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上堂课我们开始了菩提品的学习。本品为本论第二品,科判属:戊二。菩提品是讲无上菩提的本体以及功德等内容。内容讲解分三: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二、总标讲法;三、其义广说。
略说所讲义分为八类:本体义(二种清净)、因义(二智双运)、果义(远离二障)、事业义(自他二利)、相应义(无量功德)、分类行义(三身分类)、恒常义(常住世间)、不可思议义(如实性)。总标讲法即是用着八种含义说明无上菩提的种种功德。
已经开始了本品其义广说的学习,内容分七:一、净得本体之因义;二、远离垢障之果义;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四、其依具足功德义;五、以三身分类行义;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恒常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义。
开始了“四、其依具足功德义”之全部内容。内容分二:一、以异名略说;二、广说根据。
上堂课开始了“二、广说根据。”的学习。广说根据又分二:一、于何者具功德之理;二、所具之功德。
“一、于何者具功德之理”已经学完,说只有佛陀才能具备无上菩提的这十五种功德。
开始了“二、所具之功德。”的学习,科判又分二:一、广说甚深之根据;二、宣说其余之根据。
广说甚深之根据分三:一、总标不可思议之理;二、广说彼之差别;三、根据与比喻对应。
已经学完“总标不可思议之理”,从两个角度说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和境界,一是法身境界只有佛与佛才能相互明了,二是佛之究竟智慧其他的圣者不能了知。
上堂课学完了“二、广说彼之差别”:说明法身不是三慧的境界。因三慧俱是分别有为法。故而三乘人都无法明了佛陀的智慧和境界。
这堂课内容:学习“广说根据”中:“三、根据与比喻对应”的内容。
子三、根据与比喻对应:
此因如盲不见色,凡夫从来未曾见,
亦如产房内婴儿,不见日轮圣亦尔。
这里是用三相和比喻来说明内容的。如来法身为“宗法”,不可思议为“所立”,非三慧等分别心的境界是“能立”。
比喻:如色法非盲人眼识的所见境,日轮非婴儿眼识的所见境。“根据”是非分别心的境界故,这就是宣说根据和比喻所对应科判的意义。
颂词前两句讲:为什么佛陀法身不可思议?就像盲人根本见不到色法一样,一切凡夫众生从来也未曾见过无垢清净的法界,又如产房中刚刚诞生七天的婴儿看不见日轮一样,小乘声缘圣者也不能见到如来法身。
颂词后两句“且如产房内婴儿,不见日轮圣亦尔”。对此遍知多罗瓦有不同解释:“如同产房中初生的婴儿只能见到少分的光明色相、无力全分见到。同样,安住十地的诸大佛子也仅仅现量见少分法身而无力见圆满法身。”是以“不圆满见”来解释“不见”的含义,如此一来,婴儿的比喻便有了两种解释。在《胜鬘经》中胜鬘夫人问曰:“世尊,此苦灭谛是不思议,过诸有情心识境界,亦非一切声闻独觉智所能及。譬如,生盲不见众色,七日婴儿不见日轮,苦灭谛者亦复如是,非诸凡夫心识所缘,亦非一切声闻独觉智之境界”。在《胜鬘经》中用婴儿比喻声缘,堪布根华以此根据认为若能解释成声缘更为合适。魏译《宝性论》中云:“二乘如婴儿,不见日月轮。”也是直接译为声缘如婴儿般,无法看见日轮般的清净法身面目。以上教证直接说到了,声闻、缘觉智慧有限,故如婴儿般,不能见如来的法身,也不能见自性清净法界如来藏的本体。但在其它很多了义的如来藏经中讲到,不但凡夫、声闻缘觉,包括获得自在的十地大菩萨们也对如来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支分及多分证悟而没有全分圆满证悟。对十地菩萨来讲,佛的一切不可思议也成了难证难知的一种境界,所以这两种讲法是一致的。这里主要是按照堪布根华和《胜鬘经》来讲的,“盲人”是指凡夫众生。“婴儿”比喻声闻、缘觉。
因为凡夫众生执著“清净、恒常、有我、安乐”四边戏论,声缘执著“不清净、无常、无我、痛苦”四边戏论,所以都跟盲人和婴儿一样不见离戏的如来法身。但是按照了义经典及遍知多罗瓦的观点,无论是凡夫众生或是声闻缘觉皆与盲人无别,一概不见离戏的如来法身,不见一分乃至多分如来藏的本体,更何况见佛圆满的境界。
佛陀殊胜智慧的境界,声缘就算在一亿劫中都不能测度,何况我们凡夫怎么可能以生灭心去妄自测度,唯应仰信佛的不可思议功德,这样才能得到诸佛加持。佛在《法华经·方便品》中云:“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意即:佛宣说的《如来藏经》等法门,凡夫初学者应在相续中生起大信心,依此信心力才能得到诸佛殊胜不共的加持,得到殊胜的利益乃至于真实通达。比如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师阿弥陀佛大福慧的显现,西方净土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都是佛的大愿力所成就的,所以佛的愿力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这都是佛陀智慧成就的功德,甚深不可思议之处,就连十地菩萨也不能完全测知,根本也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想象的境界,我们若能真正仰信上师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念佛的名号并且发愿往生,那就一定能得到极大的利益。这是用不可思议的比喻讲第一类甚深功德的根据。
- 《宝性论》第94课
- 《宝性论》第9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