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上堂课我们开始了功德品的学习。本品为本论第三品,科判属:
戊三、觉之功德义分二:一、对应二身功德之分类;二、抉择功德之分类。
正在学“二、抉择功德之分类。”科判:己二、抉择功德之分类分四:一、总标略说喻义对应;二、广说各义;三、以经教了知彼等功德;四、复说喻义摄义。
正在学习“二、广说各义”,广说各义分二:一、自利胜义法身具离系功德;二、他利世俗色身具异熟果功德。
已经学完“一、自利胜义法身具离系功德:”
上堂课开始学习“二、他利世俗色身具异熟果功德。”
色身异熟果功德分二:一、所表之三十二相;二、 以能表比喻归摄。
上堂课学完“所表之三十二相。”即佛陀“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说,则为现三十二相。意为:佛本来远离一切相,之所以显现三十二种相是随顺南阎浮提中印度人的世间习俗,故而显现三十二种妙相。《法界次第论》云:“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爱敬,知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为现三十二相。”意为如来的应化身体显现三十二种妙相,表示法身万德,圆满究竟,这样现相使得见到佛身之人,都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和恭敬心,知道确实有这样殊胜的功德,深信确实存在这样的补特伽罗,是人天中尊,一切圣者之王,超越其他一切有情,所以佛陀在众生面前显现色身的三十二种妙相。”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功德品”中关于“色身异熟果功德”内容。
壬二、以能表比喻归摄:
犹如无云空月色,秋季湛海水中见,
如是正觉坛城中,佛子能见遍主身。
颂词前两句讲空月和水月的比喻,后两句讲意义。
“犹如无云空月色,秋季湛海水中见,”犹如,在秋夜广阔无云的蔚蓝虚空中可以见到圆满无垢的月轮之色,在秋季宽广清净湛蓝大海中可见到圆满皎洁之水月光影。
后二句“如是正觉坛城中,佛子能见遍主身。”同样,在正等觉坛城中十地诸佛子可以见到遍主佛陀的报身,在世间坛城中平凡众生可见到遍主佛陀的化身。
比喻与意义对应说明:菩萨见报身如同见空月一样,凡夫见化身如同见水月一样。
庚三、以经教了知彼等功德:
如是六十四功德,各自所具成就因,
及其次第当依照,宝女问经而了知。
“六十四功德”指三十二种法身功德及三十二种色身功德。“各自所具成就因”指成就三十二种法身功德的离系因和成就三十二种色身功德的异熟因。以上所说如来六十四种功德及其因是次第依照《宝女所问经》等宣说的。(《宝女所问经》在汉文大藏经中有译本。)
庚四、以喻复摄其义分二:一、总说喻义相同;二、彼等各自喻义对应;
辛一、总说喻义相同:
由无坏裂无羸劣,无与伦比无动故,
次第金刚狮子王,虚空水月喻显示。
本颂总说佛陀的四类功德法,由四种根据与四种比喻相同。“由无坏”故佛陀的十力如同“金刚”;由“无羸劣”故佛陀的四无畏如同“狮子”;由“无与伦比”故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如同虚空;由“无动故”,佛陀的色身如同月轮。
○1 佛陀的十力由于其各自违品之十种无明不能坏的缘故,所以如同金刚杵一样。
○2 佛陀的四无畏由于辩才无羸劣的缘故,所以如同狮子王一样。
○3 佛陀的十八不共法由于声闻等无法相比是不共的缘故,所以如同虚空一样。
○4 佛陀的两种色身由于是在如虚空般法身不动摇的同时于所化前显现的缘故,所以如同月轮一样。
辛二、别说彼等各自喻义对应分二:一、宣说离系果法身之功德;二、宣说异熟果色身的功德。
壬一、宣说离系果法身之功德分二:一、展开以比喻表示;二、归纳无差别之理。
癸一、展开以比喻表示分三:一、以金刚喻表示十力;二、以狮子喻表示无畏;三、以虚空喻表示不共法。
子一、以金刚喻表示十力分二:一、别别表示;二、共同表示。
丑一、别别表示:
初六中三后一力,依此十力之次第,
遣除所知三昧障,以及习气诸障故。
如甲如墙如稠林,刺穿摧毁截断故。
首先从所断方面,三种障碍分别以三种比喻表示:即所知障如坚甲般很牢固,三摩地障如牢墙,习气障如稠林。其次,从能断可以断所断方面分别以三种比喻表示:○1 佛陀的十力中前六种力(处非处智力、根胜劣智力、业异熟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信解智、遍趣行智力)可以断除所知障,就像金刚杵能刺穿坚甲一样;○2 以十力中间的三种力(染净静虑智力和宿命通智力、天眼通智力)可以断除三摩地障,所以如同金刚杵能摧毁牢墙一样。第三以最后一种力(漏尽智力)可以断除习气障,如同金刚杵能截断稠林一样。
壬二、共同表示:
重精坚固不坏故,大仙势力如金刚,
何以沉重由精华,何以精华由坚固,
何以坚固由不坏,不坏是故如金刚。
前两句“重精坚固不坏故,大仙势力如金刚,”由于具足“沉重”、“精华”、“坚固”、“不坏”四种功德法,故佛陀大仙的十力如同金刚一样。后四句“何以沉重由精华,何以精华由坚固,何以坚固由不坏,不坏是故如金刚。”次第说明原因,因为十种智慧力是轮涅一切诸法的精华,故“沉重”;因为十力是非因缘所作具生灭的有为法,而是任远自成、坚固永恒的大无为法,故是“精华”;因为以一切分别执著等违品不可坏,故“坚固”;然后,由于如是摧毁一切所断而自身不为任何所坏,故“不坏”。因此,由“重精坚固不坏故”佛陀的十力犹如金刚杵一样。
子二、以狮子喻表示无畏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丑一、略说:
无畏惧故善住故,坚故势力圆满故,
释迦狮子如狮子,于大众中无畏惧。
由“无畏惧”、“善住”、“坚”固、“势力圆满”四种根据表明,佛陀犹如狮子王一样无所畏惧。意即:对何者也无有畏惧的缘故,对何者也勿需观待而善住的缘故,智慧坚固的缘故以及功德的势力圆满的缘故,人王释迦狮子在大众中就像狮子王一样无所畏惧。
丑二、广说:
正遍知故于何者,无所畏惧而安住,
清净有情与自身,亦见不等故善住,
心于一切诸法中,一缘安住故坚固,
极细无明习气地,彻底越故具势力。
首先解释前两句“正遍知故于何者,无所畏惧而安住,”为什么佛没有畏惧而坦然安住?那是因为现量证悟了一切所知法,所以对于一切的问难佛都能无误解答,故“无所畏惧而安住”。
“清净有情与自身,亦见不等故善住,”为什么佛不需观待而独自善住?因为见到已断除多分障碍的十地清净有情也与自身不等,故而一点不必观待他人而独自“善住”。
“心于一切诸法中,一缘安住故坚固,”为什么佛是坚固?因为佛心和如所有尽所有一切诸法皆无分别,且能一缘安住,故佛陀的三摩地非常“坚固”,无有刹那散动。
后两句“极细无明习气地,彻底越故具势力。”为什么佛陀的势力圆满?因为连极难断的极微细无明习气地也彻底断尽了,具有再不可能以违品胜伏的圆满势力,故曰“彻底断故具势力”。
子三、以虚空喻表示不共法:
凡夫声闻及独觉,具慧菩萨与如来,
愈上智慧愈细微,故以五大喻显示,
一切世间受用处,故如地水火风大,
超越世出世间相,故不共法如空大。
以比喻对应的方式从三方面说明,用四大种及虚空喻表示佛的不共法。
一、从“愈上智慧愈微细”的角度,五类人和“五大”相对应;
二、从“一切世间受用处”的角度,不共功德法和前四大相对应;
三、从“超越世出世间相”的角度,不共功德法和“空大”相对应。
接下来次第解释:
一、“凡夫声闻及独觉,具慧菩萨与如来,愈上智慧愈细微,故以五大喻显示。”指执著我的凡夫、证悟圆满人无我的声闻、证悟人无我和部分法无我的缘觉、证悟圆满二无我的具慧菩萨以及现量遍知一切的如来这五类补特伽罗,愈上其智慧愈微细,就像地、水、火、风、空五大前前粗大后后微细一样,因此这是从极微细的角度表示佛陀不共法之功德。
二、“一切世间受用处,故如地水火风大。”指佛陀的不共功德法是一切世间有情资生受用的殊胜依处,能摄集一切功德,出生种种世出世间的无量安乐受用,能够滋长成熟自身慧命。就像能依靠的坚固地大、能摄集的湿润水大、能成熟的暖热火大、能不腐运动的风大皆为世间的受用处一样。这是从依处的角度来表示佛陀的不共法。
三、“超越世出世间相,故不共法如空大。”因为佛相续中现前的功德法是超越世间凡夫以及出世间声缘等一切功德法的体相,就像虚空超越四大的体相一样。这是从不共的角度来表示不共法。
癸二、归纳无差别之理:
此等三十二功德,依止法身无别异,
如如意宝光色形,彼等三者无别故。
自利胜义法身所具有的三十二种乃至恒河沙数无量的功德,在法身中无别而安住,就像如意宝的光明、色泽和形状三者无有分别无离而存在一样。《佛说无上依经》云:“一切如来恒河沙劫无边功德,在于惑地,及于净地,相摄相应,未曾相离”。意即:一切如来法身的功德就像恒河沙数无量无边,无论在不清净的烦恼地还是在清净佛地都是相摄相应,从未分离过。无著菩萨在《宝性论注释》中云:“如摩尼宝不离光明形色诸相,如来法身无量无边自性清净无垢功德,亦复如是”。如是宣说了法身之功德。
壬二、宣说色身异熟果之功德分二:一、三十二相依报化二身而住;二、以月喻表示二色身。
癸一、三十二相依报化二身而往:
见时喜足功德者,所谓妙相三十二,
依二色身即化身,圣法圆满受用身。
圣王佛陀色身在众生面前显现的报身和化身之三十二种妙相,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令所有众生一见而心生欢喜,生起清净信心,这就是所谓三十二种不可思议妙相的异熟果功德。其依止共同所化前显现的化身以及圆满受用大乘深广妙法的报身两种色身。
癸二、以月喻表示二色身:
依于垢净远近众,世间如来坛城中,
见此有情有二种,如现水空月轮色。
此颂讲能见色身的因、人、处,所见的色身及其比喻。
○1 见色身的因“垢净”,依靠障垢已净之因,才能见到色身;在染污的相续中显现不出色身的妙相。如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云:“譬如水器坏,月像不现前,如是众生过,佛像亦不现”。如果水器坏了,月影就不会现前;如是众生若有严重过失,佛陀报身也无法真实现前。从清净垢障的方面而言,障垢越清净,所见的色身也就会越微妙。
○2 见色身的人“远近众”,远的指凡夫、声闻、缘觉、地前菩萨;近的指地上菩萨。
○3 见色身的处“世间如来坛城中”,在世间坛城不清净的远众生中见化身,在如来坛城中清净的近众生见报身,故曰“见此有情有二种”。
○4 比喻“如现水空月轮色”,如同在清净水池中见月影以及在虚空中见真月的色相一样。“水清净了尘垢和虚空远离了云层”比喻“相续中清净障垢”,“清净的水池中和远离云雾的虚空中”比喻“世间坛城和如来坛城”,“现水月和现天月”比喻“现报身和现化身”。所以具足清净的缘份才能在清净的相续中现前佛陀清净的两种色身。
大乘无上续论辩三宝种性中第三功德品释
- 《宝性论》第113课
- 《宝性论》第1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