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开始了事业品的学习。事业品科判分二:一、显示任运相续不间断;二、以比喻了知。
己一、显示任运相续不间断分二:一、略说;二、广说。我们学习了佛陀事业任运且相续不间断的法义。略说已经学完,广说开始学习:
己二、以比喻了知分四:一、总标以比喻分类;二、对应意义别别宣说;三、宣说必要并摄该处之义;四、又复归摄而说差别。
上堂课学完了“一、总标以比喻分类;”,将佛陀的事业用九个事物来比喻,内容为:帝释喻、妙鼓喻、云喻、梵天喻、日轮喻、摩尼宝王喻、谷响喻、虚空喻、大地喻。
已经开始学习“二、对应意义别别宣说”。即将分九个比喻分别宣说:一、应以帝释喻说显示种种神变之理;二、应以妙法鼓喻了知宣说教诫之理;三、应以云喻了知智悲周遍之理;四、应以梵天喻了知种种幻化相之理;五、应以日轮喻了知智慧照射之理;六、应以如意宝喻了知意之秘密;七、应以谷响喻了知语之秘密;八、应以虚空喻了知身之秘密;九、应以大地喻了知遍入之理。
上堂课我们学完了“应以日轮喻了知智慧照射之理”。说佛陀的智慧普照众生,如太阳照耀大地。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此理:一、于利害无分别;二、无分别而利他;三、由缘分差异而次第显现;四、超胜比喻之理。
这堂课内容:学习本论第四品“事业品”中后面的内容。
辛六、应以如意宝喻了知意之秘密分二:一、成就所欲故说相似;二、难得故说相似。
壬一、成就所欲故说相似分二:一、无分别成就一切所求;二、无勤作恒时安住之理。
癸一、无分别成就一切所求:
犹如如意宝珠王,虽无分别然一时,
一时同处诸有情,亦随所愿皆能满。
如是依佛如意宝,种种意乐诸有情,
虽闻种种差别法,然佛于彼无分别。
第一颂讲比喻,第二颂讲意义。主要是讲,在无分别同时能够成就一切所求方面,比喻和意义有相似之处。意即:犹如如意宝珠,虽然无有任何分别,但是在同时可以满足很多有情各自欲求而安住。比如有十个人,各自心愿不一,有的想要衣服,有的想要食物,有的想要药物等等,他们在同时祈祷如意宝,如意宝就可在无分别的同时满足十个人所有的愿望。同理,依靠佛陀如意宝王,三乘种性等各自意乐不同的有情虽然都各自听到了相应其意乐的声闻乘、缘觉乘、大乘深广法等,但是佛陀说法时并无有任何勤作分别,并不是要对这个人说声闻法,对那个人说显宗大乘法,或对另人宣说金刚密乘法等等诸多彼此分别,根本没有此种彼种的分别。
癸二、无勤作恒时安住之理:
如如意宝无分别,无勤赐予所求物,
能仁无勤应众机,利他恒住三有中。
如同如意宝无有分别,同时对于祈求者能够无勤赐予所求,同样,能仁佛陀在无勤作同时可行持相应众生根机宣说妙法等利生事业,且乃至轮回未空之际恒时住于三有中——“无勤作恒时安住”。
壬二、难得故说相似:
蕴藏深海地下住,于彼心虽有欲求,
然彼善妙如意宝,薄福众生难获得。
如是劣缘诸有情,为诸烦恼所执持,
当知于彼垢心前,极难亲睹于善逝。
此以难得方面比喻佛身和如意宝有相似之处。第一颂讲比喻,第二颂讲意义。主要宣说:如同福德浅薄的众生极难获得如意宝一样,若自心不清净难见善逝如来。
第一颂是讲:如意宝蕴藏在深海中的地层下面,虽然人们都想要求得,但如此能够赐予一切所欲的善妙珍稀之宝,只有具足极大福德之人才可能获得,对于福报浅薄的人来说极其难得。
第二颂讲:同样,不具胜缘之众生,其相续暂时完全被烦恼所缠缚控制,不净分别心前全然是杂染的境界,因而极难亲见到善逝色身的殊妙显现。善根福德非常重要,若没有就根本无法遇到真正的导师以及清净的圣法,所以我们应从多方面培植善根积累资粮。不要执著于外境,追求耽著今生的世间八法,应该彻底以出离心和菩提心,在佛法甚深的智慧摄持下勤修福善就可见到善逝殊胜色身显现。如果今生乃至往昔劫中没有积累深厚的善根福德资粮,则见佛、闻法、往生净土等遥不可及。我们现在真正遇到佛法,遇到大彻大悟的大恩上师如意宝等,应从心底深深认识到:此机会极其稀有难得,是难得中之极为难得,是千百万劫中持守净戒积累福慧二资,与上师诸佛之大悲相融而感得的。故当倍加忆念上师恩德,珍惜守护此如意宝般殊胜缘份。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刚强难化的众生,于此五浊恶世能够见到如此清净殊胜的导师,听闻到清净的正法,比世间人求得如意宝更为难得。
辛七、应以谷响喻了知语之秘密分二:一、比喻;二、意义。
壬一、比喻:
犹如一切谷响声,依于他缘而得起,
无有分别无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内。
此以谷响喻义对应说明佛语之秘密。意即犹如一切空谷声响皆依靠他缘而现起,是相应于说者,于其耳识中而产生显现的。山谷本身无有分别念,也无有要重复某人说话的造作,而且观察空谷声的里里外外,声音的自体不住于山谷外,
也不住于山谷内,遍寻了不可得。
壬二、意义:
如是如来声亦然,依于他心而生起,
无有分别无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内。
如是如来种种妙法音也是如此,是相应于听法者的意乐在其心中生起显现而已,佛自身无有任何对此人彼人说法的分别,也无有任何造作,而且佛音既不存在佛身之外,也不住于佛身内,所以佛说法音声犹如空谷回音一样无有丝毫自性,但是又可分别显现于所化耳识前。
此殊胜境界非凡夫所为,因为其所作所行都是由分别心伺察作意,通过造作才生成的。所以我们只能自言自语自听自闻,无法随所闻令他闻,更何况于不同耳识中随缘显现宣说各种妙法?但是佛陀法身不可思议境界确实非常稀有,虽无有丝毫分别勤作功用加行等,但于所化众生前显现色身宣说种种妙法,同时妙法音了不可得显而无自性,这就是佛陀语的甚深秘密境界。《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云:“文殊师利,如因声生响,非内非外,亦非中间,不生不灭,不断不常。文殊师利,如来亦尔,非内非外,亦非中间,不生不灭,无名无相,随诸众生种种示现”。意即:就像因为声音而产生的回响,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同理,佛陀的声音也是外内、中间等都不存在,因本来安住于无生无灭法性境界中,所以根本无有生灭等相状,但是佛陀于不可思议的大慈大悲中示现色身,随众生各自缘份显现种种身相,宣说八万四千法门教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