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正在讲如来藏品,本论的核心是诠释“如来藏”,前面已经用三大理论来诠释一切众生都恒具如来藏:1、“诸佛法身能现故,有情恒具如来藏”(以果立因观待理);2、“真如无有差别故,有情恒具如来藏”(法性理);3、“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一因生果作用理)。
再用十义(浓缩成八义)从各个角度对如来藏做了诠解: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
然后要从九种比喻来说明客尘和如来藏的关系。
比喻总的要义就是客尘和如来藏始终都是一体,并没有一个分开的“前际”。
然后开始了“宣说各自相似对应”的讲解,内容分二:一、明示垢障之差别;二、明示自性法界。
已经开始了“明示自性法界”的学习。明示自性法界分三:一、略说九喻显示三法;二、显示分别喻义;三、广说分别喻义。
学到了“广说分别喻义”。广说分别喻义分三:一、法身之喻义;二、真如之喻义;三、种性之喻义。
“法身之喻义”分二:一、明示法身之分类;二、彼等与比喻对应。
上堂课学完了“彼等与比喻对应”。说明为什么“证法身”对应“佛自身”,“细教法身”对应“蜂蜜”,“粗教法身”对应“果实”。
1、证法身完全跟佛自身有相似处,其它的比喻没有办法如实描述;2、细教法身,因为不是分别心的境界,而是胜义真如的本性,从甚深的侧面来讲,跟蜂蜜的味道有相似之处;3、粗教法身之种种广大法跟种种皮壳中的果实有相似之处。
这堂课内容:
继续学习“广说分别喻义”中的第二部分:“真如之喻义”、第三部分:“种性之喻义”。
癸二、真如之喻义:
由于自性无变异,以及胜善及清净,继续学习“广说分别喻义”中的第二部分:“真如之喻义”、第三部分:“种性之喻义”。
是故宣说此真如,与彼真金性相同。
这一偈颂中所讲的比喻即九种所障比喻中的“真金”跟真如有相似处。
这里分析法界如来藏真如自性。为什么以粪秽中的黄金来作比喻的道理。真如有三种义跟粪秽中的黄金有相似处,故以粪秽中的黄金来作比喻。三种义即:○1 性无变异;○2 功德无穷;○3 清净无二。
颂词中讲到真如所具有的“自性无变异”、“胜善”、“清净”三种义,正好跟粪秽中的黄金有相似处。
一、性无变异:真如自性在一切分位中恒时不迁变,无论是凡夫位还是有学道的圣者位,或是无学道的圣位,在一切分位中恒时不变。就算是在不清净的凡夫位虽有很深重的烦恼,但真如自性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就象黄金落在很不清净的粪秽中,无论时过多久,黄金的性质也不会有少许的改变,如是表明真如在一切分位中恒时不变。佛在《般若经》中云:“诸善逝,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性本来安住。”
二、功德无穷:包括两方面:○1 本具功德无穷;○2 能生功德无穷。
○1 、“本具功德无穷”怎么理解呢?自性本具是殊胜的胜义善根,所以颂中说是“胜善”,就象黄金自性本来就是庄严的,也是很珍贵的。同样真如的自性,功德无有穷尽。因为不是世俗的有漏功德,而是无漏殊胜的胜义善根,所以永无穷尽。
○2 、“能生功德无穷”怎么理解呢?因为缘真如可以生起无量无边的善法,就象依黄金可以打造成各种各样庄严的饰品一般。
三、清净不二:法界如来藏真如从自性清净的角度来讲,众生的真如和佛的真如没有两样,就象黄金在不净粪中和黄金清净了垢染后,虽然在有垢位和离垢位有差别,但是有垢位黄金的自性清净与无垢位黄金的自性没有任何差别。
所以佛在经中对文殊菩萨说:“文殊师利,如来如实知见自身根本清净智,以依自身根本智故,知诸众生有清净身。文殊师利,所谓如来自性清净身,乃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身,此二法者,无二无差别。”
由于以上所说真如性不变异、功德无穷、清净不二这三种义,故宣说了此真如和真金的自性有相似处。
- 《宝性论》第63课
- 《宝性论》第6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