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开始了事业品的学习。事业品科判分二:一、显示任运相续不间断;二、以比喻了知。
己一、显示任运相续不间断分二:一、略说;二、广说。我们学习了佛陀事业任运且相续不间断的法义。略说已经学完,广说开始学习:
己二、以比喻了知分四:一、总标以比喻分类;二、对应意义别别宣说;三、宣说必要并摄该处之义;四、又复归摄而说差别。
上堂课学完了“一、总标以比喻分类;”,将佛陀的事业用九个事物来比喻,内容为:帝释喻、妙鼓喻、云喻、梵天喻、日轮喻、摩尼宝王喻、谷响喻、虚空喻、大地喻。
已经开始学习“二、对应意义别别宣说”。即将分九个比喻分别宣说:一、应以帝释喻说显示种种神变之理;二、应以妙法鼓喻了知宣说教诫之理;三、应以云喻了知智悲周遍之理;四、应以梵天喻了知种种幻化相之理;五、应以日轮喻了知智慧照射之理;六、应以如意宝喻了知意之秘密;七、应以谷响喻了知语之秘密;八、应以虚空喻了知身之秘密;九、应大地喻了知遍入之理。
我们学完了“二、应以妙法鼓喻了知宣说教诫之理。”
说天人的天鼓无需勤做而根据情况发出声音,可说四法印,也可让天人远离怖畏;其依据善业而无勤生出;可让天人离开放逸即获得身心寂静。而佛陀的妙音,则远超天人的天鼓,可让众生获得四禅的寂静乃至解脱之涅槃。
上堂课我们学了佛陀的妙音从四个方面超胜天鼓:周遍、具利、具乐、出离。但听闻者需要具备清净的缘分才能得受利益。
这堂课内容:学习本论第四品“事业品”中后面的内容。
辛三、应以云喻了知智悲周遍之理分四:一、与生长庄稼相似而对应;二、相似而对应;三、与不观待相似而对应;四、与寂灭诸火相似而对应。
壬一、与生长庄稼相似而对应分二:一、略说无勤作之理;二、说由缘而入。
癸一、略说无勤作之理:
犹如夏季之云聚,庄稼茂盛圆满因,
水蕴丝毫无勤作,自然降澍于大地。
如是依于大悲云,佛陀圣教妙法雨,
众生善根庄稼因,无有分别自然降。
前一颂讲比喻后一颂讲意义。
首先第一颂“犹如夏季之云聚,庄稼茂盛圆满因,水蕴丝毫无勤作,自然降澍于大地。”以大云、水蕴、庄稼、大地四法宣说比喻。意即:犹如炎热的夏季,若天空中聚云,便能产生水蕴,然后无有勤作自然能普降雨水滋润大地万物,养育大地上的庄稼,因而雨水是令庄稼茂盛圆满之因。
第二颂“如是依于大悲云,佛陀圣教妙法雨,众生善根庄稼因,无有分别自然降。”以大悲、妙法、善根、心地四法宣说意义。“大云集聚”比喻“无量大悲云聚”;“水蕴”比喻“佛语圣教妙法”;“庄稼”比喻“众生相续中的善根”;“大地”比喻“众生心地”;“依靠大云集聚水蕴无勤作而降”比喻“依靠无量的大悲佛语无分别勤作而宣说”;“雨水普降大地”比喻“佛法甘露普遍融入无量众生心相续中”;“以雨水滋润大地令庄稼增长茂盛”比喻“妙法滋润众生心地,使其善根不断生长并坚固圆满”。
同样,依靠佛陀无量的大悲云聚,佛之圣教甘露法雨无有分别勤作任运普降于众生热恼中久已干涸的心地,滋养其慧命苗芽渐令茁壮成长,是众生善根庄稼增上之因。
癸二、说由缘而入:
犹如世间行善时,风起云涌降雨霖,
如是慈风为增善,佛云降澍圣法雨。
于彼三有依智悲,不染轮涅住虚空,
三昧总持净水藏,佛云善根庄稼因。
第一颂讲“由缘而入”的含义,第二颂讲佛语和云相同的根据。
首先第一颂“犹如世间行善时,风起云涌降雨霖,如是慈风为增善,佛云降澍圣法雨。”前两句讲比喻:就象世间人都认真奉行善法时,以其善业所感,诸天让风发起,且搅动大云降下雨水。这也是讲感应之理,如果人们普行十善,就会感得雨水充沛庄稼丰收,即所谓的风调雨顺。如果皆造恶业,则会大地干旱、颗粒无收,招来不欲的天灾人祸。后两句讲意义:同样,由于所化众生的信心和精进善根等增长所感,为令其进一步增长,在佛的慈悲风搅动的云聚中,自然降下圣法的甘露妙雨,以此来滋润众生的心田。以清净善根能感得诸佛法雨加持,是无有丝毫虚妄的感应之理。如果所化众生对佛法不生信心,整天三门放逸行不
善业,因愚痴顽昧自行障蔽,虽然佛的大悲周遍,但对此类众生也无缘入,因而在其前佛也示现不降法雨。相反,如果所化众生具有信心精进等善缘,佛自然以慈悲风搅动妙法云雨融入其心相续。虽然我们都具有成佛的自性住种性如来藏,但是需要依靠大悲佛陀无上菩提的功德事业之助缘,并且修行要和诸佛所化事业相应,求得诸佛加持,不断增长善根,使得信心、菩提心越来越清净,与诸佛感应道交,最终才会彻底现前法身本来面目。
第二颂“于彼三有依智悲,不染轮涅住虚空,三昧总持净水藏,佛云善根庄稼因”。从三方面来宣说佛的智悲如同大云周遍法界的根据:安住于离边虚空;具足无量二门(三摩地门和陀罗尼门);增上众生善根。与大云住于虚空,具有无量水蕴、能让庄稼生长的三方面相似:首先,由于佛陀彻证无我智慧故无有执著轮回的过失;佛以大悲不舍一切有情,故无有染著偏堕涅槃的过失。这样以智悲不堕轮涅二边,安住于离一切边戏的法身虚空中央,犹如大云安住在天空中一样。然后,犹如大云如同雨水之库藏蕴含着无量清净水汽,同样在佛之大智和慈悲中具有无量无漏三摩地门和陀罗尼门。其次,犹如以大云降雨融入大地,能让万物得到滋润生长发育;同样,从佛的智悲云聚中普降甘露法雨融入众生的心田之后,就会令无尽善根的庄稼增长,故以此三种根据表明,佛意智悲周遍如同大云。
壬二、相似而对应分二:一、宣说比喻;二、宣说其义;
癸一、宣说比喻:
犹如云聚中普降,清凉甘甜轻软水,
由合地层盐咸等,遂成种种诸异味。
比喻要点:大云聚中“降一味水”合盐咸等而“成种种味”,下面分别解释。
首先“犹如云聚中普降,清凉甘美轻软水。”按照大小乘《俱舍论》讲法就是具有甘甜、清凉、软、轻、清净、不臭、饮时不伤喉、饮后不伤肠之八功德的“一味水”。本颂举出了前四种功德“清凉甘甜轻软水”。然后,“由合地层盐咸等”,即地层品质有盐咸碱淡不同差别,一味八功德水降落地面就与不同的地层品质相合。其次讲结果——“遂成种种诸异味”,一味的雨水和盐咸等相合就成了甘苦咸淡等不同味道。
癸二、宣说其义:
如是广阔慈悲云,普降八支圣道雨,
由合众生分类处,遂成种种异解味。
意义要点:由广大慈悲说一味法,相合界根等生种种解。意从佛陀广大的慈悲云聚中普降具有八圣道支一味真如的法雨,落入到无量众生相续中,和其种种差别界、根、意乐等相合,就变成了三乘等种种不同异解味。譬如与小乘根器相合产生小乘见解,与大乘根性相合产生大乘见解,相合众生的八万四千种根机意乐,就会有八万四千种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