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上堂课我们开始了菩提品的学习。本品为本论第二品,科判属:戊二。菩提品是讲无上菩提的本体以及功德等内容。内容讲解分三: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二、总标讲法;三、其义广说。
略说所讲义分为八类:本体义(二种清净)、因义(二智双运)、果义(远离二障)、事业义(自他二利)、相应义(无量功德)、分类行义(三身分类)、恒常义(常住世间)、不可思议义(如实性)。总标讲法即是用着八种含义说明无上菩提的种种功德。
已经开始了本品其义广说的学习,内容分七:一、净得本体之因义;二、远离垢障之果义;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四、其依具足功德义;五、以三身分类行义;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恒常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义。
已经开始学习“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恒常义;”。内容分二:一、略说常住之根据;二、其义广说。
上堂课学完了“一、略说常住之根据;”。说佛身常住的根据有十种:○1 无量因;○2 众生无尽;○3 具有大慈悲;○4 具有神足;○5 具大智慧;○6 具大安乐;○7得法自在;○8 灭死魔;○9 无体;○10世尊。其中前七种是色身常住的根据,后三种是法身常住的根据。
二身常住的根本是心性本体明空双运的体现。因为本体空性而不生不灭,又因为本体光明而随缘显示色身,明空一体,故而法、色二身俱皆常住不灭。
这堂课内容:开始学习“二、其义广说。”
辛二、其义广说分三:一、色身恒常之根据;二、法身恒常之根据;三、对应二身摄义。
壬一、色身恒常之根据:
弃舍身命财三者,护持诸佛正法故,
为利一切诸有情,究竟圆满本愿故,
佛身净洁及澄清,大慈大悲生起故,
神变神足力显示,彼者住世行持故。
成就妙智于轮涅,取舍二执脱离故,
恒常圆满而具足,无量等持大乐故,
常住世间利益他,不为世间染污故。
颂词每两句讲一种根据,如是次第解释七种根据:
第一根据:颂曰“弃舍身命财三者,护持诸佛正法故”。“诸佛正法”指六度四摄无量般若门、无量三摩地门、无量戒门、无量智慧门、无量方便门、无量慈悲门等诸佛不共的正法。“护持”是守护保持不令失坏之义。这句是讲诸佛在因地学道时,付出一切身寿资财来一心求法,心心念念守护行持佛法,这样一直坚持不懈、圆满修积无量的因,由此感得报身和化身果自然现前,无穷无尽恒不间断。帝释在赞叹释迦佛因地修行时说:在整个大地上无处不是释迦佛为修行而抛头卢、撒热血的地方。既然诸佛因地修行如此广大无量、不可思议,那么所感的报身、化身利益众生自然不可能有穷尽的时候,这就是以无穷因感无穷果,因果丝毫无有错乱的道理。《佛性论》云:“因缘无边故常者,无量劫来,舍身命财,为摄正法。正法既无边际,无穷无尽,还以无穷之因,感无穷果,果即三身,故得是常”。意即:所谓因缘无量无边故佛身是常的道理,是因为诸佛在无量劫以来为了摄取一切正法,舍弃了不可说不可说的身、寿、资财。既然正法无有边际无穷无尽,必然以无穷的因感无穷的果,这样以无穷的善根所感得的佛三身之果,必定是常住的法,在众生面前示现的报、化身必定是永远相续不断。
第二根据:颂曰“为利一切诸有情,究竟圆满本愿故”。为了利益广大法界的一切有情,诸佛在因地学道时都立下了坚定的誓愿,要将一切众生从轮回中救拔出来,成佛时已经究竟圆满了本愿,所以不可能不救度一切众生。因众生界无尽故,佛事业也不可能有停止的时候,这样色身利他的事业必定恒时相续不断。佛在因地时发过哪些殊胜愿呢?诸佛在因地初发胜义菩提心,获得极喜地,即登地菩萨的初位,此时都发起了普贤殊胜无尽大愿:“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此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无有尽故,我此愿王无有穷尽”。成佛时无量无边的普贤无尽大愿都已经究竟圆满了,没有一条是虚愿,同时众生界又是无尽的,所以色身必定常住世间教化一切众生。《佛性论》云:“众生无边故常者,初发心时,结四弘誓,起十无尽大愿。若众生不可尽,我愿无尽,众生若尽,我愿乃尽。众生既其无尽,是故化身常在世间,教导众生无有穷尽。”(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
无上誓愿成),本论也是讲此甚深根据。
第三根据:颂曰“佛身净洁及澄清,大慈大悲生起故”。“净洁”描述烦恼障清净的无著境界,如同如意宝珠一样无有垢染;“澄清”描述无碍的境界,如同澄清的大海一样能够现出万象。“净洁”和“澄清”是形容佛陀没有任何偏袒执著,而且是极其清净大平等的大悲心,没有任何障碍局限,是遍入一切众生界的周遍大悲,这种净洁及澄清的大悲心,是周遍全法界的。因以自性清净法界为体,且远离一切偏执,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空间的局限,而且佛自身已经圆满现前了无量清净相续不断的周遍大悲,所以永远不会舍弃任何众生。如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祈求具有“净洁”与“澄清”大慈大悲心的观自在菩萨,菩萨当下就会关照摄受作殊胜的加持。按照大乘殊胜的经论,一般登地以后就会以分证的方式现起这样的大慈大悲心,尔时在三界中示现投生等以种种方便救度一切众生,何况佛陀一切功德圆满,大悲周遍法界,怎么可能有边际呢?如是以大悲心无边际来成立佛陀的色身常住。
- 《宝性论》第104课
- 《宝性论》第10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