第三段。
第一段:“是处非处异熟界,众生种种信解性,遍趣行与染净定,种种根机忆宿命,天眼通及漏尽智,”如是标出了十种力的名称。就是了知因果的处和非处的智力,了知业异熟的智力,了知种种所化界或种性的智力,了知种种众生信解或意乐的智力,了知种种趣行道的智力,了知种种染净禅定智力,了知信心等根机利钝的智力,了知宿命的智力,了知死生智力,了知自他漏法灭尽理的智力。
第二段:“无明铠甲墙与林,”讲十力的违品,十力就是十种无碍的智慧,这十种无碍智的违品就是十种无明,是对于处与非处不了知的无明,对于业异熟不了知的无明,乃至对于漏尽智力不了知的无明。无明就是十力现前的障碍,所以比喻成铠甲、牢墙、稠林。
第三段:“能刺能摧能截故,佛力犹如金刚杵。”佛陀不可思议的十力如同金刚杵的理由,因为对于如同铠甲、牢墙以及稠林一样的违品——无明等的障碍,以这十种智慧力依次能刺穿、摧毁、截断,故说佛的十力犹如金刚杵一样。
- 《宝性论》第109课
- 《宝性论》第11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