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1、2是出离心;3是信心;4、5是佛法修行的要诀。
这堂课内容:
7、以偷盗强抢诈骗进行不予取来作布施,如同将皮袄泡在水里,无有实义:
法理:分三种情况:
1、以布施可以获利,因此用不予取获取财物来布施;
2、原本不知因果,有不予取之财物,后知因果而布施;
3、因大乘发心,以不予取之财物来利益急需之众生。
1)之情况,毫无意义;
2)之情况,有一定意义;
3)之情况,首先要拣择发心,而后于具体情况需要智慧的取舍,如必须,则有大功德,如以大乘发心为借口做不予取,则造大罪业。皮袄泡在水里,很快无用,比喻以不予取之财物做布施,没有什么意义
对治:
1、闻思因果道理,明白不予取和布施属于相违之法;
2、明白布施的内涵不仅仅在于财物,主要在于发心,明了布施在三轮上的意义;3、明白发心和真实发心的重要。
8、以加害众生来供养三宝,如同割儿子的肉给母亲,无有实义:
法理:诸佛与众生同体,以加害众生而取悦三宝,企图获取功德,背道而驰。
对治:
1、明白供养乃是以消除自身贪执为主;
2、明白三宝并非贪图供养,佛菩萨是众生得福田;
3、明白加害众生而供养,不但没有功德,反而造作罪业。
9、为了今生的一己私欲而道貌岸然、忍辱负重,如同猫潜伏杀老鼠,无有实义:
法理:解脱乃为内心执着的解脱,如内心没有解脱,外表再是道貌岸然,行为再是忍辱负重,也无法解脱。
对治:
1、闻思以明白学佛的意义,明白因果并非假说;
2、修行让佛法深入相续,让自己不要自欺欺人;
3、抉择因果如细粉,深观内心真实情况。
10、贪图现世的名闻利养而行广大善法,如同用如意宝珠换一个小葫芦或一团食物,无有实义:
法理:真诚学习佛法所获,言语无法比喻,世出世间利益,无与伦比。但发心用佛法的名义做一些佛事,却仅仅只是想获取世间利益,则如同用如意宝换取一个小葫芦或一团食物一样。
对治:
1、闻思以明白佛法的暂时利益和究竟利益的差别;
2、修行以品尝佛法的美妙;
3、深观以清晰发心的广大无误。
11、虽然多闻但自相续处于平庸状态,如同医生罹患痼疾,无有实义:
法理:三种情况:
1、虽多闻而无实修;
2、虽多闻也实修,却因缺乏真诚、窍诀和返观能力而法不入心;
3、虽多闻也实修,也具备各种因缘,但却无法长期坚持。虽多闻,但因这三种情况而相续平庸。故而这种多闻如医生虽知医术,却无法治愈自己的疾病,则医术无意义。
对治:
1、坚持长期集资清障;
2、坚持长期禅修内观;
3、坚持在生活中运用佛法;
4、跟随具德善知识。
12、精通教言却无有觉受境界,如同富人无有仓库钥匙,无有实义:
法理:这种精通,指的是法相和逻辑层面的精通。
1、精通教言却没有修行;
2、精通教言而修行方法不对;
3、精通教言却无法正确领受窍诀;
4、精通教言却没有长期坚持修行。教言在头脑中犹如财富在仓库,如果没有因此而产生觉受,则教言无用,如富人的财富存于仓库却无法取出受用,无有意义。
对治:1、用心集资清障;2、坚持长期禅修内观;3、跟随善知识。
13、自己不了悟法义却为别人宣讲,如同盲人导盲,无有实义:
法理:1、愚痴所致;2、虚荣所致;2、虚妄所致;佛法精微广博,一知半解或者修行肤浅难以宣讲,如因前三种原因前行为人宣讲,不但不能让别人解脱,还会让自己堕入地狱。
对治:
1、在闻思全面细致的情况下,可以和别人讨论见解;
2、修行有觉受,可以和别人交流显教层面的觉受;
3、修行有境界,可以知道别人如何达到这一境界;
4、教证齐全,可以为相应的学人宣讲所学所修。
14、将方便生的领受执为殊胜境界而不寻求实相义,如同将黄铜当成黄金,无有实义:
法理:乐、明、无念等觉受数不胜数,误将其当成殊胜境界,则不能证悟,如同将黄铜当成黄金,无有意义。但乐、明、无念的境界并非错误,合理利用可以让修行事半功倍,如大圆满禅定修行。
对治:
1、不以对境如何殊胜而判定境界,而以大悲心和虔敬心是否增长来做参考;
2、长期闻思精华教言而和反复观修,拣择内心所悟是否究竟;
3、长期追随具德上师,领受教言和窍诀。
- 《胜道宝鬘论》第37课
- 《胜道宝鬘论》第39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