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了“四、其依具足功德义”之全部内容。内容分二:一、以异名略说;二、广说根据。
上堂课开始了“二、广说根据。”的学习。广说根据又分二:一、于何者具功德之理;二、所具之功德。
“一、于何者具功德之理”已经学完,说只有佛陀才能具备无上菩提的这十五种功德。
开始了“二、所具之功德。”的学习,科判又分二:一、广说甚深之根据;二、宣说其余之根据。
广说甚深之根据分三:一、总标不可思议之理;二、广说彼之差别;三根据与比喻对应。
已经学完“总标不可思议之理”,从两个角度说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和境界,一是法身境界只有佛与佛才能相互明了,二是佛之究竟智慧其他的圣者不能了知。
正在学习“二、广说彼之差别”:主要说法身不是三慧的境界。因三慧俱是分别有为法。
这堂课内容:学习“广说根据”的内容。
《法华经》云:“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意即:佛说:我和十方诸佛,才能现证这种殊胜境界,这种甚深的果远离了言说,即“言辞相寂灭”,其非思量分别的境界,其余三乘众生怎么可以用分别心理解佛的甚深境界呢?绝对不可能领会,因为诸佛境界不可思议、非常稀有、一切功德圆满成就。憨山大师在《法华通义》中云:“以实相离言之道,非心识思量分别之境,而三乘人以心思测度而求之,此其所以难知也,以其法不思议甚深微妙,故为佛与佛乃知之耳,诸人但当信之”。意即:因为实相远离了分别语言的范畴,实相是远离了语言的妙体,它不是分别心思量的境界,但三乘人以分别心思维测度而寻求,这就是他们难以测知的理由,因为这种甚深的法性不可思议,甚深微妙,故唯有佛才能证知,其余诸人唯应当信。
那如何认识佛的境界呢?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在在处处),令心所向皆无碍”。意即:若有人想了知佛的境界,应当自心清净如虚空般,远离一切妄想分别、二取执著的境界,令所想皆无碍,在在处处皆以无碍的方式安住于此境界中,才能认识到佛的境界。又云:“胜义如来,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言”。凡是可说、可思、可言均非真实,所以南岳怀让禅师说:“说似一物即不中”。意即:若说法性像任何一样什么东西都不合适,是无法比方的。经云,凡是凡夫或者分别心境界中思维的,只要能抉择能见到的完全属于世俗法,不是真实究竟真如胜义的本体。
佛在《入二谛经》中云:“天子,若胜义中真胜谛是身语意所行境性者,则彼不入胜义谛数,成世俗谛性。天子,于胜义中,真胜义谛,超出一切言说,无有差别,不生不灭,离于能说所说,能知所知。天子,真胜义谛,超过具一切胜相一切智境。非如所言真胜义谛,一切诸法皆是虚妄欺诳之法。天子,真胜义谛,不能显示。何以故?以一切能说、所说,为谁说等法,于胜义中皆是无生,诸无生之法不能宣说无生之法”。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云:“分别若恒有,真实则永无,分别若永无,真实则恒有”。真正佛的究竟境界除佛以外其它凡圣无法真实证悟,但是透过学习大乘甚深了义的经论可以信仰的方式来修行,以至大彻大悟达成圆满境界时,就可以彻底现前与诸佛无二不可思议的一切境界。
- 《宝性论》第93课
- 《宝性论》第9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