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正在讲如来藏品,本论的核心是诠释“如来藏”,前面已经用三大理论来诠释一切众生都恒具如来藏:1、“诸佛法身能现故,有情恒具如来藏”(以果立因观待理);2、“真如无有差别故,有情恒具如来藏”(法性理);3、“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一因生果作用理)。
再用十义(浓缩成八义)从各个角度对如来藏做了诠解: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
然后要从九种比喻来说明客尘和如来藏的关系。
比喻总的要义就是客尘和如来藏始终都是一体,并没有一个分开的“前际”。
而后回到如来藏品的最初的科判:初者“所觉法界义”分八:法界遍满一切、总标略说能遍者、其义广说、摄义并启下文、依启下义以喻宣说、以信心了知所说之义、认定所觉之空性、诠示宣说之必要。
已经开始了学习如来藏品的最初的科判中的第八:诠示宣说之必要。说本论如此宣说如来藏的内涵,会产生两个疑问:1、和佛陀在二转法轮中所说一切如梦如幻的经义是否相违?2、十地菩萨尚难完全明了如来藏的内涵,对我等凡夫宣讲是否有意义?
本论用简说和广说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简略回答:1、和二转法轮的意义完全不相违;2、对凡夫宣讲如来藏可以避免凡夫的五种过失:一是会自心怯弱;二是轻慢下劣众生;三是执著虚妄;四是诽谤真实法;五是增上我执。并生起五种功德:一是生起希求无上菩提的勇悍心;二是生起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心;三是生起客尘法本无的般若;四是生起有自性的智慧;五是生起了知自他平等的无缘大慈。
上堂课开始学习如果众生知晓如来藏后,会产生的五种功德。学了第一和第二种功德:一是“勇悍”的功德;二是“敬众”的功德。前者因如来藏而明了自心是佛,故而能够消除怯弱之心,生起“勇悍”之德;后者因如来藏而明了众生是佛,故而能恭敬众生而积累功德达成成就。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广说宣讲如来藏之功德的原因。说听闻如来藏的道理,从而谴除过失而得到功德的后三个原理。
三、生起般若的功德:通过听闻一切众生本具自性清净的如来藏之后,就会生起了知世俗本无自性的般若。譬如黑暗中,有人因将花绳误认为是毒蛇,心中产生极大的恐惧,这时如果听到明眼人对他说,这只是一条绳子,并非毒蛇,他仔细观察后就会了知,原先认为有毒蛇,执著毒蛇而引起种种恐怖的反应,仅仅是自己妄心假立的迷乱状态,没有丝毫的实质。这样认识真相之后,依此所产生的一切恐惧等痛苦烦恼当下就会消除,心也就自然放松下来,变得很平静。
同理,若能了知一切客尘本空的真理,一切以非理作意引起的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自然可以消除,相续当中就会生起一切客尘法本无的般若境界。
四、相续中生起智的功德:即相续当中生起对“胜义法界有的自性”了知为“有的智慧”,此与述般若合起来就是,远离增益和损减的实相义智慧。因为“客尘本无”,也如是了知为“本无的自性”,这就是“般若”;“自性本有” 也如是了知为“本有的自性”,这就是“智”。所以两者合起来就是远离了增益和损减二边的实相义智慧。从名言世俗谛现相的角度来讲,众生和佛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圣者不迷而凡夫迷乱,众生的境界不相应实相,而圣者的境界相应实相。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云:“覆实见不实,应知是凡夫,见实覆不实,如是名菩萨。”意即:凡夫的特点就是,不见真实反而见不真实的相,而诸佛菩萨却见真实,不见不真实的相,因为凡夫众生具有耽著人我与法我习气的障碍,覆盖了本来清净的自性如来藏,如是就显现了非真实的二取有法,即颠倒迷乱的轮回法。就象眼翳者见毛发和迷乱识误认花绳为毒蛇一样,将本来虚妄的客尘由虚妄分别心增益执著为谛实法,把本来具足的自性如来藏损减为无有的法,这就是凡夫有者不见、无者颠倒妄见的迷乱境界。
从名言世俗的角度来讲,圣者佛菩萨却与凡夫众生相反,圣者所见是非常相应胜义本性的一种境界。如果有缘的凡夫众生,听闻到如来藏法门后生起信解,那么在大乘胜解行地也可以总相的方式来了知,这就是生起总相的般若和智。在大乘出世间见道后,圣者菩萨证悟实相时,真正了知到客尘本无、自性如来本有的含义,故于人法二种没有自体的执著,再一分分断除能所二取显现的客尘障垢后,真正无二的法性如来也开始一分一分地现前。就象眼翳清净之后见到本无毛发,或如眼识不错乱时见到的只是绳子、并无毒蛇一样。所以登地之后的圣者菩萨前不会显现无义的二取客尘相,而是无功用地显现有意义的自性如来。大乘不论是胜解行地的修行人还是出世间的圣者都有殊胜的功德,相对于胜解行地的凡夫来说,最关键的是需要通过听闻如来藏本有、客尘本空的法义,首先引发心相续的总相,此亦说明对于凡夫宣说如来藏的法门有很大的必要性。
五、生起大慈的功德:为什么相续中生起大慈的功德呢?因为知道了法性如来自他一切平等具足,就会生起想要利益他众的大慈心。如是了解到所有众生都和自己一样具有觉悟的本性,都可以成就佛果,并不是只有自己最特殊,也不是只有自我才能成佛,就不会以颠倒的我慢心去执著自有他无等。如果相续中真正生起这种殊胜的正见,在听闻后思维法义并以安住的方式来修行的话,就会生起大慈的功德。如是了达真相的菩萨会想:我具有如来藏,同样一切众生也具有如来藏;我想成佛得到究竟的安乐,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所以我不应该只顾自己,应当关心帮助一切众生,应当和一切众生一起成佛,这样就会消除自爱的执著心,发起平等的大慈心,爱护普天之下的一切众生,也会在心里时时发愿,愿和法界一切众生同证无上菩提果。这种自他平等的大慈心在胜解行地是以分别心造作的方式在相续中生起的,在出世间见道之后,就会通达大平等法界而自然现前。《大乘庄严经论》云:“尔时通法界,他自心平等,平等有五种,五无差别故”。意即:登地以后现量见自他平等具足如来功德,通达了法界大平等性,就会证得五种平等:一是证悟一切有情无我平等;二是有苦平等,即于自他众生的痛苦应平等遣除;三是所作平等,即于自他相续中的痛苦要平等地断除;四是不求平等,即象利己一样,菩萨在大慈悲心的推动下全心全意地利益他众,对于今生来世根本不求回报;五是同德平等,是说一切登地的菩萨都共同会现前这种大平等的境界,产生大慈心的功德。
以上是讲登地菩萨因为开始显露如来藏,所以就会真实现前自他平等的大慈心。若再再地增上证悟了般若的境界,如来藏的光明就会越来越显露,那大慈心、大悲心以及清净的信心等也会越来越增长圆满坚固,现前究竟胜义的功德。
但是登地的成就也是从凡夫开始修行而现前的,只有具足殊胜福报的有缘众生,才可闻到如来藏的法门,而且心中生起胜解,以此为因,才会现前出世间证悟的功德。所以对有缘的凡夫众生宣说如来藏法门非常重要,可以引其相续中那自他平等的大慈心功德,不但令其成办自利也直接或间接地利益了所有众生。
- 《宝性论》第77课
- 《宝性论》第79课