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从安立的角度讲了“法宝”的六种功德,并将赞叹和安立进行的对应。法宝“不可思议”的功德,原因是“名言和分别心无法思议”,“不二”的功德是因为没有“业和烦恼”,“无分别”原因是离开了业惑的因,即“非理作意”。而要完成上述三种代表“灭谛”的“离果”,则需要后三种“灭因”,因此“法宝”还具备“清净烦恼”的功德,显现“智慧光明”的功德,对治“三毒”的功德。并将日轮比喻为法宝,将其能够离开遮蔽,照见形色,对治黑暗三种作用,比喻为法宝能够清净障垢,显现功德,对治三毒的功德。
“法宝”虽然有“灭谛”和“道谛”之分,但作为修行的工具来讲,也有究竟对治和次第对治的差别,“灭谛”用于修行,可为“道谛”,“道谛”达至究竟,即为“灭谛”。
这堂课内容:
说“僧宝”。
以赞叹说僧宝:
此心自性光明故,照见烦恼本无实,
真实证悟诸有情,无我真实际寂静,
见众如来常随逐,具有无障净智者,
见众清净遍无量,如是具慧我敬礼。
这二颂当中赞叹了僧宝的两种功德:
1、具有如所有智之功德;
2、具有尽所有智之功德。如所有智是从见法性的角度而言,尽所有智是从见法性周遍于有法的角度来讲的。其实法性就是一切有情“自性清净的如来藏”。有法就“无量有情”。下面对照颂词一一解释:
“此心自性光明故,照见烦恼本无实”。就是指不退转的大菩萨现前了对治法的自性光明故,照见了所断的烦恼本来无生,现前自性光明,就是现前法性如来藏。这里的光明,并不是有为的灯光、太阳光等,因为这些都是因缘所作的生灭法,有生有灭有变化,故不是自性光明,只有现前了心的自性光明,才能安立为大乘僧宝的名称。自性光明一旦显露,自然就会具有智悲等功德,就能照见一切烦恼本来寂静。需要了知,并不是解脱实有的烦恼,而是烦恼自性本空,是本来无生大空性的本体。
“真实证悟诸有情,无我真实际寂静”。这两句是讲菩萨得到照见有情法性的如所有智,真实证悟了一切有情的法性。诸有情的法性是什么呢?就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切有情,本来就没有人我与法我的存在,本来就是寂灭戏论的真实际,如是证悟了一切有情无我寂静的法性,就是如所有智。
“见众如来常随逐”:这一句是讲菩萨得到尽所有智,就是见到如来法身周遍随逐于一切有情众生。从见到法性周遍有情的角度,即是具有尽所有智。《华严经》云:“知一切三世境界,一切刹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众生境界,真如无差别境界,法界无障碍境界,实际无边际境界,虚空无分量境界,无境界境界,是如来境界。”如是了知这许许多多的境界,全都是如来的境界。又经云:“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国土”。
“具有无障净智者”:这一句是把上面的两种智慧合并起来讲,菩萨具有出世间的殊胜智慧。这里的无障,即是没有两种障碍,从没有烦恼障的角度说为“无著”,从没有所知障的角度说为“无碍”。如是依次以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达到无著和无碍的自性,就是具有出世间的智慧。
“有情清净遍无量,如是具慧我敬礼”。以出世间智慧了知法界一切有情本来清净,以及本来清净法界周遍无量有情,对如是具有如所、尽所二种殊胜智慧的僧宝,我恭敬顶礼。
- 《宝性论》第11课
- 《宝性论》第1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