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内容:
这些比较都在说明佛教世界观的超胜、实践佛教世界观的超胜、正确实践佛教世界观的超胜、究竟佛教世界观的超胜。最终让我们成为超胜的佛教徒。
这堂课内容:
如何皆好之十法
1、心融入正法的行者,舍弃所作很好,不舍所作也很好。
2、心中已断增益的行者,修行很好,不修也很好。
3、斩断欲妙牵绊的行者,无贪而行很好,无贪不行也很好。
4、现量证悟法性的行者,住在空空的山洞很好,作为群体之首也很好。
5、了知显现虚幻的行者,独居深山很好,云游四方也很好。
6、心得自在的行者,断除欲妙很好,享受欲妙也很好。
7、具有菩提心的行者,在静处修行很好,在众会中利他也很好。
8、恭敬心、信解心持之以恒的行者,住在上师前很好,不住在上师前也很好。
9、具有多闻、解义的行者,现前成就很好,遭遇违缘也很好。
10、获得殊胜证悟的行者,出现成就相很好,没出现成就相也很好。
大概含义:指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修行人,由于其内在的成就,在外显上并不呆板。一为修行人说明取舍的方法,二为提醒普通人不能仅凭外显而对修行人做简单判断。
逐条解释:
1、 心融入正法的行者,舍弃所作很好,不舍所作也很好
含义:心融入正法,意思指修行人已经得到佛法的具体利益,至少有比较具量的出离心。舍弃所作,意思为舍弃世俗琐事或者舍弃外在的修行。如果是内心已经完全契合法义的修行人,无论外在如何,其内心都不会产生退失或者混乱。
修持:1、观察自心是否已经真正做到心融入正法,可以用结合教理与觉受、法喜和烦恼等去判断;2、观察自心融入的正法属于哪个层面,以决定哪个范围的所作及舍弃与否。
2、 心中已断增益的行者,修行很好,不修也很好
增益:于无,无因强立为有;故名增益。于有,无因强拨为无;故名损减。如是增益及与损减,俱说为边。是坠堕义。此二转时,失坏中道。由善数习真实观故;于此二边,远离善巧。于遍计所执,唯有增益,无有损减。都无有故。以要于有,方起损减。于依他起,无有增益。以有体故。要于非有,方有增益。亦无损减。唯妄有故。于圆成实,无有增益。是实有故。唯有损减。卽由此故。
谓于安立所有苦谛,乃至道谛,略有四种妄增益边。一、我增益边。二、常增益边。三、净增益边。四、乐增益边。如此卽是四种颠倒。
何等名为差别增益?谓由后后展转八相。一者、卽于彼事执常增益。二者、执无常增益。三者、执常增益为所依止,执我增益。四者、执无常增益为所依止,执无我增益。五者、执无我增益为所依止,执真实心增益。六者、执我增益为所依止,执不真实心增益。此复二种。一者、决定。二者、寻求。寻求者:谓遍计所依,及遍计相应,于所对治杂染法中,有五过失。谓颠倒过失、戏论过失、发起恶行过失、麁重过失、无常性过失。及于彼能对治清净法中。七者、执真实心增益为所依止,执善等增益;乃至执清净增益。八者、执不真实心增益为所依止,执不善等增益;乃至执杂染增益。是名八种差别增益。此中菩萨、于彼增益,都不执着;不劝他执,亦不赞美。
增益即颠倒分别念,指本来不存在的反而认为存在,本来存在的反而认为不存在。在《般若经》中将增益归摄为三十二种。增益的对治即是正确的见地。
含义:如果是在见地上断除了增益,意味着行者至少是开悟者,如果是在遍计所执上断除了增益,应该是初地菩萨,完全在事理上断除了增益,是佛陀。此条教言说的应该是见地,说其修,是在无修的本体上安住,可以叫不修;说其不修,因其安住已不在外相上,但安住本身也可谓之为修。于见地成熟的行人,修行和不修行,其实都是修行,故而都好。
修持:断除增益需从见解和修行两方面去行持,从见解上知道凡夫有哪些增益,从修行上做到真正的断除。笼统地说,出离心断除贪执轮回的增益,菩提心断除贪执自我解脱的增益,空性正见断除二元对立的增益。
3、斩断欲妙牵绊的行者,无贪而行很好,无贪不行也很好
含义:初步斩断欲妙牵绊,有了比较真实的出离心或者较好的禅定功夫即可,达到初地菩萨时,则真实地斩断了实践欲妙。无贪而行,意思是不做贪欲的外在行为,无贪不行,意谓具贪而行,意思是外在似乎具备贪欲,但内在已经断除贪着,因此外在的贪欲行为并不会毁坏修行,《大乘庄严论经》当中所说:“所谓少欲者,非必恶衣食”,即是如此。这里最关键的是外在行为和内在贪欲是怎样的关系。这里的前提是已经斩断了欲妙的行人,所以外在的贪欲行为是否表现,不影响内在的修行,但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需要拣择。
修持:1、初学者,外在行为会让内在贪欲更加炽盛,故而需要切断外在行为;2、修行到一定程度,外在行为并不会让内在贪欲增加,会逐步减轻,这些行人需要控制外在的行为;3、外在行为,让贪欲转化为修道的方便,这些可根据具体修行情况来取舍。
4、现量证悟法性的行者,住在空空的山洞很好,作为群体之首也很好
含义:现量证悟法性,即开悟比较踏实的修行人。住山洞即终身闭关修行,争取即身成佛,为群体之首即作为善知识带领初学者,践行大乘菩提心。二者取舍随因缘而定,都很好。
修持: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尽快证悟法性,至于以后如何,也是视因缘而定。但现代的人住山洞的可能性较小,但于清净处终身禅修是可以的。
5、了知显现虚幻的行者,独居深山很好,云游四方也很好
含义:了知显现虚幻的行者,在单空和证悟的层面都可以。前者独居深山可以获得证悟,云游四方可以参访善知识。后者独居深山可以即身成佛,云游四方可以结缘众生。因而都很好。但单空的程度不够的行人,还是需要长居静处稳固修行才合适。这里的了知,不能是见解性的,最起码也是觉受性的。
修持: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了知显现虚幻,且要达到稳固。
- 《胜道宝鬘论》第60课
- 《胜道宝鬘论》第6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